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寒與慧宇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的簷屋位於南台灣多雨多陽的屏東,以其特有的重簷形式展現了對熱帶潮濕氣候的應對。攝氏30-34度的高溫氣候全年都存在,而重簷形式的採用則有助於在熱天中保持室內空間的涼爽舒適。同時,這種建築形式也為社區生活帶來了便利,因為可以在建築物和街道之間提供一個陰影區域,不僅增加了建築物的美感,還發揮了隔熱、遮陽的效果,讓人們在炎炎夏日中感到更加涼爽舒適。

以前,我們可以從屋頂的建構方式輕易地辨識各個地區的建築文化差異。這些屋頂不僅代表了建築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也體現了房屋內部的使用方式、地域文化意象以及建材的特色。屋頂的材料、建構方式、永久性、形式、支撐結構、絕緣性、排水通風、遮陽避雨以及積雪情況都是傳達建築地域性的重要因素。
然而,隨著工業技術的進步、高層建築的發展以及現代建築的國際化,平屋頂統一了建築屋頂的形式,其他的屋頂形式現在多半只存在於象徵意義上。


社區生活主要位於室內空間和露天街道之間的陰涼地帶。其形式有涼廊、簷篷、樹葉、亭子以及寺廟。無處不在的臨時附屬金屬屋頂結構可能看起來不太可靠,但它們是多機能、可轉換且實用的區域建築解決提案的真實寫照。
該建築位於台灣最南端的屏東鎮熱帶地區,長方形的量體為 2 個多代同堂的家庭(每個家庭由 8 個單元組成)打造而成,並設有 16 個疊加和錯開的屋頂/露台。
每個獨立懸挑的形狀、深度和光線過濾取決於其背後的內部空間。地面層的大客廳和樓上的主臥室都設有花園露台,而閱讀室設有能觀賞美景的大型飄窗,深懸挑創造了陰涼區域。臥室設有綠色植栽陽台,而客廳的簷篷僅可容納一面帶狀窗。
60 度是台灣最有效的遮陽斜度。落下的雨水從一個斜屋頂滑落到下一個,直到進入花園澆灌了植栽,最後流進集水器,將水循環回到建築中。

清水混凝土打造的懸挑保護了室內空間免受雨淋並減少熱量進入。居民在任何時候都可打開窗戶,讓房間進行交叉通風與降溫。

建築圖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簷屋Roof House
作品位置:台灣屏東市
作品類型:住宅、清水混凝土
事務所:慧宇建築師事務所+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主持建築師:林友寒
營造:清水建築工坊
面積
基地面積:863㎡
建築面積:518㎡
總樓地板面積:1,635㎡
層數高度
層數:地上四層
高度:174.8m
法定造價:新台幣7,900,000元
設計時間: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
施工時間: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
攝影:趙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