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建築的日本結構設計大師!佐佐木睦朗首部作品集:30 件經典之作,帶您領略建築的力與美

3
2792

日本知名結構設計師佐佐木睦朗的首部個人作品集《佐佐木睦朗作品集1995-2024》,由 Graphic 社出版發行。作品集收錄了佐佐木睦朗 30 年來的 30 件經典作品,包括與伊東豊雄SANAA 建築事務所等合作的「仙台媒體中心」、「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ROLEX 學習中心」等,展現了他在結構設計領域的卓越成就和獨特美學。


從已成為傳奇的「仙台媒體中心」(せんだいメディアテーク、Sendai Mediatheque)競圖已過30年。

磯崎新(Isozaki Arata)、伊東豊雄(Ito Toyo)、妹島和世(Sejima Kazuyo)+西澤立衛(Nishizawa Ryue)/SANAA等人合作,並榮獲空間結構設計的最高榮譽「特洛哈獎章」(トロハメダル,2023年),這位享譽全世界、代表日本的結構設計師佐佐木睦朗(佐々木睦朗、ササキムツロウ),首次推出個人作品集。

從代表作「仙台媒體中心」「金澤21世紀美術館」「ROLEX學習中心」「豐島美術館」,到最新作品「穴吹體育館香川」,收錄了共30件作品。

※以上摘自書中訪談內容

仙台媒體中心 伊東豊雄(1995~2000年 宮城縣仙台市)
仙台媒體中心 伊東豊雄(1995~2000年 宮城縣仙台市)

「想要非常細膩地創造出美麗的建築,或許佐佐木先生比我想得還要多。我認為他真的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伊東豊雄

ROLEX學習中心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2005~2008年 瑞士洛桑)
ROLEX學習中心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2005~2008年 瑞士洛桑)

「佐佐木先生的美學和哲學,似乎流露出某種與亞洲文化或日本文明史觀相關的特質。」——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

Grace Farms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2010~2015年)
Grace Farms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2010~2015年)

大阪藝術大學藝術科學學科大樓 妹島和世(2015~2018年)


從後現代的浪潮中突圍:佐佐木睦朗結構設計的起點

日本具代表性的結構家佐佐木睦朗,其首部作品集《佐佐木睦朗作品集1995-2024》於12月由Graphic社出版。為紀念出版,出版社特別進行了兩次的訪談。訪談中,佐佐木先生回顧了他一路走來的結構設計生涯,並闡述其重要的結構設計思想。

佐佐木先生於1980年成立「佐佐木睦朗構造計畫研究所」(Sasaki and Partners),在與伊東豐雄合作「せんだいメディアテーク」(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2000)之後,聲名大噪,廣為人知。本次訪談,特別著重於他於1995年與伊東豐雄合作之前的經歷,探討其如何在當時的建築環境中,走出自己的道路。1980年代前半的日本建築界,仍深受1970年代延續下來的後現代主義影響,建築設計趨向於表層的形式操作,並受到建築媒體的吹捧。對標榜合理結構設計的結構家而言,並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時代,甚至可稱之為一段摸索期。當時,以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彼得・萊斯(Peter Rice)等人為首,著重科技應用的高科技建築,逐漸成為世界性的建築思潮。秉持合理主義的佐佐木先生與志同道合的友人難波和彥,一同期盼日本建築也能朝此方向發展,並開始共同研究。

松井源吾賞的肯定:結構設計的嶄新可能

1991年,佐佐木先生與黑川雅之合作的「美和ロック玉城工場」(美和鎖玉城工廠,Miwa Lock Tamaki Factory)(1990)榮獲第一屆松井源吾賞,這項榮譽肯定了他在結構設計上的努力與成果。此案中,他在工廠建築的鋼骨大屋頂中,運用張力結構,進行接近高科技建築的結構設計,透過徹底實踐在木村俊彥結構設計事務所學習到的結構合理主義,開創出屬於他自己的結構設計可能性。

與 Felix Candela 的會面:啟發結構設計的視野

1993年,佐佐木先生前往美國拜訪他學生時代便相當仰慕的西班牙-墨西哥建築師菲利克斯・坎德拉(Felix Candela),並參觀了坎德拉在墨西哥設計的HP殼狀結構作品群,同時也獲得與坎德拉對談的機會,這對他來說是相當寶貴的經驗。佐佐木先生在大學3、4年級時,便對由建築家丹下健三與結構技師坪井善勝合作設計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Yoyogi National Gymnasium)(1964),以及被譽為「空間魔術師」的坎德拉所設計的HP殼狀結構等特殊的殼狀空間結構產生濃厚興趣。

坎德拉設計的「ソチミルコのレストラン」(索奇米爾科餐廳,Xochimilco Restaurant)(1957)與「バカルディの瓶詰工場」(百加得瓶裝工廠,Bacardi Bottling Plant)(1959)等作品,以輕薄且輕快的造型,展現出現代感,深深吸引了他。坎德拉的HP殼狀結構所散發出的懾人魅力,讓佐佐木先生也期盼有朝一日能親手設計殼狀結構。因此,他進入研究所後,便選擇了殼狀空間結構領域的研究室。然而,當他於1970年左右研究所畢業時,RC(鋼筋混凝土)殼狀結構已逐漸式微。

從RC殼到鋼骨:結構設計的時代轉變

由於規模擴大、模板費用以及現場施工效率不彰等因素,RC殼狀結構逐漸被鋼骨格子狀殼狀結構取代,各種因素導致RC殼狀結構走向衰退。這讓佐佐木先生感到惋惜與感傷,但HP殼狀結構在他心中仍如餘火般持續燃燒。他大學時期在名古屋大學求學,名古屋大學在各個領域皆有相當傑出的成就。

骨架構造與空間構造:結構設計的兩大脈絡

佐佐木先生表示,他明確意識到骨架構造與空間構造這兩大結構體系,是在21世紀之後。難波和彥曾提及,這與佐佐木先生開始在名古屋大學任教有很大的關聯。佐佐木先生表示,他有意識地進行相關研究,是從1999年在名古屋大學成立研究室之後開始,並於2001年左右,研究才真正步上軌道。當時,他受到《GA JAPAN》雜誌的委託,進行名為「モダンストラクチャアーの原型」(現代結構的原型,Prototype of Modern Structure)的連載,為期約一年半。透過調查從帕德嫩神廟、萬神殿到現代,從密斯到高第等他感興趣的結構歷史,並在整理這些資料的過程中,他才開始明確地意識到這兩大結構體系。

流動構造的誕生:結構設計的新篇章

在「せんだいメディアテーク」(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之後,「流動構造」(Flux Structure)成為佐佐木先生的代名詞。他認為,在「せんだいメディアテーク」(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中,還有許多未竟之業,他希望能有所突破。由於殼狀結構是屬於一種形態抵抗型結構,因此能以與一般骨架構造不同的方式進行設計,他也注意到結構最佳化方法——感度解析手法的應用潛力。具體而言,約在2001年,他剛到大學任教時,在研究室中發現了德國研究者拉姆(Ramm)(他是2009年IASS的Trollope獎章得主)的論文,並認為此方法具有實用價值。他隨即在大學的研究室中編寫程式。

磯崎新得知此事後,表示相當感興趣,並建議他將此命名為「流動構造」(Flux Structure)。之後,磯崎新也為另一種結構最佳化方法——擴展ESO法所產生的流動體狀結構命名,再次展現其對佐佐木先生的賞識。在致力於結構最佳化方法的研究開發之前,佐佐木先生與磯崎新共同提案的「中國國家大劇院」(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1998)競圖案,由於在設計恣意的自由曲面結構時遭遇許多困難,讓他深刻感受到開發更有效率的理論性結構設計方法之必要性,這也促使他之後在大學進行理論性的結構最佳化方法研究與程式開發,而這正是「流動構造」(Flux Structure)的起點。許多新創科技的發展,往往是為了要解決既有的問題,進而產生劃時代的創新,佐佐木先生的「流動構造」(Flux Structure)亦是如此。

磯崎新的慧眼:對流動構造的肯定與應用

有趣的是,磯崎新可說是後現代主義的先鋒人物,而佐佐木先生起初對後現代主義的建築並不認同。磯崎新卻對「流動構造」(Flux Structure)展現出高度的興趣,這之間的關聯相當耐人尋味。磯崎新甚至稱讚此方法是「一場革命,可媲美高第的倒吊構造實驗」。

此設計論並非在設計時恣意地創造形狀,而是先尋找合理的形狀後再進行設計。高第是透過模型實驗來達成此目的,而佐佐木先生則是運用「最小化應變能」的理論性結構最佳化方法,結果與實驗方法殊途同歸。磯崎新很快地便在「北方町生涯學習中心きらり」(Kirari Kita-kata Town Community Center)(2005)中提供了將此方法應用於實際作品的機會。磯崎新不愧是建築界公認的知識巨人,展現出廣闊的胸襟。他並未侷限於後現代主義,也對後現代主義之後的高科技建築展現出高度的關注,足見其不凡的視野。


<目錄>

佐佐木睦朗「結構設計的美學」

大社文化廣場/國際資訊科學藝術學院多媒體工坊/飯田市小笠原資料館/仙台媒體中心/山口資訊藝術中心/中國國家大劇院競圖/金澤21世紀美術館/路易威登表參道大樓/松本市民藝術館/北方町終身學習中心 Kirari/佛羅倫薩新車站競圖/Island City中央公園核心設施 Gurungurin

伊東豊雄訪談

採礦與工業遺址 ZOLLVEREIN學校/新博物館上海喜馬拉雅中心/冥想之森市營殯儀館/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八王子校區)/豐島美術館/卡塔爾國家會議中心/座高圓寺/ROLEX學習中心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訪談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大樓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墨田北齋美術館/Grace Farms/川口市巡遊之森/新青森縣綜合運動公園田徑場/大阪藝術大學藝術科學學科大樓/京都市立藝術大學·京都市立美術工藝高中/穴吹體育館香川(香川縣立體育館)

難波和彥寄稿
建築數據

<作者簡介>

佐々木睦朗(ささき むつろう)

職業: 結構設計師、佐佐木睦朗結構計劃研究所主持人、法政大學名譽教授
生平:
1946年:出生於愛知縣
1968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
1970年:完成名古屋大學研究所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
1970〜1979年:任職於木村俊彥結構設計事務所
1980年:創立佐佐木睦朗結構計劃研究所
1998年:取得博士(工學)學位
1999〜2004年:名古屋大學研究所工學研究科建築學專攻教授
2004〜2016年:法政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教授
2016年:獲封法政大學名譽教授

佐々木睦朗(ささき むつろう)
佐々木睦朗(ささき むつろう)

活動詳情

結構設計師佐佐木睦朗演講會「結構設計的美學」

《佐佐木睦朗作品集 1995-2024》出版活動

結構設計師佐佐木睦朗演講會「結構設計的美學」

舉辦日期:2024年12月17日(星期二) 19:00~20:45(預計18:20開場)
※活動結束後將舉行簽名會。

地點:座高圓寺(座高圓寺2號廳)※該場地由伊東豊雄與佐佐木睦朗於2008年合作設計完成
地址:東京都杉並區高圓寺北2-1-2
演講嘉賓:佐佐木睦朗
詳情請見:https://sasaki-event.peatix.com/

《佐佐木睦朗作品集 1995-2024》書籍封面
《佐佐木睦朗作品集 1995-2024》書籍封面

書籍資訊

書名:佐佐木睦朗作品集 1995-2024
作者:佐佐木睦朗
發售日期:2024年12月
規格:B5寬幅尺寸,PUR裝訂,總頁數328頁
定價:4,950日圓(含10%稅)
ISBN:978-4-7661-3933-4
Amazon購買連結:https://www.amazon.co.jp/dp/476613933X/
樂天Books購買連結:https://books.rakuten.co.jp/rb/18069888/

翻閱書本影片

3 Comment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