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川下町風情與現代社會福利的交會
東京都江東區深川是一個充滿下町風情的地區,擁有熱鬧的參道、充滿情調的後巷,以及在特別日子裡熱鬧非凡的廟會和「潑水祭典」。這裡的街道被居民靈活地利用,展現出生機盎然的生活景象。

「深川えんみち」(Fukagawa Enmichi)是一個與深川街區緊密相連的多世代共生複合型社福設施。該設施的一樓設有高齡者日間照護服務中心,二樓則設有學童保育俱樂部與育兒廣場,各事業相互協作並交織融合。此外,為了促進當地居民參與社福設施的機制,設立了一個名為「エンミチ文庫」(Enmichi Bunko)的私設圖書館,採用一箱書架主人制度,將難以與社福設施產生關聯的世代納入交流圈,並促進互動。
從廢棄建築到社區新核心的蛻變歷程
既有建築是一棟建於1976年的兩層鋼構建築,最初作為幼兒園使用,自1994年起作為殯儀館使用,與地區有著深厚的淵源。,周邊環繞著歷史悠久的寺廟與公園,每天都有大量遊客與在地居民經過,距離門前仲町車站僅約五分鐘路程,是一個人流熙攘的地方。,具備絕佳的區位優勢。
然而,由於建築老化以及其陰暗而蕭瑟的氛圍,有如城市背面的存在,隨著歲月流逝逐漸顯得破舊荒涼,因此進行了全面翻新,嘗試將其再生為能成為未來社區建設核心的社福設施。


建築設計重塑社區福利新典範
過去,「設施」常因世代或是否有殘疾而造成分隔。而「深川えんみち」旨在將「設施」敞開於城市,不只是創造一種非日常的連結,而是生成一種能在日常中溫和持續開放,並作為城市一部分的線性聯繫。日本建築師事務所JAMZA的長谷川駿、內田久美子與猪又直己團隊,以創新思維打破傳統社福設施的侷限。他們運用三項關鍵設計策略,讓這座建築重新融入街區肌理:動線串連、時間共享,以及開放式界面設計。

第一,將道路引入建築,創造日常接觸的動線規劃。
充分利用建築地理位置作為觀光與生活交匯點的潛力,將深川街區的道路引入建築內部,設置一條視野開闊、可通往另一側道路的「えんみち」(えんみち、Enmichi)。沿著這條道路,配置各種功能空間:面向熱鬧街道的一側設有私設圖書館和廚房空間,深入內部則有日間照護的桌椅、小升階、緣側、灶台、菜園等空間,構成了一個宛如散步般的生活場景,空間緩緩連接、層次分明。
同時,在建築南側增建了帶有遮陽雨篷的室外樓梯,作為「えんみち」的延續,連接到二樓。學童們每日通過一樓的日間照護空間,與長者打招呼並往來,這不僅成為日常的跨世代接觸點,也自然地引入街區流動,歡迎地區居民參與。

第二,協作運用建築全體的「分時共享」
在上午小學生於學校期間,二樓成為育兒廣場,吸引未入學幼兒及其家長集聚交流,有時還會與長者互動。日間照護服務結束後,隨著長者逐漸離開,學童的學習空間便擴展至一樓,用於完成作業或進行各類小組學習,同時該空間也向地區居民開放,作為閱讀區或舉辦讀書會等活動場地。
隨著時間推移,小學生們逐漸融入長者群體,一起完成作業、閒聊、共餐,或者獨自靜靜地閱讀書籍。每個人根據自己需求的距離感,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為實現時間共享,二樓設置了「階梯式和室」(だんだん小上がり、Dandan Shoagari),供未入學幼兒扶著站立玩耍,也供小學生集體閱讀;還設有可靈活變換配置的移動式書架與桌子;在面向熱鬧街道的位置設置了多功能的日間照護廚房,以模糊邊界,提升空間的多樣性。透過共享空間,隨時間推移改變使用方式,自然促進使用者之間的接觸,擴大熟識範圍,使關懷他人成為日常習慣。

開放式設計重現街坊人情味
為了消除傳統福利設施給人封閉的刻板印象,建築外觀採用木質防火門窗,搭配天然的白壁土(しっくい)與木質地板,營造溫潤質感。特別設置的「緣道文庫」(えんみち文庫)更邀請社區居民擔任書櫃主人,不只提供書籍,更參與場地管理與活動策劃,讓這座建築成為凝聚社區情誼的重要場域。
第三,設計人與人、建築與街道的邊界面
為消除「設施感」,在建築臨街面新設了防火設備的連窗木製建具,創造了內外相互守望的空間。這種設計既確保了視野,也提升了防犯效果,並讓患有認知症的長者在注視戶外景色時能感到平靜。材料選擇上使用了灰泥和木質地板等具自然肌理和手感的材質,讓光影變化更為柔和自然。
此外,在外部可見的位置設置了一箱書架主人制度的私設圖書館「エンミチ文庫」。地區居民不僅可以作為主人擺放書籍,還可以擔任「值班員」,參與看守、圖書借還等運營工作。所有人都可自由翻閱和借書,因此吸引了許多地區居民隨興造訪。
書架主人之間的聯繫催生了許多活動,例如在面向街區的廚房空間舉辦讀書會或書套製作工作坊,為兒童和長者進行故事朗讀,或根據季節挑選書籍並在窗邊展示等。這樣的空間使得中間世代能自發參與福祉活動,思考並實踐自己能做到的福祉貢獻。
未來的社會中,多世代共處並在街區中共同生活應成為常態。 透過實現一個吸引地區居民願意參與的福祉場域,讓福祉回歸到街區景象中顯得尤為重要。
「深川えんみち」的目標,是通過多世代的融合,靈活運用這座小型社福設施,讓建築成為人的助力,沿著街道形成緩和的連結,將福祉融入城市日常,成為未來社區建設的中心建築。

深川緣道開啟社區營造新篇章

這座由聖救主福利會(聖救主福祉会)與NPO法人「社區培育活力兒童」(地域で育つ元気な子)共同營運的設施,展現了建築設計如何回應社會需求。在專業團隊的巧思下,深川緣道成功實踐了跨世代共融的理想,為未來的社區福利設施提供嶄新典範。
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深川緣道的設計團隊以細膩的觀察與專業執行力,將冷硬的建築語彙轉化為充滿人情味的空間。從建材選擇到動線規劃,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對使用者的關懷。這座建築不只是一個福利設施,更是連結社區情誼的重要平台,實現了讓福利服務自然融入日常生活的理想。




建築圖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深川えんみち (Fukagawa Enmichi)
作品位置:日本東京都江東區富岡
作品類型:兒童福利設施、高齡者日間照護、學童保育、育兒設施、綜合型福祉設施、社福設施、舊建築改造、日本建築、日本建築師
運營單位:社會福祉法人聖救主福祉會、NPO法人地域で育つ元気な子
設計單位:JAMZA一級建築士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長谷川駿、內田久美子、猪又直己
設計協力:ウェルケアデザイン (Wellcare Design)(清水良宣)
實施設計協力:高橋まり
結構設計:
增建部分:ラム・ワイコン+永井拓生
既存部分:松原守
設備設計:
T.Y.U綜合設計(浜口祐爾)
INプロフェクト(石崎進男)
照護設計:RX組(青山幸廣)
圖像設計:BOAT INC.(飯高健人)
施工:長井工務店
製作家具:松本家具製作所
土窯製作:光芸土(クドウシュウジ)
結構:鐵骨造
規模:地上2層
基地面積:499.14平方米
建築面積:334.68平方米
總樓地板面積:606.35平方米
設計期間:2021年7月~2023年6月
施工期間:2023年7月~2024年4月
攝影:Tomoyuki Kusun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