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Installation

Tag: installation

北美館2019第七屆X-site計畫,膜/何理互動設計,2020年夏天將於北美館戶外廣場探索真實的邊界

2020年第7屆「X-site計畫」中,「何理互動設計」憑藉《膜》奪得首獎,這項計畫關注「多重真實」,探討現實與虛擬、內外空間等的連動關係。《膜》利用偏光片創造多層空間,挑戰觀者的感知界限,不但能夠引發對真實的反思,也可以透過藝術和科技的結合,展開新的空間感知討論。然而因為其跨領域合作模式,「何理互動設計」團隊展現了創新的藝術表達方式,更是推動公共性議題與空間美學的實驗平臺。

馬德里主廣場上空飄來彩雲 1.78 Madrid 美國藝術家 Janet Echelman 作品

美國藝術家 Janet Echelman 的最新雕塑在西班牙馬德里主廣場(Plaza Mayor)展出。這幅作品名為《1.78馬德里》(1.78 Madrid),是最新的一款梯形懸浮雕,也是她在2010年開始的《地球時間》(Earth Time)系列的最新作品。展覽將於2月19日開始,並於週五揭幕,以紀念馬德里建城400週年。

北美館2018第五屆X-site計畫:關於工務所的行動研究(In Progress)」首獎作品《OO》於2018年5月26日~7月21日展出

2018第5屆X-site計畫首獎團隊出爐,由林佩蓉、塗家伶組成的「大林工作室」計畫《OO》獲得首獎。本屆延續上屆X-site計畫,回應美術館此刻在進行的硬體修繕的議題,以命題「關於工務所的行動研究(In Progress)」為發想,作為整合當代藝術、建築、公共性議題、推廣教育等跨領域的人文研究計畫。 本屆預計為期10週的第5屆X-site計畫《OO》,將於2018年館舍暫停開放期間,於美術館戶外廣場展出,作為乘載美術館精神的實踐地和轉換過渡的象徵;透過實驗及探索,將表現對於美術館更新工程「工務所」協作、功能性與過程性的思考,並提出工程美學的辯論。 本屆X-site共計收到36件作品投件,評選團由王俊傑邱文傑、林平、張基義漆志剛蕭有志、蘇嘉瑩(依姓名筆劃)等七位建築學界及美術館專業人士組成,分作兩階段進行評選:第一階段以企劃書審查方式,選出7組團隊進入第二階段複選,複選則以簡報與問答方式進行,最終由「大林工作室」計畫《OO》在眾精彩提案中脫穎而出,獲得首獎殊榮及新台幣350萬元執行經費。 評審漆志剛評得獎作品表示:「首獎大林工作室今年提出的作品《OO》,是從主題「工務所」與美術館休眠的狀態中所變幻出來的夢境。《OO》從美術館與工務所中,選取我們熟悉的元素如施工圍籬、鷹架、貨櫃、空調、燈光、圓形坡道等,透過不熟悉的並置、拼貼、與轉化等組構,動態回應氣流、感知、與光的顏色,以擬人/機器人(Bob, Stuart, Kevin) 的想像,讓這三個或感應風或機械控制的裝置,吹出巨大而漂浮,尺寸形狀各異的泡泡,以幽默的方式與觀者互動,並隨著光影的變化形成夢的樣子,框出介於淺意識與真實,美術館整修與工務所之間,其似成相識卻又極為陌生的有趣經驗。」 「X-site計畫」以美術館戶外廣場為基地,從「建築」尋找其他多元語意或美學的可能性,結合建築與事件(Event)所形構的體驗式空間,激發大眾對於所處環境的認同,得以分享集體的情感和記憶。自2014年起公開徵件,投件團隊大致分為新興建築/設計事務所或公司,或是結合不同領域職人的臨時性團隊,包含建築設計、室內裝修、結構工程、材料實驗、新媒體與互動裝置設計、視覺藝術創作、燈光設計、劇場設計、景觀設計、藝術策展、古蹟修復等,或見學校師生以工作坊方式參與提案。X-site計畫透過四年來許多優秀建築實驗創作的實作展現,已成功凝聚青年建築創作者的目光,成為臺灣當代重要的建築創作實驗平臺。 首獎作品《OO》 首獎團隊:大林工作室( STUDIOLIN) 團隊成員:林佩蓉、塗家伶 預計展出日期:2018年5月26日 (六)-2018年7月21日 (六) 展場: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 北美館2018第五屆X-site計畫 評審團代表 邱文傑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評審團委員(依姓名筆劃): 王俊傑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基義 / 交通大學總務長及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蕭有志 /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漆志剛 /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Jr. Gang(at-ch) 建築研究室主持人 林平 /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蘇嘉瑩 / 臺北市立美術館副研究員 首獎團隊簡介 大林工作室 大林工作室是一家小型建築設計工作室,在2014年成立於台北台灣。「從平實中揭露具體」(From Establishing...

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紐約新地標Vessel 是座2500階樓梯的公共藝術 讓運動狂好好爬樓梯吧!

經過好幾個月的猜謎,美國紐約市「公共藝術基金(PAF, Public Art Fund)」於2016年9月14日舉辦記者會,公布新的大型公共藝術造景計畫,這個由英國建築師 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大船(Vessel)」,將矗立於曼哈頓島西側,俯瞰哈德遜河,外型酷似蜂巢造價高達1.5億美元(約四十七.八億台幣),預定2018年底完工,號稱將成為有如巴黎艾菲爾鐵塔般的紐約新地標。

大人小孩都喜歡的遊憩之地,北美館2016第三屆X-site計畫,浮光之間/沈庭增建築製作

沈庭增建築製作」的作品《浮光之間》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第三屆X-site計畫首獎。該作品更是透過「亭子」和「風箏」這兩種中國的傳統意象,創造了一個獨特且親密的地景空間,讓觀眾在其中感受到與外界完全不同的體驗。這種空間不但能夠使人深入體會建築與當代藝術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回憶起兒時的風箏樂趣。然而因為沈庭增建築師對於北美館的特色和環境有深入了解,所以他的設計能夠完美融合自然光影和建築元素,為參觀者帶來豐富的身體和情感經驗。《浮光之間》的設計理念源於北美館前廣場的特色,結合風箏盒子和曲面島嶼裝置,形成一個充滿浮光的場域。

小松精練與隈研吾合作 以碳纖維為建築補強耐震還可提升顏值

日本的小松精練(Komatsu Seiren)於2015年11月發表一種名為 CABKOMA 的材料,這是一種由可塑性碳纖維複合材製造而成的繩索,利用合成的無機纖維與熱塑性材料編織而成,可為建築體補強,起到耐震的作用。 小松精練與建築師隈研吾(Kengo Kuma)合作,將 CABKOMA 用於位於日本石川縣能美市濱町的小松精練廠區內的fa-bo織料實驗室大樓,隈研吾採用其常見的設計手法,將材料細化後重新組構為建築的樣貌,從屋頂到地 面拉起一條條的白色繩索格柵,但同時為建築體補強,達到抵抗地震的功能。 CABKOMA 具備高強度、耐燃性,每米的重量僅47.3g,抗拉強度約為38kN/m,同樣長度、類似斷面半徑的傳統鋼纜不僅重量遠高於 CABKOMA,抗拉強度約為 6kN/m,不及 CABKOMA 的六分之一。 隈研吾的設計或許讓人不禁聯想到格列佛遊記中,來到小人國被許多繩索綁縛固定在地面上的詼諧畫面,雖然一般的尼龍繩也能夠創造類似的清透視覺效果,但 CABKOMA 碳纖維繩索在這裡所形成的那層「皮膚」卻以極大的反差「輕盈卻高強度」演示著建築材料發展過程中亟欲追求的特殊性,新材料的出現結合建築設 計,為 「Form Follows Function」或「Function Follows Form」的爭辯開闢不同的視野。 >>相關圖片 Kengo Kuma - fa-bo織料實驗室大樓...

Olafur Eliasson 邀你與建築師們共同集思廣益 用樂高積木打造自己的都市

來自冰島的藝術家 Olafur Eliasson 與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合作舉辦一項「集思廣益計畫The Collectivity Project」,像是展覽又像是裝置藝術,更可以說是集體創作的活動,動用上萬顆樂高積木,邀請民眾與建築師們一起創作,在十二米長桌上堆砌出一片純白 的都市風景。

隈研吾為The One南園打造裝置藝術「風簷」 七百三十八根檜木組成

設計風格散發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的日本知名「弱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在台灣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為The One南園打造第一件大地藝術季作品「風簷」。

台中地景藝術節展出迷失小熊 2015年1月23日開幕至2015年3月29日閉幕

活動時間:2015年1月迷失小熊搬遷裝置計畫,預計2015年1月23日開幕至2015年3月29日閉幕。 展出位置:南屯天順宮(GPS) 展出地址: 台中市南屯區鎮和巷2-2號 (對面產業道路進入) 活動緣起 台 灣史上最大規模的桃園航空城迫遷計畫於2014年7月29日審定通過,徵收面積從1,000多公頃,擴大到3,000多公頃,預計投入的資金從5,000 億元,增加至5,710億元,加上主導桃園航空城開發案的副縣長葉世文向遠雄集團收賄遭收押,引發民意撻伐與公民抗爭。 2014年9月吳 志揚縣長於桃園航空城廢棄海軍基地斥資5,000萬元打造中秋月兔地景藝術節,曝露航空城計畫的荒謬,在地居民及聲援公民團體乃自籌10萬元,由因不滿徵 收飲農藥自殺的呂阿雲之子也是動畫導演呂文忠精心設計,以坐在徵收農田中的迷失小熊,來霍夫曼月兔來場世紀大對決,並嘲諷航空城計畫的無稽,自2014年 11月1日起成功吸引逾五萬人次造訪,也催生全國反迫遷正義連線結合,更成為桃園縣府執政團隊改朝換代在野黨逆轉勝的幸運吉祥物。 台中市 是全台最多市地重劃的都市,從第一期至第十四期的公辦重劃區,以及第1單元至第14 單元之自辦重劃區(6、7 單元納入十三期重劃區;9、10、11 單元納入十四期重劃區),重劃面積高達3,000多公頃,然上開重劃面積尚未包括縣市合併後大台中地區的整體開發,當然也不包括為了興建科學工業園區、交 通建設、經貿特區…等而剷田砍樹毀圳拆古蹟等,種種破壞環境、與民爭地、財團圈地等不公不義數不勝數的重大開發暨徵收計畫。 為了凸顯台中 市浮濫重劃與徵收之荒謬,以喚起市民對台中人文土地的情感,2015年1月起乃選定離台中市政精華區最近的南屯鎮平農業區作為迷失小熊第二個家,發起此次 台中地景藝術節活動,小熊隔著環中路眺望兩個爭議最大、面積最廣的重劃區--第十三期公辦重劃區及第2單元黎明自辦重劃區,而小熊所在的南屯鎮平,也即可 能因高鐵門戶特區計畫而面臨迫遷的命運。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 ... ZfPM&msa=0 另 外,更藉民間募資自籌的迷失小熊地景藝術,諷刺台中市政府利用公共空間圖利國外泰迪熊設計廠商,行銷各大企業,以不環保材質之大量塑膠製品,巨資舉辦台中 樂活嘉年華之短視與無腦,策展期間適逢2015年台灣燈會在台中高鐵站耗資上億舉辦,也藉此讓湧進燈會的民眾知悉,原來近在咫尺的高鐵門戶特區預定地,尚 有一片保留台中原始質樸農村聚落的地景的世外桃源。 活動理念 世 紀之初,經濟危機不斷,各國既有統治階級假經濟發展之名,鬆綁各種保護社會的法規,剝奪人民勞動、生態環境、天然資源、文化景觀等,甚而從中海撈一筆,已 是當今潮流。因此,我們處於一個經濟發展掛帥,卻往往名不符實的財團剝削的時代。企業減稅優惠、續建核四、增設自由經濟示範區、簽署各種自由貿易協定,為 了經濟發展,人民工作權、生存權、生態環境、文化資產、財政安全、民主程序…什麼都可以犧牲。 本活動以藝術的手法,藉南屯鎮平農業區的地景,鑲嵌裝置品、各項生態或人文活動,從視覺上及體驗上激發民眾反思大台中市重劃、徵收、重大建設,犧牲了什麼?成就了什麼? 規...

Takanori Aiba 相羽高德之微型建築 小盆栽看到奇幻大世界

日本藝術家Takanori Aiba (相羽高德)於1953出生於日本橫濱,從1978年起開始擔任插畫家,他的系列作品曾長期刊登在日本潮流雜誌POPYE上長達十年之久,1981年起開 創自己的公司,專為建築空間帶來設計概念與藝術指導,2003年起開始結合建築與藝術進入立體世界,陸續推出精美的手工盆栽建築作品。 這些亭臺樓閣的作品參照了不少日本盆景的元素,在小小空間內呈現出奇幻大世界,Takanori Aiba 運用紙板、塑膠片、膠水和粘土等日常手工材料,製作出層層壘疊的塔樓、樹屋和燈塔甚至是米其林寶寶等建築,將充滿科幻與玩樂氣氛的微縮世界呈現在世人眼前。 Takanori Aiba - 盆栽建築 01 Takanori Aiba - 盆栽建築 02 Takanori Aiba - 盆栽建築 03 Takanori Aiba - 盆栽建築 04 Takanori Aiba -...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