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DECO 中文是「裝飾藝術」
「Art Deco」 的法文原文是「Art Decoratifs」,當中的 Decoratifs 或 Deco 就是指「裝飾」,Art 即是「藝術」,「Art Deco」也就是「裝飾藝術」,指的是一種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特別盛行的設計風格。它被描述為一種「全面風格」——意味著它在多個領域中盛行,包括建築、室內設計、家具設計、交通工具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時尚、陶瓷和家居用品。
在當時,設計團隊現在歸類為裝飾藝術的風格,曾被稱為「現代主義」(modernistic)、「摩登」(moderne)、「爵士現代」(jazz-modern)或「鋸齒設計」(zig-zag design)等不同名稱。「裝飾藝術」(Art Deco)一詞直到1968年才被廣泛使用,當時貝維斯·希利爾(Bevis Hillier)出版了《20年代和30年代的裝飾藝術》(Art Deco of the 20s and 30s)一書。

儘管貝維斯·希利爾(Bevis Hillier)常被認為是這個詞的創造者,但他本人指出,這個詞早在1966年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舉辦的「Les Annees 25」展覽中就已經出現,並在同年的《泰晤士報》(The Times)的一篇文章中被使用。
無論如何,「裝飾藝術」這個詞源自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展覽,名為「現代裝飾與工業藝術國際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

ART DECO 特色是什麼?
學者們經常強調定義裝飾藝術的困難,特別是因為它涵蓋了如此多的設計媒介。權威專家阿拉斯泰爾·鄧肯(Alastair Duncan)將裝飾藝術描述為「一個龐大且異質的藝術作品群體,其唯一的共同點似乎是其矛盾的特徵」。使問題更加複雜的是,與許多其他設計運動不同,裝飾藝術從未以某種知識理論為基礎。
然而,設計團隊可以指出一些常見的特徵。首先,裝飾藝術往往非常華麗,大量使用色彩、裝飾和奢華材料——這正是它與其他1920年代和30年代設計的區別所在。重複出現的主題包括幾何圖案以及噴泉、花朵和太陽光芒的描繪。
正如這所暗示的,裝飾藝術通常一隻腳紮根於傳統的美感觀念,而另一隻腳則自信地邁向未來,擁抱現代性。設計通常受到機器的啟發,或使用機器生產,或兩者兼而有之,從而產生大量棱角分明的元素,而速度的概念則通過流線型曲線來體現。典型的裝飾藝術通常會將這兩種理想或「矛盾的特徵」並置。

裝飾藝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異國情調,這是由當時盛行的殖民主義和全球化驅動的。裝飾藝術設計師們是拾荒者,從非洲部落雕塑、瑪雅神廟、日本漆器、拜占庭、中國和阿茲特克作品中汲取靈感。1922年圖坦卡蒙(Tutankhamun)陵墓的發現也引發了對古埃及的特別迷戀,這在裝飾藝術中經常得到體現。
如前所述,裝飾藝術在1920年代和30年代非常流行,並且至今仍與這幾十年密切相關。這種風格通過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極其成功的「現代裝飾與工業藝術國際博覽會」正式向世界介紹。超過20個國家參與了這場展覽,回應了展示設計中「新靈感和真正原創性」的邀請。
然而,儘管1925年的博覽會在將如此多的「摩登」設計聚集在一起方面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但裝飾藝術在此之前已經存在。事實上,巴黎博覽會原本計劃在10年前舉行,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推遲。
由奧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設計的香榭麗舍劇院(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被廣泛認為是巴黎第一座裝飾藝術建築。照片由讓-皮埃爾·達爾貝拉(Jean-Pierre Dalbéra)拍攝。

毫不奇怪的,法國通常被認為是裝飾藝術的發源地。巴黎的第一座裝飾藝術建築——香榭麗舍劇院於1913年開幕,而藝術家埃爾泰(Erté,本名 Romain de Tirtoff)自1912年以來一直在創作他開創性的裝飾藝術插圖。但早期的裝飾藝術也在其他地方出現,一些專家甚至追溯到更早的時期——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的格拉斯哥藝術學院(Glasgow School of Art)建築於1909年完工,以及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在芝加哥建造的具有爭議性的交通大樓(Transportation Building)於1893年完工。有一段時期,裝飾藝術的前身,特別是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逐漸演變為我們現在所認知的裝飾藝術。
ART DECO 裝飾藝術是怎樣開始流行的?
有兩個實際因素常被用來解釋裝飾藝術在1920年代和30年代的流行。
一個因素是技術進步:新材料如鋼材和鋼筋混凝土的出現,使得摩天大樓的建造成為可能,而在建築之外,鉻、電木、鑲板、鉻和結構玻璃(Vitrolite glass)以及大規模生產技術也成為設計師們的工具。電燈照明也發揮了作用,許多裝飾藝術建築被五彩斑斕地照亮。

同時,汽車和遠洋客輪的出現也預徵著人類對速度和旅行的迷戀,分別與流線型設計和異國情調相輔相成。技術和相機的發明也在立體主義(Cubism)和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的興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藝術運動有時被認為是裝飾藝術的創意祖先。
另一個因素是1918年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學家普遍認為,1920年代出現的享樂主義是對戰爭破壞和緊縮的回應——而裝飾藝術正是完美的背景。
ART DECO 為何廣受歡迎?
裝飾藝術被稱為「第一個國際風格」,因為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這部分歸功於1925年博覽會的多國性質,但也因為電影等新形式的大眾媒體迅速將這種美學暴露給更廣泛的觀眾。
美國沒有參加1925年的博覽會,但在法國早期的主導地位之後,它無疑成為裝飾藝術的家園,特別是在紐約市和邁阿密海灘。

裝飾藝術在法國以外的歐洲大部分地區也很流行,例如布魯塞爾、倫敦、阿姆斯特丹、里斯本和布加勒斯特等城市。它還出現在全球各地的熱點地區,包括哈瓦那、卡薩布蘭卡、上海、孟買、墨西哥城、卡薩布蘭卡、德班和蒙得維的亞等。裝飾藝術建築經常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立陶宛的第二大城市考納斯(Kaunas),而關於巴格達裝飾藝術磚砌建築的書籍也已出版。
有哪些知名的 ART DECO 創作者?
由於它涵蓋了設計的許多方面,因此有大量設計師為裝飾藝術風格做出了貢獻。許多設計師在裝飾藝術領域涉足了一二十年,然後轉向其他工作方式——這意味著很少有設計師的職業生涯與這種風格完全相關。
大多數人傾向於將裝飾藝術與著名的設計聯繫起來,而不是其背後的設計師。正如帕特里夏·拜爾(Patricia Bayer)在她的《裝飾藝術建築》(Art Deco Architecture)一書中所寫:「裝飾藝術建築不是一種以個性或明星建築師為特徵的建築……西方公眾中很少有人能說出一個裝飾藝術建築師的名字,但大多數人對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等建築卻非常熟悉。」

然而,一些設計師特別具有影響力。例如,儘管出生於俄羅斯,但前面提到的埃爾泰(Erté)在1910年代和20年代幫助確立了法國裝飾藝術的基本氛圍,特別是他的雜誌封面。
其他重要的法國設計師包括家具和室內設計師埃米爾-雅克·魯爾曼(Émile-Jacques Ruhlmann),他在1925年的博覽會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鐵藝工匠埃德加·勃蘭特(Edgar Brandt)和玻璃設計師勒內·拉利克(René Lalique)。

在紐約,建築師雷蒙德·胡德(Raymond Hood)和拉爾夫·托馬斯·沃克(Ralph Thomas Walker)設計了許多最著名的裝飾藝術建築,而蒂莫西·L·普夫呂格(Timothy L. Pflueger)對加利福尼亞的裝飾藝術建築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主要從事裝飾藝術設計的女性設計師中,希爾德雷思·梅爾(Hildreth Meière)是最重要的一位,她是一位美國壁畫家,其作品出現在幾座地標性建築中。
裝飾藝術在193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許多最著名的裝飾藝術作品都在此時出現。

然而,它迅速衰落。作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緊縮政策的歡欣反應,它實際上被1939年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新緊縮政策所扼殺。
在這種嚴峻的新環境中,華麗的裝飾藝術被更為功能性和精煉的現代主義所取代。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建築領域由柯比意(Le Corbusier)和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倡導的國際風格主導,而設計則進入了中世紀現代(Mid-Century Modern)時代——這兩者在2025年仍然更具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