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建築看見建築

看見建築

沉浸於知識海洋,北京潮白河濕地「船底之家」/察社辦公室

「船底之家」是北京東側潮白河流域濕地中的私人住宅,由察社辦公室設計。該住宅以業主對寺院靜謐感的追求為靈感,期望成為集居住、閱讀與思考的私人研究所。住宅採用非傳統手法,房間組合營造出流動空間氛圍。為容納業主2萬冊書籍,設計師設置400米長書架系統,使每個空間皆瀰漫知識氣息。其內部空間最為矚目,反轉屋頂概念,呈現類似船底的空間體驗。為減少對環境影響,北側下沉1米,庭院內樹木使人與自然融合。「船底之家」超越居住空間,成為私人研究所,鼓勵探索學習。

荒廢草地重生:雪梨哈斯頓公園內的Y型活動中心,開放設計促進無界限的社區交流

雪梨市哈斯頓公園的Y型多功能社區活動中心由Sam Crawford Architects設計,將自然與社區生活融合於其開放設計中,不但能夠促進無界限的社區交流,也可以提供靈活的空間滿足多元需求,然而因為其對環境的回應與結構設計,更是成為一個促進社區交流與互動的友善場所。

行動自由無設限!實現永續夢想的西班牙移動式零耗能住宅MO.CA/IAAC

西班牙IAAC發表MO.CA移動式零耗能住宅,回應環保與遠程工作趨勢。此創新住宅以環保與簡約為核心,提供自由、低碳生活新選擇。MO.CA使用在地CLT材料,採取木構興建,強調零公里碳足跡與可循環利用,結合傳統西班牙建築風格與現代設計,室內設計靈活,適合多種用途。所有木材源自Valldaura Labs的可持續林地,並在當地加工,減少對傳統膠黏劑的依賴。為達成能源自給,MO.CA不僅為住宅設計提供新思路,更為綠色生活方式與建築創新設立新標準。

啟蒙未來的樂園:印度幼兒園童夢成真KLE Sanskruti Nipani/Shreyas Patil Architects

KLE Sanskruti Nipani幼兒園位於印度卡納塔克邦尼潘尼,由Shreyas Patil Architects設計,2024年竣工,佔地約1300平方米。這所幼兒園以創意及充滿童真的設計理念,提供一個啟發孩童想像力與創意的學習環境。其建築特色包含簡潔的幾何形態與結構,創造出如玩具屋般的溫馨學習場所。幼兒園設計考量氣候影響,採自然採光與通風,並透過色彩與材質的搭配,營造出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教室採雙色調牆面,並設有豐富的戶外遊樂設施,鼓勵學童探索與參與。此外,幼兒園設計亦兼顧永續性、節能與低碳,展現對未來教育環境的責任感。

投入大自然懷抱:輕井澤森林書店「Karuizawa Commongrounds/軽井沢コモングラウンズ」複合設施/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在日本度假勝地輕井澤打造了「Karuizawa Commongrounds/軽井沢コモングラウンズ」,一個集書店、國際學校及餐廳於一體的複合設施。位於淺間山腳下,此建築以其波浪形狀的屋頂和雙臂般的設計,融合自然與人文元素,成為當地文化的聚集地。室內設計巧妙利用木元素和自然採光,創造出與自然緊密相連的閱讀空間。此外,採用環保材料和設計,如可回收木材和太陽能板,展現對環境的尊重。這座建築不僅是一個提供學習和休閒的場所,也是輕井澤新的地標,體現了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荷蘭住居風情融入鄉土:果園綠建築住宅Orchard House/Earthbound architecture and Namelok

「果園之屋」是一座位於荷蘭海姆斯特德百年莊園的獨特住宅。建築師巧妙運用天然材質及當地元素,並重新詮釋傳統技藝,呈現出融合周遭環境、注重永續發展、追求生活品味的居住理念。這棟私人住宅透過創新設計,展現出荷蘭建築師對人文、自然景致的敏銳體察,開創極具特色的當代居住新思維。

從舊宅到現代辦公:巴西律師事務所總部創新轉型/BLOCO Arquitetos + Renata Dutra Arquitetura

巴西專門處理可再生能源法律事務的律師事務所總部,由BLOCO Arquitetos與Renata Dutra Arquitetura團隊改造一棟RC造住宅,擴大50%樓地板面積。重塑空間並無縫接合新舊結構,包含拆除混凝土柱的加固。屋頂設計引入自然光和通風,提升能源效率。主入口位於頂蓋花園,保留原內部花園,強調自然元素。外立面創新設計雙層「皮膚」,實現日夜不同表現,促進自然通風。結合雨水回收和太陽能板等節能策略,展現綠色建築實踐。

超越停車場的設計:穆哈拉格立體停車場,Christian Kerez如何重新定義公共空間?

穆哈拉克,巴林王國的第二大城,正透過「珍珠之路計劃」轉型,結合歷史與現代,重現採珠業榮耀。瑞士建築師Christian Kerez設計的四座立體停車場不僅供停車,更成為公共藝術和社區活動中心,提供獨特的空間體驗。樓板的不規則與彎曲設計,加上建築的結構創新,如無梁版加板狀結構和複合柱,為穆哈拉克帶來了創新轉變,使其成為交流和集會的場所。

荷蘭森林中的隱秘鳥巢:Buitenverblijf Nest為自然愛好者打造終極休憩地/NAMO Architecture + i29 architects

荷蘭阿納姆市北方森林中,「Buitenplaats Koningsweg」社區轉變成藝術家與創意企業家的創作樂土,展現其從軍營到藝術社區的華麗轉身。這裡開發的11個林中小屋,以「偽裝」為主題,為訪客提供獨特的自然夜宿體驗。其中,黑色鋼構的「Buitenverblijf Nest」小樹屋以鳥巢靈感的設計、環境友善的建材與節能全電裝置著稱,尊重自然,更為居住者及生態系統成員提供和諧共存的棲息地。其內部空間巧妙布局,大型圓形窗與滑動門打開絕佳自然景觀,為尋求靜謐的人們創造一處理想避世天地。

遠離塵囂的心靈避隱地:巴西綠意日式料理Ikigai Cozinha Afetiva/Hiero Arc

Ikigai餐廳位於巴西戈亞斯州的安納波利斯,展現主人對美食及園藝的熱情。以極簡和自然為核心,精心配置和設計,讓訪客體會生活的純粹美。保留老房子原始韻味,廚房與主廳整合,強化視覺連接。不但能夠提供獨特的美食體驗,更是一個融合自然的藝術舞台。

與大地對話:土耳其潔淨能源願景,Kalyon Karapınar 1.350 MWp SPP太陽能發電廠/Bilgin Architects

在土耳其南部Karapınar地區,Bilgin Architects為Kalyon Energy設計的「Kalyon Karapınar 1.350 MWp SPP」太陽能發電廠,憑借其獨特沙漠氣候,展現了能源開發的無限潛力,成為歐洲最大太陽能基地。該設計不僅體現技術創新,更是可持續能源技術的展示窗口,其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設計,有效降低輻射熱,同時提升美學價值和節能效果。建築中庭院的生態微氣候設計,則提供了一片綠洲,對抗乾燥氣候,展現人、自然與科技的和諧共處。

慈湖上的建築詩篇:清遠慈湖書院的靜謐與孤寂,在自然中尋找心靈歸宿

慈湖書院,座落於中國廣東清遠一孤島,鄰近千年古寺豐盛古寺,設計由廣州城外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操刀,深受古寺自然配置啟發,打造多級台地,融合山水之間。書院過去為學校宿舍,現透過舊建築改造與新建,營造連續漫步體驗與空間流轉。中庭空間連接新舊,以圓筒圖書館和半圓水院為核心,塑造豐富漫步體驗。圖書館結構配合地勢,上輕下重,俯瞰慈湖,與自然對話,成為心靈探尋之所。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