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美術館是台灣第一座縣立美術館,興建之初以發展全縣豐富「樸素藝術」、「南島原鄉」的文化特色為目標。美術館全區規劃暨第一期建築由日本象設計集團設計,並於2007年底落成開幕。主要空間為山歌廳展館、海舞廳展館及行政、收藏空間,性質上屬於靜態的單向展示的空間。為永續經營及引進文化創意產業,於第一期完工後,繼續推動第二期新建工程(本案-藝術美學中心),以期第一、二期新建工程,能互補互助。
二期館空間需求機能
1.提供文化、產業、休閒、娛樂、教育及觀光等各項資源整合之場所。
2.做為藝術學習與文化體驗的場所及培育未來藝術家的搖籃。
3.多元族群文化之藝術美學據點。
內容包括大、小文創教室(工坊)、縣民藝廊、藝術主題餐廳、會議、藝術家駐點休息,以及戶外展示、休閒空間。
二期館空間型態
有別於傳統美術館展覽的功能,在二期館的「藝術美學中心」中,空間不再只做為展示之用,它進一步要成為藝術家創作、實驗、活動與市民參與、體驗的”動態”場域。並結合社區生活,提供眾人聚集、感受、學習的據點。
1.不僅是展示的場所,也是創作互動的場所
‧陳列式的展示已經式微,藝術品應透過創作走入人群。
‧藝術家現場創作與參訪者雙向互動,甚至市民直接參與創作體驗。
‧參訪者能從中體驗、理解、進而得到啟發與成就,甚至參展。
2.自由彈性的表現空間
‧彈性的空間(室內、半戶外、戶外)能夠自由組合利用提高創作表現彈性。
‧彈性的機能(學習、製作、觀摩、發表),使單一空間具備了多種使用的可能。
3.豐富感官體驗的場所
‧透過五感體驗,使人與藝術及環境間產生全面性互動。
‧引進光,豐富環境及展品的表情。
‧引進風,帶來清涼、活力及大地的氣味。
‧讓現場創作的聲響及動手參與豐富參訪體驗。
4.在地生活-美術公園
‧讓藝術創作和常民休閒生活共存。
‧公園藝術化、藝術公園化,將地方文化、藝術元素,融入美術公園。
圖片說明:一層平面
圖片說明:二層平面
基地涵構
1.公園用地
美術館園區位於台東市都市計畫第15號公園預定地(原屬都市計畫墳墓用地,後變更為都市計畫公園用地)面積共計4.12公頃,位處台東市中心區北側,是本縣政治、經濟、人口最薈萃的處所。本區域內文教機構眾多如國小、臺東女中、貞德學園、原住民會館…等,為台東市之新興發展區域。
2.山海軸線
在全區規劃中,基地由一條20m寬的山海軸線貫穿並指向對面的兒童藝術公園。山海軸線巧妙的連結都市、公園與建築之骨幹,以散步林蔭道的形態,連接兩塊公園用地、組織美術館及市民文化設施等活動據點,並成為進出基地的主要方向。
山海軸線的北側為完工的美術館一期建築;而軸線南側則為美術館二期建築基地。
圖片說明:山的入口天際線
圖片說明:市民入口
配置構想
1.市民入口軸線
美術館二期從提案階段便座落於全區規劃的預定地,由一、二期共同圍塑山海軸線藝術廊道並保留了山與海的入口,但我們也覺得一條20m寬的均質廊道似乎有局部放大,增加停留活動的必要,因此在一、二期間留設出可供聚集表演並且有中心焦點的中央藝術廣場。
由於二期建築恰巧位於一期建築面對舊市區的前方,為便利市民進出及避免由山海軸線兩側進出較不具正式入口的感覺;二期建築於面對舊市區的正中央留設入口藝術大廳使得二期建築成為全園區的門面建築。
圖片說明:市民入口軸線
建築型態
1.弧形及馬背式屋頂
一期建築以金屬材質馬背式屋頂象徵遠方的山脈脊線,被認為是最大的特色,但也是最被各方討論的形式。在多次討論下我們決定用另一種方式重新詮釋此一特色,將弧線與切線組合而成的形式,由立面轉化為平面,於是馬背式屋頂在二期成了呼應遠方海洋流動的平面弧形造型建築。
2.視覺互動的玻璃盒子
一期內容主要為靜態的展示、貯藏空間,量體表情必然是較少開口,較為封閉的黑盒子。二期空間則希望藝術從室內延伸至半戶外甚至是戶外,將動態藝術創作與環境及人群甚至街道產生互動。因此,大量的可由街道直視內部的室內及半戶外創作空間、具櫥窗展示效果的縣民藝廊玻璃盒子,以及複合創作、展演、聚會及教學的文創教室。使二期建築物自然有著活潑、清透、自明的表情特性。
3.多元創作盒子
當代藝術已由靜止走向流動、由作品走向空間、由永恆走向裝置;
所以容納創作的空間,必須提供各式創作的可能性。在與多位藝術創作者(包括賴純純、薩古流…)討論後決定以大跨度挑高7.2M的文創教室來容納創作、表演、教學、發表等多用途功能。並於挑空四周設立貓道,除了提供背景服務外也提供不同高度之創作觀賞及互動的機會。
大文創教室除了背景主牆面外,其他三面以大量落地窗方式希望讓藝術創作延伸至半戶外及戶外公園,例如:可延伸至迴廊與中央藝術廣場區與一期建築產生互動;或延伸至公園草坪與土丘形成戶外表演劇場; 甚至延伸至藝術大廳與縣民藝廊形成一大型展演空間群。
圖片說明:中央廣場及迴廊
圖片說明:中央廣場及迴廊
圖片說明:藝樹角落
物環風土
台東地區屬高日照、高日射量地區,一般室外活動多於黃昏後發生。若要聚集室外活動必須提供有遮蔽的半戶外空間。所以二期建築在經費偏低,且營建物價高漲的情況下,我們仍設計了兩側迴廊及藝術大廳、半戶外咖啡座、藝術角落等大面積的半戶外空間,並將長條建築物切割出多個缺口(虛空間)來引入光和風,能在夏日徐徐微風下,創造更多感官之藝術體驗。並提供在地居民更佳的日間室外活動空間品質。
圖片說明:藝術餐廳
圖片說明:藝術大廳
餐廳的外側設置戶外水池,希望能減低輻射熱讓室內的溫度降低。而屋頂雨水則透過圓形鋼柱內襯的排水管導流至水池中並作為雨水回收再利用的循環池。
材料表情
台東美術館以在地文化、樸素藝術為展示主軸,我們在二期建築設計時,一方面希望外觀表情能反映內部空間個性。例如:以玻璃盒子拉近街道與縣民藝廊展品的距離;以粗獷質感來反映大文創教室的創作個性;另一方面希望以表現建材的本性為主,以光與影呈現材質質感紋路,例如混搭數種造型的丁掛磚及變化紋路方向使不同角度照射下反映出不同的質感。
圖片說明:原住民傳統編織立面
在地文化
在地文化中,原住民傳統的編織及彩繪的手法也被抽象運用於開窗及外牆的裝飾上,甚至是地坪磨石的組合搭配上。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臺東美術館新建二期-藝術美學中心興建工程
作品位置:臺東市浙江路350號
作品類型:文化設施、美術館
業主: 臺東縣政府
主要用途: 美術館
建築師:鍾昇遠
設計團隊:
鍾昇遠、陳宣如、陳渼如、黃福魁、黃泓閔、許懷之、岩瀨理惠子、宋榆涵、胡淑敏
承包商:上勤營造有限公司
基地面積: 41200m2
建築面積: 1200.44m2
總樓地板面積: 1662.63m2
造價: 新台幣 捌仟壹佰參拾肆萬 元
設計日期: 西元2008年1月至西元2008年6月
工程日期: 西元2008年9月至西元2009年8月
主要建築材料:造型二丁掛-明航建材有限公司 + 帷幕-寶成金屬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者/攝影擁有者:鍾昇遠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鍾昇遠簡介
鍾昇遠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鍾昇遠長期關注台東縣的發展,深深了解在地人文風情、自然生態、環境氣候以及各地歷史文化和鄰里特色。結合城鄉設計、規畫、社區營造、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及室內設計。
簡歷
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所
東海大學建築系
吳明修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
學術
國立台東專科學校建築與景觀設計科兼任講師
國立台東專科學校建築科兼任講師
榮譽
1.榮獲內政部土地重劃工程處97年
農村社區公共設施改善特優奬-台東台東縣97年度農村社區公共設施改善計畫案
2.獲內政部評定為100年度-公共建築無障礙全國佳作(僅2案獲選)-臺東美術館新建二期-藝術美學中心新建工程
3.獲2012年國家卓越建設奬最佳環境文化類-文化設施類金質奬-臺東美術館新建二期-藝術美學中心新建工程
4.榮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0-101年度優良農建工程-100年度臺東縣鹿野鄉等地區農村建設工程
5.獲臺東縣102年度優良綠建築奬-私立均一中小學新建工程
6.代表台東縣政府參加102年度-國家藝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