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Vimeo
Youtube
建築
看見建築
想像空間
建築實務
室內設計
景觀設計
關注設計
建築人力資源
設計
競賽與獎項
風格及消費
展覽
公共
公共建設
區域及都市開發
建設公司與建案
教育
現象
時尚
科技
品牌
FAM首頁
Tags
吳增榮
Tag:
吳增榮
展覽
上海當代美術館「直行與迂迴:1940年代至今台灣現代建築發展之路」展覽 2022年7月16日~10月16日
FAM
-
2022-07-17
上海
當代藝術
博物館
舉辦展覽「直行與迂迴——台灣現代建築的路徑」,目的在於梳理台灣現代建築的發展脈絡,並展現台灣建築師對於其身份的審慎與反思,直面台灣建築現代性發展與本土話語思考,展覽由小說家、建築師、評論家兼策展人
阮慶岳
策展,展期由2022年7月16日~10月16日,並向公眾免費開放。
推薦閱讀
阮慶岳+王增榮《建築的態度:戰後臺灣建築師群像》直擊13位建築人的核心價值
FAM
-
2021-12-21
《建築的態度:戰後臺灣建築師群像》為建築評論家
阮慶岳
與
王增榮
,針對臺灣戰後十三位重要建築師進行的評論及對談記錄,其中以「經典凝視」、「開東合西」、「人與土地」劃分為三個時代: 「經典凝視」是戰後至六○年代、結合現代建築與中國傳統的
王大閎
、
陳其寬
、
李承寬
,以及貼近人性的
女建築師
先鋒
王秋華
與
修澤蘭
;接著「開東合西」是八○年代轉向商品化的資本權力後,後現代主義代表的
李祖原
、
漢寶德
,與特立獨行的
吳增榮
,以及在九○年代引領回歸現代主義的
姚仁喜
;最後是「人與土地」,歷經九二一地震與經濟泡沫化,轉而省思臺灣在地現實與常民文化、回應自身主體的
謝英俊
、
黃聲遠
、
廖偉立
、
邱文傑
。
建築
王增榮與阮慶岳,對談系列「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談論漢寶德
FAM
-
2020-06-06
2020年六月號《
建築師雜誌
》,登出
王增榮
與我當初在「敏隆講堂」對談系列「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其中第六講談論
漢寶德
的內容。這系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輩,第二部分是師長輩,第三部分是同輩。我覺得談論師長輩尤其困難,因為直言難不直言也難。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
鹿特丹先鋒Superuse事務所大顯神通,賦予退役風力發電機第二春,Blade-Made打造Nestle居所,挑戰傳統住宅思維
2025-05-14
工業銹帶變身都市綠洲:南京尤家凹社區活動中心,為老城注入新生命,再造市民幸福場域
2025-05-14
威尼斯建築盛典風雲再起:當人工智慧遇上古老智慧,全球巨匠激盪永續未來新路徑,巴林「熱浪」降溫奇思驚艷國際
2025-05-13
首爾蘆原區的校園革新序曲:B GROUND ARCHITECTS 巧妙回應佛巖山景,將未來產業科學高等學校陰暗地下食堂轉化為沐浴天光、促進學子交流的開放式餐飲空間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