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劉宇揚

水濱公共空間多樣性,上海電站輔機廠東廠更新/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基地位於上海楊浦大橋以東,隸屬於楊浦濱江南段,此一片原先為「楊樹浦工業帶」——楊樹浦路以南、濱臨黃浦江,西起秦皇島路,東至黎平路的條帶狀工業聚集區域。自西向東橫跨六個歷史廠區,分別為電站輔機廠西廠、國棉九廠、電站輔機廠東廠、上海制皂廠、楊樹浦煤場及楊樹浦煤氣廠,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擁有約1.2公里的水岸線。作為上海近代工業的發源地濱江工業帶,綿延十數公里的工廠區具有時間早、類型多、分佈廣、規模大等特點。公共空間以密集的工業廠區(300-500m一段)為設計節點,呈現了對空間多樣性的需求。

上海申窯藝術中心(一期)/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本案對上海嘉定京滬高速旁一組上世紀90年代的工業車間和輔樓進行了全面的改造與更新。提案取「素胚瓷片」為概念,抽離出來的片狀弧面形成了建築外立面的原型母題和主展廳的基本語匯。 設計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結構和基地關係,但採取內部鋼結構夾層的增量,原空間的工業屬性被賦予了新的藝術氛圍及業態內容。封閉而進深的龐大車間量體被打開,新置入的景觀連廊和玻璃天棚讓園區的前後基地得以被連接,室內空間得以更好地被入駐企業及人群所使用。

上海嘉定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位於上海嘉定區安亭新鎮,主體建築群主要由教學樓、綜合樓、餐廳、體育館、架空連廊等幾部分組成。設計延續了原有基地的建築肌理,根據學校功能空間動、靜的需求,通過不同尺度、不同開敞程度的庭院、廊道和運動場,將教學、辦公、運動空間串聯起來,建築形態及外部空間的塑造注重與城市的融合。

喜岳雲廬酒店瑜伽亭及泳池/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位於雲廬酒店所在的楊家村背後的山腳下的一個台地上。透過對基地進行最少量的平整和對周邊植栽及景觀視野的最大保留,設計將一組近乎等比例、等面積的游泳池和瑜伽亭平行並置於基地當中,形成整個酒店空間序列的制高點。

重新定義城市水岸生活,上海民生輪渡站/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民生輪渡站位於民生路東端,北臨黃浦江, 西側連接新華綠地,東側採取慧民連接入民生藝術碼頭。作為聯繫浦江兩岸的水上交通基礎設施,同時也是東西兩側濱江貫通的重要景觀節點, 整體設計將建築融入周邊景觀,並採取上下層機能分離的設計策略,將出入輪渡站的人流同濱江三道慢行道合理分流。建築共分二層,一層主要為輪渡站候船廳及站務用房,主要動線為南北向,二層為配套設施可服務周邊貫通道,提供便民設施。建築高度9公尺,上部為覆蓋金屬網的景觀構築物, 總樓地板面積為363平方公尺,結合夜間景觀燈光變化成為獨特地標建築。

上海當代藝術館/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這是一個如何把城市建築的「灰姑娘」轉變為當代藝術「公主」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建築設計者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建築「化妝師」。原本的建築體由於政策考量不好拆。但是,每個參與的人都希望看到一座被重新賦予生命力的新建築。 上海當代藝術館,不想要一個「宣言式」的建築 「上海當代藝術館」的設計並不想要一個「宣言式」的建築,而更多的追求是其建築語彙的「雙重性」(duality)。它是一座介於現有和新造的建築。首先,在原入口和三樓加建的部分,新的設計加入了數個比較突出的幾何玻璃體,來「融解」舊玻璃房原有的外形。在原水泥房的部分,外牆以斜著排列的「蒙古黑」花崗岩配合了同樣斜列的不銹鋼窗框,體現出另一種含蓄卻與眾不同的外觀。這結果既不是僅僅的裝修,也不完全是單純的加建,而是在保留原結構體的條件下做徹底的改頭換面。 上海當代藝術館 基地位置 入口幾何玻璃體 新「藝術館」的功能必須兼顧藝術展覽空間「所謂的白盒子」的要求,又欲求體現其建築本質上的意義─無論是建構、空間、結構、材料等方面。其中,斜坡的設計可以算是一個例子。藉由電腦結構模型的輔助,斜坡的設計用最少量的鋼材(少於三噸)和最大的跨距(近三十公尺)連接了兩個主展覽層。弧狀的鋼結構體從不同切面穿過有如樹林般的混凝土柱,提供了參觀者從不同定點與高度觀看大型藝術裝置的可能性。 一樓平面圖 二樓平面圖 三樓平面圖 新「藝術館」是一座介於園林和都市的建築。由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們先穿越了這綠意盎然的人民公園,再抵達這座更近乎於當代城市脈搏的機構。從展館的主玻璃體內和三樓的大陽台向外望,參觀者得到了園林與都市的雙重印象。在此,原「花卉館」的功能得到了再生。人們不再來看館裡的花,而是從這裡向外看到所有公園裡的花草。 新「藝術館」是一座介於隱喻與現實的建築。說它是一顆黑鑽石也好、一架隱形轟炸機也好、或者是解構主義遇上了簡約主義也好。然而,更有意思的可能是這棟建築所呈現的現實景象。事實上人們將可看到的是個多重現實景象:花枝招展的藝術品、火熱興建中的城市、偷得浮生閒的花園。當這棟建築已成為這個城市的一部分的時候,藝術如何走入生活,就不僅限於狹義的硬體空間或「展覽」空間。而更多的是這個機構所傳達給這個城市的訊息、所提供的活動、所創造的文化。這棟建築所能提供的,除了遮風避雨外, 就是這些事件的可能性。 剖面圖 剖面圖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上海當代藝術館 作品位置:上海市人民公園內 作品類型:美術館文化設施 業  主:龔明光基金會、上海當代藝術館 建  築 設計單位: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劉宇揚 設計團隊:劉宇揚、余振明、週天朗、蔡暉 建設單位:龔明光基金會、上海當代藝術館 結構顧問:Ronan Collins 機電顧問:Perry Lee 結構性質:鋼結構、磚混結構 基地面積:1800㎡ 建築面積:3900㎡ 設計施工:2004年 完工時間:2005年 攝  影:Jeremy San 關於「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劉宇揚1969年出生於台灣台東,於美國加州大學獲都市研究學士後,又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建築碩士。求學期間,劉宇揚師從荷蘭建築家庫哈斯,完成中國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研究。他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並受邀擔任2007-08年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展策展人和2011年成都雙年展建築策展人。 劉宇揚建築事務所成立於香港上海,由著名青年建築師劉宇揚先生主持,近年來研究及實踐的方向側重於城市的微觀生態性、建築的在地文化性和節能環保性措施。一直以來在工作中追求真誠的、有意義的、及可持續的建築與環境。立足於中國並積極面對亞洲與世界,事務所的理念是持冷靜的態度面對未來的城鄉發展,以系統的方式解析複雜的社會需求,以實驗的精神實踐永續的社區營造。 事務所位於上海,創始初期完成了包括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南京路行人服務亭、青浦環境監測站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意義和研究性質的公建項目。事務所至今堅持出品高質量的公共與私人委託項目,近期完成的包括上海國際汽車城研發港,廣西雲廬酒店上海濱江安特公園上海同濟實驗小學等多元類型作品。做為一家不依託於任何體制與機構的獨立事務所,擁有長期、穩定的技術顧問、國際化的合作夥伴,並擅長於跨專業的全過程設計協作。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行人服務亭/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這些功能各異的行人服務亭,代表著「微觀城市」的設計理念。通過對形式上的控制與變化,十二個亭子形成一套完整而獨立的城市風景。以三十年代現代風為靈感的熱融花紋玻璃在材質上與街區的風貌歷史建築相互呼應。亭子屋頂配置的太陽能板提供每小時180瓦的外立面LED照明, 為環保節能提供示範原型。

劉宇揚建築事務所給自己用的工作空間,上海法租界五原路工作室

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Atelier Liu Yuyang Architects的工作室空間,位於上海法租界典型弄堂內的一棟非典型普通建築中。經過設計改造後,在保留原有房子的結構基礎上,空間更為連續,並強化了室內外自然通暢的視覺聯繫。在忙碌的工作間隙,偶然的回眸一瞥,穿過通透的落地門窗與斜切天窗,盡收室外林蔭與光線的時刻變化,讓人感知到自然環境的真實變遷。

北京官書院胡同18號/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官書院胡同是位於北京北二環邊上的一條小胡同。它的距離不長,但曲徑通幽。雖位於北京最重要的兩個歷史文化建築——雍和宮與國子監之間,它尚未被過度商業化或時尚化,仍保留了屬於老北京的淡然,步行於其中隨處可感受到屬於市井小民的、真實的生活脈搏。在胡同的盡端是一座建築面積不到200㎡的小四合院——方方正正的口印,也是本案的所在地。

2006東海建築畢業設計期末正評評圖 5月18日、19日舉行

2006年東海建築畢業設計期末正評評圖於5月18日(四)舉行,主要探討建築議題類的設計。校外評圖老師包括吳光庭、鄭泰昇、廖偉立和張嘉和。學生們的設計題目涵蓋了美國人在台中的家、都市開放空間的改造、電影閱讀廣場等。5月19日(五)則為特殊議題類,評圖老師為阮慶岳、莊熙平、連浩延和張淑征。學生作品主題包括城市感官地圖、社區家樂福化、臨時政府等。最後,5月20日(六)專注於環境議題類,評圖老師有林洲民劉宇揚蘇睿弼漆志剛。學生作品主題包括新鄉鎮場所感建立、三鯤鯓造島工程、老聚落的再生等。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