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日常工作、旅遊、出差,人們都可以在一座城市的火車站里找尋屬於自己的獨特記憶,不管是傳統鐵路、高速鐵路、地鐵,火車站是一個獨特的浪漫場所,也許這里有含淚的告別,也有幸福的團聚,這里承載著所有人的記憶甚至當地的歷史。但在這些情感場景背後都隱藏著驚人的設計和壯舉的工程,這也使得火車站成為世界上最吸引人和最令人敬畏的建築之一。
世界上大多數火車站建於19世紀初,當時採取火車旅行是很迷人和前衛的。當下,大部分美麗的火車站建築都是藝術品和訪客休閒場所。一座迷人的火車站,其本身就是精美的藝術品建築,在旅途中,有很多能夠讓我們為之駐足欣賞的火車站,同在旅途中的你,你是否也停下來慢慢欣賞呢?
以下十座火車站,分佈在世界各地(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比利時列日居爾曼火車站 Liège-Guillemins Train Station

列日是目前歐洲高速鐵路網路中連接英國、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的一個主要節點,每日有約五百列火車駛過該站。該車站建設於原先舊火車站,以適應當今的高鐵時代。
西班牙建築師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獲得了新列日市居爾曼火車站的設計任務,其氣勢恢弘的拱頂由鋼和玻璃竣工,充分表現出建築的輕盈通透,由此形成了車站與城市之間相互滲透之感。位於鐵軌下方的若干人行天橋與一處人行通道使車站兩側的大量人流能夠通行無阻。由於室內外的交流互動順暢無阻,整座建築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建築立面,莊嚴宏偉的屋頂實際上成為了建築的立面。
美國紐約世貿中心交通樞紐站 New York World Trade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
世界貿易中心車站是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的捷運車站,屬於世界貿易中心建築群的一部分,為紐新航港局過哈德遜河捷運(PATH)的東端總站,也是PATH系統的紐華克賓州車站–世貿中心、霍伯肯–世貿中心等2個運行系統的端點站。 它最初以哈德遜終點站為名於1909年7月19日開始營運,後來隨著世界貿易中心的興建而在1971年轉用新站、同時改為現名。該車站在九一一襲擊事件時遭到毀壞,直到2003年啟用臨時站才恢復營運。2016年3月4日以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為名啟用。
新車站由西班牙建築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設計,設計概念稱為「眼窗」(Oculus),是從一位孩童手中釋放鴿子而來,白色建物外觀矗立在金融區世貿中心1號大樓等摩天大樓之間,突出的造型獲CNN評為2016年9大新地標之一。作品具有雕塑感的形式採取鋼結構肋條的模組化重複構成,最終形成了複雜的形體,同時在地下層和街道層上提供了高貴的美感。肋條之間的玻璃可以引入自然光線照亮整個建築,成為了希望和活力的象徵。卡拉特拉瓦稱光線是交通樞紐中的結構元素,表示這座建築由「光柱」支撐。
美國舊金山大中央車站 San Francisco New Transbay Transit Center
大中央車站位於舊金山市中心的龐大交通樞紐最終將連接11個區域,州和國家公共交通模式,並且擁有一個公共公園,作品由Pelli Clarke Pelli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中轉中心包括1500000平方英呎(140,000平方公尺),拉伸平行使命街五個街區在城市的心臟。
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多層樓,橋上幾條道路並連接到地下鐵路線。
「憑藉紐約中央車站和倫敦維多利亞車站的精神,過境中心飆升的光線充足的空間將為舊金山帶來一個宏偉的入口,與其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的地位相稱」
在地面層,主廣場設有高高的天花板,包括通勤者和訪客的零售和咖啡館。中心的大廳設計為公共空間,由巨大的圓頂天窗照亮。這個中庭的一系列「燈柱」用於將自然光一直帶到下面兩層的軌道平台。
該建築的第三層,包括巴士甲板,包裹在白色金屬螢幕中。沖孔的方形面板配置成沿著建築物的長度波動並圍繞其端部彎曲。

沿著屋頂延伸著2.2公頃(5.4英畝)的公園,有種植和鋪砌的空間,一個1000人的圓形劇場,咖啡館和兒童遊樂場。該公園將展示各種灣區生態系統,從橡樹到濕地沼澤。
輔助建築包括位於弗里蒙特街以西的Mission Street的一個公共廣場和位於First Street以東的Mission Street附近的Salesforce Tower。
英國倫敦國王十字火車站 London King’s Cross Station
國王十字站最初是被設計建設用於大北線鐵路的倫敦中轉站和東海岸主幹線的終點站。它是由路易斯‧庫比特設計的,是在以前的一個發熱和天花醫院的位置,從1851年到1852年2年之內竣工的。車站的主建築包括現在的1號到8號站台,與1852年10月14日投入使用。它代替了1850年8月8日投入使用的臨時終點站麥登路站。
「國王十字」的原意是紀念英王喬治四世。材料品質高,反光; 夾層陽台採用白色陶瓷馬賽克瓷磚,大廳的地板是淺色的火焰花崗岩。屋頂是一個由傾斜形狀展開的輕質圓形鋼管網,向聖潘克拉斯和國王十字車站列出的維多利亞火車車廂致敬,同時為兩個主要結構問題提供解決提案:地下車票大樓正在建造中 同時在廣場下面,並且該計畫不能對相鄰的一級列出的西部山脈立面施加任何負荷。
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 Amsterdam Central Station
阿姆斯特丹通道作為貫穿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的兩條無閘口通道之一,連接市中心與IJ河區的IJ通道,在未來還會採取加裝檢票閘機來進一步完善這兩條通道。阿姆斯特丹通道作品中不僅配有獨具特色、簡潔優雅的各式商店與餐廳,整個配置也創造出了一個與喧囂的通勤人流完全隔離開的休閒空間。此一全新通道設計由Benthem Crouwel Architects , Powerhouse Company,和Merk X共同完成。

荷蘭鹿特丹新火車站 Rotterdam Centraal Station
鹿特丹中央火車站作為歐洲高速鐵路線網路的一個結點及城市本身的一部分,250 公尺寬的月台屋頂形成了一個整體,中央大廳和火車旅客隧道為新火車站設計之主幹。現在鹿特丹中央火車站具有適當的城市景觀的結構和次元。周邊的公共交通樞紐使新的城市規模更緊湊,加強鹿特丹連接到新站的城市關係。火車站的所有機能都被放置在同一個連續的空間里,該空間包括兩個部分:一邊為透明的平台和橫跨鐵軌的大屋頂結構;另一邊的主要入口大廳由鋼構不規則屋頂形態引出,且內置一個龐大的木製框架。
07 荷蘭海牙中央火車站 Hague Central Station

海牙設計的中央火車站是由Benthem Crouwel Architects所設計,建築師將新火車站看作是帶有屋頂的城市廣場,車站加強了與城市中心和金融區的聯繫。屋頂和四個主要入口都採用了菱形此一設計要素。當陽光照射在菱形面板的玻璃屋頂上,車站內部會形成壯觀和戲劇化的光影效果。但氣溫升高時,屋頂能自動打開通風口進行通風。相比上個世紀70年代竣工的混凝土老火車站,新火車被譽為「玻璃火車站的光之教堂」。
德國柏林主火車站 Berlin Central Station
在萊爾特火車站歷史舊址上竣工的這座柏林新主火車站是目前歐洲最重要的鐵路樞紐站。柏林主火車站由德國著名事務所GMP設計,其主要設計理念是利用站台的走向明確地強調出城市空間的配置。
巨大的金屬編織狀玻璃頂棚以及兩棟橫跨站台空間的辦公建築正是此一理念採取建築語言的最佳詮釋。在整體建築的基座中央,不同空間,不同方向上的交通線路交匯處構成一個巨大的開放的空間,使得日間的自然光線可以到達最地下的站台空間,由此人們可以對整個火車站的空間有良好的認知以及明確的方向定位。桶形的穹頂和隧道中的遠程火車站大廳遙相呼應。
建築的穹頂製成在站台的中央的角柱上。形式上清晰可辨的穹頂下的南北向站台大廳在它以下幾層得到擴展。321公尺長的東西向玻璃頂棚被正方框架劃分成大小不同的網格,網格對角線由纜索結構支撐。南面的頂棚上裝有太陽能電池板。東西玻璃頂棚的建設同時開始。
香港九龍高鐵西站 Hong Kong West Kowloon Station
新九龍高鐵西站作為香港通往中國大陸的新門戶,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長142公里,將連接國家高速鐵路網直到北京,全長超過2500公里。設計鼓勵並引導人們登上車站的屋頂,置身於鬱鬱蔥蔥的樹木和灌木從,享受屋頂綠化景觀,並與城市建立新的聯繫。火車站打造出一個45公尺挑高的空間,將聚焦點集中於南立面,望向香港中環的天際線和太平山頂及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