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Frank Lloyd Wright

Tag: Frank Lloyd Wright

無學位卻改寫建築史!九位建築大師以獨特經歷創造經典作品

九位著名建築師雖無建築學位,卻創造出驚艷世界的作品。法蘭克‧洛伊‧萊特、路易斯·蘇利文、柯比意密斯·凡德羅、巴克敏斯特·富勒、路易斯·巴拉干、卡洛·史卡帕、安藤忠雄和彼得·卒姆托,他們從拳擊手、石匠、木工到瓦泥匠,憑藉實踐經驗和自學精神,走出獨特建築路徑,留下諸多經典作品,如落水山莊、薩伏依別墅等。

萊特唯一摩天樓爆產權爭議!基金會與業主對簿公堂,普萊斯大樓的命運何去何從?

法蘭克·洛伊·萊特基金會(The Frank Lloyd Wright Conservancy)與萊特設計過的唯一摩天大樓「普萊斯大樓」(Price Tower)的現任所有者發生法律糾紛。基金會指控屋主未經許可出售大樓內具有歷史意義的物品,違反了保護建築設計完整性的地役權。屋主則反駁,出售這些物品是為了支付營運成本,並對基金會提起訴訟,要求宣告地役權無效。

美國建築大師萊特攝影展:芝加哥Driehaus博物館獨家呈現,揭開建築巨擘的影像世界 展覽持續到2025年1月5日

芝加哥Driehaus博物館近期推出「萊特攝影展」,由客座策展人David Hanks與Frank Lloyd Wright基金會的Sarah Holian和Jennifer Gray,以及華盛頓大學建築學教授Ken Tadashi Oshima共同策劃。該展覽首次展出美國建築師萊特早期的攝影作品,以及多位知名攝影師拍攝的萊特建築作品。

萊特的經典傳承與變奏:威利住宅(Willey House)與路易斯住宅(Lewis House)的建築對話,解析懸臂陽台住宅的設計精髓,一探建築大師於 1930 年代的設計軌跡

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於 1930 年代設計了一系列帶有懸臂陽台的住宅。其中,位於美國伊利諾州梅塔瓦的路易斯住宅(Lewis House),與萊特 1932 年為威利夫婦(Malcolm and Nancy Willey)設計但未興建的威利住宅(Willey House)有諸多相似。這兩座住宅以及同期的幾件作品,皆展現了萊特對於空間的獨到見解。

徐岩奇建築師:落水山莊之有機溯源

萊特的落水山莊(1939)是我大二時就開始非常著迷的作品,但即使閲讀圖面仍有難以理解之處,因此35年後終於有機會來此朝聖,親自體驗這個偉大的作品及萊特的有機建築,心中充滿感動。在這場壯遊以前,因為受教於德國有機建築學派的基礎,常與李承寬先生的學生趙力行、林東憲、汪文琦交流,並以孫全文老師的演講「密斯的建築觀與東方思想」,與閱讀孫老師最近出版「中華文化與現代建築」作為基礎。此外,我對建築史有興趣,去了解誰受誰的影響,除了鑑往知來,主要是因對做設計有幫助,因我是用設計觀念看建築史。希望透過這篇寫作整理思緒,作為自己在有機建築探索過程中的紀錄。

沙漠綠洲,亞利桑那州國會大廈/美國建築師萊特首度公開作品

為紀念並且管理美國建築師 Frank Lloyd Wright 的作品而成立的法蘭克·洛伊·萊特基金會(The Frank Lloyd Wright Foundation )公佈了萊特的亞利桑那州國會大樓設計提案「Sonoran沙漠中的民主綠洲(oasis of democracy in the Sonoran Desert)」,這是萊特迄今為止未公佈也未完成的一個提案,這件提案被刊登在fall 2020 Vol. 31 No. 3的Frank Lloyd Wright季刊(The Frank...

橫跨美國建築之旅:從東岸到西岸,50州最佳設計建築大公開,探索建築與城市發展的軌跡,一次看遍各時期風格

本文列舉近期評選美國各州最佳設計建築,包含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的希臘復興主義、紐約大中央車站的布雜藝術,以及落水山莊的現代主義建築等。諸多知名建築師的作品,例如 Herzog & de Meuron倫佐‧皮亞諾 (Renzo Piano)、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等人的設計皆包括在內。這些建築成為了城市的里程碑。

每個人都曾經是菜鳥,建築大師們的第一件作品是什麼模樣?

進入建築圈想要做設計的人,必然對第一件作品充滿想法,在過程中充滿故事,建築大師們也不例外。有的人20出頭就已有作品竣工,而有的人經過10餘年的磨礪才得到委託;有的人自己買地自己當業主,有的人靠給親戚建房子完成第一件作品;有些作品中能夠看出強烈的個人風格,有些則完全不像他後期的風格;有些讓建築師一炮而紅,而有些則很少被提及。

建築師們的手繪稿與最終建築作品有何差異?

英國女建築師Zaha Hadid有「建築界女魔頭」之稱,曾獲200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作品包括米蘭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廈、杜拜舞蹈大廈等等。她的手稿長什麼樣?

推薦給建築師、設計師們的電影、紀錄片、動畫

  對於建築師、設計師而言,各式各樣的設計、藝術、空間、書本都是靈感來源也是設計的養分,影片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更是不容錯過。 以下為您介紹哪些影片會帶來對於都市、空間、立體與人性、生命交集的思考與刺激,如果您不是設計師或建築師,也很適合觀賞。 電影篇 《大都會 Metropolis》 ▲ 《大都會》電影海報 這部電影拍攝於1927年。上世紀20年代正是德國新思潮的全盛時期。導演Friz Lang曾在維也納工業大學學習土木工程,且其父親是一名建築師。Fritz Lang於1924年前往紐約,當時的紐約已經湧現一批玻璃帷幕摩天大樓。 ▲ 1920年的紐約 從《大都會》的電影海報中可以看出Fritz深受紐約芝加哥的摩天樓影響。在德國本土趨於「表現主義」和「同一性」的背景下,可見這部巨作是建築影響電影的典型案例。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於1927年1月10日於德國柏林首映。本片的製作成本達五百萬帝國馬克,是最昂貴的默片電影。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項目。 《持攝影機的人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電影演」理論創始人Dziga Vertov的代表作。20世紀20年代,對城市的迷戀導致了電影作品空前的增長,這些作品體現了城市現代性的動態。這種對城市景觀符號化的實驗電影被稱為城市交響曲。Dziga Vertov的《持攝影機的人》正是一部反映了這一類型的特徵的電影。 Dziga Vertov 用蒙太奇手法將運動圖像組成一段電影景觀,產生了一組有意義的主題序列。以城市規劃的角度觀察影片如何將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工業和基礎設施、電影城市和社會結構結合起來。影片記錄著烏克蘭和其他前蘇聯城市的都市生活面貌。從破曉到薄暮,顯示蘇聯人民工作與玩樂,並與現代生活的機械裝置互作結合。 《遊戲時間 Playtime》 1967年的電影,可是裡面的建築是如此現代。玻璃住宅、玻璃大樓、玻璃機場、霓虹酒吧、旋轉車流。結構可分成六段,主要是由一位年輕的美國觀光客芭芭拉跟著旅行團,來到巴黎觀光,與一位在巴黎城市中迷路的迷糊法國男子于洛先生(賈克·大地)飾演,兩人在一天之內不斷在同一地點相遇的故事。 ▲ 《遊戲時間》城市交通劇照 Jacques Tati 在這部電影中描繪了現代主義運動對城市的影響以及人們在其中的互動方式。這部電影精心佈置的環境展示了當時現代主義運動的特點:導致建築重複性和秩序性的特徵從最小的室內物體到更大的城市規劃範圍得到了體現。 ▲ 《遊戲時間》辦公大廳劇照 《波坦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 屈米在《建築概念:紅不只是一種顏色》中提到了這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montage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可解釋為有意地將時空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結果被敖德薩階梯大屠殺的攝影片段吸引住了。 《波坦金戰艦》問世於1925年,上映後震驚整個電影界,由前蘇聯電影大師 Sergei Eisenstein 執導的這部影片,是為紀念1905年「波坦金」號軍艦起義而拍攝的,它不僅是蒙太奇美學的開山之作,也是電影史上最偉大也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之一。2002年英國《視與聽雜誌》影評人組票選,波坦金戰艦名列史上第7位。 影片講述的是「波將金」號上的士兵不堪長期遭受壓迫和凌虐,憤而起義,將軍官們全部丟下海,此舉得到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奧德薩居民的鼎力支持和援助。之後,沙皇調動龐大的軍力,對當地居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