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建築時代來臨?midjourney 助建築師實現天馬行空設計

0
793

AI 繪圖工具 Midjourney:建築師的靈感繆思

試想,如果我們可以運用科技,將天馬行空的想像化為真實圖像,那會是怎樣的景象?Midjourney 正是這樣一款令人驚嘆的 AI 藝術生成器,它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師,只需使用者輸入簡短的文字描述,便能將腦海中的奇思妙想轉化為栩栩如生的畫面。無論是編織而成的奇幻圖書館,還是充滿達利風格的超現實摩天大樓,Midjourney 都能將其完美呈現,滿足使用者對建築藝術的無限想像。例如,只需輸入「a neofuturist villa made of concrete and bamboo(混凝土和竹子製成的新未來主義別墅)」,Midjourney 就能在短短幾分鐘內,生成一幅令人讚嘆的建築圖像,將未來主義與自然元素巧妙結合,展現出獨特的建築美學。

Midjourney 並非橫空出世,它的出現建立在人工智慧技術蓬勃發展的基礎之上。早在 2022 年,Dall-E 和 Stable Diffusion 等 AI 繪圖程式就已嶄露頭角,這些工具透過學習大量的線上圖像,並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庫,從而生成新的圖像。儘管這些程式的訓練過程涉及版權爭議,但其強大的功能仍然吸引了廣大用戶,並在藝術創作、設計等領域掀起了一股 AI 浪潮。業餘設計師們利用這些 AI 助手,創作出風格各異的粉絲作品、商業圖庫,甚至在藝術競賽中脫穎而出,展現出 AI 技術在藝術領域的巨大潛力。

Midjourney 由企業家 David Holz 創立的同名實驗室開發,憑藉其卓越的性能和友好的使用者介面,迅速成為建築師們的新寵。世界各地的建築師紛紛將 Midjourney 應用於設計過程中,它不僅是激發靈感的源泉,更成為建築師們實現奇思妙想的得力助手。在 Instagram 等社群平台上,許多建築師分享了他們使用 Midjourney 創作的建築圖像,標籤「#midjourneyarchitecture」下的貼文數量已超過七萬兩千篇,足見其受歡迎程度。來自倫敦 Zaha Hadid Architects 演算研究小組(ZHACODE)的建築設計師 Tim Fu 更是對 Midjourney 讚譽有加,他認為 Midjourney 是一款極具創造力和藝術性的工具,能夠為使用者帶來超乎想像的視覺美感。

一間為鋼琴家設計的房子,由Tim Fu使用Midjourney設計,.Source:Tim Fu
一間為鋼琴家設計的房子,由Tim Fu使用Midjourney設計,.Source:Tim Fu

Midjourney 教學:掌握 AI 建築設計的精髓

在參數化建築學院的課堂上,建築設計師 Tim Fu 化身為引路人,帶領學生們探索 Midjourney 的奧秘,學習如何駕馭這款 AI 繪圖工具,將想像力轉化為令人驚豔的建築設計。課程的第一步,Tim Fu 會指導學生們如何構思清晰明確的文字指令,並逐步建立個人專屬的詞彙庫,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工匠,精心挑選各式工具,以備不時之需。

Midjourney 的操作方式如同與 AI 進行一場精彩的對話。每一次指令,Midjourney 都會生成四張風格各異的圖像,供使用者選擇。學生們可以從中挑選最滿意的作品,並以此為基礎,不斷修改指令、迭代生成新的圖像,如同一位雕刻家,不斷打磨作品,精益求精,直到最終的成品臻於完美。

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地理解 Midjourney 的操作流程,Tim Fu用他的「超現實主義別墅(Villa Surrealiste)」作為教學實例,,以下是他給Midjourney的prompt:「rolling hills contemporary house luxury property pool cubist parametric timber structure modernist villa white renzopiano photography whitegranite futuristic cozy warm lights.」(連綿起伏的山丘,當代的房子,豪華的房產,游泳池,立體主義的參數化木材結構,現代主義的別墅,白色的RENZO PIANO攝影,白花崗岩,未來主義的舒適的溫暖的燈光)。然後他經歷了一百多次迭代,將設計推向不同的方向,才確定了一個最終圖像。

「即使使用相同的技術,不同的學生也能創造出截然不同的作品。」Tim Fu 說道,「這說明 Midjourney 是一個輔助設計的工具,但最終的成果仍然取決於使用者的操控和藝術感知。」如同中國古代的巧匠,即使使用相同的工具,也能賦予作品不同的靈魂,這正是 Midjourney 的魅力所在,它賦予每位使用者無限的創作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建築設計大師。

Hassan Raqab設計的鉤織房屋,他說根據搜尋圖像訓練的AI藝術生成器缺乏對伊斯蘭建築的欣賞。Source: Hassan Raqab
Hassan Raqab設計的鉤織房屋,他說根據搜尋圖像訓練的AI藝術生成器缺乏對伊斯蘭建築的欣賞。Source: Hassan Raqab

Midjourney:探索建築的超現實疆域

Midjourney 不僅能生成寫實的建築圖像,還能讓建築師們自由探索超現實的設計風格,突破現實的束縛,天馬行空地揮灑創意。Hassan Ragab 是一位在洛杉磯工作的運算設計師,他利用 Midjourney 創作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建築作品,將各種看似 incongruous 的材料,如羽毛、棉花糖等,融入到建築設計之中,營造出夢幻般的視覺效果。此外,Hassan Ragab 還運用 Midjourney 向他的家鄉埃及亞歷山大致敬。在他的「城市是一輛有軌電車」系列作品中,他將亞歷山大市標誌性的黃色電車與市中心的新藝術主義建築巧妙結合,創造出充滿懷舊氣息的城市景觀。

「童年時期,我經常乘坐電車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Hassan Ragab 回憶道,「這些作品就像我的夢境,將我兒時的記憶與現實場景交織在一起,創造出全新的視覺體驗。」然而,當 Hassan Ragab 嘗試在作品中融入伊斯蘭建築元素時,卻發現了 Midjourney 的局限性。

「由於 AI 藝術生成器缺乏對非西方建築風格的深入了解,因此在生成這類圖像時,很難獲得理想的效果。」Hassan Ragab 指出。事實上,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的使用者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 AI 藝術生成器似乎更偏向於西方建築風格,這可能是由於訓練資料庫中西方建築圖像佔比較大的緣故。儘管 Midjourney 仍有改進的空間,但 Hassan Ragab 認為,這款工具仍然為建築師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他們跳脫日常工作的框架,以更宏觀的視角思考建築設計的可能性。

「在當今的建築界,除非你是享譽盛名的建築大師,否則很難將你的設計理念付諸實踐。」Hassan Ragab 說道,「Midjourney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探索建築新視覺語言的平台,讓我們不再墨守成規,而是勇於突破,不斷創新。」

Chantal Matar 利用 Midjourney 技術從海洋中召喚出結構物。來源:Chantal Matar
Chantal Matar 利用 Midjourney 技術從海洋中召喚出結構物。來源:Chantal Matar

流動建築: Chantal Matar 以 Midjourney 捕捉水的詩意

建築師 Chantal Matar 在倫敦經營著一家以她名字命名的設計工作室,她將 Midjourney 視為探索建築新可能的畫筆,尤其鍾情於「流動建築」的概念。流動建築通常指的是線條流暢、結構蜿蜒的建築形式,如同水流般自然靈動。Chantal Matar 運用 Midjourney 生成一系列令人驚豔的作品,將奔流的瀑布與開闊的曲線空間相結合,營造出超凡脫俗的視覺效果,宛如天工之作。

「當我沉浸在這些作品中時,心中會感到無比的舒適與寧靜,或許是因為我來自地中海地區,天生對水有著特殊的感情。」 Chantal Matar 說道,「將流動的元素融入建築設計,如同賦予建築以生命,使其更具詩意,也更能激發人們的情感共鳴。」

Chantal Matar 坦言,目前她利用 Midjourney 創作的作品大多停留在理論階段,但她仍在積極探索將這些作品轉化為 3D 模型的方法。她認為,如何將美好的願景轉化為現實,是所有建築師都面臨的挑戰。「Midjourney 讓我們看到了建築的無限可能,但這些美麗的圖像終究只是虛擬的幻象。」 Chantal Matar 說道,「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將這些充滿想像力的設計付諸實踐,讓它們真正地在現實世界中綻放光芒。」


Midjourney:從靈感發想到實際應用

芝加哥建築師 Stephen Coorlas 是 Midjourney 的早期使用者之一,他熱衷於探索 Midjourney 在建築設計領域的應用,並將他的經驗和心得製作成教學影片,與其他建築師分享。如同許多正在嘗試使用 Midjourney 的建築師一樣,包括 Tim Fu 和 Foster + Partners 等知名事務所的建築師,Stephen Coorlas 最初將 Midjourney 應用於設計項目的初期階段,例如製作 mood board(情緒板),用以捕捉和傳達設計理念和氛圍。

Stephen Coorlas 曾為客戶設計度假屋時,就使用了 Midjourney 來製作 mood board。「客戶喜歡清水模的質感、黑色的線條和開闊的窗戶。」Stephen Coorlas 回憶道,「我當時就想,不如試試 Midjourney,看看它能生成怎樣的圖像。」結果令他驚喜的是,客戶對 Midjourney 生成的圖像讚不絕口。Stephen Coorlas 表示:「網路上當然也能找到許多設計靈感,但 Midjourney 可以節省大量的搜尋時間,而且它能根據我的需求生成更符合我預期的圖像,讓我可以更精準地掌控設計方向。」

Midjourney 的出現,無疑為建築師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設計工具,它不僅可以激發設計靈感,更可以協助建築師更有效率地完成設計工作,這也正是 Stephen Coorlas 積極推廣 Midjourney 的原因之一。他認為,Midjourney 的出現,如同為建築師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可以自由翱翔於創意的天空。

由 Stephen Coorlas 設計的無名概念,看起來彷彿已經準備好進行3D列印。來源:Coorlaas Architecture
由 Stephen Coorlas 設計的無名概念,看起來彷彿已經準備好進行3D列印。來源:Coorlaas Architecture

Midjourney 實踐:將 AI 設計付諸現實

Stephen Coorlas 並不滿足於僅將 Midjourney 應用於設計靈感發想,他更進一步地嘗試將 AI 設計轉化為實體建築。目前,他正在芝加哥北岸地區籌建一座露天涼亭,這座涼亭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於 Midjourney,特色是採用 3D列印技術打造的 adobe 材料拱門。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Stephen Coorlas 首先在 Midjourney 中輸入了一段詳盡的文字指令:「在一片草原上,旭日初升,霧氣瀰漫,一座露天涼亭沐浴在晨曦之中,採用不對稱的雙筒拱頂結構,拱門由赤陶土和黏土製成,模組化組裝,幾何構圖,人工照明,重點照明,16:9 的長寬比。」這段指令如同建築的藍圖,精準地描述了涼亭的形態、材質、光影和氛圍。

Stephen Coorlas 經過反覆修改指令和迭代生成圖像,最終才確定了一系列概念圖像。他坦言,目前的技術尚無法直接將 Midjourney 生成的圖像轉化為結構穩固的實體建築,因此仍需進行建模和結構分析等必要步驟,才能確保建築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儘管 Midjourney 生成的圖像精美絕倫,但要將其變成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Stephen Coorlas 說道,「但我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AI 設計終將在建築領域大放異彩。」

 

 

以 Midjourney 設計的亭子建築圖紙 來源:Coorlas Architecture
以 Midjourney 設計的亭子建築圖紙 來源:Coorlas Architecture

Midjourney 與建築設計:相輔相成,而非取代

Stephen Coorlas 在將 Midjourney 生成的設計概念轉化為 3D 模型後,並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他將這些 3D 模型的圖像再次輸入 Midjourney,並要求其生成建築設計圖。儘管 Midjourney 生成的設計圖細節不夠完善,但 Stephen Coorlas 認為,這些圖像「看起來非常棒」,而且能夠激發新的設計靈感。他在一段關於 Midjourney 應用於建築設計的影片中,詳細介紹了這種人機互動的設計流程,並表示:「我們正在積極探索 Midjourney 這項新技術的潛力,但目前最好的應用方式仍然是將其作為靈感來源,並結合實際的建築設計經驗。」

Stephen Coorlas 強調,Midjourney 是一款輔助設計的工具,而非取代建築師的工具。他認為,Midjourney 的出現,為建築設計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但建築師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航海家,即使擁有最先進的導航設備,也需要依靠自身的經驗和判斷力,才能安全地抵達目的地。

Midjourney 等 AI 藝術生成器的興起,在藝術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許多藝術家擔心 AI 將會取代人類的創作。然而,建築界對於 AI 的態度則相對理性,他們普遍認為 AI 可以成為建築設計的有力工具,但無法完全取代建築師的角色。

由 Andrew Kudless 設計的室內空間,風格樸實卻帶有超現實氛圍
來源:Andrew Kudless/Matsys Design
由 Andrew Kudless 設計的室內空間,風格樸實卻帶有超現實氛圍 來源:Andrew Kudless/Matsys Design

AI 與建築師:攜手共創建築的未來

AI 生成的圖像更像是設計草圖,建築師的任務是將這些草圖轉化為精確的圖紙、模型和施工數據。」任教於休士頓大學的建築師 Andrew Kudless 如此說道,「除了技術層面的轉化,更需要經驗豐富的建築師做出符合美學的判斷。AI 可以幫助建築師更快地探索設計理念,但前提是建築師必須對這些工具保持批判性的思考,了解它們的優勢和局限性。」

Andrew Kudless 認為,AI 的出現並非要取代建築師,而是要成為建築師的得力助手。AI 可以協助建築師處理繁瑣的重複性工作,例如生成設計草圖、分析建築數據等,讓建築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創意發想和設計理念的推敲之中。

「如果 AI 技術發展到不僅可以生成概念圖像,還可以生成建築模型,那將會更加令人期待。」Tim Fu 說道,「我們都對這項技術的飛速發展感到驚嘆不已,它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AI 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它將如何重塑建築設計的流程和方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AI 必將在建築領域扮演 increasingly important 的角色,而建築師也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才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保持競爭力。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