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Vimeo
Youtube
建築
看見建築
想像空間
建築實務
室內設計
景觀設計
關注設計
建築人力資源
設計
競賽與獎項
風格及消費
展覽
公共
公共建設
區域及都市開發
建設公司與建案
教育
現象
時尚
科技
品牌
FAM首頁
Home
建築
建築
建築
紅土色澤映襯大膽設計:桿氏設計團隊為亞特蘭大女子學院構築科技藝術交流新空間
FAM
-
2025-04-25
建築
非戰之罪抑或好事多磨? – 新高雄車站批判與再期待
建築
京都裏山的永續詩篇:法國建築師2m26以檜木茅草,重譯傳統羊舍的自然回歸之路
室內設計
當鬆餅格紋成為設計語彙:Masquespacio 在利雅德 Novu Waffle 擘劃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
學校教育與活動
地景煉金術:YACademy攜手Snøhetta與Herzog & de Meuron,於西西里鹽礦與薩丁尼亞離島,探索建築教育新維度
看見建築
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改造/Diamond Schmitt Architects
FAM
-
2021-04-05
0
位於
加拿大
首都渥太華的國家藝術中心(National Arts Centre)是一個具有粗野主義風格的百年紀念建築,具備堅固的混凝土結構和嚴謹的幾何形體,卻像黑暗城堡一樣坐落在渥太華中央。在
加拿大
成立150週年之際,國家藝術中心的改造計畫將其重新定位,並以嶄新的面貌向城市開放了這棟歷史建築。 © doublespace photography © doublespace photography © doublespace photography
加拿大
國家藝術中心的整建翻新設計也是對建築透明度的探索,它減輕了原有厚重空間的不透明感,並賦予其以全新的材料顏色和質感。每一處改造的設計都呼應了原有粗野主義架構內含的建造邏輯,並以此為基礎重新詮釋建築的幾何形體、紋理和嚴謹性。 等角透視圖 © doublespace photography © doublespace photography 改造後的建築形體以原有空間為基礎,包含著三處公共設施和一個聚集場所。此外,建築有著透明的外殼,以此展示內部各式各樣、充滿創意的活動。新建的架構與原先的形成對比,將木材、鋼材、玻璃和沖孔銅板等材料添加到原有的混凝土架構上。道格拉斯冷杉膠合木所打造的藻井則為屋頂提供了結構支撐和美觀的天花板設計。 © doublespace photography © doublespace...
建築
珞珈山門、傳承創新,武漢大學當代樓/MENG本原設計研究院
FAM
-
2021-04-05
0
武漢大學始建於1893年,依珞珈山而建,為典型的山地建築群落。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整體
校園
風景如畫,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大學之一」,設計的「武漢大學當代樓」作為武漢大學研究生院使用,基地位於武漢大學主校門東側,毗鄰純步行用途的八一路,是武漢大學整體空間軸線上最為重要的起始點。在這樣的命題下,如何傳承武大百年脈絡、延續歷史記憶,同時如何創新營造現代
校園
、開創新武大風貌變成了本次設計最為重要的關鍵所在。
建築
隈研吾設計,丹麥安徒生博物館新館將於2021年夏天開幕
FAM
-
2021-04-05
0
由
隈研吾
設計的丹麥安徒生
博物館
新館(Hans Christian Andersen Museum)計劃於2021年夏季正式對外開放,
博物館
位於丹麥第三大城市Odense,建築試圖重現這位丹麥巨匠的一生,給來訪者提供一份獨特的參訪體驗,將景觀、建築和現代展覽設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建築
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梁思成與林徽因,赤子之心,並肩而行
FAM
-
2021-04-05
0
梁思成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建築史家和建築教育家。他早年就讀於清華
學校
,後到
美國
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修習建築專業,1928年回國後,曾先後任職於東北大學建築系、中國營造學社和清華大學建築系。
建築
工廠改造,深圳SMOORE流塘工業園/釐米製造
FAM
-
2021-04-04
0
SMOORE流塘工業園位於
深圳
寶安區西鄉街道,流塘
公園
東北角,毗鄰基督教寶安堂,建築佔地5017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13658平方公尺,其中2號樓6260平方公尺,3號樓7398平方公尺。
建築
2021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Lacaton&Vassal的12件經典建築作品及10件事情
FAM
-
2021-04-04
0
法國
建築師夫妻安妮·拉卡頓 & 讓-菲利普·瓦薩爾(Anne Lacaton+Jean-Philippe Vassal)榮獲2021年
普利茲克建築獎
後,讓建築圈許多人都引起這對夫妻的好奇。
建築
衢州文化藝術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方曄 中國聯合
FAM
-
2021-04-03
0
衢州雙中心的出現構建了城市文化軸線中「新」內容的重要核心組成,成為聯繫衢州新老城區的重要一環。與城市,周邊圍繞衢州市府、報社、規劃展館,城市
公園
等與市民生活養息密切相關的重要
公共建築
;與自然,藉由中間下層的開放式廣基地下通道聯系南側的城市
公園
,直至西區大草坪、鹿鳴山等城市的自然山水;與文化,遙望水亭古城門、水亭街一線的衢州傳統老城區。向史而新,成為衢州文化活動中心的起點。
建築
基於團隊科學理念的研究空間,奈特癌症研究大樓 / SRG Partnership
FAM
-
2021-04-03
0
位於
美國
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奈特癌症研究大樓(KCRB)肩負著終結癌症的使命。為了實現此一目標,奈特癌症研究所倡導「團隊科學」方法,鼓勵科學家以不同的方式開展工作,在協作、聯繫和共享資源的環境中進行跨領域的早期檢測研究。奈特癌症研究大樓打破了空間的隔閡,支持科學家盡力進行最具創新性的工作。
建築
向密斯致敬,雪松木建造私人住宅Solid Cedar House/坂茂
FAM
-
2021-04-03
0
設計
私人住宅
確實比建構
美術館
或辦公大樓更具挑戰性。這是因為設計住宅時,建築師需考慮特定業主的生活方式需求,而非僅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隨著建築師名聲漸盛,他們往往會選擇停止設計個人住宅,專注於報酬更豐厚的
集合住宅
或大型
公共建築
。然而,有些傑出的建築師如
柯比意
(
Le Corbusier
)、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以及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即使在成名後仍持續設計住宅,進行實驗,實現自己的建築理念。
建築
愛媛縣臥龍山莊,黑川紀章的「花數寄」,傳統建築之美的再思考
FAM
-
2021-04-02
0
20世紀60年代的“新陳代謝”派讓
日本
的現代建築再次攀登了一級台階。其中,
黑川紀章
作為一個特別愛思考的建築家,提出了諸多的理論,比如“灰空間”、“共生的思想”。
黑川紀章
寫作的《花數寄:傳統建築之美的再思考》(『花數寄:伝統的建築美の再考』黒川紀章,彰國社,1991),論述了
黑川紀章
關於“花數寄”的觀點。 以下文字翻譯改寫自此書序言: 所謂,“花數寄”,是與“侘數寄”相對的數寄屋建築樣式,這是
黑川紀章
自己取的名字。 外國人去闡釋
日本
文化的美學意識時,經常會用到“侘”(わび)、“寂”(さび)這樣的概念。這種沉默寡言又簡單樸素的特質正是
日本
的傳統美學意味。 被稱為茶道始祖的珠光、紹鷗,再到利休,可以說“侘茶”成為了茶道的精髓。與此同時,“侘”成為了
日本
的傳統美學意識。待庵,似乎是“侘”的代名詞。不過問題在於,如果我們把“侘數寄”或者“侘”規定為沉默寡言又簡單樸素的特質,那麼,原本豐富的雙重意味中的一重,可能就被有意識地排除在外了。 這一被排除的一面如果被曝於光中,“侘數寄”就有了新的解釋的可能。新的解釋可能用一個新的詞語會比較好,那就是“花數寄”。所謂“花”,是指由異質要素組合在一起,而創造出的雙重意味的美。如同本書將在後面收錄的論文中談論的那樣,世阿彌的《風姿花傳》中的“花”,就是“花數寄”之“花”的意味。(按:世阿彌為
日本
室町時代能樂的集大成者,《風姿花傳》為其關於能樂的重要理論著作,“花”是能樂演員需要不斷修煉以達到的藝術最高境界。)“如老木開花”、“陽氣時分生陰氣,陰陽和而成心”、“如嗜鬼之有趣,如高嶺之花盛開”,這些是《風姿花傳》的奧義,它告訴後來者們,扮演老人時要心存年輕的狀態,白晝間上演的帶有陽之能需要帶著陰之氣分來表演,扮演鬼的時候則需要心存優雅等等。 異質要素共生的這種美學意識,難道不是存在於原本的
日本
文化的傳統美學意識中的嗎?
日本
的數寄屋建築大約定型於四百多年前,那是活躍在
意大利
的帕拉弟奧的建築,正給予世界巨大的影響。傾心於古代羅馬建築,帕拉弟奧踐行著《建築四書》中的理論,其後四百年間,帕拉弟奧主義經常成為人們的研究對象,成為現代建築的一個課題。帕拉弟奧的建築是理論性與知識性的游戲,在嚴密中構成均衡。與此相對,數寄屋建築雖然也是知識性的,但它是在柔軟性中誕生豐富的創作方法論。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說,數寄屋建築與茶室的地位,相當於
日本
的帕拉弟奧。 “花數寄”的美學意識可以從桂離宮等建築中發現,而關於“花數寄”的解釋則可以擴展到數寄屋建築以外的領域,比如西本願寺飛雲閣、江戶末期的和魂洋才的建築等包含著的美學意識。 臥龍山莊是明治時期的數寄屋建築,
日本建築
界至今為止也很少將它當作研究對象。它大概是位於愛媛縣的大洲市。我第一次訪問臥龍山莊是十五年前(按:本書出版於1991年),當時一對老夫婦住在那裡,很是荒廢。後來被市裡買去,成為了該市的文化遺產。 這個臥龍山莊有著桂離宮和修學院都沒有的“花數寄”的美學意識。 愛媛縣臥龍山莊 臥龍山莊之臥龍院 臥龍院之迎禮の間 “臥龍院”之“清吹の間” “臥龍院”之“壱是の間” ▽“臥龍院”之“霞月の間” 臥龍山莊之“知止庵” 臥龍山莊之“不老庵” 臥龍山莊的庭園 二十五年間,
黑川紀章
始終討論著“共生的思想”:自然與建築的共生、異質要素的共生、部分與全體的共生、傳統與現代的共生…… “花數寄”的美學意識可以被定義成不同要素、對立要素、異質氛圍之間的共生,但是它不是混同的、折衷的,而是向著新的創造與新的秩序的升華。這其中,起到決定作用的,就是他這二十五年來提倡的“中間領域論”,以及曖昧性等這些核心概念。 “花數寄”的思想與“共生的思想”、曖昧性的思想、“中間領域論”等有著強烈的關聯,也可以說是它們的延展。 參考文獻:『花數寄:伝統的建築美の再考』黒川紀章,彰國社,1991 圖片來源於網絡。
建築
改造十五世紀文化資產,西班牙私人住宅Fuster House/arqbag
FAM
-
2021-04-01
0
為了盡可能減少鋼筋混凝土量體的重量,設計團隊選擇了直接結合在現場施工,用實木結合鋼筋混凝土梁的方式減輕樓板的重量。該樓板的木結構材料既用作梁的澆灌模板,又用作可見的內部飾面。在同樣的降低負荷的要求下,屋頂採用
木構造
建造,並支撐在現有的牆壁上。現有建築物的結構加固網格藉由結構空間清楚地說明了機能的分配。
室內設計
侘寂之美,京都系列假日居所Maana Kamo/Maana Homes+魚谷繁礼
FAM
-
2021-04-01
0
侘寂,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描繪的是殘缺之美,簡素、自然、粗野簡單說就是,要舊中見貴氣,破中顯隱奢。是
日本
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侘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朴的美,寂是時間的光澤。
1
...
138
139
140
...
286
Page 139 of 286
Most Read
紅土色澤映襯大膽設計:桿氏設計團隊為亞特蘭大女子學院構築科技藝術交流新空間
2025-04-25
非戰之罪抑或好事多磨? – 新高雄車站批判與再期待
2025-04-24
京都裏山的永續詩篇:法國建築師2m26以檜木茅草,重譯傳統羊舍的自然回歸之路
2025-04-23
當鬆餅格紋成為設計語彙:Masquespacio 在利雅德 Novu Waffle 擘劃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