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閱讀日 走讀臺灣戰後現代建築 從國父紀念館出發

1
977

為了共襄世界閱讀日的盛舉,並與文化部「2023年走讀臺灣」活動同步並進,文化部旗下的國立國父紀念館今年特別策劃了「回到未來─臺灣戰後現代建築巡禮」為核心的主題,期待能透過回溯臺灣現代建築的歷史軌跡和場景,深入思考並直視臺灣建築未來的多元面貌。此次的活動設計了2場精彩的講座以及8條詳細的走讀路徑,路徑將橫跨臺北臺南高雄臺東四大城市,讓參與者有機會實地走訪25個臺灣戰後現代建築的經典傑作。

走讀活動現場:深度體驗台灣戰後現代建築與人文精神

此外,本次活動更邀請到銘傳大學建築系的徐明松助理教授擔任導引,讓大家在他的引領下,藉由實地考察和文化導覽的方式,深度挖掘臺灣各地的獨特建築風貌,以及獨有的時代風格和人文精神。而第二場的專題講座「國父紀念館與臺灣當代建築」已於5月20日在國父紀念館的簡報室熱烈開講。講師徐明松老師在課堂中提到,今年國父紀念館的走讀活動仍將焦點鎖定在全台灣,不僅關注戰後初期的重要建築,更進一步介紹和討論臺灣戰後第二代建築師的作品,如臺東的吳明修建築師和高雄的王昭藩建築師等的作品。學員在聆聽簡報的同時,對於戰後現代建築的獨特風格和形象有了更深入且細膩的理解和感知。此一體驗讓參與者更為充實,對於臺灣戰後的建築實景和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亦讓參與者對於臺灣的文化景觀有了更豐富的了解和掌握。

 
徐明松老師介紹臺灣戰後現代建築師作品
徐明松老師介紹臺灣戰後現代建築師作品

王大閎的建築藝術:國父紀念館的現代主義與傳統中國風格的融合

建築的藝術不僅對於歷史時期的痕跡與美學理念作出呼應,更賦予了城市獨一無二的地景風貌。以國父紀念館為例,這座由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王大閎親自設計的建築,其平面布局、四週的迴廊、懸掛的屋頂飛簷以及主入口處屋簷的翹起等建築元素,無不體現出現代主義與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成為台灣現代建築史發展途徑中的經典代表作。不僅如此,國父紀念館還作為臺灣戰後最具象徵意義的公共建築之一,在108年5月3日被臺北市政府正式指定為市定古蹟,再次確立其在歷史與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台灣建築師群像:王大閎與同代建築師的貢獻與影響

王大閎先生是臺灣少數能完全接受西方現代建築教育的建築師之一,他的作品巧妙地將華人的傳統文化與現代主義的精神揉合在一起,讓戰後1950至1970年代的建築充滿了獨特的風采。然而,這個時期的建築師群像並不僅僅只有王大閎一人。關頌聲、王秋華、陳仁和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後發展出來的李祖原、王昭藩、翁金山、吳讓治、姚仁喜等建築師,他們都在臺灣建築的發展歷程中擔任著關鍵的角色,這些建築師創造出的新文化風格,亦有著深遠的影響,共同塑造出臺灣建築的獨特風貌。

國父紀念館「回到未來─臺灣戰後現代建築巡禮」走讀活動

國父紀念館此次「回到未來─臺灣戰後現代建築巡禮」走讀活動,是以《建築的態度:戰後臺灣建築師群像》、《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世紀 王大閎》、《建築師王大閎》、《見築百講:1684-2020高雄經典建築》及《臺灣戰後經典建築手繪施工圖選》等書籍文本為核心。

第1場專書講座「《臺灣戰後經典建築手繪施工圖選》專書分享」已率先於5月6日在臺北boven 雜誌圖書館舉行,當天吸引許多熱愛建築文化的朋友,一睹臺灣老一輩建築師繪製細部設計施工圖的手工性。

本次活動搭配建築文本及導覽手冊,自5月至8月於周末假日辦理2場專書與專題講座及8場走讀活動。6月至8月尚有8場精彩的走讀路徑,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把握機會報名參加,一同行腳臺灣、認識臺灣現代建築史半世紀以來的定位與挑戰。為兼顧活動品質,每場走讀活動開放報名人數25至30名,額滿為止。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請上國父紀念館官網走讀臺灣官網查詢,聯絡電話:(02)2758-8008分機535、725。

「國父紀念館與臺灣當代建築」專題講座於國父紀念館簡報室熱鬧開講
「國父紀念館與臺灣當代建築」專題講座於國父紀念館簡報室熱鬧開講
「國父紀念館與臺灣當代建築」專題講座:徐明松老師介紹國父紀念館與臺灣當代建築
「國父紀念館與臺灣當代建築」專題講座:徐明松老師介紹國父紀念館與臺灣當代建築
民眾熱情參與「國父紀念館與臺灣當代建築」專題講座
民眾熱情參與「國父紀念館與臺灣當代建築」專題講座
「國父紀念館2023走讀臺灣」活動海報
「國父紀念館2023走讀臺灣」活動海報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