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德國建築師

Tag: 德國建築師

從東方到西方,在10位西方室內設計師的作品裡看到「Wabi-Sabi侘寂」

侘寂於 12 世紀開始出現在日本,並慢慢發展開來,再往前又可以追溯其根源於中國,侘寂不僅僅是一個當代設計流行語,它是一種以不完美的工藝美和空間不完整的本質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哲學。 讓社會大眾能夠與侘寂接觸,形成雅俗共賞的卻是來自西方的設計師們,在Axel Vervoordt、Yana Prydalna等人的實踐之下,侘寂風設計散播到世界各地,作品以其不受約束的質感美學超越了時間、區域及趨勢。

奧運史上閃閃發光的10位設計師

從1896年雅典奧運開始至今,夏季奧運已進行到了第32屆(其中第6屆、第12屆、第13屆由於戰爭停辦),在這120多年裡,奧運會成就了一大批偉大的設計,無論是場館設計還是圖標、海報設計,都留下了不少傑作。今天,我們想要和你分享奧運會設計史上10個閃閃發光的名字。

1986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德國建築師Gottfried Böhm辭世,享嵩壽101歲

德國建築師戈特弗裡德‧波姆(Gottfried Böhm)於2021年6月9日在德國科隆家中去世,享嵩壽101歲。代表作有本斯伯格市政廳(Bensberg Town Hall)、Neviges Mariendom教堂等;最為台灣人所知的是,他在台南後壁的作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1986年,他成為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德國建築師,在獲獎之前,在德國就普遍被認為是該國的領先建築師之一,與他的父親、表現主義建築師多米尼克-伯姆(Dominikus Böhm)(1880-1955)一樣,作為教堂的設計建造者受到高度評價。 他的第一件作品是《廢墟中的聖母》(Madonna in the Ruins),這個小教堂現在是科隆的科倫巴博物館群(Kolumba Museum Complex)的一部分,他特別參與到科隆城市的戰後重建。 Gottfried Böhm 在一座早期中世紀教區教堂的遺址上建造了這座小教堂,該教堂可追溯到980年,1943年被盟軍炸彈摧毀。他的設計融合了教堂為數不多的殘留元素,包括外牆、主殿的東北柱和15世紀真人大小的聖母瑪利亞雕像,該雕像使重新祭祀的教堂因此得名。 Gottfried Böhm在2014年的一部紀錄片《具體的愛--伯姆家族》(Concrete Love — The Böhm Family.)中談到戰後的科隆時說:「堆積如山的瓦礫在那裡如美麗的花朵般綻放」,「那是一個山的世界。令我著迷。」   我們這代人建造了許多,但你們此一輩,要努力去縫合其中的所有傷口_Gottfried Böhm 德國建築師Gottfried Böhm 個人簡介 Gottfried Böhm 職業生涯中設計的作品之多,從簡單的到複雜的,從宗教的到非宗教的,但是,他一直堅持對建築環境分析理解的執著。 波姆對材料的獨特見解,還有對歷史建築的詮釋能力,使他成為德國以及全世界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師。 1920年1月23日,玻姆誕生於德國奧芬巴赫一個建築世家。其父多明尼庫司‧玻姆(Dominikus...

重新審視生命的深度與寬度,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林彥穎建築師

新竹市納骨塔位使用率已達9成,新竹市府在大坪頂新建納骨塔,由林友寒建築師以「清水模」設計出五層樓的建物,室內採無樑柱工法,讓空間更通透、寬廣,再搭配天井、斜牆設計,打造採光、通風十足空間,設計更獲得2019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新竹市林智堅說,新納骨塔將於2022年完工,屆時將可提供約4萬5000個塔位,讓先人有優雅的長眠環境。

林友寒建築特展「擁恆的彼端」,20件作品呈現設計性格

台中知名建商順天建設成立的「THE 201 ART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策劃德國建築師林友寒建築特展《Into the arms of stillness - 擁恆的彼端》,由成大建築系吳光庭教授擔任策展人,吳光庭教授長期投入建築設計及建築史論教學、研究 1945 年後臺灣當代建築及都市發展,在此次展覽以「公共的時間性」、「儀式的地域實踐」和「居屋的地理型態」等三大主題,深入林友寒 2003 年至今 20 件建築設計作品;並且由景觀設計師吳書原打造原生植物觀展空間,邀請訪客穿梭在珍貴的手稿與模型、植物之間,感受建築師如何「有意識的」呈現建築空間秩序、生活文化。

德國漢堡易北河橋地鐵與城鐵站╱gmp Architekten

第一輛列車將於2019年12月15日更新列車時刻表這一天,首次停靠在德國漢堡易北河新城鐵站。隨著車站調試工作的完成,易北河地鐵與城鐵站宣告落成。使用公共交通網絡的乘客,可以直接在這個新站點完成城鐵和地鐵之間的換乘。

結合垂直花園與屋頂溫室的辦公大樓╱Kuehn Malvezzi建築師事務所

Kuehn Malvezzi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位於德國Oberhausen 奧柏侯遜市中心區的辦公大樓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將一座公共行政大樓與垂直花園、屋頂溫室相互結合,不只是使用機能上,也在外觀、建築構法上,融合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特性。 基地周圍就是傳統市場,扮演著城市的重要角色,建築磚牆的物質性和溫室鋼構架的輕盈感之間,所形成的張力正以一種新的辨識性影響著城市環境。

倫敦廢棄高架再利用 Hammersmith Highline 競圖,德國bauchplan建築師事務所以魚菜共生和游泳池打造都市高架公園

自從紐約改造廢棄高架鐵道空間 Highline 變成都市空中花園之後,全世界開始正視廢棄高架道路、鐵道空間予以新生命的思維,並且起到地區活化的作用,台中綠空鐵道也因為改造退役的舊鐵道空間,而出現在世人面前,並且希望能帶動台中市中區活化;英國倫敦的西二區 Hammersmith 有這樣一段從工業革命年代遺留下來的高架鐵道,為了重新利用並且活化區域,舉辦了 Hammersmith Highline 競圖

火車站設為何要長得很像政府建築?全球9個活潑浪漫的城市交通設施為您打開視野

無論是日常工作、旅遊、出差,人們都可以在一座城市的火車站裡找尋屬於自己的獨特記憶,不管是傳統鐵路、高速鐵路、地鐵,火車站是一個獨特的浪漫場所,也許這裡有含淚的告別,也有幸福的團聚,這裡承載著所有人的記憶甚至當地的歷史。但在這些情感場景背後都隱藏著驚人的設計和壯舉的工程,這也使得火車站成為世界上最吸引人和最令人敬畏的建築之一。

西班牙Rafael de la-Hoz建築聯軍贏得比利時Loi 130綜合開發設計國際競圖

歐盟委員會一直在尋求提高效率、節約資金和減少環境破壞。考慮到這些因素,並結合比利時布魯塞爾地區正在尋求用現代化、環保的辦公室取代一些老化的建築的發展計畫。委員會在2018年3月發起一項國際建築競圖,為其在布魯塞爾最重要的房地產項目—Rue de la Loi 大街130號地塊房地產的再開發(該項目位置命名為Loi 130)尋求最佳設計方案。 早在2008年,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就通過了一項發展計畫(Schéma directeur pour le Quartier européen),旨在重新激發歐盟所在地區的城市活力。當時通過當局組織的城市規劃競圖Projet Urban Loi(Pul)獲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整個計畫也是意圖通過創造一個包含辦公、住房、零售和公共空間和諧共存的社區,提高 Loi 130地區的城市質量。本次的Loi 130綜合開發項目,就是在Pul計畫下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在這個項目中將發揮其作用,使歐盟總部區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居住、工作和參觀場所。 該項目包括一座新的內城綜合大樓,總建築面積在17.5萬至19萬平方米之間,包括至少容納5250人的辦公區域、2個兒童保育中心、一個每年可接待34.5萬人的遊客中心、3000平方米的餐廳和商店以及有綠地的公共空間。此外項目還將包括一個與Maelbeek地鐵站接駁的入口,整個綜合設施將配備最高的安全管理機制。而項目中的綠色公共區域,向所有人開放,整個區域將成為一個現代化、生態友好和節能的城市綜合體。 在一個兩輪的競圖中,最終由西班牙建築事務所Rafael de la-Hoz Arquitectos、Perkins+Will(英國)、Latz + Partne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