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Japan Architecture

Tag: Japan Architecture

加班之餘到屋頂上曬太陽看風景,日本建築師Studio Velocity自用辦公室也很有設計感

日本建築師栗原健太郎與岩月美成立的「Studio Velocity」以其新辦公室作品引起廣泛關注。該辦公室位於住宅區中,特色為大曲面屋頂與開放式辦公空間。為了營造獨特空間氛圍,屋頂結合彎曲與長方形結構,並使用扁柏木合板與預應力結構減輕荷重。此外,屋頂能承受400公斤/平方公尺重量,結構設計支持最多150人同時使用。儘管木材強度計算具挑戰性,但通過非破壞實驗與精密設計,建築師成功創造了這個獨特且實用的工作空間

坡度陡峭基地上的住宅,竹ノ山の家3╱宇野友明建築事務所

根據中華民國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262條規定,這塊基地很明顯就是所謂的「坡度陡峭者」:所開發地區之原始地形應依坵塊圖上之平均坡度之分布狀態,區劃成若干均質區。在坵塊圖上其平均坡度超過百分之三十者。 姑且不論日本的建築法規是如何規範在坡度陡峭基地的建築行為,但對建築師而言,解決了邊坡滑動、擋土牆結構和施工方法等大地工程的問題之後,善加利用這塊基地,做出有意思的住宅,才能顯露出建築設計的功力。 建築師宇野友明思考著,如何充分回應基地周遭紋理?如何讓室內與戶外的風景完整且連續?建築師最後決定在鋼筋混凝土的厚實基礎上放置一個木構造的空間,作為頂樓的生活起居空間。 最終的結果,木構造的樑、柱、地板、欄杆,藉由日照帶來的光影,形成優雅無比的畫面,伴隨著四季變換的美景,空間變得溫暖且迷人。 >>相關資訊 建築師:宇野友明建築事務所 作品位置:日本愛知縣川崎 完成:2017年 建築面積:101.0平方公尺 主持建築師:宇野友明 設計團隊:宇野友明建築事務所 攝影:宇野友明建築事務所、Hiroshi Tanigawa,Yasuko Okamura © Hiroshi Tanigawa © Hiroshi Tanigawa © 宇野友明建築事務所 © Yasuko Okamura© Hiroshi Tanigawa © Hiroshi Tanigawa © Hiroshi Tanigawa © Hiroshi Tanigawa © Hiroshi Tanigawa © 宇野友明建築事務所 © 宇野友明建築事務所© 宇野友明建築事務所 © Yasuko...

追尋木構造,合板格子梁組成互承結構,司化成技術中心╱山田憲明構造設計事務所

司化成工業築波技術中心(TSUKUBA TECHNICAL CENTER)位於市郊,是進行包裝材料等製造和銷售公司的單層木構造辦公建築。 建築主體平面是18.4公尺×18.4公尺的正方形,高度約為4公尺,考慮到貨運卡車頻繁出入的因素,將鋼結構柱從地面整體抬升1.2公尺,而地板以下則是留給設備的開放式空間。 建築內部中央 10.4公尺×10.4公尺的辦公區域,在其外圈是寬度為4m的獨立空間,外立面的開口和牆壁交錯排布,在欣賞建築周邊風景的同時,有效保護了辦公區域的隱秘性。屋頂的木結構材料,既不是原木也不是膠合木,而是採用以構造用合板(層壓板)為主材的互承結構格子梁,以實現最大跨度10.4公尺×10.4公尺的無柱空間,同時,自然光可以通過屋頂互承結構之間的空隙直接照進室內。     圖 2 建築剖面圖 圖 3 建築平面圖 圖 4 開口與牆壁交錯分佈的建築外立面(攝影:井上玄) 構造用合板的特徵和研究 日本的木結構建築一般是用原木材或者膠合木材等作為主要承重結構,而「構造用合板」(層壓板)主要是作為屋頂貼面、地板、牆壁等具有力學特性的 面板結構部件來使用。也就是說,承重結構是主角,面板材料是輔助材料。近年來,新型木材製成的面板材料CLT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但還沒有達到全國性的普及。那麼,如果不用傳統的木材,能否以面板材料作為主要的承重結構,如用「構造用合板」來支撐起整個屋頂呢?本案的設計工作就是由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一同從這個問題開始進行的。 此建築運用的構造用合板(以下簡稱合板)是由較薄的單板(Venner)在纖維方向上正交、交疊後擠壓定型而成,因此成品具有薄、板面較寬且較短的幾何特徵,同時屈曲強度較低,但抗剪性較高。因此,如果垂直佈置合板將其設置為梁構件,可以充分發揮其力學性能並滿足設計要求,但是材料的長度不足(每塊板長約1.8~3m)以及平面外穩定性成為了新的問題。 互承結構的使用 類似本案的正方形建築的設計過程中,通常會把屋頂的豎向荷載均勻地分佈在X、Y軸兩個方向上,使整個結構體系都參與進來,荷載會同時向兩個方向傳遞,同時兩個方向的梁也會相互輔助降低屈曲長度。但是,木結構的互承式格子梁很難像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那樣,在同一個節點上交叉、連續,而往往要將X、Y兩個方向的梁水平錯開,因此垂直放置的合板所組成的互承結構需要在高度上滿足合板的尺寸需求。另外,如果X、Y方向的梁級有很大區別的話,就無法有效地滿足平面外穩定性,因此需要設計與X、Y方向梁級相同的互承格子梁。 為瞭解決上述合板材料特性和格子梁的問題,提出了互承結構的初步設想。本案中的互承結構非常適用於長度有限的合板,也適合將荷載均勻傳遞至多個不同的方向,因此合板組成的互承式格子梁結構成為本案的最佳結構體系。另外,還可以通過縮小互承結構格子單元的間距來有效抑制屈曲。 雖然合板有很多種不同的尺寸和規格,但是最常見、流通最廣泛的合板厚度通常為12mm,考慮到梁結構的分佈和跨度等因素,因此將5塊尺寸為1 200mm×2 400mm的合板用粘合劑膠合成厚度為60mm的板材,作為一個結構單元來使用。本案互承結構梁的位置是不規則的,通過將T形結構單元網狀相連,最終構成互承結構的格子梁。 對整體互承結構格子梁進行應力分析,由於局部的應力差異較大,設計根據各梁單元的應力情況對梁截面進行優化調整,旨在控制成本和減弱室內空間的變化(圖7~9)。 圖 7 互承結構格子梁計算模型 圖 8 格子梁剪力應力圖 圖 9 按實際應力設計的梁截面 節點細部的探討 互承結構直接使用合板,通過格子梁的間隙可以直接看到整個屋頂結構,而這也成為接下來設計中最艱難的課題:梁單元之間的接合方法。梁單元的節點為T形,由於梁材厚度為60mm,如果使用傳統木結構建築中常用的榫卯節點,會使梁的缺損比例變大。由於互承結構本身就是荷載循環式傳遞的結構體系,所以儘量不要採用將一個構件插入另一個構件之中的組裝方式,只能將構件滑動到垂直方向並依次組裝。我們也討論過將構件滑動到T形位置後從節點的背面用螺釘或者楔子等打進去的方法,但是由於其強度無法預估而放棄了在合板的多層木板之間打入螺釘的想法。 圖 10 T 形結構單元節點細部 通過以上的思考討論,最終採用釘子和螺釘把合板正交固定的有效方法:在梁構件板材的兩端留出固定一條小截面木材的空間,在5片膠合合板中,只延長最邊緣兩片合板至T形互承結構單元的另一構件表面(圖10)。在T形互承結構的另一構件側面,固定一條小截面木材,其大小正好可以且完全置於另一合板一端事先預留的卡槽空中,T形單元節點的接合方式則使用傳統木結構牆壁(耐力壁)的接合方法。安裝時可以將一塊合板構件滑動至預定安裝位的正上方,垂直落下並連接,所以施工方法也變得簡單,因此確定將這種接合方法作為最終的連接細部做法(圖11,12)。 圖 11 互承結構格子梁施工現場 圖 12 施工時,需將構件移動至預定安裝位的正上方垂直落下 牆壁和立柱的結構 設計中,對互承結構傳遞豎直和水平荷載的支撐結構也進行了分析討論。立柱和牆壁的設置需要適應辦公空間辦公室內的剪力牆長度很短,而基礎比主體結構整體向內縮進600mm, 地板以下的空間為開放空間,幾乎沒有預設剪力牆。同時建築外牆與玻璃交叉分佈,開口較多,很難設置剪力牆。因此,與建築師商討後,在室內辦公空間的外圈設置米字旗狀(卍)的木結構剪力牆來承載大部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荷載。 決定外牆部分結構的主要因素並非來自屋頂的垂直荷載,而是建築外牆所受的水平荷載。外牆玻璃與實牆部分的排列類似於國際象棋的黑白格分佈(市松狀),上方開口,下方是牆壁的部分,立柱通高,截面為60mm×150mm,間距800mm。而在上方牆壁、下方開口的部分,因開口是過道而不能設置立柱。因此,在開口和牆壁的邊緣部分高度為2m處設置橫樑,將120mm×240mm截面木材橫向放置,端部設置與橫樑同一截面尺寸的木結構立柱。立柱通高,側面與互承結構的梁構件單元相連。 圖 13 合板梁與外側立柱節點(攝影:井上玄) 如上所述,根據辦公空間的設置,在其外圈的獨立房間區域設置「卍」狀的木結構剪力牆,建築最外側則設置了較為纖細的獨立立柱的結構體系,實現了內部空間的靈活自由以及外部空間的開放通透。 圖 14 整體結構爆炸圖 地板下的結構 整體抬高架空的基礎結構,支撐豎向荷載以及前文提到的「卍」狀剪力牆和外圈立柱,最理想的狀態是與上部結構一樣使用木結構。但是一般情況下,木結構基礎是設置在混凝土基礎之上的,但本案需要把一層架空作為設備預留空間使用,需要儘可能預留地板下空間,因此放棄了混凝土基礎的設計思路,轉而使用鋼結構來完成「懸浮盒子」的設計。 結語 整個建築考慮到扭轉等不利工況,按照豎直和水平力最不利工況佈置剪力牆,在剪力牆下方佈置「口」字形基礎,同於預埋方鋼管150mm×150mm×6mm作為柱腳固定的基礎結構。外圈的支撐結構本來是考慮直接佈置在外牆立柱正下方,但是如前所述,基礎結構從上部建築外牆起整體向內縮進600mm,在相應位置設置圓形鋼管(101.6mm×5mm),同時設置混凝土獨立基礎支撐(圖15)。 作品資訊 建築名稱:司化成技術中心 建設地點:日本茨城縣築波市 建築設計:吉松秀樹+ Archipro 結構設計:山田憲明構造設計事務所 Yamada Noriaki...

由藤本壯介、Herzog&de Meuron 設計為 UNIQLO 設計新店即將開幕

UNIQLO 以高CP值的手法,成功進軍全球,其所在地日本更會優先上架限量商品與開設新旗艦店。最近,Uniqlo不僅宣布要在東京的原宿、銀座分別打造高科技門市與全球旗艦店外,還將與旗下品牌GU結合,並於2020年4月10日在橫濱海灣開幕以親子為主題的「Uniqlo Park」,讓人們盡情購物的同時,也能與家人共享家庭的溫暖。 UNIQLO 與三井Outlet Park合作這將是全球第一座具主題樂園概念的UNIQLO Park,設立於三井Outlet Park橫濱港灣分店中,主體設計由建築師藤本壯介(Sou Fujimoto)擔綱,他以公園也為商店的意象作為設計主軸,將溜滑梯、互動空間以及商店結合,進而打造Uniqlo Park。其中,UNIQLO  商店的面積較大,擁有大約660坪的空間,GU商店較小,但也有約550坪的空間可以使用,希望成為當地人放鬆和與孩子們玩耍的地方。 目前三井Outlet Park橫濱港灣分店正在重新裝潢,裝修後店鋪數量將一舉提升到170間,並以「New Marina Life」為概念,結合橫濱海灣的風景帶來海邊環境的生活感,Uniqlo Park 橫濱海灣店與Outlet 在2020年4月10日正式開幕。 2020年5月15日,新的全球旗艦店 UNIQLO TOKYO 將在銀座開幕,從外觀設計到室內設計都是由獲得普利茲克建築師獎的瑞士建築師Herzog&de Meuron 操作,這家旗艦店將呈現Uniqlo 的 LifeWear理念,從原本的七樓位置搬到一樓,拓展成共四個樓面的門市,這間品牌全新旗艦店,總面積約1,350坪,是原先的3.5倍。

連結世代的記憶,日本九州都城市 MRN幼兒園╱HIBINOSEKKEI 日比野設計 + Youji no Shiro

連結不同世代的幼兒園 MRN幼兒園位於於日本九州南部的都城市,不遠處就是霧島山,在這座具有多年歷史的幼稚園裡,經常會看到的場景是,曾經在這裡學習、生活的幼童在他們長大後,又帶著他們的孩子來到此托育、學習,這樣的狀態對在地人而言,是對於MRN幼稚園的共同記憶,因此,設計團隊在為幼兒園帶來新空間設計的構思上,提出了「連結(CONNECTION)」作為基本概念。 © Studio BAUHAUS © Studio BAUHAUS © Studio BAUHAUS © Studio BAUHAUS © Studio BAUHAUS 新時代的幼兒園建築設計 在過去的30年間,既有建築物進行了多次增建及整修,但還是沒有達到這個時代,對於養育孩童所應該具備的理想環境;因此,在拆除舊建物後,適當地制訂新建築的設計,定義了用於學習、玩耍、飲食、運動等不同目的的場域。 © Studio BAUHAUS © Studio BAUHAUS © Studio...

CLT大屋頂下的辦公空間,SYNEGIC シネジック株式会社╱UENOA建築師事務所

由UENOA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SYNEGICシネジック株式会社辦公大樓,位於日本宮城縣富谷市,由於業主是木建築構造螺絲釘的供應商,要求此建築要能夠呈現木建築的可能性,設計團隊建構了一片18公尺長、超大型木構桁架屋頂,在這片屋頂下創造出多樣的混合型空間,讓辦公室的使用者在此工作、交流、討論。     屋頂的框架僅在兩端以四個支撐點與地面相接,內部沒有多餘的落柱,因此形成了遼闊而連續的內部空間,建築結構隨地形變化,屋頂高低起伏,地板錯落有致,在室內某些部分伸手就能觸摸到天花板,某些地點則只能抬頭欣賞建築結構的精妙。 層壓木板製成的扁平桁架和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CLT)建構的三角形板群,共同組構形成大片的3D屋頂,層壓木板寬度105,該模數是日本房屋中最常用的尺寸。採用CLT製做桁架能夠避免複雜的連接加工和硬質接頭,使得桁架可以工廠預切割後直接在施工現場採用螺釘連接。   一般而言,CLT(Cross-Laminated-Timber)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給人的感覺是較為沉重,通常會用在牆壁和地板,而UENOA將CLT輕巧的用在屋頂構架,為CLT的使用提供了新思路。同時,辦公室一樓的承重牆也採用了CLT,CLT的表面經過細緻的處理,呈現出大理石一樣的紋理。 設計團隊嘗試結合設計,同時考慮其可操作性來處理CLT材料的連接問題,而不是單純採用硬質連接結構。因為這樣的目標,建造過程中CLT材料消耗巨大,但最終可能在建築中庭構建完整的巨大CLT牆體,更好的凸顯其木材質感,基於對CLT材料未來的研究,設計團隊在牆壁和屋頂的構建上探索至極致。 >>相關資訊 作品名稱:SYNEGIC office / シネジック社屋 作品位置:宮城県富谷市 設計:ウエノアトリエ UENOA/長谷川欣則+堀越ふみ江 Fumie Horikoshi + Yoshinori Hasegawa 用途:辦公室 基地面積:2407.30平方公尺 建築面積:633.75平方公尺 總樓地板面積:834.81平方公尺(1樓:512.31平方公尺╱2樓:322.50平方公尺) 建蔽率:26.32%(容許80%) 容積率:34.67%(容許200%) 樓層數:地上2樓 高度:最高處11.22公尺、建築物高8.22公尺、樓高3.1公尺 結構 :木造(軸組工法、CLT)、鋼構 營造:ホルツストラ/稲山正弘 + K公尺C/蒲池健 設備:ジーエヌ設備計画(機械)、タクトコンフォート株式会社(電器) 景觀:SfG landscape architects / 大野暁彦 家具:807 DESIGN / 濱名剛        

重新梳理空間的大阪難波9小時膠囊旅館 9h ninehours なんば駅╱成瀨‧豬熊建築設計事務所

位於大阪難波車站的「ninehours なんば駅」為膠囊旅館締造了全新標準。 膠囊旅館的誕生 最早,膠囊旅館是由建築師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於1979年提出的日式住宿風格,此後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日本各地建造了許多膠囊旅館,但在提供低價住宿選擇的同時,它們沒狹窄且骯髒,女性更是難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下,Nine Hours誕生於2009年,其品牌重塑了傳統膠囊旅館的形象,並以精緻的設計提供了終極的住宿體驗,大阪難波車站的「ninehours なんば駅」是Nine Hours第11家分店,進一步提高了住宿者的舒適度。 設計團隊對於膠囊旅館的用心以空間配置呈現 在之前的許多膠囊旅館,所設置的「濕空間」如盥洗、淋浴、廁所,往往以各自獨立的空間存在,成瀨‧豬熊建築設計事務所的設計團隊看到當中的問題,為了讓使用者更加舒適,比方說,從淋浴後到就寢前,從「濕空間」直接連串到「乾空間」,或是晨間在「濕空間」盥洗、梳理完畢準備出門,當中缺乏的過渡方式,應該以緩衝空間重新設計,於是設計團隊提出採取「衛浴休息區」,將儲物櫃、盥洗區、淋浴間區和廁所空間有條理的連貫在一起,並且與舒適的休息區結合,形成寬敞的「衛浴休息區」,讓住客不必在盥洗後又要衝回膠囊拿東西才外出,也可以在淋浴後稍事整頓休息,才回膠囊就寢。 © Nacása & Partners © Nacása & Partners © Nacása & Partners © Nacása & Partners © Nacása & Partners© Nacása & Partners ©...

東京木構造美食聚落,世田谷柳小路南角╱三井嶺建築設計事務所

三井嶺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的「柳小路南角」位於日本東京世田谷區的二子玉川,距離玉川高島屋S.C.不遠,屬於「柳小路計畫」的一部份,是一棟容納了六家迷人餐廳的木構造建築。在空間內部,建築師三井嶺想要賦予「街場感」,藉由臨街面的樓梯,加上中間的一道走廊以及背面的樓梯,除了區隔不同的餐廳使用外,並且某種程度上暗示這個基地其實是由三個小地塊組成,以類似巷弄尺度的動線串連不同的機能,也為來到此處的人們創造一種類似街道的空間質感。

用手繪思考設計 安藤忠雄的建築世界

作為一名自學成才的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學習建築之路與眾不同,沒有任何專業背景,沒有任何建築學位,甚至沒有得到過任何建築大師的指導,僅靠旅行、觀察和自學來領悟建築,二十二歲時安藤忠雄開始了一個人的壯遊,從日本各地到歐美,考察研究各地著名的建築,至今他還保留著旅行中的詳細記錄速寫圖,而在建築設計中,安藤也喜歡用多種多樣的手繪圖來表達設計構想。

絕美木構造 日本埼玉縣寶性院觀音堂╱Persimmon Hills Architects

由柿木佑介與廣岡周平共同主持的日本建築師事務所Persimmon Hills Architects,為日本埼玉縣東部杉戶町的寶性院打造了一座木構造觀音堂,此處雖然位於東京近郊,曾經是日光街道的一部份,過去是許多旅客會下榻的繁華地段,如今在地年輕人口外移,做為社區核心的宗教會所,在這個不斷老化的城鎮,缺乏與家庭間的鍵結,也就失去了力量。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