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2025:想家計畫》展覽作品簡介 Part 1. 島嶼居,家的在地性:廖偉立、劉國滄、邱文傑、郭旭原、黃惠美

0
1034

島嶼居,家的在地性
A home where the sky meets the sea:a Tai-wanderful architecture perspective
策展人:阮慶岳

台灣島嶼在地的美學思考,重點在如何能於全球化暢行無阻的此刻,重新檢驗台灣建立起由下而上、在地自主運作系統的可能。

台灣島嶼在地的美學思考,重點在如何能於全球化暢行無阻的此刻,重新檢驗台灣建立起由下而上、在地自主運作系統的可能。尤其台灣產業長期在全球分工體系下發展,經常扮演著局部角色,也難能積極與台灣自身的設計系統有效結合,造成了互不對話的分工生產體系,這種分離發展,某方面也是在迎合現代化食物鏈的結構需求,以期在這樣的供需競爭中,取得進化論「適者生存」的優勢。然而,迅速成長與擴大的跨國生產體系,通常非常依賴由上而下的控管單一系統,以在效率與成果上佔優先,因此多半缺乏內在的多元與自發小系統,所能具備的多樣及有機特質,也排斥能因應突發變化與市場危機的小系統設計與產品。

單一大系統不僅讓產品面目單調乏味,同時會導致過度依賴他者控制的遠方材料與技術,在因應瘟疫、供需失調、污染等問題時,更不如多樣小系統來得靈活有效果。
設計界如何去認知並結合台灣的製造與美學,應該就是一種以在地的「局部」,對抗全球的「整體」的必要戰爭。台灣的自然與人文歷史環境,一直以多樣共生為特色,是藤本壯介所嚮往的「猶如自然般複雜而多樣的東西」,也是台灣設計界發展的優勢與契機所在。
 
 

HOME 2025:想家計畫

 

HOME 2025:想家計畫 展出作品 – 1.島嶼居01-廖偉立X常民鋼構

 
提案標題:The Second City – 都市代謝構築計畫 | The Second City –Program of City’s metabolism
設計者:廖偉立Wei-Li Liao
合作企業:常民鋼構People`s Steel Structure

你家就是我家,我家的屋頂花園可能是鄰居們的電影院?走進社區,沿路上有共用的圖書館,廚房與澡堂……這般景象,是廖偉立建築師與擁有成熟技術體系的常民鋼構,對於台灣未來居所的提案。以規模化的鋼構系統,作為可延展、複製與活絡變化組構的空間單位,將一個點狀的想法,擴展到整個社區,可移動(變動)性的住屋空間像是裝載著美好的烏托邦理想,在社區間縫隙散播與嵌入,讓都市更新不再只是大興土木式的強力運作,而是透過精簡過後單元化、模矩化與輕量化的住宅單元,作為整合空間與情感的微妙媒介,活化再造舊有的街廓,找回疏離的鄰里關係。

透過現況調查舊市區的閒置空間、待整修老屋、可租賃的空間及空地甚多,都將成為我們的「second site」。

運用常民鋼構的強化輕量型鋼體,設計出六種不同的構造手法,可因應不同的需求,選擇適合的方式建構,作為老屋的「second structure」,不但符合永續、經濟、安全、便利等特性,也滿足自主組裝的可行性,將現有老屋可用空間最大化,同時配合政府鼓勵青年創業制度,青創者可租賃閒置空間作為工作室,並將居住空間精簡化,把公共服務空間釋出,重新配置於街廓各處,與原有居民一同共享。

單元以長寬高各2.4M的空間,作為我們最小的設計原型,青創者可隨著個人需求組裝自己的住宅及工作室單元,樓層可分為1層(2.4M)、1層半(3.6M)及2層(4.8M),同時可依喜好組裝各種多元化的面板材料,創造活動式的多元使用空間,每片面材為1.2×2.4M,可以隨時翻轉出半戶外空間,與人共享,建立新形態的鄰里關係。

未來街廓,是聚落,是鄰里,也是一個家。
 
 

HOME 2025:想家計畫

 

HOME 2025:想家計畫 展出作品 – 1.島嶼居02-劉國滄X樹德企業 主圖

 

提案標題:家盒櫃屋Garden Box
設計者:劉國滄 Kuo-Chang Liu
合作企業:樹德企業SHUTER

未來,就住在像行李箱一樣的房子吧!一打開,什麼功能都跳出來,一闔起來,就可以帶著走,自由移動在不同城鄉之間。設計者劉國滄的打開聯合團隊根據樹德企業收納盒櫃的技術,發想了對有能力及願意過著遊牧式生活與工作的人們,一個可以迅速建造、空間具備多效能的移動小屋。把面積縮在約10坪上下,內部設計獨立翻轉跟門板開闔系統,空間可複合使用,亦有敞開的門窗與基本隔音與水電設備,如果空間再大一點,就可以思考如何把它當一個花園來使用,讓綠意伴隨著屋宅生長。未來,大家居住在新舊共存的聚落裡,大拆大建將不會是唯一的方法,而是對原有碎小空間的活化、整合與串連,更具經濟規模。
為未來自由移居的「知識的波西米亞人」所設計的住宅-「家盒櫃屋」,是可隨地組合、隨時移動的空間系統,可以靈活填充古老的廢墟支架體,與歷史、記憶同居,提供多樣生活的機會。這套縮小構造表面積的系統,能夠適應各種舊屋再利用,減輕房屋物理性毀損所該花費的修繕高成本;同時在入住的房屋中,建立起花園生態,讓自然與生活共存。

台灣未來伴隨著生育率的下降,造成許多空屋的閒置。可拆組、集約使用的空間是未來的趨勢,而這正是台灣如「樹德企業」等這類的收納製造專業得以切入未來居家產業的契機。我們一方面期待「家盒櫃屋」的機動式棲居(stayed mobile)系統,一則能夠有效解決城鎮裡廢棄老屋的問題,二則於老公寓、蚊子館等巨大的城市結構裡,建立起個人的花園生活尺度。如此可於破敗失效的古村落,建立未來的生活強度,並在居家創造出擬自然的場域。每間獨立可開闔、轉向的系統,將打破既有房屋的隔間限制,成為公共與私密之間可共享的新空間界面,滿足個人自由(individual free)及社會交流的需求。
 
 

HOME 2025:想家計畫

 

HOME 2025:想家計畫 展出作品 – 1.島嶼居03-邱文傑X強安威勝 主圖

 
提案標題:台客,你建築了嗎?Taiwan, Have we really [architecture] ourselves?
設計者:邱文傑Jay W. Chiu
合作企業:強安威勝+構建築 CHUNGAN WELLSUN+GoTA

有想過嗎?台灣的違章建築有一天可以被驗明正身,成為合法違章?!邱文傑建築師與強安威盛+構建築合作研發輕鋼架所需的構件接頭,創意就是來自於卡在街頭巷弄裡的大小違章建物,其為暫時性用途所搭建的輕便易拆解的多重款式,令人有感於在地的能量,造就了台灣城鄉的獨特景觀。建築師計畫將未來事務所以研發的輕鋼架為骨幹,鐵絲網為隔間與立面,根據混和使用的習性去劃分室內外使用空間,將座落於山邊的工作室結合書店、藝廊與宿舍,上演一場結合建築生活與構築藝術的空間改革運動!
「⋯⋯柱分裂為二,T型接頭衍生結構,輕鋼架系統成型,分裂的柱式可允許機電管線穿越,形成主結構(結構本身)與次級結構系統(如機電、空調、電腦網路⋯⋯)並置之空間架構。其中衍生的扣件、爪具需整體設計,而樓板的模矩系統亦採特製鋼承板單元澆注輕質混凝土工法⋯⋯」

這種從結構到樓板到次級結構桿件的細緻處理,極需如強安威勝這種具結構設計、製作能力及鋼承板材料與施工整合經驗的優質公司方可完成。

這挑戰的是台灣長期以來以量制價、重數量輕品質的營造常態。事實上,台灣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可從本案中表現出來!少數介於上游與下游的鋼構廠商,在與設計型事務所結合之後,在建築工藝及構築美學之展現,似乎是台灣建築力能否提昇的重要關鍵!大涵設計與強安威勝的合作也就是植根在此基礎上,協力付出,期能戮力為台灣建築的未來作出貢獻!
 
 

HOME 2025:想家計畫

 

HOME 2025:想家計畫 展出作品 – 1.島嶼居04-郭旭原+黃惠X強安威勝主圖

 
提案標題:SURFACE
設計者:郭旭原+黃惠美 Hsu-Yuan Kuo+Effie Huang
合作企業:強安威勝+構建築 CHUNGAN WELLSUN+GoTA

每一棟建築物都有一張臉,有組成五官的骨架結構與表皮膚質。在未來,建築物的表情可以更豐富多元,就如柯比意在1926年時提出的:「表皮已經開始脫離建築結構之外,而跟環境空間息息相關。」

郭旭原、黃惠美建築師,與研發金屬材質與建築構造的強安威勝+構建築,將建物外牆視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元素,設計成可因應外在環境而變化的金屬網,運用各種金屬(銅、鐵、鋁)不同的傳導熱,感應日照與風向,進而可控制調節室內溫度,讓建築皮層就像可呼吸的皮膚一樣,與自然天候一起脈動,塑造出有機多元的形狀與功能。

建築由古至今,從石造、磚造,進而鋼構及玻璃。追求進步的同時更追求輕量化,外牆材料由厚重密實,變成明亮清透,除了對光線的需求外,不同材料對於自然環境(溫度、光線、風速⋯⋯)的過濾、阻隔效果也不盡相同,這更是直接改變了「建築」的樣貌。

試想未來的建築材料,若可以更低的價格達到精品化、在地化,因地制宜的外牆材料將因應而生。如台灣氣候多變,外牆材料是否能因應呈現四季變化,手動或自動調整、過濾外在環境,而非阻隔。

對此,以擴張網為發展基材,利用擴張網的孔目方向性,僅透過翻轉、位移,即可在外牆立面上發揮無數種組合。而另一方面計畫研發可因應溫度而彎曲的複合材料(雙金屬),結合材料及構造二方面,成為2025的「智慧」外牆。

>>相關連結
::《HOME2025:想家計畫》在忠泰美術館展出 2016年10月22日~2017年1月15日::
::《HOME2025:想家計畫》展覽作品簡介 Part 1. 島嶼居,家的在地性::
::《HOME2025:想家計畫》展覽作品簡介 Part 2. 天地棲,家的永續經營::
::《HOME2025:想家計畫》展覽作品簡介 Part 3. 共生寓,家的互動::
::《HOME2025:想家計畫》展覽作品簡介 Part 4. 變形宿,家的新質感::
::《HOME2025:想家計畫》展覽作品簡介 Part 5. 智慧家,家的智能創建::
::《HOME2025:想家計畫》展覽作品簡介 Part 6. 感知域,家的冥想空間::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