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鴻建築師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位建築系學生私訊他討論抄襲問題的回覆。孫指出,抄襲在建築學校裡非常常見,尤其是畢業班,因為老師無法了解全球所有造型與創意,有時學生利用抄襲過關。然而,孫並不認為這是嚴重的罪行,因為學生見識有限,經常以雜誌或網站圖片作為主要參考來源。
孫德鴻建築師強調,抄造型簡單,但抄意念更有挑戰性且更有價值。他以戴小芹建築師事務所的「海螺事件」為例,指出如果海螺是無法取代的意念,那麼可以發展出很多不同的設計,只要學生能夠認真經營這個意念,就不會感到困難。孫勸學生們在抄襲時要更專注於背後的意念,而不是僅僅抄襲外型。
以下文字出自孫德鴻建築師 FACEBOOK
一位建築系的學生私我,就抄襲一事跟我討論,我選擇在此公開回覆。 「抄襲」在建築學校裡根本常態,以前帶畢業班的時候就經常發生,但老師只是凡人,沒本事知道世界上的所有造型與創意,因此有時學生拿著抄來的案子交差也能矇混過關。 但我並不覺得這是什麼滔天大罪,畢竟他們是學生,見過的世界有限,所以雜誌或網站的圖片成為他們主要的參考來源,就算他們不打算全盤照抄,畢竟眼睛接收過這些影像,日後確實很容易在潛意識中產生影響,這點不要說學生,大家都差不多。 有次有位學生實在抄得太明顯,我只好勸勉他們:抄造型簡單,抄意念才難!抄造型你會只抄到皮毛,僅得蟬蛻一只,隨便改個兩三下就不成樣子;抄意念則相反,相同意念可以發展出來的造型何其繁多,可以海闊天空而不會遭受指責,所以既然要抄就要認真,窮究其理之後再發展出自己的設計,不要只看個外型就急吼吼地咖畢。 就像這次的「海螺事件」,假如海螺是一個不能取代的意念,那麼能發展的東西可多了,就像下面這張建築人都看過的圖片,一個具備如此幾何邏輯的設計意念,能夠發展出來的造型絕對不只一種,只要你認真經營這個意念,一定不會覺得捉襟見肘。 希望這樣有回答你的問題。 |
建築教育的核心價值
在孫德鴻建築師的發言中,他提到「抄襲」在建築學校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建築教育的核心價值與挑戰。當前的建築教育不但要傳授學生技術和知識,還必須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
然而,由於學生的閱歷有限,他們往往依賴於雜誌和網站上的圖片作為設計靈感,這在一定程度上無可厚非。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掌握全球所有的設計元素,因此難以完全杜絕學生的抄襲行為。這反映出台灣學校教育體系中對於學生創造力培養的不足,也揭示了當前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提升。
針對這一現象,我們需要在建築教育中引入更多的實踐和創新教學方法。不但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設計的本質,也可以通過案例研究和跨學科合作,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孫德鴻提到「抄造型簡單,抄意念才難」,這句話道出了設計教育的精髓——學生應該學會如何從基本的設計理念出發,發展出自己的獨特創意,而非僅僅模仿表面的造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探討設計背後的意念與邏輯,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們在創作中就能夠超越簡單的模仿,真正做到創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