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大橋諭 Satoshi Ohashi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0
1269
大橋諭在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北京辦公室
大橋諭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北京辦公室

2008年,時值奧運會的北京大興土木,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主持設計的T3航站樓準備好迎接全球的遊客;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與中國建築師李興剛合作的鋼鐵鳥巢在電視直播中完成最後的吊裝;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的CCTV大樓在驚嘆和爭議中接近最後的封頂。

古都的天際線從那時起開始發生變化,同年,建築界的女魔頭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決定進軍北京,試圖找到這座城市更大的潛力。

帶著扎哈的囑託來到北京的是大阪出生,美國長大的建築師大橋諭——最初扎哈倫敦studio9組建的五人團隊中的一員,扎哈稱他「壽司」,現在大橋諭是事務所亞太地區總監。

80年代,位於倫敦的Zaha Hadid事務所「Studio 9」最初有五個人,工作室就是學校大樓裡的一間屋子
80年代,位於倫敦Zaha Hadid事務所「Studio 9」最初有五個人,工作室就是學校大樓裡的一間屋子
Zaha Hadid Architects有超過400位員工,55種國籍,作品接近千座,遍佈全球40個國家
Zaha Hadid Architects有超過400位員工,55種國籍,作品接近千座,遍佈全球40個國家

十年間,在他的帶領下,扎哈事務所北京辦公室迅速拓展作品版圖;2016年扎哈病逝,事務所核心團隊成員更加緊密協作,設計範圍延伸至城市規劃、橋樑設計、軌道設計,細至桌椅、服飾之類的產品設計,正應了扎哈所說「Everything can be designed」。

扎哈是無可替代的,她的思想和精神會一直影響事務所的工作。扎哈的核心團隊都和她一起工作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她過世後)我們之間的工作方式並沒有改變,甚至比以往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一起,所以有了更多的工作和更豐富的作品類型。」

大橋諭分享在北京的十年

從學習北京,到成為北京的一部分

走進Zaha Hadid Architects(以下簡稱ZHA北京辦公室,眼見是一片白色「巨石陣」,十年間大大小小的設計模型就擺放在這些高低不一的白色立柱上。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最近他們正在研究武漢一座新大樓的表皮效果,四、五個手掌大小的3D打印米白色模型散落在最靠近會議長桌的幾根立柱上,所有模型他都如數家珍

3D圖紙和模型是ZHA推進方案的傳統方式,大橋諭來到北京的第一個作品就是佔地5萬平方米,要求一年半完成設計、兩年半完成施工的銀河SOHO,最初的方案模型還保留在「模型陣」最顯著的位置。

北京的發展速度讓我們興奮,但我們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一直在適應這個城市的發展速度、學習城市的肌理,也正在見證我們的設計逐漸變成北京的一部分」。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鳥瞰北京,二環沿線的建築體量遠大於其他部分,幾乎都是「紀念碑」式(Monumental)的建築,而銀河SOHO又是其中最矚目的一座(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銀河SOHO最開始的方案並不是現在呈現的效果

為了適應北京宏大的城市規模,原本五座彼此連接的中空圓環塔樓被縮減為四個,其中兩棟更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樓體立面被安置在體量巨大、經典建築林立的東二環沿線。

銀河SOHO最初方案的模型(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銀河SOHO最初方案的模型(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穿過充滿未來感的流動曲線塔樓進入銀河SOHO中庭,一大早就有推著嬰兒車的人漫步,不時有塞著耳機慢跑的人穿過;接近工作日中午,和外形相呼應的白色流線型座椅上三三兩兩坐著曬太陽打盹兒的人,小噴泉旁邊的座椅有兒童在爬上爬下——「巨大的體量是因為順應北京的城市規模,但體量之下,我們希望做出可以讓人參與的空間」。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從銀河SOHO-D座爬升至12層就是扎哈事務所在北京辦公室,從電梯出來的第一印象是充沛的自然光線,「環狀的塔樓讓密集的辦公區域得到陽光,我們的設計出發點不是考慮一定要更高更大更好看的外觀,而是回應作品地理位置的特點,和建築使用者的內心需要,設計出令人身心愉悅的地方」。

施工難?那就想些新的點子

如果說銀河SOHO是趨於內向豐富,望京SOHO則向外激發了周圍的活力。

銀河SOHO施工的時候,望京SOHO還是一片荒蕪之地,「我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時,周圍還沒有現在這些完備的設施」,如今流動的三座山型塔樓是從首都機場入京時人們看到的「第一張名片」,帶動望京大商圈成為互聯網產業的密集孵化地,也為附近居民提供了多個可以隨時享用的開放公園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望京SOHO周邊的公園是鄰居們熱衷去逛一逛的地方(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望京SOHO周邊的公園是鄰居們熱衷去逛一逛的地方(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流線型的外觀是銀河SOHO和望京SOHO共有的特點,弧面不僅對材料彎折的程度提出很精確的要求,材料之間能否平滑銜接也是很大的挑戰。

緊張的工期,有限的預算加上弧面施工現場難度大,迫使大橋諭和他的團隊在技術上開始創新。「我們沒有對表皮材料本身進行彎折加工,而是用一個個帶有垂直缺口的扇形連接件控制平面材料的角度,再通過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將每塊材料平滑的連接成弧面」。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大橋諭演示連接件如何有效控制角度的彎折,右側展示了直接連接曲面材料更不容易使整體表面平滑,而連接件可以將平面材料固定成我們看到的平滑曲面
大橋諭演示連接件如何有效控制角度的彎折,右側展示了直接連接曲面材料更不容易使整體表面平滑,而連接件可以將平面材料固定成我們看到的平滑曲面

這項技術的最初想法是大橋諭和團隊從銀河SOHO的表皮施工現場開始嘗試的,實際上大多數我們看到的扎哈‧哈迪德的流線型表面都是用平面材料現場加工彎折而成,比如在望京SOHO的弧線外觀中,90%的材料都是用平面材料連接的。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望京SOHO表皮施工研究圖,其中黃色和綠色的都是平面材料,佔據大約90%的表皮面積,藍色和紅色部分才是有弧度的(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這種施工方式是大橋諭和團隊為北京的作品「量身定做」的。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方便從工廠加工和運輸,平面的材料比曲面更容易控制造價,同時搭配上我們研發的連接件(bracket)控制材料最終放置的角度,即使施工質量層次不齊也不影響最終的效果。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材料本身的特性,比如具有延展性鋁板我們可以這樣做,但石材就不行。」

十年後,又一座擁抱陽光的SOHO

繼銀河、望京之後,扎哈事務所在北京的第三座SOHO——麗澤SOHO,前不久剛剛封頂。麗澤SOHO的中庭和建築等高,接近200米,建成後將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庭。

在巴塞隆納由高第設計、蓋了一百多年的聖家堂,中央拱頂45米,很多去參觀的人仰頭都會淚目,可見中庭的魅力。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新建築的中庭由兩部分樓體圍合而成,兩座塔樓又通過四個空中廊緊密連接在一起,微微扭轉的樓體讓高層部分更接近正南正北。

「這個作品我們不是故意要將它分割成兩部分,正在擴張的北京地鐵14號、16號的聯絡線在作品正下方,所以需要給這條通道讓出位置;底部收窄也不止考慮美觀,而是給消防通道、市民讓出更多可以活動的公共空間;同時我們也希望塔樓是一個整體,從體量中心自下而上形成一個通高的中庭」。

 

分割成兩部分的橢圓形既滿足基地要求,同時朝向北京中心的方向,而微微的扭轉又使得高層的辦公空間朝向正南北,貼近使用者的習慣(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分割成兩部分的橢圓形既滿足基地要求,同時朝向北京中心的方向,而微微的扭轉又使得高層的辦公空間朝向正南北,貼近使用者的習慣(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通頂的中庭不止是能擁抱從天空灑落的光線,圍繞在中庭周圍的每一間辦公室都能享受自然光並將有更好的視野,從商業角度來說,更好的辦公環境也意味著更容易的辦公租賃。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這棟北京西南三環到四環之間,上下收窄的橢圓柱型摩天大樓將於明年6月啟用,整個工期也只給了事務所三年半的時間。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施工中的麗澤SOHO(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大橋諭演示麗澤SOHO施工現場時先製作模型,比對連接件的不同安裝位置,並向我們展示建築表皮上的單元體板塊角度梯次減少,配合樓體的扭轉更加律動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大橋諭演示了表皮細節俯瞰的示意圖,不是勻質的折角(左側),而是有角度變化的逐漸趨於平滑(右側)

仔細看這棟建築的表皮,每層鋸齒狀單元體板塊之間的角度梯次減少,最後平緩的與玻璃幕牆連接,使得樓體表面有更豐富的細節;夾角之間還設置了通風系統,室外的空氣通過開啟扇引入室內,為大樓內的「小氣候」提供了高效的管控。

再遠的抱負,也是從手繪草圖開始的

北京的十年實踐,三座SOHO成為了扎哈事務所標誌性的作品,也為攜手法國ADP Ingenierie 建築事務所一起拿下北京大興新機場奠定了基石。「北京新機場第二期完工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場,能參與其中無疑是每個建築師的夢想」。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大橋諭手繪北京的三座SOHO

「夢想工程」的起點,是從一張白紙、只有對未來的信念開始的,這條路扎哈走了四十多年。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對話大橋諭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北京十年

工作室早期的手繪圖紙(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工作室早期的手繪圖紙(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1987年,大橋諭紐約Zaha Hadid碰面,彼時他正在學校做研究,只此一面他便決定要和Zaha Hadid倫敦一起做些關於「未來」的設計,雖然那個時候他們連電腦都還沒有,未來感的草圖都用手繪在表達,工作室也是學校大樓的一間小屋。

年輕時期正在日本進行作品彙報的大橋諭(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年輕時期正在日本進行作品彙報的大橋諭(圖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最開始的時候,那棟大樓裡一間小屋就是一個工作室,隨著事務所業務的擴張,我們一間一間的吞併其他工作室,直到整棟大樓掛上Zaha Hadid Architects的牌子。」

「最開始的時候,那棟大樓裡一間小屋就是一個工作室,隨著事務所業務的擴張,我們一間一間的吞併其他工作室,直到整棟大樓掛上Zaha Hadid Architects的牌子。」
「最開始的時候,那棟大樓裡一間小屋就是一個工作室,隨著事務所業務的擴張,我們一間一間的吞併其他工作室,直到整棟大樓掛上Zaha Hadid Architects的牌子。」

大阪,到紐約,再到倫敦,又到北京,這四個城市都已經被大橋諭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正如他們在北京實踐,也將自己視作北京的一份子。

為了適應快節奏,大橋諭ZHA北京辦公室實現了很多技術上的創新,積攢了建築能源節約方面的經驗。

北京充滿著機會。相比西方城市,這裡的發展速度和對我們施工進度的要求都很驚人,有時候對工期的要求可能只有西方城市的一半。建築工藝和態度更加成熟的城市固然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北京的潛力仍不可忽略。」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