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Junya Ishigami

Tag: Junya Ishigami

「在水美術館」開啟山東日照新地標:石上純也匠心獨運,打造自然共生空間

石上純也於2023年在山東日照設計的「在水美術館」,展現了與廣闊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建築理念。佔地20,220平方米,此美術館不僅是文化旅遊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典範,也是探索自然與建築關係的創新之作。美術館橫跨人工湖面,長約1千米,透過建築與水面的互動,以及內部空間的開放設計,模糊了室內外界限,創造出一種新的自然親近感。石上純也通過這座建築,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自然與人類的和諧關係,使其成為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而非孤立存在。

石上純也:自由建築 Ishigami Junya:Freeing Architecture 2019年7月18日~10月7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2019年7月18日至10月7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將共同推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的中國首次個人展覽「石上純也:自由建築 Ishigami Junya:Freeing Architecture」,這也是繼PSA與卡地亞基金會在展示其豐富多元藏品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之後的再度合作。 「石上純也:自由建築」基於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創議,2018年首展於法國巴黎的卡地亞基金會。石上純也根據PSA場地進行了全新的展覽設計,展覽將通過大尺度的模型、建築手繪、設計手稿、影像資料等方式,向觀眾揭示建築師實現理念的過程與細節。 展覽取名「自由建築 Freeing Architecture」,意在表達石上純也不囿固於傳統的建築形式與表達方法,以自由的視角探索並更新建築的定義,將展示「神奈川工科大學工房」、「住宅與餐廳」、「森林幼兒園」、「谷之教堂」等20組作品。石上純也認為,當下的建築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遮蔽物,而是組成世界這個巨大空間的各色各樣的「風景」。 石上純也借助對環境、自然與尺度的把握,將建築轉變為全新的風景,從而發現全新的世界。在其首個獨立建築作品「神奈川工科大學工房」中,石上純也通過305根形狀各異、分佈不均的薄柱,創造出了一個曖昧、融合的全新景色。人們仿若走進了一個「森林」,可以於其中自由地遊走、迷失,並探索獨特的私密空間。而他為一位法餐主廚設計的「住宅與餐廳」,借助掘地、挖洞、澆築混凝土、除去多餘的土塊等手法,建構了一處形如原始洞穴的風景,岩石般粗糲與堅硬的曲面之下蘊藏了建築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在其諸多建築作品中,石上純也遊刃有餘地把握與超越既定的建築「尺度」。他以地平線的尺度構建了一座讓學生走向旅途般的「校園多功能廣場」,又以湖面的尺度賦予了中國山東「文化中心」一種風景的骨骼。在東日本「兒童樂園」作品中,石上純也更是將其建築師身份轉變成為兒童的尺度與視角,重新觀察與想像世界。他以熊的形態構成了圓頂,以河馬的形態建成了洞穴,讓自然界的動物、草木、岩石、群山、雲朵與建築平等地變為了兒童眼中的風景。 石上純也的建築實踐遍及世界各地,重視作品所在地原有的人文與自然環境。他的設計理念強調建築是在發掘原有環境中的未知並將其拓展延伸,創造出新的環境。荷蘭泰斯耶克的「荷蘭迷宮公園游客中心」身處於一個始於19世紀的古蹟公園石上純也沒有試圖改變既有環境,而是沿著已存的三條彼此交叉的散步小徑,創作了一座人字形的走廊建築。他消除了建築中的柱子元素,而以玻璃作為結構。不僅支撐頂部鋼樑,而且反射並延伸了建築周圍的池塘,森林與草地的美景。在中國山東的一個狹小山谷內,石上純也受邀建立一座「谷之教堂」。他模擬周圍地勢環境,創造出一座高達45米,寬僅為1.3米的建築。身在山谷之中,其又窄又高的空間卻比山谷更具有山谷特性,瀉入其深處的光線也愈加沉靜而聖潔。2018年於日本栃木縣落成的「藝術生態植物園/水庭」經過了長達五年的反覆勘察、思考及建模,石上純也將旁邊因開發而將被砍伐的樹木全部移植至庭園中,又將旁邊的小河引入庭園內的小池子。存在這裡的景觀,以新的方式在庭園中重疊並相融,創出原本自然中不曾有過的新自然。 身處一個日新月異、多元發展的社會中,石上純也認為需要以自由的思考方式,探索自由建築的多種可能。他提道:「當全世界的人們都以自由的視角思考建築,當這樣的風景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空間時,世界必將變得更加豐富。世界上價值觀的種類和建築的種類就會更加接近。建築就會比現在變得更加與人親近。」 此次展覽是PSA「建築與城市」展覽和研究方向的延續。PSA將目光投向新一代建築師,深掘其背後蘊藏的譜系與發展脈絡,以最為鮮活的建築設想和實例,討論建築師的角色,為建築未來動向提供積極的設想。 >>參觀信息 展覽名稱:石上純也:自由建築 Ishigami Junya:Freeing Architecture 展覽日期:2019年7月18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7樓 主辦: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票價:60元人民幣   石上純也,1974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東京藝術大學建築學碩士。200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石上純也建築設計事務所。多年來,石上純也以多樣的設計方式探討著景觀與自然、空間的透明性與曖昧性、建築的地方性與全球化等議題。 2009年,石上純也憑藉其首個獨立建築作品「神奈川工科大學工房」榮膺第61屆日本建築學會獎。他曾連續兩次代表日本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08年、2010年),並榮獲2010年第12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他也是2019年英國蛇形湖美術館夏季展亭的設計師。 誠如展覽題名Freeing Architecture所表達,石上純也不囿固於傳統的建築形式,而是以自由的視角去思考探索,逐步打破傳統的建築界限,更新著建築的定義。 Freeing Architecture彷彿一個解放宣言,宣告著建築師的信念——功能性並不是建築的唯一解,建築要從重量、形式、結構等傳統禁錮中解脫出來。而必須讓建築自由的理由,石上純也說:「我們生活的社會正在逐步改變,接受了比以往更多元的一系列價值觀。因此,讓已有的建築類型或功能來應對我們目前的狀況變得越來越困難。」 「我認為當今建築的作用,應當在超越既存建築形式的同時,滿足儘可能多樣的價值觀念,創造儘可能多重的解答。近代建築是時代方向性的提案,它作為一種解答方式,可以為人類定義未來的圖景。我認為現代建築的一個重要命題在於,你提出的方案如何適應多元紛繁的價值觀。」 本次在上海的展覽,石上純也亦將其視為自己的一次建築作品,為契合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大型空間而重新設計了展覽的空間和場景。 展覽通過一系列大型的模型、建築手繪、設計手稿、影像資料等,向觀眾展現了建築師在亞洲和歐洲約20組建築作品的理念、過程與技術細節,記錄了從概念形成到建築落地的不同階段;同時,展覽也揭示了他在建築領域的最新探索,是一首對自由的讚歌。 「自由地思考建築。 我期待一個未來,在那裡建築所獲得的新角色和條件——使一個以前從未想像過的未來成為可能。」 ──────────── 讓環境自由 石上純也的每一個作品,都十分重視建築所在地原有的人文與自然環境。除了不會破壞原先環境外,他也常從自然元素(比如森林、雲朵)中得到啟發,讓建築與風景產生對話。 同時,他也不斷發掘原環境中的各種因素並將其拓展延伸,創造出全新的風景。石上純也認為,當下的建築早已不是簡單的遮蔽物,而是組成這個世界的各色各樣的風景。他借助對環境、自然、尺度的領悟與活用,將建築轉變為新風景。 文化中心 Cultural Center 為中國山東建造的「文化中心」以湖面的尺度賦予了一種風景的骨骼。文化中心的設想是創造一條在人工湖上鋪設的狹長的步行道,步行道寬從5米到20米不等,形成蜿蜒的姿態。 湖水從作為外牆的玻璃隔斷下方流入空間,訪客們可以沿著步行道在水上參觀。建築兩端都設有入口,參觀者可以從一側入口走到另一端,在漫步途中發現各個功能區,比如訪客中心、休息和用餐區、一個展覽空間以及商店等等。建築婀娜連綿的外形、玻璃牆營造的透明感以及連綿的湖水,共同組建起了一個新的景觀。 谷之教堂Chapel of Valley 「谷之教堂」坐落於中國山東日照一座小山谷的底部。石上純也利用周圍天然的地勢環境,將裂縫的深度又延展了約20米。整座高達45米的教堂彷彿從狹小的山谷底部拔地而起,教堂最狹窄部分僅寬1.3米。 這座教堂由兩堵沿著地形形態建造的鋼筋混凝土曲線牆體構成,厚度從22至180釐米不等。兩面牆在開口處距離最近,形成了一個狹窄的教堂入口,接著它們一直向內延伸並逐漸遠離,最終在聖壇處相遇閉合。 建築師打造了一個尺度超越了周圍環境的建築,將原有的山谷進行了縱向的延伸和橫向的壓縮,創造了更極端化的新的山谷景觀。身處教堂之中,其又窄又高的空間將山谷的特性放大,自上方傾瀉而下的光線也愈加靜謐聖潔。 效果圖 藝術生態植物園/水庭Botanical Farm...

一片由岩石組成的山坡,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受邀設計2019年倫敦蛇形藝廊夏季展亭

英國倫敦 Serpentine Gallery 蛇形藝廊發佈消息,邀請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擔任2019年蛇形藝廊夏季展亭(Serpentine Pavilion)的設計師,曾經為妹島和世工作過的石上純也,離開SANAA後,於2004年創立了自己的事務所。他是蛇形藝廊夏季展亭計畫的第19位設計師,受邀參與此計畫的唯一要求是「從未在英國有建成作品」。

石上純也擔任 2019年蛇形藝廊設計,將營造怎樣的自由空間?

倫敦蛇形藝廊展亭(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日前宣佈,2019年蛇形藝廊展亭將由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擔任設計師。現年44歲(1974年 4月10日出生)的石上純也是該展亭計畫中第二年輕的設計師(僅次於2018年的墨西哥設計師 Frida Escobedo),石上純也以輕盈而短暫的設計風格著稱。

金門港水頭客運中心國際競圖設計提案/Junya Ishigami 石上純也 +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我們的計畫是將這一個渡船站成為象徵金門的地標。對於活在21世紀的我們,能符合新世代的地標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從這裡開始思考。我們認為,新世代的地標, 不只是能吸引目光,而是一個心靈能療癒的綠洲。就像在沙漠發現這一個綠洲,它具有能自然引導人進來到場所的魅力。我們想提出,約500米的巨大人工物的渡船站就像是”美麗的山脈”。

金門港水頭客運中心國際競圖 由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勝出

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和「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共同組成的團隊,獲得「金門港水頭客運中心」國際競圖設計第一名獲優先議約權,金門縣府工務處儘快完成議約後規劃設計再發包,設計提案不僅勇敢嘗試創新的理念,更結合金門的地方文化特色。

金門港水頭客運中心國際競圖 五件作品出線

總工程預算達台幣18.74 億元的金門港水頭客運中心,吸引全球95名建築大師參賽,2014年1月24日於第一階段國際競圖,評選出五名入圍者,預計2014年四月決選出首獎建築 團隊,將成為中華民國的海運門戶,提供更便捷的金門往返中國大陸的小三通港運,提昇旅運服務品質並進一步帶動金門觀光旅遊產業發展。

五十嵐太郎與石上純也來台建築交流 : 10+2 PK趴(2009.06.06) + 展覽×創作 座談會(2009.06.07)

台中市國美館於6月初為建築愛好者帶來難忘的建築饗宴。不但能夠見到由交大建築所曾成德教授和謝宗哲老師熱情邀請的200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五十嵐太郎和2009日本建築學會作品獎得主石上純也建築師,更是有機會參加6月6日的「10+2 P K趴 Welcome Party」和6月7日的「展覽×創作」座談會。這兩場活動旨在促進台灣和日本在建築領域中的深入交流。然而因為日本與台灣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們認為此次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還有多位台灣及日本的知名建築師將參與這次的盛會。

玻璃森林中的創意樂園,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石上純也 Junya Ishigami

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設計的神柰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位於校園中央,於2008年春天啟用。這棟建築佔地約1990平方米,四周由10mm厚的玻璃包覆,結構由305根鋼柱支撐,這些柱子不採用傳統矩陣排列,而是不規則分布。工房內部沒有明確的房間隔牆,而是分成十四個開放區塊,如木工間、機具間等。石上在此建築中試圖模糊室內外的界線,將景觀「借入」室內,並將結構美化為類似樹林的景致。這座建築不僅是學生的創作空間,也是景觀的延伸。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