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公園

Tag: 公園

美國聖安東尼奧植物園全新風貌!Reed Hilderbrand、SO-IL協同改造38英畝綠地,授粉者花園點亮永續未來

聖安東尼奧植物園(SABG)攜手Reed Hilderbrand與SO-IL,啟動總體規劃,打造授粉者花園與公共溫室,提升教育與文化地位。2024年6月計畫公布,2025年4月效果圖亮相,耗資830萬美元。計畫改善步道流暢性,更新德克薩斯原生步道,強化永續性。Katherine Trumble強調保育核心,SO-IL則參與紐約Art Omi展館,展現多元實力。

美國路易維爾市的綠色新地標:海澤維克工作室設計「貝爾維德雷」公園,波浪形結構,為城市注入新活力

英國海澤維克工作室 (Heatherwick Studio) 為美國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市 (Louisville) 的「貝爾維德雷」公園 (Belvedere park) 設計了一座波浪形結構。這座1973年的公園年久失修,重建計畫將創造出一個多功能的社區「起居室」(living room)。設計將綠意覆蓋於波浪屋頂,並以玻璃帷幕圍塑室內空間。預計2026年動工,這將是海澤維克工作室在肯塔基州的第一項作品。

2025年 Mies Crown Hall Americas Prize(MCHAP)揭曉五項入圍作品,涵蓋墨西哥、阿根廷、加拿大與美國等地創新設計,串聯社區、生態與未來生活

2025年Mies Crown Hall Americas Prize(MCHAP)揭曉五項入圍作品,涵蓋墨西哥阿根廷加拿大美國等地的創新建築設計。包括Tatiana Bilbao Estudio設計的墨西哥海洋研究中心與Adamo Faiden改造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獸醫診所在內,這些作品融合生態保護、歷史再利用與教育功能,反映當代建築對環境與社會的深層關懷。最終獲勝者將於2025年5月在伊利諾理工學院揭曉。

為社區注入活力:波蘭蒂黑 Jaworek 公園,RS + Robert Skitek設計巧思,兼顧孩童發展與環境教育,遊戲場成為凝聚社區新據點

波蘭建築師 Robert Skitek 領軍的 RS+ 事務所在波蘭蒂黑(Tychy)的 Jaworek 公園打造了全新遊樂場。此案分為兩個區域:親水遊樂區和自然探索區,並以現有的步道做區隔。設計團隊活用了現場的地形地貌,並使用木材、沙子等天然材料。這些設計,讓這處場域兼具了休憩、教育與社會交流等功能。

從校園延伸的社區客廳!挪威 Skakkeringen 公園,再生鋁材地標涼亭,Pir II、Local 團隊串聯學校與社區

挪威建築事務所 Pir II 與 Local 於西海岸的 Etne,設計了一座名為 Skakkeringen 的社區公園。這座公園學校相鄰,並以再生鋁材建造的涼亭為核心,提供籃球場、休憩區等多元設施。該設計還強調與當地居民的參與,透過訪談與工作坊,讓各年齡層的使用者,皆能在此找到歸屬感。

城市紋理的縫合:墨西哥水城圖書館與公園,Fernanda Canales 消弭邊界隔閡,創造和諧的城市介面

墨西哥水城(Agua Prieta)緊鄰美國邊界,每日往來人潮眾多。過去,此地缺乏適切的公共空間,如今,一座嶄新的圖書館公園在此落成,為過境者提供休憩、遮蔭及如廁之所。此建築以一系列拱券結構為特色,引導視線穿過邊界高牆,並藉由一道優雅的坡道連結圖書館與下方廣場。此計畫不僅改善了當地公共設施不足的窘境,更將邊界高牆轉化為綿延一公里的線性公園,內含長椅、植栽、兒童遊樂區、自行車道及小型廣場,減輕邊界高牆對周邊住宅區的視覺衝擊。

Trahan Architects 攜手 SMM 於美國斯普林代爾市 Luther George 公園打造全新展演棚!流暢弧線連結城市與自然,金屬材質展現未來感

美國阿肯色州斯普林代爾市(Springdale)的 Luther George 公園經 Spackman Mossop Michaels(SMM)景觀事務所大規模重新設計,並由 Trahan Architects 建築師事務所完成一座公共展演棚架,以耐候鋼板構成,沒有背面,可作為多功能展演空間。

蛇口再添文化地標:招商局博物館於微波山開幕,都市實踐重現改革開放歷史現場,展現企業與城市共榮,連結過去與未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設立首個經濟特區深圳香港招商局率先於南頭半島創辦蛇口工業區,開山填海、招商引資,成為改革開放先驅。「蛇口模式」更影響中國其後數十年經濟發展。為迎接150年華誕,招商局選址曾建有中國首個商用微波站的蛇口微波山,興建歷史博物館,以「山即展場,城即展覽」為理念,串聯歷史與當代,打造深圳城市新地標。

三菱地所設計打造「三菱日聯公園 MUFG PARK」:以人為本,創造永續的城市環境

三菱地所設計將原本為三菱 UFJ 金融集團運動場的基地改造成為對外開放的「MUFG PARK」,並在其中設計了一座與自然環境融合的圖書館。該圖書館以「共享共讀」為概念,設置了高達 4 公尺的「森之書架」,收集社區居民捐贈的書籍,並透過工作坊等活動,凝聚社區意識,創造一個結合閱讀、學習與自然體驗的公共空間

縫合都市的綠色樞紐:PLAT Studio深圳寶安「國際山公園」兼顧生態與人文,為高密度社區營造多元共享的公共空間

PLAT Studio 於中國深圳寶安區打造「國際山公園(Parkhill Commons)及其周邊街景」,將其定位為「綠色社區樞紐」。此設計連接新舊住宅區、商業區及學校,提供逾 4000 平方公尺的公園及約 7860 平方公尺的街道景觀提升。設計以優雅簡潔的手法,打造出現代化設施,並利用海綿城市概念,管理雨水、緩解熱島效應,為各年齡層的居民營造了多元的休憩活動空間。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