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Vimeo
Youtube
建築
看見建築
想像空間
建築實務
室內設計
景觀設計
關注設計
建築人力資源
設計
競賽與獎項
風格及消費
展覽
公共
公共建設
區域及都市開發
建設公司與建案
教育
現象
時尚
科技
品牌
FAM首頁
Tags
林彥穎
Tag:
林彥穎
公共建設
新竹縣美術館競圖激烈競爭,第一階段5家頂尖建築團隊脫穎而出,科技藝術結合傳統文化成亮點
FAM
-
2025-02-28
新竹縣
美術館
興建工程公開
競圖
吸引27家建築團隊參與,5強入圍名單揭曉,包括
戴育澤
、
簡學義
、
林彥穎
、
郭旭原
及
張瑪龍
陳玉霖
等事務所。
新竹縣
長楊文科期待4月底決選產出代表作品,定位為「科技藝術」的藝文尖端發射器,結合傳統與當代藝術,打造
新竹
文化新地標。此項
公共工程
預計耗資17.46億元,總設計費1.13億元,文化局將邀請入圍團隊現地勘查,深入了解基地特色。
演講與座談會訊息
田根剛「Archaeology of the Future」台北演講,2000 位聽眾感受建築的記憶與未來
FAM
-
2024-11-28
國際
知名日本建築師
田根剛於2024年11月 27日在
台北
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辦「Archaeology of the Future—未來的記憶」講座,吸引近兩千名聽眾參與。田根剛分享他獨特的建築設計理念,強調「場所記憶」的重要性,並以「弘前煉瓦倉庫
美術館
」為例,說明如何將考古研究融入建築設計,讓新舊建築相互對話,創造出延續歷史記憶的未來建築。
書籍
前進日本!《仙台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4:Re-turning Home:關於家的多元敘事與系譜》記錄台灣建築師的國際視野和對「家」的全新詮釋
FAM
-
2024-11-05
《仙
台南
國際建築三年展.2024:Re-turning Home:關於家的多元敘事與系譜》一書,完整記錄了 40 組台灣建築師在
日本
仙台媒體中心展出的 66 件作品。展覽以「家」為主題,透過八個「家的系譜」,探討「家」的多元樣貌和文化意涵,展現台灣建築師的國際視野和對「家」的全新詮釋。
學校教育與活動
銘傳建築系X冠德教育基金會 日本建築新星藤貴彰登台分享
FAM
-
2023-10-22
銘傳大學建築系
於10月21日與冠德建設的冠德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建築國際講座」。活動邀請到
日本
三菱地所的首席建築師藤貴彰分享其設計心得。他不僅展示了其代表作,還詳細描述從初步構思到團隊合作的每一階段。尤其,他強調了環境模擬和可持續性的設計理念。講座吸引了包括知名建築師
林彥穎
和景觀設計師
吳書原
在內的眾多參與者。藤貴彰曾於早稻田大學畢業,2007年加入三菱地所,其代表作有
台北
南山廣場。2019年,他與Yuko Fuji共同創立設計工作室tyfa,主張循環經濟的建築理念。
建築執業
第九屆建築改革社大會選出新任理監事,何震寰擔任社長,多位年輕建築師加入
FAM
-
2023-10-21
2023年10月21日,「
建築改革社
第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建改論建交流會」圓滿結束,本次大會與第九屆
建築改革社
理監事選舉結合,吸引了大量社員參與,並分享他們對建築改革的想法。經過投票,
何震寰
教授成為新任社長,林欣億和
楊秋煜
出任副社長,而
賴人碩
成為新一屆理事。此外,還有眾多新進精英和資深社員共同為建築改革注入活力。感謝所有參與者的支持,使第九屆理監事團隊成功當選,朝向建築的新未來前進。
推薦閱讀
2023台灣建築獎複選名單出爐,誰將奪冠?從林口市場到壽山動物園看到台灣空間新思潮
FAM
-
2023-10-05
2023
台灣建築獎
在9月26日啟動初選,評審團由張哲夫建築師擔任召集人,攜手
張瑪龍
建築師、
薛丞倫
老師、
黃明威
建築師和
曾瑋
老師確保選出的作品都充分顯示建築藝術,更是有深厚文化背景。可以看到如
新北
林口
市場
、
屏東縣
民
公園
和
台北
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
漢寶德
紀念館、太平
國小
和壽山動物園等作品完美結合了空間和文化。
展覽
建築的多元敘事《構築‧敘事 2023實構築—臺中展》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展出 地理、時空和文化的交匯
FAM
-
2023-08-15
《構築‧敘事 2023
實構築
—
臺中
展》於
順天
建築・文化・藝術中心進行,策展人
王增榮
、吳耀庭將建築視作一種藝術文本,不僅關注設計、結構和材料等基本元素,更是進一步探索建築的「敘事性」。展覽集合了14件台灣住宅和
公共建築
作品,以及土耳其的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由台灣建築師
黃明威
、廖嘉舜、
張淑征
、
彭文苑
、
王銘顯
、
林聖峰
、
曾泊銘
、
蘇富源
、
王喆
、
林友寒
等人設計;展覽也將展現建築師透過作品傳達的建築理念。展覽不但能夠展示各種建築型態和內在敘事特質,也可以通過五種不同的類別如地理、時空、文化、內在和類型脈絡來進行作品的分類和展示。然而因為建築需滿足多種人文需求,故此展覽亦強調了建築的使用性、審美和環境涵構。
榮譽與獎項
2023年台北老屋新生大獎「BEST 10」從傳統到現代的空間轉變
FAM
-
2023-08-13
2023年由
台北市
都更處舉辦的
台北
老屋新生大獎出爐,一系列的「BEST 10」得獎作品,完美呈現了老屋新生所帶來的意義與價值。傳統老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出多樣化的用途,使得不再能夠只通過單一的類別來評價它的重生。因此,
台北
老屋新生委員會的徵選方式有所改變,不再局限於特定的類別。
書籍
與謝宗哲共同閱讀近10年台灣建築《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跟著名家尋旅30座經典當代前衛建築》
FAM
-
2023-05-17
建築學者
謝宗哲
所著《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跟著名家尋旅30座經典當代前衛建築》,是一部精選呈現台灣建築探訪之旅的佳作。書中帶領讀者參觀近十年內不可錯過的台灣建築經典,一窺台灣超脫常民的面貌。從
公共建築
到
美術館
,從教會到
市場
,這些建築作品充分展示了台灣建築師的創意與才華,更展現台灣的多元及包容,外籍建築師在台灣作品讓我們學習;在此書中,不僅能夠欣賞到台灣建築的美學特色,還能深入了解其在地文化與歷史脈絡,
謝宗哲
還為讀者介紹建築作品周遭值得品嚐的美食餐廳。對建築專業人士或是對建築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值得參考。
公共建設
建築師視野述說新竹經驗《新竹夢想之地:一座城市的空間改造運動》改造空間運動核心價值與理念
FAM
-
2022-12-23
新竹市
政府及陳章賢代理市長發布市政專書《
新竹
夢想之地:一座城市的空間改造運動》,不僅僅分享八年的「
新竹
經驗」,也以圖文呈現公共建設的改造過程。更是納入了建築景觀團隊的珍貴設計手稿。2022年12月22日,新書於
新竹市
影像
博物館
發表,並邀請頂尖台灣建築師團隊參與,見證
新竹市
在
林智堅
市長領導下的進化。此書不但能夠從建築師視角展現
新竹
,也可以透過改造案例分享城市轉變的細節。
1
2
3
Page 1 of 3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
自然與靈修的共生聖殿:Studio Naqshbandi 設計印度 SAIL Center,整合生態池、冥想空間的心靈修行之旅
2025-05-04
挑戰地心引力,懸崖峭壁上的觀景平台:葡萄牙 Zebro 觀景台,Álvaro Siza 以圓形懸臂結構與透明玻璃,帶領旅人以全新視角俯瞰伊斯納大壩水庫與 Zêzere 河谷的壯闊景致
2025-05-03
北美館 2025 X-Site 藝術融入環境:高偉恩與譚宇宏《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展現城市紋理新可能,142座噴霧裝置化身都市毛孔散熱解方
2025-05-02
建築夢的震撼教育:高中生發問引爆「靠北建築」勸退潮,業界前輩揭露低薪高壓真相
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