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劇場是讓市民參與的藝術媒介。在現代世界,劇場卻日漸發展成專屬於文人雅士的活動場所,令劇場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漸退。劇場空間的價值,往往取決於其容納正規演出機能的能力,而非包容、引發改變、把握當下的力量。
當代劇場空間日趨公式化…由兩個不同大小的表演廳以及一個黑盒子劇場組合起來,其內部運作遵循守舊並為正規作品而設的原則。公共劇場空間是否仍可大度寬容,同時兼備經典與偶然、高雅與大眾、藝術與日常的特質,進而成為每個人創作生命的舞台嗎?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位於以日常文化活力著稱的士林夜市,是於邊界之間遊走的建築…專門卻靈活、專注且開放,成就自由的地標。三個劇場嵌入一個中央立方體,讓劇場空間可以組合起來造就新體驗。立方體從地面升高,讓台北的日常生活透過貫穿其中的公共回路,延伸進去劇場。
劇場嶄新的內部可能性和空間連結,在創作人、觀眾以及大眾之間產生各種關係,同時凝聚成一個耳目一新的代表。
俯瞰球劇場©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for OMA
中央立方體將三個劇場的舞台、後台和其他設施,以及為觀眾而設的公共空間,整合成為一個有效的單 元。劇場可以獨立或組合在一起使用,成就意想不到的場景和機能。800 席球劇場由內外層構成,這個球 形的劇場彷彿是一個星球,停靠於立方體。球劇場內層與中央立方體交接的位置,形成獨特的鏡框開口, 讓創作人實驗舞台景觀的不同可能性。
大劇院外觀© OMA by Chris Stowers
屋頂鳥瞰©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for OMA

公共回路向不論有否持票的大眾敞開進入北藝的大門,回路貫穿通常被隱藏的劇場基礎設施和製作空間,沿途設有劇場風景窗,讓參觀者看到劇場裡的演出,以及劇場之間的技術支援空間。

參觀回路入口© OMA by Chris Stowers

球劇場內外層之間,是通往觀眾席的動線。大劇院的形狀稍為不對稱,顛覆了傳統的盒形設計。這個1500席的劇場空間,容納不同類型的表演藝術。大劇院對面是可容納800席的藍盒子,是最具實驗性作品的演出場所。大劇院和藍盒子可以組合起來成為超級大劇場,這個巨大的空間有著工業建築的特性,可以容納一般只能在非正規、意外發現的基地所進行的演出。前所未有的組合方式和舞台設置,啟發出人意表以及即興的創作。

超級大劇場剖面透視圖© OMA
©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OMA
大劇院室內© OMA by Chris Stowers
座位©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OMA
超級大劇院© OMA by Chris Stowers

與有前後之分的一般表演藝術中心不同,北藝中心有幾個不同的面向,均由從中央立方體凸出,漂浮於空中的量體來定義劇場的未知性。立面不透光的劇場仿如神秘的量體,停靠於豐富多變而明亮、立面為波浪玻璃的中央立方體。在小巧緊湊的劇場空間之下則是地面景觀廣場,為台北這片密集而充滿活力的區域,帶來又一個讓大眾匯聚的舞台。
球劇場外觀© OMA by Chris Stowers






沖孔鋁板細部© OMA by Chris Stowers
透過曲面玻璃看到的景觀© OMA by Chris Stowers
傍晚視角© OMA by Chris Stowers
© OMA by Chris Stowers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業主:主辦機關:台北市政府
執行機關: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第一區工程處)、 台 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作品位置:台北士林區
作品類型:文化設施、表演空間、音樂廳、劇場
事務所:OMA
設計建築師:雷姆‧庫哈斯 (Rem Koolhaas) 、大衛‧希艾萊特 (David Gianotten)
施工階段 (2012 – 2021) :
專案主任:林家如
協理:Paolo Caracini、Inge Goudsmit、Daan Ooievaar
團隊:Vincent Kersten、Han Kuo、Kevin Mak、Chang-An Liao 聯同 Yannis Chan、Hin-Yeung Cheung、Meng-Fu Kuo、Nien Lee、Nicole Tsai
設計階段 (2009 – 2013) :
專案建築師:Ibrahim Elhayawam、Adam Frampton
團隊:Yannis Chan、Hin-Yeung Cheung、Jim Dodson、 Inge Goudsmit、Alasdair Graham、Vincent Kersten、林家如、Vivien Liu、Kai Sun Luk、麥憬淮、Slobodan Radoman、Roberto Requejo、Saul Smeding、Elaine Tsui、Viviano Villarreal-Buerón、Casey Wang、Leonie Wenz
競圖階段 (2008 – 2009) :
主管合夥人:雷姆‧庫哈斯及大衛‧希艾萊特,聯同奧雷‧舍人 (Ole Scheeren)
專案建築師:Adam Frampton、Mariano Sagasta Garcia、André Schmidt
團隊:Erik Amir、Joshua Beck、David Brown、Jean-Baptiste Bruderer、Andrew Bryant、Sean Hoo Ch’ng、Steven Yingnien Chen、Dan Cheong、Ryan Choe、Antoine Decourt、Mitesh Dixit、Pingchuan Fu、Miguel Huelga de la Fuente、Alexander Giarlis、Richard Hollington、Takuya Hosokai、Shabnam Hosseini、Nicola Knop、Ippolito Pestellini Laparelli、林家如、Sandra Mayritsch、Vincent McIlduff、 Alexander Menke、Gabriele Pitacco、Shiyun Qian、Joseph Tang、Agustín Pérez Torres、Xinyuan Wang、Ali Yildirim、Patrizia Zobernig
空間配置:劇場,總面積 58,658 平方公尺,包括一座 1500 席劇場和兩座 800 席劇場 工程預算:概估新台幣 60 億元
合作設計單位
執行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 | 大元建築工場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姚仁喜/專案負責人:虞永威、林宜伶)
劇場顧問:dUCKS Scéno,行式管理顧問
聲學顧問:Royal HaskoningDHV 及 Theo Raijmakers (Level Acoustics & Vibration), SM&W
景觀及室內設計:Inside Outside
結構、機電、建築物理及消防工程:奧雅納 (Arup)
結構工程:永峻工程顧問公司
機電工程:恆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林伸環控設計有限公司
消防工程:台灣建築與都市防災顧問有限公司
燈光顧問:大公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外牆工程:ABT、美商希迪西(CDC Inc.)
永續發展設計顧問: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
景觀設計顧問: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CNHW) 地質技術工程:富國大地
交通顧問:易緯工程顧問 動畫製作:ArtefactoryLab
模型製作: RJ Models、Vincent de Rijk
模型攝影:Iwan Baan、Jeffrey Cheng、Frans Parthesius
工地攝影:Chris Stowers、牧童攝影
主營造廠:理成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總營造廠)、雙喜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外牆建造)、安倉營造 股份有限公司(室內及景觀建造)、中硯室裝、泰創工程(機電、消防)、旭冠機電(空調)、訊達電梯 股份有限公司(升降設備建造)
劇場設備營造廠: 亞翔工程公司、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商捷安克蘭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