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看「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不出門也能參觀建築展

0
1642

Zaha Hadid Architects(後簡稱ZHA)於2020年在上海舉辦「實踐與探索——扎哈·哈迪德建築師事務所特展」讓許多人前往參觀,現場大排長龍,該展覽以模型、照片等200餘件展品呈現了這位女建築師和其事務所的建築魅力,本文為您介紹不出門就能參觀,由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策劃的「扎哈-哈迪德事務所:垂直都市主義(Zaha Hadid Architects:Vertical Urbanism)線上展覽,展覽日期是2022年1月19日到5月1日。

展覽概述ZHA現正進行的研究及發展計劃,包括與知名科研機構合作,開發機械人、人工智能及數位製造等技術范疇,並把相應科技運用到建築設計方案上。展覽包含大型投影及建築模型,展示ZHA在文化、體育、運輸、園區及總部、以及總體規劃等范疇的重要項目。

展覽重點將聚焦於 ZHA 過去十五年所設計的高樓大廈作品,深度剖析與城市環境息息相關的設計策略,探討它們如何從建築密度、地面交界、中庭與連廊、建築幕牆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在以垂直高樓為主的空間裡,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大都會。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此次展覽不同於以作品介紹為主的線下展覽,此次線上展覽以ZHA這十五年來的高層建築實踐,分為三個主題:開創性作品,代表性大樓設計,以及ZHA CODE。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開創性作品:扎哈-哈迪德 與「垂直都市主義」

柯比意的「明日光輝城市」到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面對生產力發展帶來的城市擴張,「高樓層低密度」與「低樓層高密度」之間的爭論從未停止,矛盾的聚焦點主要集中在「居住效率」與「城市活力」、「未來主義」與「地域脈絡」之間如何平衡。一切源於一個更大的問題——「城市應該如何發展?「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垂直都市主義,便是從高層高密度的大樓設計來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從創造新型超高層大樓來回應城市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居住、綠化、陽光等等),使人們在城市中生活不僅僅是擦肩而過,而是採取相互交疊來提升城市的創意和生產力。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和HKDI Gallery共同推出 “扎哈-哈迪德:垂直都市主義”線上展覽, ZHA對15年的超高層大樓實踐的深度剖析,詳細介紹了作品與城市環境息息相關的設計策略,展示了ZHA如何在以垂直高樓為主的空間裡,建立起永續發展的活力大都會。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從城市的角度看扎哈的建築設計,其形體的流動性,一定程度上摺射了她對於「城市必須牢固且封閉」的質疑。

不得不提到ZHA香港山頂建築群設計提案,扎哈將向上發展的摩天大樓旋轉九十度,並在這些梁狀的結構中開闢出公共空間。即使這件作品並未真實落實,但這個空間構想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扎哈對於高層高密度的空間堅持——「開放、交疊、流動」並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城市規劃的秩序守則,為當代建築美學提供了開創性的新觀點。

香港山頂俱樂部,1982年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隨著參數化工具在建築界的成熟,和在複雜形體中的應用累積,扎哈打破高樓密閉性的方法學逐漸完善——採取「密集的間距、空間、連廊」,即所有的建築物其內部結構必須空曠開闊,使空間隨著形體在建築中流動,進而使城市變成一個複雜的網路。 這個理念,在ZHA的多個高層大樓中均有得到實踐,並逐漸成熟,最終形成了專屬於扎哈的設計哲學。

莫斯科Dominion Tower中庭,2015年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澳門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2019年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代表性大樓設計「密度」「中庭+連廊」「帷幕牆」「地面界面」「永續發展性」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在這個史無前例的城市集約化時代,都市生活變得比從前更加複雜,大樓(尤其是辦公大樓)需要容納各種各樣的人、形形色色的活動,這種由下而上形成的複雜交流網路,對大樓的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的高層樓層之間互不相同,一味的增加密度而不處理空間連通性的問題,便會進一步惡化城市活力。

ZHA在多年的設計實踐中,敏銳的意識到了此一點。大樓設計除了經濟型的考量,在單棟建築之中,打破結構限制、創造空間的流動性,更有助於創造人與人交流碰撞的機會,業主也更加容易吸引優質人才。 拋開複雜優雅的曲線造型,來總結ZHA的大樓設計原型,不難發現,無論形體如何改變,其設計內核都遵循——「密度」、「中庭+連廊」、「帷幕牆」、「地面界面」、「永續發展性」五要素。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北京麗澤SOHO為例。「裂「成兩半的螺旋狀雙服務核設計,既規避了超高層建築對於地下線路的影響,又為北京帶來了全世界最高的超級中庭。螺旋形的連續空間將內部活動與城市環境相連通,扭轉產生的鏤空中庭改變了垂直視野,削弱了超高尺度帶來的疏離感。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空中天,除了結構作用以外,同時在視覺上將大樓連為一體,進一步增加了空間的自由流動。自然光採取中庭直達大樓深處,創造了一個以中庭為核心、與城市交通網路直接相連的新市民空間。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另一個經典作品澳門的摩珀斯酒店作品。採取巨型中庭,在視覺上將大樓與城市紋理融為一體,不僅有效化解了建築的形體比例,減少了高層建築的眩暈感,同時再一次回應了空間的自由與流動。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ZHA的大樓設計中,採取「中庭+連廊」產生的空間動態感,不僅僅是建築內部,更是建築和城市的關係,採取精準的人流導向、清晰的機能配置、一定的視覺滲透,使城市「流」入建築、建築融入城市。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代表性大樓設計 探索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與數位製造

展覽中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便是,伴隨ZHA作品孕育而生的「ZHA CODE」。 ZHA CODE中的「CODE「是Computation and Design(CoDe) 的縮寫,成員大多都是ZHA的員工,與前沿科學機構合作,共同探索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和數位製造方面的創新。只不過ZHA CODE更偏向於一個教育團隊,會面向建築學生、建築師、設計方向人員等組織Workshop授課。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ZHA CODE採取一套成熟的設計方法學來對ZHA的學術性進行擴充,幫助事務所實現天馬行空的設計思潮,同時,探索建築永續發展性。

A 幾何原型以低階拓撲幾何、數學函數、演算法幾何或者動力學性能模擬等手法得到基本原型

B 疊代衍變採取高階拓撲變形、演算法疊代等方式增加幾何形式的趣味度

C 性能最佳化將得到的幾何形式採取相關結構等性能化軟體計算、分析、最佳化

D 數位建造並採取機械臂、3D列印、CNC銑削等數位建造技術完成施工建造

ZHA CODE研究方法學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進入網站後,點擊「網上展覽」後,就可以進入3D展覽空間(支持VR設備),然後便可以開始自由觀展,每個展品點位都有詳細的中英雙語簡介。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此次展覽除了ZHA的設計作品介紹,還包括了Patrik Schumacher對於「垂直都市主義」的演講論文,結合ZHA的大樓作品介紹,詳細闡述扎哈的設計理論。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獻上建築展

展覽連結:「扎哈-哈迪德事務所:垂直都市主義(Zaha Hadid Architects:Vertical Urbanism)

Zaha Hadid Architects:Vertical Urbanism 展品介紹

城市之塔,2010

城市之塔,2010
城市之塔,2010

透過這組「城市之塔」,觀眾可以一探ZHA以參數化方式,探索高樓大廈的可能性。這組3D打印而成的裝置有如一個個雕塑,比例精準,讓觀眾從中瞭解建築參賽模型或專案項目的設計過程。 「參數化主義」是利用3D軟件來實現的美學形式,讓建築師迅速計算和塑造出具現代感的設計。雖然設計元素不斷變化,但所有元素都環環相扣,而且無論在形式上或設計過程都在模仿大自然。

山頂俱樂部,香港,1982 – 1983

山頂俱樂部,香港,1982 - 1983
山頂俱樂部,香港,1982 – 1983

扎哈‧哈迪德為香港山頂俱樂部所做的設計方案在當時的設計比賽中勝出,是她首個享譽國際的項目,標志著她職業生涯的關鍵時刻。此方案充分體現了哈迪德對建築物與場地、室內與室外空間、建築設計與工程之間關系的探索。該俱樂部四面環山,整個設計方案依託地勢,融入周邊環境,與大自然交相呼應,其有機的建築語言營造出無與倫比的空間體驗,引導身在其中的人信步漫行。山頂俱樂部坐落於俯瞰城市的高山,從擁堵的城市中抽身而出,脫離了密集都市環境,與週遭的地理和水域融為一體。整個建築主體可被視為不同橫向切分的體量,互相交疊,組成俱樂部的一系列功能空間。

蛇形北畫廊(殼體結構模型),倫敦,2009 – 2013

殼體結構模型 2009 - 2013 倫敦蛇形畫廊信託基金
殼體結構模型 2009 – 2013 倫敦蛇形畫廊信託基金
殼體結構模型 2009 - 2013 倫敦蛇形畫廊信託基金
殼體結構模型 2009 – 2013 倫敦蛇形畫廊信託基金
殼體結構模型 2009 - 2013 倫敦蛇形畫廊信託基金
殼體結構模型 2009 – 2013 倫敦蛇形畫廊信託基金
殼體結構模型 2009 - 2013 倫敦蛇形畫廊信託基金
殼體結構模型 2009 – 2013 倫敦蛇形畫廊信託基金

蛇形畫廊坐落於倫敦肯辛頓花園,是當地新文化地標,它的前身是一座二百年歷史的火藥庫,火藥庫因此受到保育,畫廊的落成更突出這座古跡的歷史意義,還開辟了一處可供公眾參觀的藝術空間。富有當代氣息的輕盈結構翩然降落在歷史古跡旁邊,比起永久建築,她更像一間臨時展館。畫廊採用二十一世紀的拉伸結構,外觀輕靈通透,似要振翅欲飛,與方正端莊的磚石火藥庫相映成趣。起伏的穹頂將物料的可能性推至極限,而且是ZHA首次將貝殼狀及拉伸結構等弧形表面設計付諸實行。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