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 劉克峰策展 2020年3月21日~2020年5月3日在TADA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0
1330

構造是如何形成詩學狀態的?

構造的開始站立給出建築的可能,跟人類開始變成直立行走是一樣的重要時刻。建築的總和是歷史,實構築的總和也在進行一個台灣的當代建築史料的過濾與採集。當建築的硬殼被決定出來的時候,除了背後人與社會部分,物質性的總和,成為可以砌高成為牆體、空出開口成為流通空氣迎接涼風。Architecture的字根Archi,有總和與總括的意義,而tech的技術被綜合整再一起的時候,手藝、科技、文化與精密計算的完成組合。

構築是建築主體的核心意識(Consciousness),談論一種材料組構邏輯與詩意如何在空間中形成,從最初始空間的形成,從構造出新材料事物身上開啟新的視野,獲得新的建築觀看方式與詩意的空間品質。建築是一種物質美學與非物質的空間美學的綜合體。建築有其自明的體系,在秩序、度量、場所、空間、構築與知覺的系統中交相辯證出獨特構築的詩學!

構造是具文化內涵

二十世紀初期的柯比意在他觀點成為形式與設計元素組成的五個建築要素或其他元素的討論中,水平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屋頂花園、獨立柱式、斜坡,都是設計元素的法則,而沒有材料構法,談到是一種系統到形式的部署。

從Kennrth Frampton的批判性地域主義:抵制性建築的第六點:在文化與文明。其中提到文化表現,其為集體心理的社會現實的演化,也是一種對於存在的體悟。以地域主義來解構世界文化,一方面是構築文化自我意識的覺知,並且產生出一種覺知後新的結果。現象學式的以營造形式體現地方的前構築材料史,是考古過去,跨時間場所的積疊(layering into the site)。

Martin Heidegger 的「築●居●思」(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的思考不是要發明建築觀念,而是一個綜合的存有存在與天地神人的關係。這樣關係可以對抗無場所(placelessness)空間的狀態。廣義的棲居領域,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等等。然而,空間可以有感情,空間有詩學,空間材料構築除了機能可以有溫度與感情嗎?人類和世界是完整的和不可分割的,因此每個行動及其結果以及環境都充滿了人類的智慧。如此住居作為一種存在的表達,而構築的技術與藝術則表達了住居的存在。

構築形成一組材料詩

建築的雞毛蒜皮事,細節方面是構造型態的事。在這些肌理分明、拼組明確、細部仍有幾何配置。這些一方面是建築的實務,如切鑿、鎚敲和打磨,磚塊中間縫隙的考量,混凝土灌漿所留下模板和木紋記號,模具印記翻模的觸覺潛力挖掘,斧鑿的美肌理製造,搪瓷與金屬版金配合度,螺栓與外露配件的準確與節奏感,車床加工的超精準!建築不只是居住的機器,已經是一種複雜的機器,還要追求準確度與詩意構成!每種材料都有結構的潛質,以及其所適用的型態與空間。材料也有適性的施作潛質,適合某種建築型態的配置、變形、接合、細部,和幾何組合。

有些材料潛藏詩意,是由科技與營造文化攜手合作。材料不會是中性,有自己材料的靈魂,也有自己的想望與需求。實構築案例的空間型態的知覺都牽涉顯現與不顯現的混和,生活的空間從公共性到日常,有儀典與生活的各自不同層次。透過展覽動態而非靜態的知覺,顯現與非顯現的感知觀看與觸覺,以及可以產生的體驗性構造與空間的交叉學習。

展場視為一種再現的場所精神,在這裡找到組織空間與記憶的一些固定點。可以投射出棲居的意義?棲居、秩序、建造、構成,這些都有一種連續的關係,物質與非物質的詩意與意義,這些混血在一起都會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建築是構造的詩學

在可棲居的地方,事物會跟我們「說話」。這個事物的意思是空間材料物質的組成是有意義是有概念的,是有意義的會跟我們「說話」。也是我們構築的現象學讓事物這種語言得到全然的尊重。建築與詩關聯起來的地方還有空間,是空間有文化,空間情感化的部分,可以從法國哲學家 Gaston Bachelard 的批評「巴黎根本沒有家屋。大城市的居民是活在一層一層疊床架屋的盒子裡。」這樣也說明這是我們常談的普通建築(是英文的building),確不是我們認為有構築、空間、概念意義的建築(是英文的Architecture)。可能因為Bachelard認為空間並非填充物體、機能、家具的容器,而應該是人的意識居所棲居(dwelling)。

我們關心的不是住屋形式問題,不是只有機能舒適度的分析;Gaston Bachelard 認為建築學就是棲居的詩學。Bachelard 用家屋當例子,我們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們之內。我們詩意的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的建構我們。建構不只在工程,建構也同時對人類意識形態的建構,建材開始超越物質性的極限進入到詩學的層次。空間構造的細部構成意識形態的意象。有理性代表的結構,是垂直性的,安全感的披覆包被,屋頂桁架結構幾何美學參與了這樣意象的演譯。

建築師Gottfried Semper(1803-1879)其《建築四要素》(德語:Die vier Elemente der Baukunst)一書曾經提出一種建築理論,試圖將原始形式與新的構造技術與材料結合。

他有他認為的建築四元素:一、高台。二、灶台。三、屋頂。四、包被。

有意思的是這四種元素與一方面是生產工業材料的陶瓷、木工、石工、編織,是可以關聯的。這些思維在於技術、工業與材料不是我重視的,但是土方的高台、灶台是火爐、冶金、陶瓷,當時屋頂是木構,都是一種有溫度的材料與構造。構築的重視並非保守,而是在意於建築有其本質性的一面,建築在材料與站立起來的構築,會帶出建築學的許多定義、構築、結構、美學、空間、邏輯、概念討論。

詩與構造的帶出

關於構造的施作,建立在建築有細部才有構造。建築沒有細部應該是如白開水的淡而無味,好的如構造的詩作,因為建築是可以如此的書寫材料成為好的安排而如詩。構造詩想法中,關係到重要一個概念的字Poiesis,這個字中文意義有產生、造、生(成),在哲學上,詩歌創作是「一種人將以前不存在的東西帶入其中的活動」。一方面有包含詩的意思,即poetic,也包帶出(bringing-forth)。是含有創作的過程的意思,而且詩不是要內藏的,是外顯的情感與形式是要被看到的,是顯現的過程。將一些原本尚未向你開啟尚未呈現的事物,向你呈現出來的那個時機,就是Poiesis。這是 Martin Heidegger 將詩意解釋為盛開的花朵,從繭中出來的蝴蝶,雪開始融化時瀑布的驟降,回應Poiesis這個字認為有「帶出」 ‘bringing-forth’ 。建築到構造細部完成的每一次產出也是獨特、一次性、無中生有、外顯、顯而可見、是「帶出」(bringing-forth)。

構造在技術與藝術的意義構造與建築倘若有一個契機,對於一件事物的本質,向你開啟,我們便能把握這件事物的本質。建築、技術與藝術是有關連的。那麼技術是甚麼意思呢? Martin Heidegger 認為技藝是將事務本來的真相,向你揭露(bringing-forth),是敞開帶出來的。技藝這個英文字techne 與另外一詞modern technology相對立。原來的techne是用在現代社會之前,對於每一個物件的製作物品的技術,技藝techne是古希臘文,Techne belongs to bringing-forth, to poiesis, it is something poetic,這是技藝與呈現、技術、詩意的連結。

這裡對於藝品判斷是用詩意取代美的概念是有趣,也是不同層次的討論。可以說描述一個所謂的美狀態可是很表面的,但是詩意以更多意涵的,超越視覺美學的感官知覺,是身體經驗的總和,是詩的物件帶來的情感啟發。現代技術modern technology是在對世界架構出一個秩序,以獲得一種更便於使用與儲存,物質與材料是備品的概念。而這是與物質在往技術techne的是物件(object)不同。Technology(techne)as Poiesis是這樣等號的概念。因此建築構造的技術,不只有現代技術,是技藝帶出事物物質性本質與技術+藝術,產出不只是美,而是一種詩意的狀態。

構造的壯美

神建築的形成,包含越來越以可被論述的構築、或是構造,作為進入建築為何的討論。兼顧的結構堅固也在這個切入點被涵蓋。因此在如何建造被確 認後,接下來討論建築美的問題。Tectonics主要關注在現代世界中構建體系結構。它的價值被視為根植於時間和地點的架構的部分策略,以及「深度」的架構。將物質性帶入構造物質化的過程中,構造學開始談論建構的詩意。構造的技術、藝術與詩學是涵蓋營建系統邏輯,以及在物質材料與構築概念力量的強勢組合,有如詩的瞬間狂喜,非抒情的美。

揭示建築構造不是普通的美(beauty)而已,是關於美學不同向度的解釋,昇華的有藝術與語言詩學的意涵。在美學上超越美麗(beauty),崇高的品質是具備偉大的,而且無論是物質的、道德的、理智的、形而上的、美學的、精神的還是藝術的。從康德《判斷力批判》中對壯美的分析,在心靈自由的名義下,宣告了(優美)美學的終結。構造的美是崇高Sublime詩興中的一種特質,特別是用在建築構造成為詩的狀態,所顯現出來的一種美學氣度。在理性(告訴我們所有物體都是有限的)與想像力(組織觀察到的東西,並且看到物體比我們自己無法計算地龐大並且感覺到無限)的感受,超越平凡的知覺,大腦呈現視覺感知的精神能力不足以對應於它的概念。構築不只是材料組合的優美,更可以是Sublime的壯美。

展覽名稱:Tectonic Becoming 2020 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
展覽地點:TADA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國際展演館
展覽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展覽期間:2020年3月21日(六)~2020年5月3日(日)
展覽開幕:2020年3月28日(六)10:00 am
開幕地點: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R04一樓戶外廣場
共同主辦:實構築學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東海大學建築系
執行單位:東海大學建築系
策展人:劉克峰
總策劃:邱浩修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參展名單

歷史建築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新竹市政府+春盛營造
大和頓物所╱丁尺建築師事務所+力口建築
風月之屋╱羅曜辰 哈塔阿沃設計 hataarvo design
鴻根雅築╱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山嵐居╱行一建築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寶山陳宅╱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關埔國小黃聲遠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新竹幸福廣場及其周邊╱嶼山工房
新竹轉運站風雨走廊╱嶼山工房
台北市永建國民小學戴嘉惠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德光教會╱立建築工作所 AMBi Studio
山屋╱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豐原行道會╱張景堯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大埕設計
璞園春生生╱清水建築工坊 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
台北市網球中心╱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屏東圖書館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緣民宿╱前田紀貞 翁廷楷 原型結構
大溪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計畫╱實構築學會
2019麻豆大地藝術祭 龍泉生態月台╱共感地景創作
嘉義市立美術館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台南仁德李公館╱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陳永富建築師事務所
豐泰文教綠園區╱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相關連結

::2020實構築+陳其寬建築文件展 – 高解析虛擬實構VR展場(內含作品簡介影片)全記錄,VR展場::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圖檔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圖檔
 
圖檔
 
圖檔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Tectonic Becoming 2020實構築展覽 構造詩展場相片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