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將業務發展到全世界的美國建築師事務所SOM為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 India)的金佩高達國際機場(Kempegowda International Airport)設計了一座全新的T2航站大樓,設計靈感源自該城市的傳統和景觀,被SOM描繪為一個「花園中的航站大樓」,這座充滿植栽的機場大樓是SOM與Abu Jani和Sandeep Khosla(AJSK)以及Grant Associates合作創建,目的在於能和典型國際機場的喧囂形成對比,提供旅客舒緩的出行空間。
在機場內部,SOM用懸掛的植栽和綠色植栽裝飾了航站大樓的竹構系統,創造出明亮通風的室內環境,並透過屋頂開口進一步為室內帶來自然光
印度邦加羅爾的綠色門戶
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邦(Karnataka)正迎來一個重要的時代,邦加羅爾(Bengaluru)的金佩高達國際機場(Kempegowda International Airport, BLR Airport)二號航廈(Terminal 2)的盛大啟用,不啻為該邦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這個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建設,不只提升邦加羅爾(Bengaluru)的國際形象,更為該邦的經濟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金佩高達國際機場(Kempegowda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於被譽為「印度矽谷」的邦加羅爾(Bengaluru),這座城市的科技產業蓬勃發展,近年來吸引大批國內外投資。該機場不僅是印度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更是連接全球的重要門戶。作為印度南部最大城市之一,邦加羅爾的金佩高達國際機場(Kempegowda International Airport)長期以來承擔著繁重的客貨運任務。隨著印度經濟快速成長,原有的機場設施已不敷使用。
為了因應日益增長的旅運需求,並提升服務品質,印度政府與該邦當局決定興建這座全新的二號航廈(Terminal 2)。除了提升硬體設施,二號航廈的設計理念更是一大亮點,將邦加羅爾(Bengaluru)「花園城市」的美譽融入建築設計中,打造出與眾不同的「花園航廈」(terminal in a garden),讓來自全球的旅客都能體驗到印度文化的精緻和美感,並感受到印度現代化的一面。

邦加羅爾的新門戶
這座占地廣達 255,000 平方公尺的宏偉航廈,由全球知名的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SOM) 建築事務所操刀設計,從設計之初就備受國際矚目。SOM 以其設計全球各大都市的地標性建築聞名,包括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One World Trade Center)和杜拜的哈里發塔(Burj Khalifa),其專業能力及設計實力不言可喻。
這座T2航站大樓的啟用,將大幅提升機場的客運容量,每年可增加 2,500 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為印度南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對於促進卡納塔克邦(Karnataka)的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個T2航站大樓的建設,將進一步提升金佩高達國際機場(Kempegowda International Airport)在全球的地位,讓這座機場躋身世界級的國際機場之列。除了硬體設施的升級,T2航站大樓更以其別出心裁的設計理念,以及對當地歷史文化的尊重與傳承,成為全球機場建築的標竿。金佩高達國際機場(Kempegowda International Airport) 作為印度重要的對外門戶,其T2航站大樓的落成將為該國的國家形象加分,並且提升國際競爭力,吸引更多國際人士到印度從事各種經貿或文化的交流活動。

與自然共舞的機場新體驗
T2航站大樓的設計概念,打破了傳統機場建築的藩籬,創造出一種別開生面的機場體驗。為了呼應邦加羅爾(Bengaluru)「花園城市」的美譽,並展現印度悠久的歷史文化,SOM設計團隊 與景觀設計公司 Grant Associates 及設計師 Abu Jani/Sandeep Khosla 攜手合作,將「花園航廈」設計理念貫穿於整個航廈的設計中,創造出了一座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機場建築。
除了彰顯建築物本身的美感和獨特性之外,更試圖重新定義在二十一世紀人們對於機場的看法,並試圖引領一波新的機場設計潮流。有別於一般機場給人冰冷、單調的刻板印象,T2航站大樓以其獨特的設計概念,為旅客帶來充滿綠意和人文關懷的旅行體驗。T2航站大樓的設計者們從邦加羅爾的歷史與文化中汲取靈感,以當代建築語彙,重新詮釋了印度傳統建築與工藝的精髓。此設計概念除了提升機場建築本身的美感及獨特性,更彰顯印度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印度傳統工藝的深厚底蘊,並讓全球旅客能認識印度的歷史文化。
賦予航站大樓生態園林特色
「受到印度班加羅爾的花園城市遺產啟發,業主最初提出了一個簡單卻迷人的想法:設計一座花園中的航站大樓」,SOM設計總監Peter Lefkovits解釋說。旅客們可以透過一系列由橋樑和小徑連接的空間導航穿越航站大樓,這些空間由水景和階梯式花園穿插其中。「森林帶」,一個寬達90公尺的景觀廊道,在主區塊——設有登機和安檢的地方——與航站大樓的大門之間作為區分。為了襯托航站大樓的竹構,整個內部使用了客製化傢俱,採用當地生產的花崗岩、紅磚以及傳統編織的藤條。為了徹底重新改造人們的旅行體驗,設計團隊試圖在旅途的每一步將旅客與自然相連。
SOM設計總監Peter Lefkovits說明,「T2航站大樓將會顛覆了人們對機場外觀和感覺的所有既有印象,我們著眼於豐富的、植根於自然的感官體驗,在國際機場的喧囂中創造了一處平靜的綠洲。」
綠色交通樞紐
這座航廈的設計精髓在於其對自然的巧妙運用,以及對旅客身心需求的悉心考量。為創造一個舒適、愉悅的旅行環境,設計團隊特別規劃了一個多模式聯運交通樞紐(multimodal transit hub),此交通樞紐不只是一個交通集散地,更是一個戶外空間,同時也是一個零售及活動中心,就位於航廈前方,重新定義了機場在城市中的角色。
這個交通樞紐的設置,不只方便旅客轉乘各種交通工具,更為機場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商機。從這個交通樞紐開始,一直延伸到登機口,整個航廈都採用「以人為本」且與自然相融合的設計。航廈內部的植栽、外部的花園以及天然材料的大量使用,將大自然的氣息巧妙地融入旅客的旅程中。旅客步入航廈,映入眼簾的不是冷冰冰的金屬和玻璃,而是充滿生機的綠色植物和溫潤的天然材料。讓旅客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療癒力量,舒緩旅途的疲憊。多模式聯運交通樞紐的設計讓機場和周邊地區連結更順暢,進而推動周邊地區的經濟及都市發展,並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花園景觀設計
T2航站大樓的景觀設計別出心裁,不只美化了環境,更成為旅客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和最後的記憶。對於抵達的旅客而言,這片豐富的景觀預示著卡納塔克邦(Karnataka)的秀麗風光;而對於出發的旅客,它則成為對這座「花園城市」邦加羅爾(Bengaluru)的永恆回憶。這種與自然的連結,讓T2航站大樓有別於世界上許多機場的同質化建築語言,顯得獨樹一幟。不只讓這座航廈在眾多機場建築中脫穎而出,更展現印度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可提升印度的國際形象,並吸引更多國際旅客前來旅遊。這座航廈的建築設計,打破了許多機場建築的同質性設計,展現了獨特的建築語彙,成為全球機場建築設計的新典範。建築師們不只考慮到機場的實用功能,更將其視為一個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有機體。
室內設計巧思
T2航站大樓的每個結構柱都由四根覆蓋著天然竹材(bamboo)的鋼構件組成,從地面一直延伸到屋頂,與天花板的天然竹材(bamboo)格柵相互呼應,為室內空間增添了輕盈和通透感。建築物內部的柱子採用特殊的鋼結構外覆竹材(bamboo)的設計,兼顧結構安全與美觀。這些柱子不只支撐了屋頂,更成為了室內空間的視覺焦點。這種設計巧思,讓整個航廈空間充滿了自然氣息,也展現了印度精湛的傳統工藝。
航廈內客製化家具採用了印度傳統編織的藤(rattan)和當地開採的象牙棕色花崗岩(granite),為這個大型公共基礎設施注入了一絲溫暖和舒適,而這正是許多大型公共建築所缺乏的。航廈內部的家具及裝飾大量採用當地傳統編織工藝及當地建材,不只美觀,更兼顧環保永續,也為當地工藝產業提供了發展的機會。這些精緻的細節設計,讓這座航廈不只做為交通樞紐,更成為印度文化和工藝展露的殿堂。
商業空間設計
在航廈的商業零售區域,室內瀑布的設計靈感來自卡納塔克邦(Karnataka)的巨石和水道,成為吸引旅客目光的焦點,並有助於調節室內溫度。設計師們從卡納塔克邦的自然景觀中汲取靈感,將瀑布、巨石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室內設計中,為旅客營造出身臨其境的自然體驗。這些水景不只美觀,更兼具實用功能,可以降低室內溫度,減少空調的使用,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這些室內瀑布的設計,讓這座航廈不只是一個購物場所,更是一個可以讓人們放鬆身心、欣賞自然美景的休閒空間。這個設計也創造出獨特的商業空間,有別於一般機場的商業空間,進而提高旅客消費意願。除了航廈本身的設計之外,其所使用的建材也別具意義。這些建材不只是當地採購,並且融入了許多具在地特色的設計元素,例如,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當地的編織工藝,在許多的裝飾細節中都可以發現。
結構系統設計
T2航站大樓的結構系統設計,以永續發展和結構效率為主要目標,並兼顧了模組化設計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其成果是打造出全球同等規模航廈中,屬於最輕的航廈屋頂之一,且完全採用印度國產材料和當地的營造技術建造。這座航廈的結構系統設計,充分展現了印度工程技術的實力,以及對於永續發展的承諾。此航廈的屋頂重量是全球所有同等規模的航廈中最輕的,可減少建材用量,並降低建造成本,還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個設計除了減少資源浪費,更兼顧經濟效益,也為印度未來的公共建築樹立典範。整個航廈的屋頂結構都採用印度國產建材,除了降低建造成本,也帶動當地產業發展,並減少進口建材所耗費的運輸成本及碳排放,進一步落實永續發展的理念。這個設計不只體現了印度工程技術的先進,更為全球的永續建築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屋頂與支柱設計
航廈的辦理登機及零售大廳上方,採用大跨距鋼構力矩構架(steel moment frames)作為屋頂結構,並以每 18 公尺為間距的鋼柱支撐。這些鋼柱由四根獨立的構件組成,外部再覆以天然竹材(bamboo)並連結在一起,營造出輕盈的結構感。每 18 公尺設置一支鋼柱,這種大柱距的設計,使得室內空間更加開闊,並能減少結構柱對視線的阻礙。每個結構柱都由四根獨立的鋼構件組成,並在外層覆蓋天然竹材(bamboo),這種設計不只減輕了結構重量,更增添了自然氣息。這種設計使得整個航廈空間更加通透,也讓旅客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屋頂結構,感受到建築之美。此設計讓整個空間顯得更加通透,光線能更輕易穿透到室內各個角落。此設計讓這座航廈顯得更加人性化,減少壓迫感,讓旅客可以更加自在地在航廈內活動。
結構設計巧思
由於航空產業瞬息萬變,為了因應未來的發展需求,T2航站大樓的結構設計也預留了調整的彈性。航廈內一致的柱網排列,為未來的空間調整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登機門區域的結構系統採用大跨距桁架,並將柱子設置於邊緣,從而保持走道和視線的暢通。基座建築由鋼筋混凝土抗彎矩構架(reinforced concrete moment frames)的均勻網格組成,並在行李領取處和到達大廳採用無柱空間設計,以因應最高人流,並大幅提高功能性。航廈內的柱子排列整齊劃一,使得空間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靈活調整,例如增設商店、餐廳或其他設施。這種設計讓這座航廈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演進,滿足未來不同的需求。將柱子設置於邊緣,不只讓空間看起來更加寬敞,也方便旅客行走和尋找登機門。
永續發展考量
在整個航廈中,結構設計兼顧了天窗和懸掛式植栽的整合,並在室內外設置了多層次的景觀。這些設計不只美觀,更兼具調節室內溫度、淨化空氣等功能。結構設計與景觀設計的完美結合,讓這座航廈成為一座與自然共生的綠建築。懸掛式植栽的設計,可以增加室內綠意,並有助於吸收二氧化碳,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且能調節室內濕度。T2航站大樓的結構設計與景觀設計相輔相成,不只美化了環境,更兼顧了永續發展的目標。此設計彰顯這座航廈的建築師們對於永續發展議題的重視,並為全球的機場建築設計樹立典範。

多模式聯運交通中心(multimodal transit hub)
T2航站大樓前方有一座占地 123,000 平方公尺的多模式聯運交通中心(multimodal transit hub),它將成為整個機場的交通樞紐。這個 T 型的雙層空間,沿著聯外道路設有停車場、計程車服務和共乘車輛專區,下層則設有地鐵和公車站,此交通中心將位於機場中心。T2航站大樓位於東側,一號航廈(Terminal 1)位於西北側,機場飯店位於東南側,這個交通中心將成為整個機場的交通動脈。除了提供便捷的交通轉乘服務之外,這個交通中心更將成為機場的「門面」,讓旅客一下飛機就能感受到邦加羅爾(Bengaluru)的城市活力。多模式聯運交通中心的設置,使金佩高達國際機場(Kempegowda International Airport)成為對行人更友善的機場。旅客可以透過高架人行天橋,步行至一號航廈和機場飯店,而交通中心毗鄰T2航站大樓的地理位置,更將步行距離縮短至短短數步。
除了整合機場交通,並將其與邦加羅爾的基礎設施相連,這個交通中心還為機場引入了一種嶄新的空間型態。多模式聯運交通中心打造成一個戶外零售和娛樂區域,一個充滿商店和活動的熱鬧市集,讓市民和旅客可以盡情享受休閒時光。此交通中心將成為市民的全新休閒去處,也是旅客體驗印度文化的好地方。這個空間的外觀和氛圍將呼應T2航站大樓的設計精髓。它將被一個由輕質鋼構和玻璃鋼構天窗構成的半透明高性能頂篷覆蓋,天窗將覆蓋地鐵站入口。航廈花園的綠意將延伸到交通中心及其周邊土地。此交通中心將設置兩個潟湖,皆位於交通中心的南側,除了可以回收機場的雨水逕流,也能營造出寧靜的氛圍。這個空間將成為該市新的城市廣場。
靈活設計與永續實踐
交通中心和T2航站大樓的方正外型,使基地得到最有效率的運用,除了能靈活停靠各種機型,各個登機門也有一致的設計,航廈的建造也實現了模組化。航廈的所有登機門都配備了「轉機」功能,即可靈活地為國際航班的單走道廣體客機,或國內航班的兩架窄體客機提供服務。由於採用了這種靈活的設計,登機門幾乎不會閒置,並確保航廈在未來能持續發展。永續發展和健康福祉一直是每個設計階段的重要考量。
在開始營運前,T2航站大樓已獲得美國綠建築委員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 LEED 白金級認證,成為全球最大的 LEED 鉑金級預認證航廈建築。T2航站大樓也獲得了印度綠建築委員會(Indian Green Building Council, IGBC) 的白金級認證,以表彰其永續的建築和設計。該建築廣闊的戶外區域設計,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就完成的。
如今,將大量的戶外空間融入機場航廈和交通樞紐的設計,其明智性顯得更加不證自明。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特色之外,這座航廈還採用了許多精密的永續創新,包括廣泛的遮陽和智慧建築系統,以及可再生的材料。這座航廈將完全使用再生能源運作,並將收集、處理和再利用來自機場各處的雨水,室內植栽和戶外花園的用水,也設計為僅需使用現場收集的水即可維持。交通中心將有助於減輕交通壅塞並進一步減少污染,而登機門的靈活性,將使航廈免於過時,並使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能作為一個國際旅遊目的地而蓬勃發展。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Kempegowda International Airport Bengaluru T2航站大樓
作品位置:印度 Bengaluru
作品類型:機場、交通設施、公共建築、印度建築、基礎設施、
業主:BIAL – Bangalore Airport International Ltd
設計單位:Enter Projects Asia,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總樓地板面積:380,000 平方米
竣工年份:2023年
攝影:Hufton + Crow, Ar. Ekansh Goel
建造與安裝:Project Rat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