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彥吉策劃第十四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 缺乏對台灣傳統價值探討

0
834

第十四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昨舉行行前記者會,策展人賴彥吉為作品「家中的小城市」說明理念。他以九個色彩繽紛的微型建築企圖呈現台灣住宅特色,作品洋溢新世代的Kuso趣味,卻也遭批「缺乏論述」太跳Tone、與台灣文化缺乏連結。

卅五歲的賴彥吉生於台中,十二歲便赴加拿大留學,現為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助理教授。他雖未曾完成任何建築,卻以創意建築論述獲美國建築聯盟評選為傑出年輕建築師,並獲里斯本建築雙年展新秀獎,2013年他獲選設計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六月初於威尼斯開幕。

在「家中的小城市」中,賴彥吉將台灣住宅拆解成九種微型建築,如「糞便之屋」象徵廁所、「外觀聖壇」象徵公媽廳,並以卡通化的鮮豔色彩呈現。他表示,將讓參觀台灣館「成為一個歡欣、愉悅的經驗。」

不過,久居國外的賴彥吉,設計這九種微型建築時,並未針對台灣在地文化多做研究。以「外觀聖壇」為例,他以紅柱撐起一個方格,代表公媽廳的「高高在上」,此外無任何研究論述,讓現場媒體看得「霧煞煞」。他坦承未針對公媽廳做任何田野調查,設計僅憑自己對家中公媽廳的理解。

擔任本屆台灣館評審的建築師邱文傑表示,賴彥吉作品卡通化,展現新世代的「輕盈、活潑與無厘頭」,並擁有台灣建築「少見的浪漫」,對外國觀眾甚具吸引力,可惜缺乏對台灣傳統價值的探討。

【2014/05/23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由 文化部策劃主辦,外交部協辦,永豐銀行獨家贊助,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之「2014年第十四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6月4日將於水都威尼斯隆重揭 幕,此為台灣第八次參與此一全球建築界盛事。今年台灣館將以《家中的小城市》為主題,回應本屆大會主題「本源 (Fundamental)」的策展概念。

2014 年第十四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作品徵選,由評審團選出長久居住在美國的新銳建築師賴彥吉 (Jimenez Lai) 為參展代表,其參展提案《家中的小城市:台灣製造》,為九個分別代表「家居」不同功能的微型建築單元,如〈睡眠之屋〉,或是〈應酬之屋〉…等,散落在威尼 斯聖馬可廣場旁的普里尼奇歐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 中,形成錯置的室內城鎮,觀者將能在其中自由穿梭。

由 於台灣不是威尼斯雙年展官方邀請參加之國家,台灣多年來採取游擊隊的方式租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的普里尼奇歐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作為展場,宛若游擊隊般隱身在威尼斯的建築之間,雖然該場地鄰近觀光客出入的場域,但距離威尼斯雙年展官方所使用的展場甚遠,台灣館受 到全世界建築媒體、評論家關注程度相對較低,然而台灣民眾或媒體往往誤以為台灣以正式身份參與威尼斯雙年展。

九個微型建築「台灣製造」

賴 彥吉的提案以家居的角度為出發點,呼應本屆策展人庫哈斯(Rem Koolhaas)所提出的主題。賴彥吉認為「Fundamental」在學術上具有「基本」或「起源」的隱喻,因此其提案將「家居」(domestic diagram) 作為建築的一種原始基礎,將平凡的建築機能作一種概略上的分析與整理。除了研究台灣人吃、睡、玩的模式,更深層探討「居所功能」背後所代表的生理行為、生 活交際、心靈信仰等層面。對應於展場中的九個微型建築單元:〈睡眠之屋〉、〈工作之屋〉、〈應酬之屋〉、〈鍊金術之屋〉、〈愉悅之屋〉、〈糞便之屋〉、 〈學習之屋〉、〈外觀聖壇〉、〈人間樂園〉,說明台灣在高人口密度的環境下成長,因此對狹窄的走廊輪廓總能作出周到的闡釋,在普里奇歐尼宮中刻劃出台灣的 室內城鎮紋理。

1979年出生於台灣台中市的賴彥吉,十二歲那年離鄉背井赴加拿大留學。多年來於海外建築界耕耘,並在國際建築舞台上嶄露 頭角。曾在格雷厄姆基金會資助下,由普林斯頓建築出版社出版第一本個人著作〈無處的市民〉 (Citizens of No Place)。其裝置藝術作品〈白象〉,批判建築理論的空虛,典藏於紐約現代美術館 (Museum of Modern Art);曾於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庫哈斯 (Rem Koolhaas) 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OMA) 鹿特丹總部工作。2012年受美國建築聯盟之肯定,被評選為傑出年輕建築師 (Architectural League Prize for Young Architects),2013年1月受邀為美國建築師學會〈建築師〉雜誌的封面人物,並獲得里斯本建築三年展的新秀獎,賴彥吉2008年創立 Bureau Spectacular事務所,同時在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擁有多項榮耀的賴彥吉真正待在台灣的時間不多,此 次以「局外人」的身份詮釋台灣建築,採表象、卡通、漫畫、鮮豔、色彩方式表述其概念,但對台灣的探索不夠深入,且缺乏深度的轉化與論述;評審委員之一透 露,由於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甄選越來越不受到台灣建築界重視,甄選的送件數量及品質都在逐年下降,委員們試著在這些作品當中挑選出勉強可代表台灣的 提案,最後賴彥吉的計畫才出線;而賴彥吉表示,從國美館收到的策展費用難以支撐大件作品與完整的資料蒐集,他耗用許多時間尋找贊助廠商;賴彥吉坦承作品 「家中的小城市」未針對台灣在地文化多做研究,即便最後成品效果不彰,缺乏策展、參展經驗的賴彥吉自信滿滿,作品一定可以讓更多外國人看見台灣人的想法。

永豐銀行全力支持,《家中的小城市》躍上國際舞台

金 融業近年來大力投入文創產業,永豐銀行更是集結許多的資源,支持國內藝術家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2007年贊助台灣藝術家李真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永 豐愛樂古典菁英獎等。永豐銀行表示,在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與思源基金會的引薦下,永豐銀行肯定賴彥吉潛力,特別贊助「第1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 館」,期待透過本展,讓他的成就與台灣一起在國際上被看見,這同時象徵企業與藝文結合的多元化,共同推展台灣優秀人才站上國際舞台。

此 外,開幕(2014年6月4日)當天下午將舉辦國際論壇,與談人陣容堅強,包含美國館策展人Eva Franch、瑞士館策展人同時也是英國知名的蛇形藝廊總監 Hans Ulrich Obrist、英國館策展人 Sam Jacob、西班牙館協同策展人 Lluis Ortega 及美國雪城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Michael Speaks,將針對各館對於本屆大會主題進行東西方觀點的交流,算是對本屆台灣館薄弱內涵之補強。

第1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於2014年6月4日至11月23日舉行,屆時開幕及展場詳情,國美館網站 http://www.ntmofa.gov.tw 上均能一覽無遺。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