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全球建築的多元樣貌:從博物館到圖書館,從住宅到商業空間,探索知名建築師的設計策略,以及全球重點城市的發展軌跡與建築成就

0
548

全球建築脈動:2024 年精選作品的多元視野與前瞻觀點

每年,散落於全球的建築媒體網站,皆會發表為數眾多的建築作品。這些建築作品來自於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采創造,它們展現出當代建築的創新性、多元性、社會性,以及公平性。在設計的概念、與城市的關係、基地的規劃、建築物的機能、最終呈現的形態、結構的設計、空間的尺度、動線的流暢程度、色彩的搭配、標識系統的設計、工程的完成度,以及材料的使用上,都可以見到這些建築作品力求突破的用心。

而這些作品的創作團隊,除了有國際知名的建築師事務所之外,也有許多初出茅廬、才華洋溢的青年建築師。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建築師,以他們的觀點及設計能力,為當代建築,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活力,從各個層面,為建築領域帶來一番新的氣象。而綜觀這些作品,可以發現當代建築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國建築產業的現況。

百花齊放的建築盛宴:2024 年全球百件最佳建築作品巡禮

即將邁入 2024 年,2021年的建築作品延續了過往的多元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特別是在建築材料的使用方面,可以觀察到各個地區,皆更加側重於在地建築材料的採購與應用,這股在地化的風潮方興未艾,引領著建築產業的發展方向。此外,許多開發案的規劃提案以及建築的類型學,也相當程度地受到各界的矚目。這些規劃提案和建築類型學,不單單提供了許多混合用途和實驗性案例,也預示了全新的生活方式,為人們帶來了對於未來生活的諸多想像。而這些備受關注的建築作品,在2021年度也陸續地落成,為全球各地的民眾,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及公共空間,讓民眾得以在此空間中,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

本文精選了 2024 年全球百件最佳建築作品,引領讀者們一覽當代建築的多元發展及未來趨勢,感受建築設計的趨勢及魅力。


Kunstsilo 藝術博物館

設計:Mestres wamarge Arquitectes + BAX + Mendoza Partida 

挪威奧德爾島上,由挪威建築師Mestres Wåge Arquitectes、BAX和Mendoza Partida三家建築師事務所聯手改造的Kunstsilo美術館,將1930年代的穀倉改造成北歐現代藝術的殿堂。這座37米高的文化設施保留了原始筒倉結構,並增建了白色鋁材飾面的新展廳,形成獨特的「白盒」美學。

延伸閱讀:北歐最大私人藝術收藏的挪威新家:Kunstsilo 美術館由穀倉改建,結合三間建築事務所之力,打造現代主義藝術殿堂,為當地文化注入新活力

2024 best 北歐最大私人藝術收藏的挪威新家:Kunstsilo 美術館由穀倉改建,結合三間建築事務所之力,打造現代主義藝術殿堂,為當地文化注入新活力
挪威 Kunstsilo 藝術博物館

蘇黎世大學兒童醫院

設計:Herzog & de Meuron

瑞士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設計的蘇黎世大學兒童醫院,是瑞士最大的兒童醫療中心。醫院由兩棟建築組成:南側的急診醫院和北側的研究教學大樓。急診醫院以混凝土框架搭配木質填充物,融入周圍景觀;內部如同小鎮,設有綠色庭院。研究教學大樓則為白色圓柱體,中央設有開放式中庭。整體設計注重自然元素,並獲得SGNI白金認證。

延伸閱讀:以盎然綠意療癒身心:Herzog & de Meuron打造全瑞士最大兒童醫療中心

蘇黎世大學兒童醫院
蘇黎世大學兒童醫院

在水美術館

設計:石上純也建築設計事務所

石上純也於2023年在中國山東省日照市設計的「在水美術館」,展現了與廣闊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建築理念。佔地20,220平方米,此美術館不僅是文化旅遊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典範,也是探索自然與建築關係的創新之作。美術館橫跨人工湖面,長約1千米,透過建築與水面的互動,以及內部空間的開放設計,模糊了室內外界限,創造出一種新的自然親近感。石上純也試圖透過這座建築建立一種新的自然與人類的和諧關係,成為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而非孤立的存在。

延伸閱讀:中國山東「在水美術館」開啟山東日照新地標:石上純也匠心獨運,打造自然共生空間

在水美術館
在水美術館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溫室花園 Expo Cultural Park Greenhouse Garden

設計: Delugan Meissl Associated Architects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的溫室花園,由奧地利建築師事務所 Delugan Meissl Associated Architects 精心策畫,巧妙運用舊工廠鋼結構,融合有機的建築設計,創造出零碳排的溫室花園,這不只是一處供市民休憩的場所,更是生態教育的基地,透過不同溫室空間的規劃,讓訪客體驗沙漠、熱帶雨林等生態環境,感受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鋼鐵叢林中的綠色心臟!上海世博文化公園溫室花園,在工業遺址上重生的生態建築,Delugan Meissl Associated Architects 巧妙創造兼具美學與永續空間的空間

2024 best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溫室花園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溫室花園

北京城市圖書館

設計:Snøhetta

廢土樂園、虛張聲勢與巨大火鍋

設計:察社辦公室

巴塞隆納住宅1736 House

設計:HARQUITECTES

西班牙巴塞隆納「 1736 House」,由 西班牙建築師事務所HARQUITECTES 設計,是一座位於都市中心的住宅,設計團隊巧妙地利用中庭和迴廊等傳統建築元素,引入自然光線和通風,並以厚重的混凝土牆和木天花板,創造出舒適且節能的居住空間。

延伸閱讀:巴塞隆納 1736 House住宅:HARQUITECTES以中庭和迴廊,創造光影變化

巴塞隆納住宅1736 House
巴塞隆納住宅1736 House

樹屋‍‍

設計:Ayako Arquitetura

Zebro 觀景台改造‍

設計: Alvaro Siza 建築師事務所

沉浸式生態韌性花園

設計:Changyeob Lee + Studio ReBuild

韓國建築師 Changyeob Lee 於首爾纛島漢江公園,為 2024 國際花園博覽會設計了一座「沉浸式韌性花園」(Immersive Resilience Garden)。這座占地 250 平方公尺的花園,以多層次空間設計為特色,並種植多年生草本植物,創造出豐富多變的景觀。設計靈感源於觀察蜜蜂、甲蟲與蝴蝶與自然的互動,並將其互動的空間原則,運用在人類的尺度上。

延伸閱讀:走進首爾都市叢林中的自然秘境:韓國建築師 Changyeob Lee 於纛島漢江公園打造「沉浸式韌性花園」,以多層次空間設計,讓市民在繁忙城市中,感受自然的美好與生命力

澤本內薩清真寺

設計:Studio Morphogenesis

蘇黎世經濟住宅 Hochbord‍‍

設計:Conen Sigl 建築師事務所

凡爾賽工坊

設計:minuit architectes

紅磚概念圖書館

設計: HCCH 合塵建築

Gulbenkian 現代藝術中心

設計: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 OODA + VDLA

新北市美術館

設計: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延伸閱讀:藝術與生活交織:新北市美術館,姚仁喜實現電影敘事與空間流動的建築實驗

印度托拉納加魯 Hampi 藝術實驗室

設計: Sameep Padora and Associates

時光塔

設計:OPEN 建築師事務所

北京藝術中心

設計:SHL + Perkins&Will + 北京建院

Nesvačilka 聖母教堂

設計: RCNKSK

捷克內斯瓦奇爾卡鎮的居民百年來期盼一座教堂,捷克建築師事務所 RCNKSK 應神父René Strouhal與教區居民之邀,耗時十二年打造了「悲傷聖母教堂」(Our Lady of Sorrows Chapel)。這座宗教建築座落於南摩拉維亞起伏的田野間,以石材與木材等自然建材構築,象徵在乾旱之地注入信仰。

延伸閱讀:捷克乾旱沃土上的信仰之光:RCNKSK石木築起「Our Lady of Sorrows Chapel」聖母悲傷教堂,撫慰人心的精神堡壘

捷克乾旱沃土上的信仰之光:RCNKSK石木築起「Our Lady of Sorrows Chapel」聖母悲傷教堂,撫慰人心的精神堡壘

AEAJ 景觀平台‍

設計: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熟地工藝展示館‍‍‍

設計:羅宇傑工作室

玩具故事之家

設計:Wallmakers

謝西文化中心

設計:Opus 5 architectes

「垂直峽谷」丹佛住宅

設計:MAD 建築師事務所

BIG 哥本哈根新總部

設計:BIG 建築師事務所

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

設計:跡·建築師事務所

MIX 餐廳

設計:The Bloom 建築師事務所‍‍‍‍‍

廣府進深:順德自建房

設計:多重建築

深圳南頭雜交樓

設計:URBANUS 都市實踐建築師事務所‍‍‍‍‍‍‍

美國加州玫瑰公寓

設計:Brooks + Scarpa

延伸閱讀:破框而出:Brooks + Scarpa設計「1819 Pico」如何顛覆聖塔莫尼卡傳統公寓設計,創造社區新典範?

沙特地鐵站 KAFD

設計:扎哈·哈迪德建築師事務所

雪梨中央車站翻新工程

設計:Woods Bagot

雪梨中央車站百年來最大規模改造,此工程為澳洲最大基礎建設,也是雪梨地鐵核心。這座1906年啟用的百年車站,每日服務雪梨96%鐵路運輸,是鐵路網絡樞紐。改造由Laing O’Rourke執行,澳洲建築師事務所 Woods Bagot 與John McAslan Partners共同設計,耗資127億澳元,提升雪梨公共運輸力,為此全球城市帶來世界級交通設施

延伸閱讀:百年車站再造風華:雪梨中央車站大規模改造,Woods Bagot 融合歷史與現代,擘劃城市交通新藍圖

舊教堂

設計:源計畫工作室

景仰書院

設計:直向建築師事務所

新加坡 AIR 圓形校園和烹飪俱樂部

設計:OMA + David Gianottenf  + Shinji Takagi

何塞伊格納西奧海邊小屋‍

設計:Martin Gomez Arquitectos

布哈拉老城酒店

設計:ARC Architects

大地長桌

設計:梓集 fabersociety

福田中學

設計:reMIX 臨界工作室

天神町公寓大樓

設計:伊藤博之建築師事務所

 

設計: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

SSH No.03

設計:西澤立衛建築設計事務所

可變式活動空間: PETAL 動態亭‍

設計:LJA ‍

Charles Nègre 媒體圖書館

設計:Ivry Serres + Beaudouin

Siyadi 珍珠博物館更新‍

設計:Studio Anne Holtrop

成都麓湖 CPI‍‍

設計:幾里建築

混凝土住宅 NISHIZAKI‍‍

設計:Studio Cochi Architects

MA Architects 辦公室

設計:MA Architects

良渚大谷頂

設計: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曼谷市政廳「人民亭」‍

設計: sp/n

杭州小河公園

設計: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 浙大院

Zarrón 廣場

設計:BOV ESTUDIO

輕井澤「塀の家」私人住宅

設計:nendo 佐藤大

日本建築師佐藤大領軍的nendo團隊在輕井澤打造的「塀の家」,成為結合環保與創新的住宅典範。該設計使用了全球首創的碳捕捉混凝土CO2-SUICOM,這種由鹿島建設等企業共同研發的材料,通過替代部分水泥並吸收二氧化碳,實現減排目標。以動態隔牆系統為特色,「塀の家」運用2050塊混凝土塊精準調整角度,創造視線控制與空間流動的效果,同時保護隱私與維持自然景觀的連結。nendo藉此住宅展示建築對永續未來的積極探索,並為全球建築業提供綠色設計的全新參考模式。

延伸閱讀:輕井澤「塀の家」引領永續建築潮流,佐藤大如何運用CO2-SUICOM打造環保住宅

輕井澤「塀の家」私人住宅
輕井澤「塀の家」私人住宅

捲心菜樹之屋

設計:Peter Stutchbury Architecture

蜿蜒屋

設計:Steven Holl 建築師事務所

溫州醫科大學國際交流中心

設計:張永和 非常建築 FCJZ

輕井澤森林之家

設計: YSLA Architects

穴之家

設計:WillemsenU

加泰隆尼亞巴洛克博物館改造‍

設計:David Closes

St. John 教堂遺蹟保護更新

設計:MEDPROSTOR + arhitekturni ateljed.o.o.

托雷洛多內斯文化基金會圖書館‍

設計:GGB

延伸閱讀:從家具展場到知識殿堂,西班牙文化圖書館Caja de Cultura de Torrelodones/Gabriel Gallegos Borges

ParkLife 公寓‍

設計: Austin Maynard Architects

BVMI 社區幼兒園

設計:MGM

Vertbois Building

設計:Moussafir Architectes + Inside Outside Architecture

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群眾藝術館

設計:山水秀建築師事務所

阿里巴巴上海園區

設計:Foster + Partners

上海紐約大學

設計:KPF 建築設計事務所‍‍

美國丹佛 Populus Hotel 酒店

設計:Studio Gang

One Za’abeel Tower‍

設計:日建設計 Nikken Sekkei

延伸閱讀:杜拜新地標「One Za’abeel」世界最長懸臂驚艷全球 日建設計打造未來城市門戶

阿尤魯森林神廟

設計: Atelier Marko Brajovic

Handelszentrum 商業社區

設計:Smartvoll

say architects 杭州社區辦公室

設計:say architects

印度班加羅爾國際機場

設計:SOM

延伸閱讀:印度肯佩戈達國際機場二號航廈永續實踐:SOM結合「花園城市」美譽,以輕量化結構、模組化設計、在地材料構建新時代綠建築

‍東錢湖大師工作室

設計: Alvaro Siza 建築師事務所‍‍‍‍‍‍‍‍‍

和伯爾尼區公園住宅

設計:GWJ Architektur

開普敦自然之家

設計:Malan Vorster Architecture Interior Design

延伸閱讀:低調嵌入的山坡建築美學:康斯坦夏莊園與自然環境共生

惠斯勒 Flag House

設計:studio mk27

東京階梯露台之家

設計:Niji Architects

日本建築師事務所 Niji Architects 設計的「段庭之家」位於東京住宅密集區的狹小旗竿地。設計團隊以階梯狀的露台(段庭)連結室內外空間,創造出如同一座立體庭園般的住宅。透過多層次的空間設計與穿透的視覺效果,突破了狹小基地的限制,打造出陽光充足、機能豐富的生活空間,並回應了疫情時代對於居家辦公與育兒空間的需求,展現了新的居住型態。

延伸閱讀:東京狹小基地的新解方!Niji Architects「段庭之家」階梯式露台延伸室內外空間,創造都市生活感

朱比利露台公寓

設計:Spacefiction Studio

阿爾貝托市立圖書館

設計:DAP Studio

設計:朱小地工作室

陶俑工作室

設計:Tropical Space

馬格辛公園住宅

設計: Reiulf Ramstad Arkitekter

紅海南部沙丘六善酒店

設計:Foster and Partners

延伸閱讀:Foster + Partners打造紅海岸永續奢華度假勝地:Six Senses Southern Dunes Resort,實踐環境保護承諾

梅里亞公共休息站‍‍‍‍‍‍‍‍‍‍‍‍

設計:‍‍‍BARAKI

印度 Vaazh House 住宅

設計:Vy Architecture Studio

印度建築師事務所 Vy architecture studio 在印度坦達賴設計的瓦茲住宅(Vaazh House),座落於家族住宅群中,以泰米爾傳統的涼廊(thinnai)作為與鄰里互動的中心。住宅平面分為公共空間(涼廊、客廳、庭院)與私人空間(廚房、臥室)三個區域,透過線性排列,使各空間在視覺上相互連結。核心的庭院以一道曲線牆阻擋西曬,東側的曲線延伸至屋頂,形成沐浴晨光的開放空間。

延伸閱讀:印度住宅「Vaazh House」根植於泰米爾傳統的現代建築:Vy Architecture Studio詮釋在地文化與當代設計交融

印度 Vaazh House 住宅
印度 Vaazh House 住宅

印度 In Between Gardens Residence 宅邸

設計:A Threshold

印度堤普特小鎮的「穿梭花園之間的住宅」,是由印度建築師事務所 A Threshold設計,座落於圖姆庫爾區(Tumkur district)新開發土地上。住宅周圍的高牆不但能夠提供隱私保護,更是一道防未來開發侵擾的緩衝屏障。室內外空間的巧妙設計讓自然光線舞動於每一個角落,然而因為使用了當地的黑花崗岩石和其他自然材料,也可以展現堤普特的地域特色。

 

延伸閱讀:穿梭花園間的秘境!印度堤普特「In Between Gardens Residence」:A Threshold 打造的城堡式隱私居所

印度 In Between Gardens Residence 宅邸
印度 In Between Gardens Residence 宅邸

 

迪里耶未來藝術中心

設計: Schiattarella Associati

延伸閱讀:納吉德傳統的當代演繹:沙烏地阿拉伯「迪里耶藝術未來中心」,Schiattarella Associati 探索永續建築的可能性,創造與沙漠環境共生的藝術殿堂

沙烏地阿拉伯迪里耶未來藝術中心
沙烏地阿拉伯迪里耶未來藝術中心

Le Renzo 住宅大樓

設計: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延伸閱讀:摩納哥向海洋借地!「Mareterra」填海造陸計畫,打造地中海奢華新地標,Renzo Piano 操刀船型住宅「Le Renzo」成水岸新焦點

摩納哥 Le Renzo 住宅大樓
摩納哥 Le Renzo 住宅大樓

Iris 餐廳

設計: NORM Architects + Kvorning Design

流山別墅 Sabater

設計:Fran Silvestre Arquitectos

設計: Vy architecture studio

設計:SANCAL

巴西 Realengo Susana Naspolini 公園

設計:Ecomimesis Soluções Ecológicas

巴西 Realengo Susana Naspolini 公園
巴西 Realengo Susana Naspolini 公園

沙夫貝格巴恩車站

設計:dunkelschwarz

阿里巴巴達摩院南湖園區

設計:Aeda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