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樞設計 台北信義區天橋 為都市增添水墨畫淡淡

0
1315

作者:張樞(建築師,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 (20051108)

四年前我有機會設計了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的三座天,幾經折騰,最近終於完工。此期間的體驗不只是的工程面,更重要是這三座的都市個性,以及在都市規畫和管理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台北市建築的密度高,加上數量嚇人的機車,行人空間相對受到更多壓縮。即使是許多原來為行人而設的路燈,和大家愛惜有加的路樹,因為設置不當,反而影響行人的方便。路是這種行人設置中不討好的一種,為行人專設卻又違反人性。

三座橋將人潮在空中串聯起來

信義計畫區人行路的都市角色很特別,區內沿徒步街兩側原已設有三層廊道,路補在廊道的缺口上,使原本各座建築物獨立的廊道形成完整系統,這三座具有打通任督二脈的作用,和小學門口路的作用完全不同。

有 些人認為天上喝咖啡是件愜意的事,我們很明白信義天的作用不是在天上開咖啡店或跳街舞,重要的是將人潮在二樓串聯起來,形成方便且延續的都市空間, 使沿線店家可在二樓開咖啡店。天和空廊是輔助,不會搶地面的活動,更不應取代人和地面的關係。更何況天上的人對車輛多少有點威脅(丟東西下去),道路 上方行人不要逗留太久也是重要的思考。

信義路不必設太多垂直動線,因為藉著廊道系統可使用各商家的樓梯、電梯和電扶梯,某些樓、電梯在 設計時甚至是專門為路而設的。即使如此,這三座路的結構還是占用了行人空間,體本身也橫跨在原本通暢的街道空間中。我們的意念是在擁擠的都市中加入 好比水墨畫的淡淡一抹,淡的作用是不要再加重都市的負擔。

我們力求體輕小,沿道路視線的穿透度達到最高。立在人行道上的柱子盡量設在主 動線之外,柱基的錨栓和基座埋在地下,使地面上的部份減至最少。柱子上端向外推出撐著體大樑,用較跨張的手法呈現結構的條理,視覺上使結構的重量減輕。 另一種減量的考慮是將道路上許多設施整合在上,因此上有交通號誌,也有街道照明,省去眾多的燈桿。台北市發展局在設計階段曾一再確定天加入的桿件, 不可多於拆掉的。

頂棚入夜變成發光體 增加故事性

柱之一向上延伸吊著天頂棚的上方,使頂棚有飄浮的效果。入夜後眾多建築隱入黑暗,信義天加入五光十色的招牌中為都市夜景增添一份熱鬧,頂棚變成線形的發光體,體的照明呈斷續點狀,上下形成對比。每到整點或卅分,頂棚會變色,為都市增加一分故事性。

和空廊最忌諱的就是一味的把人拉在二樓,卻將地交給車子,在人車分離的迷思中使人離開了土地、樹木和自然。人車不必分離,重要的是人車不干擾,但又能配 合。信義計畫區中央商業徒步街是全台灣購買力最強的地點之一,足以支撐兩層的人潮和活動,所以不是每一個城市的商業區都可以用空中廊道的想法。

信 義計畫空中廊道卅年前就出現在報告書中,此期間一代代的發展局官員在各種環節中一點一點的促成和維護這個想法,現在終於成形,這幾年馬市長對空中廊道的支 持和堅持,雖然讓我們吃了點苦頭,不過有首長支持和重視都市空間一定是件好事。未來在南北二端接上兩條捷運線之後,空廊系統才算真正完成,效果也會更為明 顯。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