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Google旗下公司Sidewalk Labs宣佈,將和Waterfront Toronto合作,投資5000萬美元,於多倫多啟動全球第一個智慧街區規劃案,利用Google的尖端科技和數據,創建城市創新實驗室,探索未來城市發展的可能性。為了開發加拿大安大略湖東岸城區的這塊閒置工業用地,經過長時間的編研協調,最終發佈了《創新與發展整體規劃(MIDP)》。
多倫多東部現狀圖
多倫多東部規劃後效果圖 整體情況

在MIDP所公佈的區劃圖中,虛線區域是整個多倫多智慧城市規劃案的範圍,sidewalks labs希望打造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區域——「創新研發及經濟加速」社區(IDEA)。
深灰色區域是原本所計畫的第一階段啟動區——碼頭區 (quayside)。紅線為河流區(river district),主要用於第二階段的開發。碼頭區東側keating West是第二階段的彈性用地。
啟動區碼頭區 (Guayside)
宏觀區位 Quayside位於許多關鍵走廊的交匯處,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新連接點,吸收周圍社區的能量,使東部海濱更容易到達。因此這裡成為計畫的啟動區
基地現狀圖,紅線部分即是碼頭區範圍
規劃提案
設計構想碼頭區整個基地呈L型,sidewalk labs規劃了一個十字型的空間結構,既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水體走勢,也強化了基地與周邊的聯繫。十字交點以議會廣場為核心,軸線西側以現有的高層塔樓作為收尾,兩者之間的步行道西寬東窄呈梯形,一方面突出了現有塔樓在終點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為議會廣場的開敞做到了欲揚先抑。
議會廣場及其穹頂
機能配比作為整件規劃案的一個關鍵節點,碼頭區開發面積約29.45公頃,以各類商業和居住為主要機能。其中居住約佔30.15%,社區自持商業佔10.05%,社區非自持商業佔26.8%,傳統商業空間佔12.87%,loft商業佔2.67%,柱廊系統的彈性空間(下文會介紹)佔14.85%,小學佔2.31%。
圖中,紅色部分為柱廊系統空間,藍色為各類商業,綠色為loft,黃色為居住。機能混合,開發量充足。 道路交通由於碼頭區本身是一個狹長的L型,基地內有大量的線性步行空間。而一個優質的步行空間需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安全性和體驗性。
在體驗性方面,碼頭區的人行街道由商店、廣場、公園、咖啡館和社區空間所串聯。採取這些興趣點的植入,確保人們在行走遊覽時有事物可以參與體驗,而不是毫無興致地單純走路。在安全性方面,除了人車分行以外,sidewalk labs計畫採取設置慢速區、街塊之間的地下通道和地面的自適應信號燈來保護行人的安全。
左圖為街道系統,實線為主次道路,虛線為慢速區。右圖為公交線路,整個碼頭區位於公交站點的三分鐘步行圈內。
在碼頭區的動態路緣空間中,地表的信號燈代替了傳統的交通指示線,不同的信號給予了道路管理巨大的靈活性。在工作日的高峰期,機動車將獲得最大的路緣空間,而在非高峰期,機動車道空間會被壓縮,所獲得的多餘空間可用於零售餐飲等機能。
次要道路剖面。在中間的機動車道和邊緣的人行道之間的,是動態路緣空間
如圖所示,sidewalk labs所設想的動態路緣應用場景:早八點,動態空間開放給接送上班族的車輛,晚8點,這部分空間開放給美食餐飲或電影放映.
2025和2035年的主要道路剖面對比,有人駕駛車輛已經被無人駕駛車輛所取代。同時,無人駕駛車輛可以與輕軌系統共享道路空間卻不妨礙其正常運行。
慢速區的道路剖面,大量的空間保留給了公共活動

在碼頭區的自行車路網連接了城市中該分區的其他自行車道。自加熱路面可在冬天融化冰雪鼓勵人們騎行外出,共享單車站點也廣泛地分佈於基地中。同時,sidewalk labs為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規劃了800個短期停車位和3000個長期停車位,以滿足未來人們的騎行需求。
汽車運輸系統與自行車系統,在不同類型的交通組織中,規劃充分考慮了之間的換乘需求,使人們可以方便快捷地到達基地的任何角落。
交通換乘示意圖,共享單車、不同車輛的停車場、車行落客區和輕軌站點被統籌安排在了一起。
公共空間在碼頭區的提案中,戶外的水濱活動空間是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6000平方公尺的議會廣場空間中,巨大的穹頂既可以遮風擋雨,也創造了壯觀的景象,打造了獨特的城市意象。交互式水景將鼓勵人們接近自然,商店、快閃式攤位、創客空間、文化藝術設施也將極大地促進廣場的活力。
海濱長廊是一個散步和逗留的地方,鼓勵人們在海水漫過岸邊時去野餐,聚集在火坑周圍,或者穿過新建的人行天橋去參觀河流區的新公園。
5000平方公尺的筒倉公園由原大豆加工廠的筒倉改造而成,栽種大量的綠色植栽後,成為整個區域的綠核。同時,筒倉公園還將室內和室外娛樂設施相組合,打造了可預訂的社區聚會空間,為所有年齡段人群的娛樂提供機會。
碼頭區的規劃十分重視交通可達和公共空間的使用。可達性的高低決定了人能不能來,而公共空間的品質決定了能不能把人留住。在這兩點上,碼頭區既做了豐富的設想,也從時間次元充分地考慮了未來的需求。
二期開發河流區 (river district)
河流區現狀圖。

河流區分區圖 河流區曾是是一個港口,作為工業重地,其原離城市中心,在重工業衰退後,這裡成為了一塊孤立的用地。在規劃中,這裡的定位是未來的創新工作和生產社區。
現狀平面與規劃平面對比,規劃首先恢復了歷史上所存在的河流,並沿其打造了一系列濱河景觀,作為整個基地的藍綠基底,改善生態環境,以此代替傳統的純混凝土防洪基礎設施,為永續發展創造可能。其次,規劃重新整理的路網,新設了兩座橋樑,提高了基地的可達性。
現狀與規劃交通示意圖。在規劃提案中,輕軌線路延伸至了基地內部,串聯起了各個區域,從紅色虛線所示的服務半徑上看,新設的輕軌站點可以滿足碼頭區和河流區的出行需求。
車行路網規劃的難點主要在於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之間的平衡和未來無人駕駛的引入。Sidewalk labs 為此提出了四種道路模式。
河流區四種道路剖面圖 Section,可見軌道交通在主要道路中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這也與降低出行成本,避免汽車主導城市生活的初衷相符合。
採取擴大公共交通,創建更適合步行的社區和更廣泛的自行車網路,以及增加拼車和叫車選項的可用性,可以有效地降低道路擁堵情況。
規劃中的騎行網路建立在城市現有網路的基礎上,並計畫進行增建,除了車道外還包括自行車橋樑,人們在此可以採取騎行體驗到100%的可達性。
Villiers West

開發時間:2023-2027基地面積:7.8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約25.45萬方作為包括Google加拿大總部在內的新創新園區的所在地,Villiers West可以成為River區的經濟支柱,成為橫跨港區的更廣泛創新生態系統的核心,幫助整個IDEA區創造93000個工作崗位,促進整個地區的發展。隨著其聲譽的蓬勃發展,為城市創新所確立的智力資本將會擴展到水濱區之外,形成更強大的影響力。
Villiers East
開發時間:2025-2029基地面積:11.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約38.55萬方Villiers East可以成為sidewalk labs在更大範圍發揮作用的示範基地,包括幫助規劃、設計和實施新的基礎設施系統,應用一套創新指導方針來提高生活品質並用新的數位工具來支持規劃工作。
Villiers East規劃的四個步驟:
1.制定僅限街區的區域平面,鼓勵非機動車交通
2.使街區更親密、對行人更友好
3.創造更具活力友好的街道空間
4.最大化建築視野和日照
Keating East
開發時間:2029-2033基地面積:5.9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約32.05萬方Keating channel是一條重要的通道,可以將河流區縫合在一起,創造一種新的城市環境融合了創新的經濟發展、藝術、文化、餐飲、零售和生產。
McCleary
開發時間:2028-2032基地面積:1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約62.25萬方McCleary座落在預計13.6公頃的東港商業開發區、多倫多蓬勃發展的電影區和Villiers的城市創新中心之間,可以在距離新居民很近的地方帶來數千個工作崗位。 Polson Quay
開發時間:2030-2034基地面積:23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約90.58萬方Polson碼頭可以利用其獨特的經濟和娛樂潛力——工業遺產,採取創建一個集住宅、創意生產和商業空間為一體的水濱社區,以及橫跨陸地和水域的宏大公共領域網路。 小結 河流區的面積遠大於碼頭區,所涉及的資源稟賦也更加複雜,開發利用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在機能定位上考量到了各區域的錯位發展,預計的開發時序整體上由西向東,由北至南,總共將歷時11年,是較為穩健的一個提案。
典型的智慧措施對於提案來講,除了在空間上尋求與新技術的耦合,在建造建設方面同樣也用到很多新興技術。
新型柱廊系統:
由於地面層商業直接聯繫戶外的公共空間,它的地位不容忽視,其健康發展關乎到公共空間的活力。在碼頭區,sidewalk labs提出了一種新式柱廊體系,可以為零售商提供基於不同尺度空間的租賃營運機會,其本質是為零售商創造低風險物理空間,活化城市的地面層空間。
在這個靈活的柱廊體系中,開放式的地面和天花板允許使用者調整內牆位置,嘗試不同的配置,創造出適合不同機能的空間,滿足商戶各個成長階段的需求。 公共設施維護:
城市中大量的公共設施,作為公共物品,其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對周邊居民有正面性。良好的公共物品供應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手段。但在現實生活中,受制於人力財力物力,如何及時地維護管理是一個難題。
在此計畫中, sidewalk labs提議建立一個名為開放空間聯盟(OSA)的非盈利組織。它將聯繫政府和民眾,負責整個區域公共設施的營運、管理和維護。採取ICT技術的大規模植入,整個區域將形成一個即時的數位地圖。廣泛分佈的傳感器可以不間斷地跟蹤監控各個公共設施的運行、使用狀況,採取即時數位地圖及時向OSA工作人員報告問題,縮短反應時間,避免重大故障。
地下物流系統:
在城市物流中,城際間的物流傳輸並不是最困難的部分。恰恰是在「最後一小時」中,受塞車和路況的影響,物流的運輸效率往往極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因此,如何應付這最後一個階段的物流運輸是一個難題。
Sidewalk labs計畫建造一個地下運輸通道,連接物流中心和每個臨近的建築,既用於快遞運輸也用於垃圾收集運輸。在雙向的通道中,自動行駛的機器人可以快速地運輸貨物或者廢棄物。一方面可以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減少了卡車進入基地的需求。
建築雨衣
城市中的戶外空間常常收到天氣的影響,惡劣的天氣是妨礙人們外出活動的直接原因。為了鼓勵人們外出,sidewalklabs提出了「建築雨衣(用於街道)」,「扇形外殼(用於廣場)」和「LanternForest(一種用於建築之間類似燈籠的外殼)」三大系統。其中,「建築雨衣」本質上是由兩層不同ETFE材料組成的一個可調節雨棚。
同時,ETFE允許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天氣情況調節其透明度。兩個面層之間的充氣程度決定了面層上圖案是否對齊,對齊則透過更多陽光,不對齊則遮擋陽光。 在市政府的規劃領導下,該規劃案本有望成為一個可以達到碳排放平衡的社區。從城市平均指數而言,可以減少85%能源消耗。而此一切是採取科技手段,採用清潔能源,設計節能建築系統,建立完善的污水處理等方式來實現的。 碳排放平衡
總結
Sidewalk Labs對於多倫多智慧城市做了許多大膽的設想,在碼頭區和河流區也安排了不同規模的智慧應用。智慧技術賦能下的多倫多物質空間,相對於傳統提案,多了一份彈性。這種彈性賦予了空間更廣闊的時空意義和更強的服務能力,提高了空間的使用效率。既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了更多的價值,也為不同人群對公共空間的平等使用創造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