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講座

Tag: 講座

第三屆ADA新銳建築獎展覽2016年10月22日到2016年11月27日 及系列講座 歡迎參加

2016第三屆ADA新銳建築獎從2016年10月22日到2016年11月27日,在台北TAF空總創新基地展出,蒐羅包含首獎及特別獎在內的九組獲獎作品,完整展示每一件作品的細部圖面、模型與訪談紀錄片,展覽期間更規劃4個系列、共計7場的建築座談,擴大ADA新銳建築獎的各種激盪與參與介面,更多活動訊息請至Accupass活動通系統查詢。

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談建築思考與設計基點

台中市室內設計裝修公會邀請設計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建的日本建築大師團紀彥於2016年8月13日舉行學術講座,活動費用由大雅廚具贊助,台中首見室內設計、建築界大團結,會場完全爆滿。理事長吳文君表示,從學術委員會的講座規劃,可見業界的用功與視野一日千里,這都是各屆理事長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團紀彥(Norihiko Dan)在大雅廚具記者會上現做生魚片,手勢十分俐落;他表示,自己年輕時並不懂得生活,直到開始釣魚、製作美食給員工吃後,思想才有了更豐富的層面,「現在的我,會把廚房當成住家的中心空間來規劃。」 他表示,全球正在開創「新的在地化」,而台中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台中看到了在地文化的新貌(意指戴育澤建築師自行舉辦的「福德祠學生競圖」)。在台中的學術演講裡,他更與業界分享了對現代主義的反思。 對現代主義的反思 他認為,建築應該考慮到人、生活幸福感的氛圍,對外則應與環境共生,而非憑空飛來一物,以向山遊客中心為例,此地最重要的景色是水,在此應該要能大面積的與水相連。因此,團紀彥以水為發想點,設計了2個大跨距(34米)的頂版結構,讓水景穿越了建築,來到遊客的眼中。 他也分享了羅馬時代、18世紀古典主義時期的建築圖面,前者可以看到羅馬廣場最為明顯,城市的主要構成是道路,而非建築,但是每棟建築的形狀都很明顯。 而古典主義對建築圖面的訓練除了硬體、主要空間外,團紀彥認為還有次空間的設計,而這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現代主義的建築教育所缺乏的。 從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他並不贊同現代主義的概念以迅猛之姿,跨入不同的國家地域,一則與當地環境不協調,二則是在自我中找尋在地建築起點,即走錯了方向,例如:不當為了表現建築而砍掉大部分的樹,或挖除多餘的土方,如果再進一步思考,這些樹或土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建築應努力與其共生。 僅用預算1/15,桃園機場第一航廈改裝不換容 1999年,他受日本京都府之邀,接下日吉水庫案子,業主當時想做一個水庫紀念館,但團紀彥無論怎麼設計,都無法在兩者間產生關聯,便建議業主用另外更簡單的挖洞方式來做,「這樣你的設計費也會減少,沒有關係嗎?」引得團紀彥哈哈大笑。 因為帶著與大地共生共榮的顧慮,朝向減少破壞為設計思考點,團紀彥反對挖山砍樹去成就愛知博覽會,因此而喪失了整體規劃設計權;對於舊建築,他也抱持同樣的思維。 以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為例,該建物於1979年落成,至今超過30年。團紀彥在設計此案時,認為建築物如果用了30年就要拆掉,不但浪費,也拆掉了台灣與國際觀光客的記憶。他在原建物找出許多還可以利用的空間,重新規劃,並加上帶有傳統建築風味的斜式屋頂,讓使用空間增加,卻沒有增加樓地板面積。該案僅用了原預算的1/15。 1960提倡「共生」 未成氣候 團紀彥感嘆,雖然日本在1960年代就有「共生」的概念,但多年過去了,這個概念仍未普及。 烹調是利用各種手法,讓食材的鮮、嫩、味道發揮到極致,他認為,建築也是同樣的道理,「超市裡常有用保鮮膜包起來的魚,看起來乾淨又新鮮,但真是如此嗎?」因為經常走訪各地漁獲市場,又喜愛烹調,團紀彥提出這樣質疑的同時,也是在對建築喊話——關在冷氣房裡,透過環控與外界隔絕,難道這會是一個健康的環境嗎? 團紀彥開玩笑表示,現在的城市建築就像一只打翻的玩具箱,亂七八糟的散落各處,「因為每棟建築物都只想表現自己。」 他多次思考,如何在城市中尋求異中求同?或者應該如何才能一起往更好的方向走?但又不能因此而規定每棟建築物的長寬高,「這樣又太法西斯主義了。」 記者問他,「建築是一條孤獨的路嗎?」他表示,這就是建築與烹飪不同之處了,「建築無法窮一人之力完成,必需結合團隊力量,才能完成代表性建築。在團隊中,就可以創造很多樂趣。」 高中擅長數學與雕刻 出身貴族世家的團紀彥初中首次出國就是來到台灣,他表示自己在高中時,影響最大的是數學課與雕刻課,讓他在做建築規劃時,很得心應手;大學之後跟隨普立茲克獎得主槙文彥Fumihiko Maki)學習,令人驚豔的「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則是他52歲時在台的代表作。 對於前來應徵的年輕建築師,團紀彥表示,會在聊天中多多瞭解對方的想法,但身為建築師,能夠縝密、冷靜、細心的思考,對於長期執業非常重要。 在執業過程中,不只是尋求表現,還要顧及業主需求,例如,在桃園第一航廈工程,他原本要切除衡量,但因諸多工程專家反對,認為會有應力效果,他雖然不認同,但最後放下自己的意見,「建議30年後,可再重新評估應力。」 演講最後,團紀彥告訴大家「在成為大師之前,要忍耐40年被人家認定『趕不上流行』。」因此,成為大師的條件之一,不只是意志夠堅強,還要活得夠長夠久。

緊湊城市躍升之路 都市設計研討會 2015年10月7日在新北市立圖書館

永續發展是都市設計的主旋律?還能提煉當地特色,創造新的都市自明性是真的嗎?架構在「三環三線」交通網的新北市閃耀五星計畫重大土地開發案,將在舊有都市環境紋理中提供新的發展用地,為新北市都市風貌難得絕佳的改變機遇。

trust‧Arup 設計展暨交流論壇 2015年7月10日至7月12日 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1樓

我們生活的城市空間正在發生急劇的變化,Arup 奧雅納作為背後的創意力量,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本次展覽以 trust 為主題,展示 Arup 奧雅納獨到的設計方法——以其獨創的「一體設計」(total design)理念,客製韌性(resilient)、獨特(unique)、智慧(smart)的解決方案,推動真正綠色永續(truly green)的未來。 Arup 奧雅納是全球眾多知名項目的核心創意力量,業務橫跨建築環境的各個領域和不同行業。我們在39個國家設立了91家分支機構,擁有逾11, 000名設計、工程、規劃和諮詢專業人員。從雪梨歌劇院、龐畢度藝術中心到「水立方」、「鳥巢」、台北藝術中心和台中國家歌劇院,我們用突破傳統的設計方法在世界各地締造了許多舉世矚目的城市地標。 「trust‧Arup 設計展」展覽囊括了 Arup 奧雅納在世界各地最知名的建築設計案例。展覽期間特邀請多位專家進行演講與論壇活動,展場內每日安排有多個相關案例介紹的影片播映及互動展示,敬邀您共襄盛舉。 展覽將於2015年7月10日至12日對公眾開放,同期還將舉行多場交流論壇,歡迎大家參與論壇,共同探見城市發展的未來。 >>相關資訊 trust‧Arup 設計展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1樓‧免費入場 日期:2015年7月10日至7月12日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7時 主辦單位:奧雅納工程顧問 協辦機構:英國在台辦事處 協力媒體:欣建築 交流論壇日程 如您有意參加交流論壇,請於7月3日前至活動網頁登記,查詢請致電02 7743 8603。 日期:2015年7月10日(五) 時間:11:00am – 12:00noon 主題:安全始於設計 主講者:黃曉陽 奧雅納公司董事及東亞區消防技術總監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城市顯得愈發擁擠——每天,人們從八方聚集而來,湧向車站、會場、商場、音樂廳……或忙於工作,或放鬆心情,或享受服務,或繼續行 程。然而,你是否意識到這熙熙攘攘背後的安全隱患?人們的安全如何保障?應急預案是否到位?有沒有經過測試?奧雅納的消防專家黃曉陽博士將深入探討人員密 集場所的安全策略和設計技術,以幫助相關機構採取更有效的防範措施。 講者簡介:黃曉陽博士在消防工程領域擁有逾15年的豐富經驗,精於性能式消防安全設計和結構消防工程設計。他負責過東亞、英國和中東地區許多跨界別、大規模、複雜建築的消防設計,包括交通樞紐、體育場館和超高層商業綜合體等。 日期:2015年7月10日(五) ...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建築高峰論壇 2015年6月17日在中原大學 2015年6月19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歡迎參與

台北市從2012年初開始啟動世界設計之都系列計畫,以「Adaptive City:Design in Motion(不斷提昇的城市:設計實現市民生活願景)」作為申辦主軸,強調 Design is People 的精神,藉由申辦的過程,落實設計以人為本的理念來實現更好、更美、更幸福的「宜居城市」。

阮慶岳與龔書章對談都市甦醒,從都市現實出發的策展思考

2015年5月15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由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擔任主講,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兼所長)擔任主持人,兩人都是身兼建築師、學者、策展者、作者多重身份,以「都市甦醒:從都市現實出發的策展思考」為題,做了一場精彩的對談。

2015年ADA新銳建築獎國際論壇 台中場 看見與看不見的生活構築 2015年5月16日

由國內建設開發相關企業新世代所組成的「建築世代會」,於2012年發起首屆ADA新銳建築獎,為推廣及深化新銳建築獎作為新生代建築人才與建築業界社會大眾及同儕間的交流平台之理念。

對建築的執著! 徑。鹽埕埔獲頒2014年第2屆ADA新銳建築獎首獎 特展與講座同步進行中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舉辦的「ADA新銳建築獎」,於2014年11月17日(一)14:00 假中影商業大樓演講廳舉辦頒獎典禮,正式公告首獎與特別獎得主!本屆首獎由寬和建築-劉崇聖吳龍傑辜達齊建築團隊的徑。鹽埕埔獲此殊榮,現為高雄參捌旅居民宿;作品結合大溝頂的社區紋理,透過天井讓狹長型基地 也能擁有光線,展現設計團隊對建築的執著與想法。特別獎則頒給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曾志偉建築師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作品位於外雙溪山上,利用農務用 的遮光網構築成與周邊樹林幾乎合一的工作空間,探討建築與自然的另一種共存模式。

建築師雜誌40週年回顧與前瞻 2014年11月22日舉辦演講與研討會

建築師雜誌慶祝其40週年,舉行了一系列的「建築師雜誌40週年回顧與前瞻」活動。主要活動包括由林志崧進行的回顧演講,以及兩場研討會。阮慶岳和楊恩達分別擔任研討會主持,邀請了吳光庭金光裕林芳怡和郭書吟等業界專家進行討論。此次活動不僅提供了對建築師雜誌的回顧,更是探討了建築專業媒體和網路世代專業媒體的未來發展。

高度•深度•密度 臺北都市發展回顧與展望 展覽研討會 2014年5月10日

「高度•深度•密度 — 臺北都市發展回顧與展望」展覽研討會,針對臺北市都市更新之過往與未來,除回顧臺北市都市更新之歷史大事紀外,對於各都更案例作歷史緣由之介紹,期望能激發大眾對於臺北市未來都市發展之想像與建言。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