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西客家村落:獨嶺的時光
在中國廣西的翠綠山巒間,隱藏著一座古樸的客家村莊——獨嶺。設計團隊的旅程,就從這裡開始。踏入獨嶺,時間的腳步,彷彿也慢了下來,空氣中,瀰漫著恬淡的鄉村氣息。這座村莊,居住著大約3000位客家人。客家人自古以來,便以崇文重教、勤勞耕讀的傳統聞名,獨嶺的客家人亦然。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傳承著客家文化的血脈。

水資源的匱乏:獨嶺的困境與挑戰
獨嶺雖然地處雨水豐沛的地區,卻長期面臨著生活用水稀缺的困境。村民們常常眼見傾盆大雨,卻苦無乾淨的水源可使用。由於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他們只能仰賴供應量有限的井水,勉強度日。水資源的短缺,帶來的不僅是生活上的不便,更引發了一連串的衛生問題,甚至威脅到社區居民,特別是孩子們的健康與福祉。
「獨嶺計畫」:尊重傳統,迎向永續
「獨嶺計畫」肩負著改善村民生活的使命,在尊重當地客家文化的前提下,致力於解決社區所面臨的迫切需求。由李雅瑛建築師所帶領的設計團隊,秉持著永續發展與尊重傳統的原則,試圖將這個充滿挑戰的村莊,轉型為一個孩童能安全遊戲、學習的樂園,同時也是村民們,能自在相聚、交流的休閒場所。這項計畫,不僅僅著眼於硬體建設的改善,更希望透過設計,為獨嶺注入新的活力,讓這座古樸的客家村莊,能夠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持續發展。
「明德」揚帆:港大學生為偏鄉築新校
這項非營利性質的「獨嶺計畫」,是由香港大學工程學院的學生,在「明德工程」這個平台上,接受專業人士指導,一步一腳印所完成的。整個計畫,分為兩個階段逐步實施。首先,設計團隊將心力投注於現有學校樓房的翻修工程,強化了建築結構的完整性,確保校舍的安全無虞。為了避免天氣因素,對建築物造成進一步的損害,設計團隊更在教學樓上,增建了一座屋頂結構,為校舍增添了一層保護。
明德工程簡介
香港大學(港大)工程學院早於2003年創立明德工程,致力推動師生義務到內地偏遠地區興建校舍、宿舍、衞生間以至橋樑,從而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並改善學童的學習環境,同時讓工程學院的學生善用其專業知識服務社群,更為他們提供難能可貴的學習體驗。土木工程系71年畢業生楊澍人博士當初全心為廣西融水縣下里屯捐建一所小學新校舍,並邀請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學生組成助建團隊,由此展開明德工程。校舍取香港大學校訓「明德格物」中為首二字,命名為「明德樓」,而這項大學生助建內地農村學校的活動則命名為「明德工程」。
衛生與永續:新廁所與水資源利用
除了校舍的翻新,設計團隊更考量到當地的衛生需求,建造了具備永續性衛生設施的廁所,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學校師生的衛生問題。藉由對許多生活在都市人習以為常的設計,提升了校園的環境品質,更為師生們,帶來了健康舒適的學習環境。
轉雨水為資源:幼兒園與文化中心
計畫的第二階段,則是這座鄉村幼兒園和文化中心的建造。這裡的設計,巧妙地應對了當地降雨量豐沛的挑戰,將雨水轉化為珍貴的水資源,舒緩了社區長期面臨的生活用水短缺問題。設計團隊綜合考量了現場的地形、氣流、景觀視野,以及當地深厚的客家文化,建築採用了逐層遞進的形態設計,構築出一套層層疊疊的屋頂結構。這些屋頂,猶如一片片巨大的荷葉,能有效地將雨水,導入一個精心設計的蓮花池收集起來,隨後,再將收集到的雨水,引導至地下的回收系統。經過處理後的乾淨水,會再被泵入建築物內,供日常使用。
蓮池為心:客家文化與永續的交織
受到客家文化中,水塘所蘊含的深遠意義啟發,建築設計團隊,決定以一方蓮花池作為核心,開展整體空間的規劃。這座蓮花池,不僅僅是作為雨水的儲存庫,更是教育意涵的象徵。設計團隊希望,透過這一方池水,一方面追憶客家文化的傳統,一方面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自然地融入到建築的敘事當中。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也象徵了學子們,在知識的薰陶下,能夠潔身自愛,有所成就。
空間的呼吸:開放性、靈活性與環境調控
設計團隊認知到,空間的開放性與靈活性,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室的規劃上,特別強調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的連通性。除了保持了空間配置的靈活性,更進一步,將自然風引入室內,達到調節氣流與溫度的效果。為了因應使用者不同的需求,設計團隊將空間,設計得高度靈活,讓使用者能依據當下的需求,調整空間的使用方式,而非受限於固定的佈局。使用者便能在建築物裡,獲得豐富多元的互動體驗。
建築的深層價值:尊重、理解與人性關懷
當設計團隊完成這段旅程時,重新思考了這項工作的真正意義。設計團隊所建造的,不單單只是實體的建築,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建造過程中,所貫徹的那些思想與原則。這些思想與原則,深植於人性、同情心和對文化的敏銳度之中,成為了設計團隊不斷努力的動力來源。透過努力,人們得以明白,建築環境,對於加強社區聯繫,以及跨越文化和地理障礙,有著深遠的影響。設計團隊相信,建築,應當成為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橋樑,並藉由空間的營造,展現出人類精神的韌性。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獨嶺教育文化中心
作品位置:中國貴州
作品類型:校園建築、文化設施、中國建築、中國建築師
設計單位:明德工程、香港大學
主持建築師:李雅瑛
總樓地板面積: 500 m²
竣工:2024年
攝影師:金偉琦(澳門科技大)
捐贈者: 深圳慈盼基金會
贊助方: 利希慎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