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綠色潛力,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0
1610

經過兩年的努力,MVRDV於2020年1月間發佈了騰訊新總部競圖的參賽作品及研究結果,騰訊的新園區設立在深圳前海灣,佔地133公頃。設計要求園區形成一個小型城市,包含辦公大樓、員工宿舍、商業綜合體、公共基礎設施、學校及會議中心等主要機能。

MVRDV的研究及作品呈現了對整個園區建設全過程的通盤考慮。設計團隊以智慧城市的概念整合園區內所有元素,將其形狀模擬為連綿起伏的山脈,並沿基地設置海濱公園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規劃鳥瞰©MVRDV 2018

為適應其迅猛發展,幾乎是在騰訊現總部海濱大廈剛剛落成,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即開啟了前海灣新總部的計畫。騰訊對新園區的期待一躍至新的層次,設計要求新園區建築佔地面積200萬平方公尺,能同時容納80000~100000人次的辦公空間,及19000人次的員工居住空間。

除了規模巨大,騰訊新園區也對技術層面野心勃勃。基於騰訊,以用戶需求為宗旨,用技術改善生活的宣言,新園區將被建設成為智慧城市示範區,展現城市建設最新技術於改善城市環境中的巨大潛能。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騰訊公司發展歷程©MVRDV 2018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規劃總平面圖©MVRDV 2018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規劃分層©MVRDV 2018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總規參數化設計©MVRDV 2018

MVRDV的最終參賽提案呈現為由100幢建築構成的綜合網路,起伏的建築屋頂採用太陽能板,建築之間架連接,使園區整體形成連綿山脈的意向。園區東側,海濱公園環繞著建築朝前海灣向外蜿蜒。公園延伸了相鄰建築的地面層面積,形成綠色空間。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起伏的太陽能板屋頂使園區像山脈連綿。©MVRDV 2018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建築單體參數化設計©MVRDV 2018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建築形態©MVRDV 2018

園區分散排布了許多公共建築,包括學校幼兒園,體育中心及數據中心。公園的最南端是會議中心,也是園區內最重要的建築。會議中心被設置於前海灣園區入口,外形彷彿山腳下的一塊巨石,將成為代表騰訊全球影響力的標誌。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海濱公園©MVRDV 2018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騰訊大學©MVRDV 2018

辦公區域中心位置的十字路口是園區「跳動的心」,即資訊廣場。這個球狀的空間起始於拐角處相鄰的四棟建築,顯示著騰訊園區從佔用率到碳使用量等一系列日常運作的相關數據。另一個「智慧城市」措施有關於園區內的交通策略:沿基地東側,高速路連接四個地下停車場。園區內保留有自動駕駛汽車及穿梭巴士的道路系統,保障員工及居民能輕鬆通行。此外,騰訊園區的東西兩側皆有城市地鐵和公交線路,將園區與深圳各地相連。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資訊中心即周圍©MVRDV 2018

「我們騰訊園區的參賽作品試圖向大眾展示,智慧城市亦可以成為綠色城市,」MVRDV的合夥創始人Winy Maas說道:「以園區中心未來感的數據中心為代表,整個園區遍佈無處不在的智慧城市元素,身處其中的騰訊員工將被科技感包圍。但同時,園區內蜿蜒的公園僅幾步之遙,綠色空間無處不在,使他們也能隨時感受到身邊的自然。」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永續發展性設計,園區被自然景色包圍©MVRDV 2018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MVRDV在設計騰訊園區的同時,進行了針對性的深入研究,以期為現代化的科技園區提供最佳的設計提案。設計團隊為該作品開發了28種不同的整體規劃,並將它們排列成設計「譜系」。隨後從多元的角度依次評析,以求得個各提案中的精華,用來改善最初的概念。「每一個設計嘗試都被編錄,成為設計或維護未來智慧城市的新可能,」Winy Maas補充道:「最終的參賽作品綜合了所有設計嘗試中的經驗,呈現出一個多元,靈活,綠色,動態,開放,適應性強的前瞻性技術園區。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設計提案「譜系」©MVRDV 2018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夜間景觀鳥瞰©MVRDV 2018

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競圖提案/MVRDV
立面效果©MVRDV 2018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騰訊深圳前海灣園區
作品位置:深圳前海灣
年份:2019
業主:騰訊Tencent
總面積:2百萬平方公尺
建築師:MVRDV
主持建築師:Winy Maas, Jacob van Rijs
合夥建築師: Wenchian Shi
設計團隊:Kyo Suk Lee, Marco Gazzola, Shengjie Zhan, Seul Lee, Yayun Liu, Daehee Suk, Dong Min Lee, Cosimo Scotucci, Andrius Ribikauskas, Luca Beltrame, Sen Yang
視覺設計:Antonio Luca Coco, Francesco Vitale, Pavlos Ventouris, Kirill Emelianov, Costanza Cuccato, Giovanni Coni, Davide Calabro, Tomaso Maschietti
永續發展顧問:Peter Mensinga
專案協調:Jammy Zhu
圖像:MVRDV, Atchain, Lights CG
景觀顧問:Topotek 1
機電、運輸、氣候、水資源管理:BuroHappold Engineering Smart Cities and Digital Strategies: Carlo Ratti Associati, Prof. IR. Elphi Nelissen (TU Eindhoven) Renewable Energy Consultancy: Samuel Op den Orth
Communication Strategy: KesselsKram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