聖心女中船屋 建築大師丹下健三名作

1
5410

新北市八里聖心女中校園中,有位「諾貝爾級」建築大師遺作靜靜躺臥在半山腰上,修道院主體為半圓柱型,垂直向上延伸貌似瞭望塔,周邊搭著長型廳舍,宛如俯瞰淡水河蓄勢待發的「大船」,建物特殊風格成為建築界必到的聖地。

聖心女中於1960年代,在國際聖心會的支持下計畫在校區成立「聖心女子大學」,建立從幼稚園到大學的一貫教育,當時找了法國日本德國知名建築師共同比圖,最後由設計過東京奧運代代木競技館的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Kenzo Tange)脫穎而出。

聖心女中船屋 建築大師丹下健三名作

設計者丹下健三曾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獎

可惜全案大學計畫告吹,只完成現在做為修道院的中央行政大樓。這座聖心人暱稱「船屋」的建築,因丹下健三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特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而聲名大噪,成為 1960年代台灣少數能被刊載在國際建築刊物的作品。

聖心女中船屋 建築大師丹下健三名作

修道院外觀以洗石子粗糙材質構成,裸露的外觀加上地上鋪設的鵝卵石,搭配外圍就近從觀音山挖取的亂石塊所堆砌的階梯,建築材質充滿粗獷主義的味道,與玻璃鋼材和白粉牆的主流建築有著天南地北的差異,但也見識到丹下健三建築中樸實的一面。

除了材質,特殊造型更引人矚目,建築物主體以圓弧形為主,往上延伸彷彿瞭望塔,可從挑空的內部樓梯轉折而上,俯覽校園與淡水河景觀,讓主體建築隱含蓄勢待發的氣勢,令人有種暮鼓晨鐘的宗教省思。

除了這些狀似船型建築的外觀,長廊排水口以鳥喙形落水口,彷彿船翼兩旁的排水口;窗戶以斜突小窗造型設置,在不同陽光照射的角度觀看,細膩的手法產生不同空間與時間的流動感受。

雖然這棟大師級遺作是建築界的震撼,但對校方而言,挑選這棟建築作為最神聖的修道院,只是因為樸實外觀與靜謐氣氛,或許建築與宗教所見略同,讓這處修道院不僅是宗教聖地,也同時成為建築聖堂。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