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李彥良

Tag: 李彥良

2022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展覽 2022年12月9日~2023年1月15日

在宣布2022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獲獎名單後,台北市建築世代會與a+tec《實構築》季刊於2022年12月9日推出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展覽,本屆以「未來」作為展覽方向,試圖帶領觀眾在距離模糊及資訊量龐大的疫情後,重新思考日常生活接軌的各種可能性。本展重點「CONTENT X」,發想來自「X」常被假設為未知數——對應在充滿假設的當代,則需要更多碰撞才能激盪出更具深層的對話、反思自身無限的可能。

預見北美2.0:跨域.鏈結.未來|北美館擴建圓桌對談|2021建築篇

歷經38年的營運,北美館館舍已趨老舊,典藏、教育空間及觀眾服務設備明顯不足,迫切需要新的美術館藍圖。有鑑於此,北美館臺北市政府的支持下,推動「典藏庫房新建」與「新館擴建」兩項建造計畫。其願景是,以既有的北美館為基地,向西增建典藏庫房,再透過新館擴建涵容南側開闊的綠園地景。新舊三館合體後的建築群落,共同構築出嶄新的藝術與自然共生的生態系——「北美館藝術園區」。藉由館體的增、擴建,北美館轉型為「林間美術館」——一個藝術、公共論壇與市民休憩功能兼具之文化綠園。    

對建築的執著! 徑。鹽埕埔獲頒2014年第2屆ADA新銳建築獎首獎 特展與講座同步進行中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舉辦的「ADA新銳建築獎」,於2014年11月17日(一)14:00 假中影商業大樓演講廳舉辦頒獎典禮,正式公告首獎與特別獎得主!本屆首獎由寬和建築-劉崇聖吳龍傑辜達齊建築團隊的徑。鹽埕埔獲此殊榮,現為高雄參捌旅居民宿;作品結合大溝頂的社區紋理,透過天井讓狹長型基地 也能擁有光線,展現設計團隊對建築的執著與想法。特別獎則頒給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曾志偉建築師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作品位於外雙溪山上,利用農務用 的遮光網構築成與周邊樹林幾乎合一的工作空間,探討建築與自然的另一種共存模式。

芬蘭建築師Marco Casagrande之2011台北竹編有機建築CICADA榮獲2012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2012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競爭激烈,共吸引全球來自五十八個國家一千八百個參賽團隊四千五百多件單項作品角逐紅點榮銜。經三十位國際評審嚴格美學觀點省視與定義下一波設計潮流新勢下,由C-Lab設計的「CICADA 竹編涼棚」喜報佳音。

第1屆ADA新銳建築獎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 竭誠邀請台灣優秀建築參與 民國101年8月1日起正式公開徵件 9月30日截止

由台灣建設相關企業新世代所組成的「建築世代會」,於2012年起發動策劃第一屆ADA 新銳建築獎(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自民國101年8月1日起正式公開徵件,竭誠邀請台灣優秀建築參與!

2012年逢甲建築系文創講座 2012年4月起,週四7pm~9pm在逢甲大學忠勤樓 Room 804

2012年逢甲大學建築學系的「文創講座」由逢甲建築系主任黎淑婷教授主導,希冀能藉由講座內容帶給建築學習者更多的刺激與思考的參考依據,並由「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創辦人楊恩達老師策畫,「準建築人手札」長期以來對於推動建築教育不遺餘力,未來更期待能夠結合各領域的異業合作,創造更多元的文化面相,豐富建築人的視野。 簡介 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 「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 文化,創意與設計---這三個詞看來跟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卻又這麼的若即若離。其實,文化來自於對生活經驗的醞釀過程,創意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發想;而設計則是將一切整合執行的方法。如何在這些不同型態的生活經驗中,去轉換出自己的創作能量? 除了平時與各領域的積極接觸之外,藉由講座教學的經驗傳授,更是直接擷取了講師們在各業界的經驗累積與最真實的觀點。這些學習的經驗都會在聽講者日後的工作上給予最直接的回饋,也更能了解每個不同領域間所遇到各種不同層面的問題。 聽講者以逢甲建築系學生居多,此次講座也對外校人士開放,希望能為正在建築裡學習以及建築從業者打開眼睛,更深入閱讀這個世界,找尋、認知設計可能性的多種樣貌。 本次講座內容分為三大主題 1.向傳統工藝學習: 我們向傳統工藝文化學習,看傳統工藝如何與新銳設計師一同合作激盪出新的火花。 2.設計如何貼近真實: 由建設產業的經營者現身說法,親自告訴聽講者,業主在想些什麼、市場機制如何運作?除了原本想的事情之外,還有哪些事情值得探索? 3.城市美學的誕生: 城市因為有各式各樣的文化才精彩,多元的文化的創造來自於在這塊土地上熱切生活的人們。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這些獨立運作的店家們,是如何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美學? 講座資訊 日期:2012年4月~5月(詳後) 時間:週四晚上7:00~9:00 地點:逢甲大學忠勤樓 Room 804 主辦單位:逢甲建築系+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策劃:黎淑婷教授、楊恩達老師 報名:免費免報名,歡迎校內外人士參與。外校人士如欲開車入校聽講,請告知校警,是要參加建築系的演講活動 講座時程 日期:2012年4月12日 晚上7:00~9:00 講者:何承育 單位:勤美股份有限公司 企畫長 講題:設計師的胡蘿蔔肉丸 日期:2012年4月19日 晚上7:00~9:00 講者:魏國勝 單位:順天建設設計總監 講題:建築生態鏈 日期:2012年4月26日 晚上7:00~9:00 講者:陳高明 單位:環球技術學院講師(竹藝專家, 曾與德國知名工業設計大師Konstantin Grcic共同開發全球第一張竹子懸臂椅 ) 講題:文化創意竹產業 日期:2012年5月3日 晚上7:00~9:00 講者:林群涵 單位:竹采藝品有限公司 負責人(竹藝專家) 講題:竹材性質之加工利用與產品設計 日期:2012年5月10日 晚上7:00~9:00 講者:李彥良 單位:忠泰集團常務董事/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講題:城市美學的企業實踐 日期:2012年5月17日 晚上7:00~9:00 講者:陳騰義 + 王采元 單位:陳騰義(八十一木工場負責人) + 王采元(王采元個人工作室 講題:傳統匠藝新思維,從設計到實踐 日期:5/24日 晚上7:00~9:00 講者:王肇楠 單位:鹿港鎮 泓澤藝術工坊 負責人(細木作專家) 講題:傳統工藝的設計與美學 日期:2012年5月31日 晚上7:00~9:00 講者:施尚廷 單位:打里摺建築 副總經理 >>相關討論 ::2012年逢甲建築系文創講座...

2011香港·深圳城市 建築雙城雙年展 展期 2012年2月15日至4月23日

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設計師協會欣然宣佈,將第三度舉辦國際知名的「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2011 Hong Kong & Shenzhen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 \ Architecture)」,並於2012年2月於香港九龍公園揭幕。

韓國建築師承孝相《改變世界的建築》解讀世界經典建築

建築,造就了生活。 當前東亞最活躍建築師之一、躋身世界知名建築師行列的韓國建築師承孝相,自述其於多位西方建築大師身上學得的設計精神及創作體悟。 懂得思考的人生,才能真正創作出紮根於土地的作品。柯比意(Le Corbusier)、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高第(Antoni Gaudí)、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路易斯.康(Louis I. Kahn)、漢斯.夏隆(Hans Scharoun)、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和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建築史中光芒閃耀的建築大師,執著於這種真誠,甚至以革命家的身份出現,過著修道者的生活。他們是理想主義者:持續堅持正確的建築道路, 就能實現他們的理想,並因此改變世界。我們現在的生活正是建立在這些建築師們積累的理想之上。 面對工業革命造就的新資產階級的虛浮惡習, 提出「裝飾即罪惡」宣言的現代主義建築先鋒阿道夫.路斯,以摒棄裝飾及強調空間連續性的路斯住宅力抗當時潮流,以回應新時代需求;發表「新建築五原則」 (底層挑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窗帶、屋頂花園)重要宣言的柯比意,以作品薩伏瓦別墅充分實踐其宣言,被評價為現代建築的教科書、西方住宅優美的句 號;提出「少即是多」的劃世紀名言的密斯,在離開祖國多年後回到柏林發表的重要作品新國家美術館所創造的普遍性空間,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仍被視作現代 建築的重要概念;身處世界建築邊緣的墨西哥建築師巴拉岡,在沉默和節制中表現了建築的本質,向各種思潮和各種主義氾濫的全球建築界,提示了建築的中心。展 望機械時代,並夢想實現立足於進步精神的現代主義的高第,在巴塞隆納打造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奎爾公園。它是在我們生活中具有重大意義的場所,也就是所 謂的「大建築」。 在《改變世界的建築》書中,韓國建築師承孝相踏訪16個20世紀重要建築作品,遊歷式的講解,在深入西方建築世界精髓的同時,又處處體現作者的「東方視角」及「東方思維」,講述建築大師的故事,解讀世界經典建築。 「很早以前我就以學習建築為由,屢次踏上旅行之途。雖然可以透過圖面及照片來理解好的建築,但這只不過是脫離現場的一種想像的再現。時間久了容易積累種種誤 解。也就是陷入建築的幻想之中而止步不前。為了正確理解以在其中創造生活為目的的建築,必須去現場面對真實、打破幻想。因此,我喜歡旅行。」 將蓋房子比喻為作詩,作者承孝相是目前韓國在國際上最著名的建築師,也是一位在建築理念、尤其是建築文化方面有著極大抱負的亞洲建築師。這是一本建築遊記, 是為了提高一般大眾對建築的理解而寫作的書;這更是一本通過二十世紀重要建築及建築大師來進行思考的建築筆記,是身為建築師的作者將對他個人產生了重大影 響的建築和建築師的故事記錄下來,同時涵納了作者對建築本體問題的一系列反思。 作者、譯者、譯校者簡介 承孝相 當今韓國最具知名度的建築師,在國際上非常活躍。深受SOHO中國房地產企業家潘石屹欣賞,合作設計案包括讚譽頗高的「長城腳下的公社」會所、海南博鼇「藍色海岸」設計案、北京「朝外SOHO」大樓。 1952年生,畢業於首爾大學取得碩士學位,曾赴奧地利就讀維也納工科大學,在當地受到現代主義建築先驅阿道夫.路斯作品的極大啟發,決定回到韓國投身建築行列。1998年擔任北倫敦大學客座教授。師從韓國著名的前衛建築大師金壽根15年,於1989年創立「履露齋事務所」(Iroje...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