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泰建築師:讓綠空串起大台中下一個百年

0
2297
請教各位先進,有人知道為何台

作者:謝文泰建築師

找尋台中新門戶

西元1908年,台灣縱貫鐵路在台中接通,幫台中留下了兩個經典的建築作品:台中車站以及台中公園的湖心亭,百年來,這兩座建築代表著台中優雅的城市印象,至今尚無任何地標可以取代,如果說有,大概只有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足勘比擬而已。

百年之後,台中市縣市合併、人口驟增、都市急速擴增膨脹,鐵路高架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座數十倍於舊車站的龐然大物,巨大的量體不客氣地壓迫著原有的台中車站,讓她顯得渺小而委屈,這是台中的新車站!然而我們不禁想問,在變遷快速、各式新奇怪異的建築物競相問世的當代,但我們能否繼續建造一棟新建築來代表這個城市的意象?答應應該是否定的!那麼,在臺中市邁向下一個百年之際,台中的新門戶應該是甚麼樣子?舊車站又應該如何繼續扮演著新門戶的要角?

讓我們試著想像,當火車在高空緩緩駛進新站,放眼往下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綠色廊道,上面有人散步、有人在發呆、有市集、有演唱會、有人推著娃娃車、也有人扶著老人,草坪上有人曬著太陽、樹蔭下有人乘涼,綠廊上留著昔日舊鐵道的鐵軌、號誌、道叉跟設施桁架,處處充滿著這個城市過去的故事與現在的生活景況,這不就是台中台中到了!我們用一處和樂宜人的生活場域來迎接客人。這是改用「虛空間地標」來取代過去「實體地標」的全新概念。

縫合闊別百年的南北台中

臺中是一個因鐵道而生的城市。由於台中位處台灣的中心位置,鐵道的接通讓台中市成為台灣各類產業、物業、服務與文化的流通中心,猶如今天最時興的網路、宅配、物流業,讓臺中市不靠台北的政治資源或是高雄的工業資源,卻能靠服務型商業及小型工業竄升為中台灣最大都市。

平面式的鐵道,為台中市帶來了單一軸向的便利,同時也造成了鐵道兩邊的隔閡。百年來前後站市民長年來鮮少互動、甚至彼此不甚了解,物份市民將發展不均衡的現象,歸咎於鐵路在台中土地上畫下的這一刀。如今鐵路高架,許多人宿年積怨終於找到了出口,認為直接將過去鐵道的一切都夷平,台中市的城市發展就可以從此邁向均衡均樂。事實上,鐵道兩側的都市發展成敗,其實與位處站前站後的關係並非必然,而是與政府投入公共政策與公共建設的精準度有著密切的關係。

台南為例,位處後站成大生活圈的發展甚至比前站的商圈更活耀即是一例!因此,精準的建設投資,能夠為城市帶來許多機會,讓市民嗅到成功的機會,進而投注建設周邊空間,帶來活化的能量。因此,對於舊鐵道的思考,便不能僅止於扁平式的綠地思考,而是應該站在「橫向縫合、縱向串聯」的戰略高度,讓昔日都市空間的阻礙,轉變成交流的平台!讓南、北台中能因為這個多層次的立體線性廣場而重逢,也讓東、西沿線的典獄長宿舍群、刑務所演武場、台中文學館、大同國小、綠川、舊酒廠文創園區、台中車站鐵道文化園區、20號倉庫、天外天劇場、帝國製糖廠等文化資源得以被這條軸線串聯!當然沿線諸多的商場、文創、餐飲更是連成一氣!

打造舊城翻轉的新契機

縱貫鐵路從潭子到烏日大約22公里,其中從進德路的帝國製糖廠湖濱園區到國光、林森路口這最核心、不中斷的1.6公里是「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的範圍。「綠空」二字,有著綠廊、綠川、空中以及路空(孔)的多重意義,也意味著這條都市綠軸本身背負著複雜而多元的都市空間使命!

未來旅客走出車站大廳一路向東北,可以跨過大智路,藉由空連接至鐵路博物館、機關車檢修溝遺構、帝糖湖濱生態園區(產業故事館)、秀泰商場甚至繼續銜接往潭子的綠廊,不必受到複雜的地面交通威脅;往西南則走入了庶民生活的場域,除了可參觀文創倉庫群、體會綠川之美,也可以有露天電影院、社區運動場、可食地景等場所,沿著昔日鐵軌所轉化的步道穿梭於樹林之間,體會民權路、民生路、正義街口的路空鐵、優遊綠川的河邊親水平台。

南段的鐵道路堤高於馬路,故沿途除了戶外階梯、緩坡之外,也設置了電梯、廁所與涼亭等便民設施;過去路堤兩側則適度留設人行涵洞,讓居住兩側的民眾得以彼此穿越,型塑融合的社區邊界。

因為過去多年的都市開發政策而致使舊市區迅速衰弱,如今「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的誕生,讓舊城有了翻轉的嶄新力量,未來除了是一處市民活動、表演的場所之外,更是一處積極活化堆廣的的鐵道文化園區。讓我們一起見證這道台灣僅見的偉大計劃與實現之日的到來!

台中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範圍平面圖
台中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範圍平面圖
台中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民生路剖面示意圖
台中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民生路剖面示意圖
台中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臺中路正面示意圖
台中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臺中路正面示意圖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