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都市設計

烏克蘭百年廣場重生:第聶伯市烏斯彭斯卡廣場的蛻變之旅,見證東歐城市更新典範

烏克蘭第聶伯市的烏斯彭斯卡廣場(Uspenska Square)經歷了一場意義重大的改造工程,從昔日蘇聯時期的沉寂衰落,蛻變為現代化的城市綠洲。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廣場,透過精心設計,重新成為城市的活力中心。公共空間的改造工程包括重新規劃步行路線、種植285棵新樹、創造多功能區域,以及採用無障礙設計,充分考慮了不同群體的需求。

舊材新生,童趣盎然:斯德哥爾摩Vårbergstoppen公園,孩子們的夢想遊樂場

Vårbergtoppen 是斯德哥爾摩 Vårberg Skärholmen 地區的一個人工山頂,成為當地人們休閒的熱門地點。隨著城市的擴張,這裡被規劃為重要的公園瑞典景觀建築師LAND Arkitektur 負責設計公園中的新遊樂場遊樂場位於公園的新入口,設計圍繞兩個主題:冒險區和童話森林。冒險區建在 Vårbergtoppen 的斜坡上,設有木製樓梯、平台和攀爬網,連接不同的遊樂區,包括斯德哥爾摩最長的滑梯。

北捷劍潭站TOD開發案降低樓層 都審變更設計過關

台北捷運劍潭站以獨特的龍骨造型懸吊屋頂聞名,更是國際公認的十大酷炫地鐵站之一。為提升地區發展,台北捷運公司規劃在此建造高達18層的TOD大樓,然而因為擔憂影響景觀而引發外界關注。建築師闕河彬因此將樓層降至16層,採用截角弧形設計,增加視覺通透性。該建築不僅融入環境,也可以提升地區特色。北市都審會於2024年1月4日首次變更審議該設計,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利用景觀餐廳介紹台北城市地景。預計2027年底完工的這座大樓,將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

明治公園的再造夢想,藤本壯介「立體公園」向福岡及博多都市未來致敬

藤本壯介策劃了一項大型立體公園,將為日本福岡市的明治公園帶來新的風貌。這座公園位置於博多火車站前,結合都市與大自然的特色,展現獨特的立體設計。運用了Park-PFI私人融資,與博多市的「博多連接」政策相符,針對火車站附近地區進行翻新。園內的浮動人行道網路成為核心,提供遊客多種活動空間。毗鄰的承租者大樓與地鐵通風塔結合,提供餐飲和健身空間,強化公園的凝聚力。公園的綠意與博多的歷史傳統結合,打造了一處展現現代城市與傳統的融合空間。

大阪站前梅北第2期大型都市開發,匯集安藤忠雄、SANAA、日建設計等頂尖設計團隊

大阪市的御堂筋幹道南北貫穿市中心,中之島幹線橫跨市中心,東西延伸,形成了一條城市軸線,大阪以「人民的城市」形成其吸引力之關鍵,大阪站北側過去是梅田貨物站的用地,自2000年代起漸漸開始重新開發,於2013年正式廢站。「GRAND FRONT大阪」已在此舊址開幕,「うめきた」(梅北)第2期都市更新事業接續進行。

內政部2022年3月28日發布「高雄橋科都市設計規範」,期望創造優良都市景觀

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表示,高雄新市鎮頭科學園區(以下簡稱科)開發案總面積354.53公頃,包含186.49公頃產業專用區,39.78公頃住宅區與商業區,以及126.17公頃公園綠地、道路等公共設施用地。為促使園區內土地之有效利用及形塑優良都市景觀與環境,內政部已於2022年3月28日發布「高雄新市鎮特定區第二期細部計畫(科學園區部分)都市設計規範」。

10分鐘城市生活圈,首爾H1計畫/UNStudio

2019年,UNStudio受現代開發公司(Hyundai Development Company)的邀請,在首爾設計一個優越的綠色混合用途街區;為新的數位經濟設計一個智能的「10分鐘城市」(10-minute city),以開放創新、綠色能源和多樣性創造有吸引力和生產力的生活、工作和娛樂場域。

都市規劃與設計大師,Kevin Lynch(凱文‧林區)的自我突破之路

城市設計作為一門在不斷被定義的學科,城市設計如何打破建築、規劃的侷限,獲得一套新的認知體系和設計方法論,是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的重要課題。 凱文·林曲的自我突破,也是當下都市設計的突破, 對於城市設計這門學科來說,1960年無疑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在約瑟夫·魯伊斯·塞特 (Josep Lluís Sert)的帶領下,北美大學中的第一個城市設計計畫在哈佛大學成立。

景觀都市主義的定義、實踐以及與傳統景觀設計之差異

20世紀90年代晚期,「景觀都市主義」一詞在美國常被景觀設計師用於重建衰落的後工業基地,從那時起,「景觀都市主義」這個名詞就有了許多不同的用法,但最常被引用的是對新都市主義失敗的後現代主義或後後現代主義的回應,以及對現代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全面願景和要求的轉變。

郭瓊瑩:後疫情時代的健康環境規劃新思路

2021健康人居與未來城市國際論壇暨第十一屆園冶高峰論壇日前在西安落幕。期間的特色城鎮與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原院長郭瓊瑩以線上方式發表題為《後疫情的健康環境規劃新思路》的演講。 郭瓊瑩提出,後疫情時代,城市規劃設計者、景觀設計師應攜手合作,跨域整合,為都市發展、健康環境、共同福祉盡力。她主張,健康的城市要適度留白增綠,能讓人們多接觸大自然,把人居環境的綠色基礎建好,不但可以提升城市調適力,同時可以增加人類的免疫力。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