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木造建築

日本金澤市,超大斜屋頂下的私人住宅私宅/中西昭太建築事務所 + 大野博史

這座私宅由日本建築師中西昭太與結構技師大野博史合作設計,位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的住宅區,金澤市地處北陸地方,西臨日本海,屬於日本海側氣候,年間濕度高,冬季降雨及降雪量大。 回應高降雨量及降雪量的氣候,建築師詳細規劃了平面配置,使其能適應業主的生活方式,並同時滿足建築結構的需要,呈現北陸地方的傳統建築特色,即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建築師希望打造一棟住戶可以在室內與陽光、微風和自然環境聲音密切接觸的私宅。 住宅入口的土間(doma)區域,即北陸傳統建築中訪客與屋主交流互動的場所,設想為一個帶有大型屋頂的室內花園,以捕捉自然採光,尤其是在寒冷冬季和惡劣環境時給住戶以開放舒適生活之感。 引入室內的直射光根據四季的不同有所調整,冬暖夏涼。大屋頂的設計使得早晨的陽光能最大量地進入室內,給人以充滿生機的室外場景感。 如同傳統的北陸建築,土間區域與私宅室內會被大型構建區隔,建築師採取具體的構建調節方式,讓風雨聲和雷聲看起來比視覺距離更遠,繼而使人在風雨中享受美麗的動態景緻。 私宅是逐層建造的,包含諸多的小巧思,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協調整體環境,包括住戶。為回應業主提出的「一棟想讓你回家的私宅」的訴求,建築師營造了一棟包含四季美好記憶的住宅空間。 建築圖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金澤住宅 作品位置:日本石川縣金澤市 作品類型:私人住宅 設計:大野博史、中西昭太建築師事務所 Shota Nakanishi Architects 竣工:2019 總樓地板面積:193.0 平方公尺 總營造廠:Michiba Kensetsu.Co. Ltd. 建築設計:中西昭太, 大野博史 總營造廠:Tsutomu Kanaura 攝影師:Shinkenchiku-Sha

丹麥最大木構造建築Marmormolen/Henning Larsen

丹麥Henning Larsen建築師事務所與丹麥工程公司Ramboll 合作,共同設計的「大理石磨坊(Marmormolen)」位於哥本哈根,預計將成為丹麥當代最大的木構造建築之一。「大理石磨坊」座落在哥本哈根北港(Nordhavn),其中將包括辦公、零售及商業設施,其與海岸相接的區域則將囊括綠色廣場、屋頂花園、長廊及海濱公園

白色之間,德州跨藝術基金會Transart Foundation/SCHAUM/SHIEH

位於美國德州休士頓的「跨藝術基金會(The Transart Foundation for Art and Anthropology)」扮演著多面向的平台,帶給藝術家和獨立策展人創意、交流及活動處所;由辦公室分別設於休斯頓和紐約的SCHAUM/SHIEH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新建的建築裡將容納訪客、藝術、展覽、表演、座談,引發關於藝術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更廣泛的在地對話,為藝術和社會的關鍵交叉點提供空間。

瀨戶內海構造景觀的建築,廣島瀬戸内醸造所/SUGAWARADAISUKE 菅原大輔

菅原大輔主持的SUGAWARADAISUKE建築師事務所,操刀設計了「瀬戸内醸造所」(瀨戶內釀造所),坐落廣島縣三原市的舊造船廠原址,除販售葡萄酒及與酒相搭的料理,還能欣賞無敵山海美景與島嶼風景,試圖打造出讓人難忘的空間體驗。

2022木構造建築的六大趨勢

在2022年,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是追求低碳、宜居的生活環境。美國的Think Wood機構與多位專家共同探討了工程木材和木結構建築對未來城市發展的影響。不僅木結構建築規範在北美地區得到了完善,更是推進了高層木結構建築的發展。然而因為預製化與模組化技術的進步,工程木材不但能夠縮短工期和節約成本,也可以滿足更多建築需求。此外,新的設計工具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淨零」和「低能耗」建築的推廣,也讓木結構建築在市場中佔有更高的份額。最終,生態設計的理念使得木結構建築材料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

日本私人住宅,六光天井の家/安藤祐介建築空間研究所

設計利用連續鋸齒形屋頂和傾斜天花板組成的擴展空間,形成業主希望的單層木構造私人住宅,在單層空間中加強家人間的連結性,結構系統以3X3 的網格作為基礎,把家庭的共享空間以單間的形式置於中心,個人房間則環繞著共享空間而配置,強調家庭是一個整體的同時,尊重每個個體的獨立度和私密性。

基地下挖讓孩子們安心遊玩,智利幼兒園Kindergarten Bambú/Gonzalo Mardones Viviani

Kindergarten Bambú幼兒園位於智利的拉斯孔德斯(Las Condes)城鎮內,地處智利聖地亞哥安第斯山脈的山腳。 幼兒園設計的首要考量,確保在幼兒園建築不對周邊鄰里產生過多影響的前提下,讓園內的兒童可以將注意力放在所參與的遊戲活動和教育學習上,而不受周邊建築的影響,採用策略是將街廓下挖,以創造一個較低的水平面,部分建築放置在半地下,使其與鄰里周邊的建築互不干擾,而遠方的自然景觀、丘陵、山脈和天空能盡收眼底。

友善共好公共空間,美國伊利諾州S.O.S兒童村社區中心SOS Children’s Villages Illinois/JGMA

此社區中心的完成表述了S.O.S兒童村組織關注兒童健康教育的理念,設計企圖整合建築與羅斯福廣場周邊社區環境,營造親切友善的村莊氛圍;「SOS Children's Villages Illinois」基地座落於芝加哥市中心西南方,車水馬龍的S. Blue Island Ave與W. 13th Street交叉口,以引人注目的外觀與獨特的量體形式歡迎周遭社區居民造訪,同時向公眾展示出積極開放的共好形象。

成為城市歷史的一部分「慢舞的最後機會」,西班牙Larrabetzu市政廳旁的公共空間Aterpe/behark

如Fugazi的歌曲《慢舞的最後機會》(Last Chance for a Slow Dance)的開頭所唱,設計團隊在這項專案的最終階段啟動時也有著同樣的感受:距離一期工程已經過去了幾年時間,期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意外事件。在恢復工程之前,設計團隊被要求重新設計位於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比斯開省的Larrabetzu的小型公共空間(aterpe),同時還要解決第一階段工程遺留下來的一連串嚴重問題——的確可以說是「慢舞的最後機會」。

嘉義市立博物館「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開幕 台灣、美國、日本木構造潮流集聚

嘉義市立博物館「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自8月10日在疫情中低調開展,自開展以來受到國內外雜誌及媒體的關注。開展當時因受疫情影響,開幕及動態活動皆延後辦理。如今,在全民共同努力下,疫情趨緩,9月24日舉辦開幕式,由市長黃敏惠、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禹道瑞、蔡孟廷策展人等貴賓開幕,並邀請全體市民一起來參觀最能呈現嘉義木都特色的「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