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Vimeo
Youtube
建築
看見建築
想像空間
建築實務
室內設計
景觀設計
關注設計
建築人力資源
設計
競賽與獎項
風格及消費
展覽
公共
公共建設
區域及都市開發
建設公司與建案
教育
現象
時尚
科技
品牌
FAM首頁
Tags
羅時瑋
Tag:
羅時瑋
建築
龔書章:大棚子下的馬賽克 —1990以來的台灣建築圖景
FAM
-
2013-05-13
龔書章
教授探討了1990年以來,台灣建築的發展和變遷。經過政治轉型和九二一地震後,許多青年建築師開始探索和實驗,尋找「在地性格」和「人文關懷」,形成了一種具有台灣特色的當代本土建築。他們不僅回到各自的城鄉環境,更是通過參與和介入,開展了一系列社區改造和場所塑造的建築運動。
羅時瑋
教授提出,這些建築師創造的作品不但能夠呈現出一種屬於台灣環境與文化的在地之熟悉感,也可以展現出豐富多語、隆重隨性的生活場景。
建築
當建築與時間做朋友:近二十年的台灣在地建築論述
FAM
-
2013-05-11
作者:
羅時瑋
(
東海大學建築系
教授兼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 前言 G..基迪恩在上世紀初提出「空間-時間」(space-time)概念,那是機動速度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震撼的時間感,移動經驗表現在立體派畫作,將多面向視像拼貼一起呈現,材料與技術的進步產生新的視覺經驗,鋼材的簡潔力量與鋼筋混凝土的塑性表達帶出新建築形式。 但他誤以為「新」要完全取代「舊」,新舊之間必須是一個斷層,否則無以突顯新時代的特異成就。 這在上世紀裡成就出一場美學上的革命,但卻也是一場「時間」的災難,除了象徵速度與服膺生產效率的時間之外,很多其他的時間向度都被無情地排擠掉,尤其是關於人與天、地、神、歷史等時間面向,又遇上整個人類生活方式的巨變,人與完整世界連結的時間大都變得模糊。 但是「現代人」也這樣走過來了,不管如何唏噓悵惘,畢竟鄉愁也無濟於事。 找回時間的方法,就是讓自己也成為時間,重新把時間看成是無可取代的東西,而不是總將它交換成錢或功利那回事。 而我們常說現代建築總以空間取代時間,大多時候是針對現代建築的同質性、標準化等追求合理與效率等特徵,因此找回時間的真實原貌,應是走出現代建築的最核心挑戰。 一、「時間滿載」 (Time-filled) 或「時間生成」(Time-Becoming)? 親身探訪大師作品的經驗總是無比豐盛的饗宴,每一次親臨現場,皆讓人流連忘返。 像是路易斯康(
Louis I. Kahn
)、史卡帕(
Carlo Scarpa
)的作品,在他們的建築中待一整天都不厭倦,隨時感嘆他們的精細巧思和空間氛圍,從空間概念落實到細節處理,處處讓我們感動,他們的作品超越教條,訴諸直接經驗,把時間都填得飽滿充實,建築大師作品經常具有如此力量。 但是,所謂的建築大師僅只是專注於把時間填滿的形式創作嗎? 他們應該也「看見」了設計尚未啟動前的基地上蠢動著的未來契機吧? 對當代台灣正處在從「發展中」掙扎向「已發展」狀態挺進的階段來看,「如何填滿時間?」相對地並非應該急迫要回應的問題,「把時間填滿」是一太平盛世時的「鑑賞性」任務,而台灣面臨的卻比較是如何回應社會轉型所引來的「創生性」挑戰。 台灣的工業水準距離已開發狀態仍未熟夠,建築的精緻度需要更長時間來催成; 但是轉型時機稍縱即逝,有為的建築師當以建築做為加持社會轉型的載具,去想像甚麼樣的未來正在浮現、如何以他的建築來迎接新時代的可能性。 所以,時間並非只是已知狀態,充斥在雜誌或書本上的作品皆是已完成的他人回應他國狀況的成果,僅能提供參考,無助於催生屬於自已的未來。 思索自己社會所要的未來可能發展,時間應該被還原回到它本來的面貌---完整、未被分割、充滿多種可能。 所以對當代台灣建築師而言,應該提問的似乎比較是「如何釋放出時間?」這樣的問題,也就是把從屬於有效生產與理性支配的線性時間,還原回到包容矛盾、不能分類、多種價值及多種可能的時間,找回貫穿自己社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間整體性。 或許建築師的設計並不須完全避開「如何填滿時間?」(或如何佔有時間?)的問題,只是對像台灣處境中的建築師,不須要將之視為主要問題看待,而是該優先去追索「如何釋放時間?」這樣的問題。 或說,如何讓時間也有所作為? 讓建築成為時間的函數? 而且是真實的時間,也就是說,解放本來時間的真實性質。 二、時間境象(Timescape) --- 時間的邊界 真實的時間是每個人經驗的如其所是的時間,不是機械鐘表呈現的絕對標準化的分秒刻度,不是意義空白的抽象單位,而是屬於物質與能量所交織成的有情世界。(Andrew Abbott,...
建築
羅時瑋:台中塔,I like it!
FAM
-
2012-01-07
台中
塔
競圖
揭曉後,引起不小騷動,我當時也覺得期期不可---怎麼可以把這樣一個怪東西蓋在
台中
? 最近還出人意料地連議會都通過初期預算了,也有人說這是搭選舉便車,但這樣總是離它的實現又推進了一步。 有朋友邀我一起來反對這個興建計畫,我也很衝動就想加入,不過我想總要多瞭解清楚一些吧,於是我上網找到更多資料看,也到新光看得獎作品展,卻發現我還蠻喜歡這個作品。
建築
羅時瑋給未來建築師的一封信
FAM
-
2011-08-19
這是一個必須以現在進行式來談論未來的時代,因為事情總是變化太快,未來隨時搶著來,過去還來不及走,現在被擠壓得喘不過氣來。 所以我覺得我無法以「過去人」的身分,來跟「未來人」的你們說話,這個世界已不容許我做一個「未來」的局外人了。 我想我們更像是一起走在未來已鋪起的路上,準確地說,我們已經踩著「未來」上路了。
展覽
2010 實構築ing 展覽暨系列活動在台中 CMP BLOCK 2010.12.11~2011.02.13
FAM
-
2010-11-02
2010
實構築
ing 展覽構想、架構與參展作品 2009年秋季,以「實‧構‧築」為名,在
台中
,一群建築人從面對台灣自身的建築環境問題出發。 「實」是「真誠踏實、扎實、不做假、不迴避」,「構」代表「技法、專業技術之研究、探索」,「築」則意味「興建、建造」,主題「實‧構‧築」就代表著從事建築生產中應有的態度與專業技術。這三個獨立存在、又互相建構成詞的「
實構築
」除了真誠探討關於建築生產與構築的環節與議題,也企圖討論與建築生產相關的「人」的構築,透過案例探討,重構「設計者、使用者、營造者」之間的新關係。 抱持著「Fundamental and Radical」的精神,「
實構築
2010」有了新的企圖: 「實」,動詞 使真實,不再是紙上談兵 使札實,在建築生產的過程與品質 使踏實,包括設計創作與營造工作的態度 從2009的初衷出發,2010的現在式持續追尋,
實構築
ING 展覽的型式以民眾最熟悉的材料與構造方式做為切入,分成「混凝土建築」、「
鋼結構
與金屬建築」、「
木造建築
」等幾個大展區,每區之各別展出作品,不單只強調建築完成後之外觀與空間感,更希望呈現作品之構造工法概念及作法、施作過程與特殊之細部設計或營造挑戰。透過建築作品之照片、模型、圖面,概念草圖、細部大樣解說與施工過程靜態、動態影像等,讓觀眾有機會更接近材料、營造、建築、空間。 除了室內展區展示不同材料構法之建築案例,也在戶外展區以三大類材料進行真實構造的展演,讓民眾透過材料的觸摸與1:1空間感的體驗,更近距離地了解建築的構築原理及美學。 A.戶外展區之
清水混凝土
與RC構造區 展區設計:
廖偉立
、
廖明彬
展區施作:
清水建築工坊
B. 戶外展區之
鋼構
與金屬構造區 展區設計:
黃明威
、賴明正 展區施作:和嵩金屬+強安威盛 C. 戶外展區之
木構造
區 展區設計:
洪育成
展區施作:美森原國際 D.室內展區之台灣作品區 I).RC構造作品區 ‧團紀彥 Norihiko Dan (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 ‧
林友寒
+
廖明彬
(
台中
彭宅+
德國
萊比錫大學
圖書館
) ‧
廖偉立
+
廖明彬
(
台中
太平陳宅/興建中) ‧
簡學義
+ (
台南
國立台灣歷史
博物館
行政大樓) ‧
張景堯
+府都建設 (
台南
白鷺灣
集合住宅
二期) ‧吳武易+元根工坊 (
高雄
鳳凰菩提
集合住宅
) II).
鋼構
與金屬構造作品區 ‧
黃明威
+賴明正(
台中
捷安特
總部大樓
) ‧葉熾仁 (
台東
‧費夫人別館 /
台東
輕
鋼構
與在地材料) ‧
謝英俊
(八八水災中繼屋) ‧
張瑪龍
(
高雄
愛河之心
鋼構
橋
) ‧蔡東南+田中央 (宜蘭縣界
公園
) ‧
邱文傑
+宋奇易 (
南投
桃米C Pavilion) III).
木構造
作品區 ‧
洪育成
(竹北謝宅+鳳凰茶園木屋+木製家具) ‧
甘銘源
+富田匡俊(竹北新瓦屋集會堂) ‧
郭中端
+富田匡俊SDG...
展覽
2010 實構築ing 展覽暨系列活動 台中 CMP BLOCK 2010.12.11~2011.02.13
FAM
-
2010-11-01
2010年「
實構築
ing」展覽暨系列活動由
東海大學建築系
、
清水建築工坊
、築生文化協會等多家機構合作主辦。不但能夠欣賞到策展人
羅時瑋
、
蘇睿弼
和
林芳怡
的策展風格,更是有機會在CMP Block欣賞
劉克峰
的展場和視覺設計。然而因為這場展覽,參與者也可以領略到兩場由
日本建築師
山下保博和田井幹夫所帶來的專題演講。展覽地點位於
台中
CMP Block,並於2010年12月11日到2011年2月13日展出。
學校教育與活動
當兒子想不開要吃建築飯時—也談建築教育
FAM
-
2010-08-10
我家第二犬子羅元均念了建築碩士回來,我介紹他去一位蓋房子很有心得的朋友公司上班,一個月下來看他還做得蠻起勁的,似乎日子過得很充實,最近每天幾乎要半夜才回家,昨天等到十二點半都不見人影,大概兩三點才回家,兒子的媽說一大早沒吃早餐也來不及穿襪子就搶出門上班去了。她說這樣怎麼可以,你們搞建築的到底怎麼回事,我想起孩子當年還小時候,我在事務所拼進度,還不是常常兩三點回家,早上一個人出門,連續個把月沒見著家人。
建築
海洋亞洲的想像:鹹鹹的城市空間經驗
FAM
-
2009-03-19
過去二十多年全球經濟經歷了劇烈變化,尤其在關於世界分工體系、生產模式以及環境危機等領域,皆發生前所未見的歷史性變動。 中國與
印度
崛起為後工業巨人,伴隨著鄰近的東南亞到中東等國家的繁榮,重組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分工型態。 文化創意驅動的生產模式成為今天資本主義體系的新流行,在其中傳統及獨特生活方式被重新評估為資產,而非負債。 然而,另一方面,斷續的天然災害造成環境衝擊的傷痛常集中於發展中或低度發展的地區。 因此,亞洲的動力---它的燦爛文化和它的脆弱多難,皆浮現世人眼前,亞洲本身即成為全球性議題。
學校教育與活動
2006東海建築畢業設計期末正評評圖 5月18日、19日舉行
FAM
-
2006-05-10
2006年
東海建築
畢業設計期末正評
評圖
於5月18日(四)舉行,主要探討建築議題類的設計。校外
評圖
老師包括
吳光庭
、鄭泰昇、
廖偉立
和張嘉和。學生們的設計題目涵蓋了
美國
人在
台中
的家、都市開放空間的改造、電影閱讀廣場等。5月19日(五)則為特殊議題類,
評圖
老師為
阮慶岳
、莊熙平、連浩延和
張淑征
。學生作品主題包括城市感官地圖、社區家樂福化、臨時政府等。最後,5月20日(六)專注於環境議題類,
評圖
老師有
林洲民
、
劉宇揚
、
蘇睿弼
和
漆志剛
。學生作品主題包括新鄉鎮場所感建立、三鯤鯓造島工程、老聚落的再生等。
1
2
Page 2 of 2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
夯土疊砌的生態友善校園:MASS Design Group 採在地建材構築盧安達農業學院,展現樸實之美
2025-01-22
阿爾巴尼亞城市新圖騰:Valerio Olgiati 地拉那綜合開發案,現代建築語彙致敬古老意象
2025-01-22
迦納四億美元國家大教堂淪為蚊子館!新總統馬哈馬下令全面審查五千萬美金去向
2025-01-22
從臺灣出發,航向威尼斯!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團隊以「[無]信仰」叩問全球議題,看見臺灣建築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觀點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