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車站:古都的現代門戶,原廣司的建築巨擘
京都,這個曾經的日本首都,以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充滿和風的建築風格聞名於世,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而京都車站大樓,作為京都的門戶,卻顛覆了人們對古都的傳統印象,以現代感十足的設計,展現出京都的另一種面貌。這座由建築師原廣司設計的巨型建築,以 470 公尺長的中央廣場為中心,玻璃帷幕覆蓋著充滿動感的空間,成為京都的新地標。

國際競圖:七位建築大師的角逐
京都車站大樓的設計,採用了國際指名競圖的方式,邀請了七位國際知名的建築師參與,包括原廣司、安藤忠雄、池原義郎、黑川紀章、詹姆斯·史特靈(James Stirling)、伯納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和彼得·布斯曼(Peter Busmann)。經過激烈的競爭和評選,這場大咖們競逐的國際競圖最終由原廣司的設計提案脫穎而出,成為京都車站大樓的最終設計。

原廣司以「歷史之門」為概念
原廣司的JR京都車站(京都駅ビル)設計方案,以「歷史之門」為概念,巧妙地將京都的傳統元素融入現代建築之中。他將京都的條坊制(棋盤式的都市規劃)融入車站的設計中,並以玻璃帷幕和挑高的空間,創造出寬敞明亮的視覺效果,讓旅客在進出車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京都的歷史文化氛圍。

高度限制下,融入古都風貌
京都車站周邊區域,原本設有高達 120 公尺的建築高度限制。然而,為了興建新的車站大樓,當地政府提出了放寬高度限制的提案,卻引發了強烈的反對聲浪,因為許多市民擔心過高的建築會破壞京都的古都景觀。
原本建築高度限制在 120 公尺以下,這是為了保護京都的古都景觀,避免高樓大廈的壓迫感。然而,新的車站大樓需要容納更多的旅客和商業設施,如何在有限的高度限制下,創造出寬敞舒適的空間,成為設計師面臨的挑戰。
原廣司的設計方案,提出了對京都景觀的尊重和巧妙的空間規劃,獲得了評審委員會的青睞。他將建築物的最大高度限制在 60 公尺,並將建築物沿著南北向道路分割,創造出視覺通透性,減少了建築物的壓迫感,讓車站大樓能融入周圍的城市紋理。
京都是前往歷史之門
除了降低建築高度,原廣司也將「歷史之門」作為京都車站大樓的設計概念,呼應京都作為千年古都的歷史地位。他參考了京都的條坊制(棋盤式的都市區劃),將棋盤格的概念融入車站的內部設計中,以平安京棋盤式街道網絡為基礎,規劃平面配置;以中央大廣場為核心,大膽展開左右階梯狀延伸的內部空間,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和空間體驗。讓旅客在進出車站的同時,感受到京都的歷史文化底蘊。
基地原本有三條南北向的道路,為了維持都市的視覺通透性,原廣司在烏丸通和室町通的位置,設計了如同門一般的開口,讓人的動線和視線得以穿透。而對於新町通,他則將牆面內縮,並在屋頂設置象徵性的門,以呼應這條道路。車站大門面向烏丸通與室町通之間,成為連接京都街道主軸線的重要節點,也象徵著京都車站連結了京都的過去與現在,傳統與未來。
複合式商業空間
京都車站大樓是一座地上 16 層、地下 3 層的巨型建築,總樓地板面積達 238,000 平方公尺,建築高度 60 公尺,是京都市最高的建築物。車站大樓內部規劃了百貨公司(JR 京都伊勢丹)、飯店(京都格蘭比亞飯店)和京都劇場等設施,是一個集交通、商業和文化於一身的複合設施。
挑高玻璃帷幕下的壯闊中庭
京都車站大樓的核心,是一個長達 470 公尺的中央通道,連接東側的京都格蘭比亞飯店和西側的 JR 京都伊勢丹百貨。這個通道上方覆蓋著由 4,000 片玻璃組成的巨大屋頂,形成一個寬 147 公尺、深 29 公尺、高 50 公尺的宏偉中庭。陽光穿過玻璃屋頂灑落,照亮整個中庭,營造出寬敞明亮的空間感。
空中步道和峽谷階梯:交錯的動線,豐富的空間體驗
為了方便旅客在車站內部移動,原廣司在中庭的設計中,加入了許多巧思。例如,在 50 公尺高的中庭上方,設置了一條離地 45 公尺的空中步道,讓旅客可以從高處俯瞰整個車站的景色。此外,他也設計了如同峽谷般的階梯,連接中庭的不同樓層,讓旅客在不同的高度和角度,都能體驗到車站空間的變化和趣味。

京都車站:宛如山谷的中央大廣場
京都車站的中央大廣場,是原廣司展現建築設計功力的地方。廣場兩側的建築量體,隨著高度逐漸堆疊,樓梯和手扶梯交錯延伸,創造出宛如山谷般的空間意象。大樓梯不僅是旅客的通道,也成為市民和遊客休憩、交流的公共場所。廣場上方,金屬桁架和玻璃構成的弧形屋頂,引入陽光和微風,將內部和外部環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旅客在車站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氣息。
漂浮量體:打破現代主義的框架
在挑高的廣場空間中,原廣司加入了幾個不規則形狀的漂浮量體,打破了垂直水平線條的單調,為空間增添了戲劇性,也挑戰了現代主義建築的框架。從平台俯瞰,弧形屋頂、漂浮量體、錯落的量塊,以及人群、光線和微風,共同構成一幅動態的畫面。原廣司的設計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體現了他對「有孔理論」和「樣相理論」的實踐,開孔不僅引入自然,也連結了人與空間,讓空間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立面設計:豐富層次,擺脫單調
原廣司在京都車站大樓的立面設計展現巧思。他將龐大的建築體分成三層量塊,並融入都市元素,運用不同層次的立面和多樣的幾何形態,創造出豐富的層次感。玻璃帷幕上的結晶體分割和弧形量塊,為建築增添了動感和變化,擺脫了傳統車站的單調乏味。
東西兩側的廣場和空中走廊:創造多樣的活動空間
在中庭的西側,也就是 JR 京都伊勢丹百貨的上方,原廣司設計了一個東廣場,位於飯店的 9 樓,並在 16 樓設置了一座連接飯店客房的空中橋樑。中庭的東側,也就是京都格蘭比亞飯店的上方,則規劃了室町小路廣場和大階梯等戶外空間,並以玻璃屋頂覆蓋,創造舒適的休憩環境。此外,飯店和百貨公司之間,也設置了空中走廊,方便旅客往來。
屋頂上的城市綠洲:「大空廣場與葉っぴいてらす」
登上京都車站大樓的大階梯,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名為「大空廣場與葉っぴいてらす」的屋頂庭園。這片廣場以竹林造景為主,並巧妙地融入京都特有的棋盤格紋設計,營造出寧靜祥和的氛圍,讓旅客在繁忙的旅程中,也能享受片刻的悠閒時光。

東廣場:東西交融的空間對話
與「大空廣場與葉っぴいてらす」的日式風格不同,京都車站大樓的另一側屋頂,則設計了一個名為「東廣場」的西式庭園。東廣場的設計風格,呼應了車站大樓的現代感,以簡潔的線條和開闊的視野,營造出與日式庭園截然不同的空間氛圍。
京都車站大樓:現代與傳統的交響曲
京都車站大樓,以其現代化的設計和對京都傳統文化的尊重,成為古都的新地標。它不僅是一個交通樞紐,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都能感受到京都的獨特魅力。原廣司的設計,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讓京都車站大樓,成為京都歷史的一部分,也將繼續陪伴著京都,走向未來。
京都駅ビル
位置: 日本 〒600-8216 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東塩小路町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