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日本美學

Tag: 日本美學

長坂常帶你穿越時空!對馬島Hotel Jin,體驗日韓交融旅宿獨特魅力

座落於日本長崎縣對馬島的Hotel Jin,前身為建於1868年明治時代的「有明莊」,由日本建築師長坂常帶領Schemata Architects將舊建築改造,改造後的旅宿不但能夠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也可以融入現代設計元素,使其成為日韓文化交融的獨特空間。Hotel Jin不僅提供舒適的住宿體驗,更是對馬島觀光的新亮點,吸引國內外旅客造訪,為這個充滿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島嶼注入新的活力。

日本怎樣從山寨大國走到設計強國?

日本」與「抄襲」,現在把這兩個詞彙擺在一起,感覺是毫不相干的兩個概念。 人們熟知的日本品牌背後,可都是非常厲害的日本設計師在支撐!MUJI的田中一光、原研哉、深澤直人,UNIQLO的佐藤可士和,服裝界的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素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目前產生的45名獲獎者中,日本建築師佔了8位之多! 日本建築「三傑」:安藤忠雄黑川紀章磯崎新 但在半個多世紀之前,日本還是「臭名昭著」的山寨大國。從著名的「山寨」大國到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設計強國,日本究竟做了什麼? 資源貧乏、國土狹小,戰後更是滿地荒夷。用一個字形容經濟騰飛前的日本就是:窮! 連飯都吃不飽,就不用去談設計和審美了! 1960年代前的日本是著名的山寨大國,「日本製造 MADE IN JAPAN」也是廉價劣質的代名詞。 令人尷尬的日本山寨黑歷史 1931年,東芝推出「國產第1號」吸塵器,售價110日元,在市場上進行大力推廣。 但這款吸塵器其實是,原封不動地「山寨」了1928年奇異GE推出的系列。據說東芝去「考察」一番後,回頭就複製出了同款。 現在東芝的官網上還赫然放著這款吸塵器的介紹,作為品牌歷史來宣傳,日本「國產」第一號吸塵器,芝浦製作所(東芝的前身)「開發」。 不過往前一看,東芝其實是「慣犯」了,日本於1930年發行的「國產」最早的冰箱也是抄的。 除此之外,市面上充斥著大量國外品牌的「山寨款」。跟萊卡相機一毛一樣的「日本品牌」相機。 生產零食甜品的不二家的Peko醬,形象居然是抄的! 抄完peko醬,隔年就又抄了poko醬,感覺越抄越上癮呢! 山寨的BMW摩托車,logo都差不多,只是把「BMW「改成了DMW」,像極了人們小時候穿過的addias和kapa!(正版是adidas和kappa) 不僅是產品設計原搬照抄,連漫畫都不放過!DC超人,搖身一變,成了日本的「火箭人」! 因為「日本製造」名聲不好,一些生產商發現大分縣宇佐市的簡稱是「USA」,於是赫然在自家商品上印著「Made in USA」,思路相當豪放,可說是商業的神操作! 丟臉,名聲臭到國際上 正當日本國內,企業抄得不亦樂乎,消費者買得不亦樂乎時,日本「山寨」的臭名聲也傳到了國際上! 1958年,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藤山愛一郎訪問倫敦時,被眾多記者和攝影機包圍,質問他日本品牌山寨的問題。 藤山愛一郎(左一) 這個畫面在國外掀起很大輿論,新聞傳回國內,所有日本人都覺得非常「丟臉」! 日本政府痛定思痛,終於意識到 :「凡是與我國業界相關的抄襲,都會損害我國業界人士的信用與名譽。」 這些行動「救」了日本設計 大神陣容,只為做一檔兒童節目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電視節目吧!由NHK製作的《啊!設計》在中國的豆瓣評分9.4分,已經播了兩百多集,定位卻是一檔兒童節目,台灣的公共電視也曾引進《啊!設計》,但似乎收視率不佳就遭到停播命運,想看的話可以在 Youtube 上搜尋看看。 再轉頭一看每集的出場嘉賓:原研哉、隈研吾深澤直人伊東豐雄…...這是什麼大神陣容嘛! 一大堆日本最頂級的設計大師做嘉賓,不是給大家講什麼深奧的設計理論,而是跟有很多問號的小朋友一起,思考這些日常問號! 比如,小朋友問:醬油瓶的這裡為什麼會凹進去呢? 再一看發現,咦,可樂的玻璃瓶好像也是這樣! 嗯,人們的身體腰部的曲線好像也是這樣……跟飛機模仿飛鳥是一樣的道理,這些瓶子也是在模仿人體進行的設計啊! 是不是恍然大悟?日常生活中這些小器物一直被人們當做理所當然,從沒思考過為什麼會是這樣?原來設計也沒有那麼高深,反而很好玩,很接地氣嘛! 明明是解析設計原理,卻做成了《喜羊羊與灰太狼》既視感,充滿好奇與趣味,傻寶寶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上課呢! 而這種對設計教育的重視,也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日本政府出錢派遣留學生去國外學習先進的設計知識,回國後,這些人被委派到東京藝術大學、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女子美術大學三所高校開設工業設計課程。 這三所大學也像煙火一樣,迅速綻開,傳遍日本。設計人才遍地開花,美學教育更是從小學開始。 是這隻手,把大師們推到台前 對工業設計或對傢俱感興趣的朋友,一定知道這把「蝴蝶凳」吧!世界傢俱史上的經典作之作,1958年,被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永久收藏。 它的設計者是柳宗理,日本現代工業設計的奠基人,也是第一批被西方載入設計史的亞洲人。 他的父親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父親提出的民藝五大原則(實用,材料,技術,量產,物美價廉),深深地影響了柳宗理之後的設計。 柳宗理倡導透過雙手去感受物件與人的契合,排除蕪雜裝飾,創造出最具「實用之美」的質樸器物。 人們今天常見的一款小板凳就是出自他1954年設計的象腳椅。運用的是當時新開發的 FRP,輕巧而便於收納。後來一家瑞士公司用環保聚丙烯(PP)材質對象腳椅進行複製,讓它傳遍了世界。 柳宗理是「每日產業設計獎」的第二位獲得者。這個1955年,由日本設計團體「日宣美」設立的設計大獎,成了日本設計的指標。 70年代,日本平面設計崛起,以田中一光為代表的一批平面設計師成為「每日產業設計獎」的大贏家。 田中一光就是後來的「無印良品之父」,他的設計語言簡潔凝練、意境清新、形式優美,極具個性的設計表現手法,對日本現代平面設計和廣告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田中一光最知名的海報作品《日本舞蹈》,用簡潔的幾何元素,對比鮮明的色彩,塑造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從70年代開始,以「一塊布」的設計原理,打破西方服裝設計界追求誇張的身體曲線,解放女性身體的三宅一生。 再到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日本服裝設計在世界舞台上獨樹一幟! 1957年,日本通商產業省和日本公益財團共同設立「Good Design Award」(G-mark),在全國範圍內,選出符合「優良「標準的產品設計,推動大家以此為標準,進行產品製造和設計,鼓勵原創和自主創新。 截止到現在,獲選產品累計達數萬件,它也成為了日本設計方向的指南針。 抱設計大腿的日本企業 正如前文說的,現在,設計已經融入日本企業的血脈,從大家都熟悉的無印良品、優衣庫,背後都是一大批知名的日本設計師在支撐品牌的塑造與創新! 而最早開始重視設計的日本企業是松下。 1951年,松下幸之助前往美國考察,回國後成立了日本最早的企業內部設計部門。他預言:「未來將是一個設計的時代。」 揚眉吐氣:6年時間實現質的轉變 1964年,東京首次舉辦奧運會,這也是奧運會首次實現衛星轉播。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藉由電視,看到東京奧運會現場的狀況。 如果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中國帶來了全民運動熱潮和廣場舞,那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就變成了日本設計的大舞台。 1964年東京奧運會設立了專門的設計委員會,一整套班子全部是日本設計師組成。以勝見勝為最高負責人,從建築、服裝到標識、字體,都力求達到視覺統一。 東京奧運會上的建築設計 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的各大競技場館設計都十分統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丹下健三設計的國立屋內競技場(現國立代代木競技場)。 國立屋內競技場是奧運會的游泳場館,整個建築體俯瞰像兩輪交錯的新月,正面看又像一隻探頭爬行的蝸牛,造型非常漂亮。 東京奧運會上的平面設計 而這次東京奧運會上展示的平面設計力量更是令人咋舌的強悍!直到現在,日本平面設計的水平也可以說在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 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平面設計團隊,有龜倉雄策、田中一光、杉浦康平等日本平面設計界鼻祖級的人物。 東京奧運會標誌藉由邀請競圖方式,最終採用了龜倉雄策的設計。 圓圓的紅太陽下是奧運五個圓圈和文字「TOKYO 1964」。白底與圓太陽的紅色以及與金色字體的搭配,帶有極強的現代感,簡潔有力而美觀,讓人印象深刻。 五個圓圈標誌的5種顏色,被用來識別會場場區。所有會場的標識都採取統一的字體。日文字體採用「Gothic」、羅馬字體採用「Neue Haas Grotesk」(現Helvetica),被登載在了「設計指南手冊」上。 這次奧運會的海報,也成為經典,從攝影到排版,極具視覺衝擊力。 第一次在廁所門上採用男女圖標也起源於東京奧運會,之後不斷沿用。 這些平面設計和溝通設計,也對之後的城市設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東京奧運會,讓全世界見識到日本的設計能力,在國際上獲得了極高的評價。而這時,距離1958年日本倫敦受媒體羞辱,才僅僅過去6年! 這次奧運會過後,設計像中國的廣場舞一樣,在日本全國各地開花。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日本設計師崛起,形成了國際上首屈一指的日本設計力量! 回首日本設計的「黑歷史」,人們看到了很多中國現在的影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經濟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提到「中國製造」,還是令人尷尬的廉價印象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過「設計陣痛」,抄襲、山寨,一度充斥著中低端市場,滿街隨處可見的山寨商品。

虹夕諾雅京都,美到窒息!

在虹夕諾雅京都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旅館內,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京都的傳統建築風格和其輝煌歷史。木刻雕版設計的客房、精緻美味的懷石料理、景緻迷人的園景……時光恍如永恆停留在京都嵐山,置身於這座古代貴族的優雅庭園中。

創意十足的日本文具 好用好看而且有想法

經典的藍、白、黑條紋設計,我們從小用到大的「日本蜻蜓牌MONO橡皮擦」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了。 為紀念50週年,蜻蜓牌特地推出了「同款」紀念徽章。 甚至,還把橡皮擦放大,直接變成了一輛巴士,開到了東京大街上。 一個文具品牌,為了給一塊橡皮過「50大壽」,足以看出他們的用心! 說到文具,日本的文具設計要是排第二,大概沒人敢稱第一,日本愛知縣羽衣文具(Hagoromo Stationery)生產的羽衣粉筆受到美國數學界的喜愛,美國的數學家們覺得這家生產的羽衣粉筆可以讓他們文思泉湧,在羽衣文具倒閉之後,哥倫比亞大學數學教授Dave Bayer首先買了1500支粉筆;而史丹佛數學教授Brian Conrad更瘋狂,他向一家羽衣粉筆進口商囤了15年的用量。從此之後,美國數學教授辦公室經常傳來買賣粉筆的聲音,就像什麼秘密黑市的暗中交易。 日本文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一年一度的文具大賞上,各種創意十足的文具,總會驚掉參加者的下巴。以下這些獲獎文具,讓你對日本文具設計有更多認知。 斑馬DelGuard自動鉛筆 上學的時候用自動鉛筆,最討厭的一點莫過於筆芯很容易斷! 要是碰上考試,暴躁指數絕對翻倍,致力於提高文具使用感的日本廠商,怎會放過這個痛點呢? 「永不斷芯」的自動鉛筆因應而生! 小小一支筆,卻擁有「雙彈簧防斷芯系統」,通俗的解釋是,當你往下按筆芯時,上面的彈簧會使筆芯回縮,防止斷裂。 斜著壓時,下面的彈簧會保護好筆芯。 所以,不管你力氣多大、寫多快,握筆角度多刁鑽,它的筆芯都不會斷,這個機構設計真強大! SUN-STAR Piri-it 便利貼 普普通通的便利貼,日本人也能玩出花樣,仔細點看,你會發現每一頁上都有一條「虛線」。 做什麼用的呢? 比如你這個地方不懂就貼個問號。 而當你弄懂之後,沿虛線一撕,「問號」秒變「驚嘆號」。 同理,這塊內容要記得看,貼個「LOOK」,看完一撕就變成「OK」,「未完成」可變成「完成」,「要確認」變成「確認」,創意十足哪!   >>購買連結 《sun-star》Piri-it! III雙用標示便箋(LOOK繽紛黃) 《sun-star》Piri-it! III雙用標示便箋(LOOK繽紛綠) 《sun-star》Piri-it! IV寬版雙用標示貼(LIKE綠) 《sun-star》Piri-it! IV寬版雙用標示貼(要確認桃) 《sun-star》Piri-it!Ⅱ雙用標示便箋(處理黃) 《sun-star》Piri-it!雙用標示便箋(表情黑) KOKUYO Harinacs無針訂書機 您是否曾經有類似的經驗,急著用釘書機時,拿到手釘下去,竟然沒有針,卻翻來翻去找不到釘書針.... 那麼以後買一大堆針好不好呢?不好!日本的 KOKUYO 偏偏要另闢蹊徑,乾脆不要訂書針了!不用釘子的訂書機應運而生。 根據槓桿原理,只要在手柄處施壓,紙張就能緊密地粘合在一起,完全不用擔心會掉。 拆的時候也很簡單,拿把尺將壓痕撫平即可,比拆釘子不容易傷手多了。 Midori裁紙刀 以往我們想從一本筆記本或書裡裁出一張紙,一定要拿東西墊在下面,不然一刀下去,不是筆記本被割壞,就是桌面毀了,但是日本的這把裁紙刀,通過無數次測量,精確到每次只裁一張紙!「黑科技」了不起! 「LIFFESTYLE TOOL」文具收納盒 你以為這只是個豎著的鉛筆盒? 千萬不要這麼猜測!裡面打開可別有洞天。 分層設置的小格子,方便你放不同種類的文具。 平時立著放也不佔空間,這哪裡是普通的收納盒,簡直是給文具的集合住宅哪! KOKUYO 「Makino」保鮮膜筆記本 Paper Wrap Note 記筆記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有時只需要記幾個字,但紙張太大了只好空著,有時要記一大段,一張紙又不夠,專為人解決麻煩的日本人又來了,如果筆記本像保鮮膜一樣,想用多少撕多少不就可以了嗎? 而且外包裝盒上沒有加鋒利的刀刃,是通過改變紙張的構造,讓它更便於平整地撕下,一盒能寫15米,學霸們想記再多筆記也不怕了。 但是根據 KOKUYO 網站介紹 Paper Wrap Note,此產品目前僅在日本販售。 Kadokeshi 超多棱角橡皮擦 我們用橡皮擦都喜歡拿棱角去擦,然而一塊橡皮擦只有8個角,沒過多久就全擦成圓角,這時請看下面這一塊與眾不同的橡皮。 光是外觀就很吸引眼球,有種伊東豊雄設計的台中歌劇院簡化版的味道。 一共28個角,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會產生新的角,用起來就很療癒,消耗的過程也是在創造新的形體。 KUTSUWA...

2019日本文具大賞名單出爐!文具控慎入

文具界的年度盛事就是每年6月舉辦的ISOT文具大賞,分為機能部門獎與設計部門獎,各有5項文具入選,然後會再選出1項優勝產品,而這些產品通常都會馬上成為文具控的入手首選,對於暫時沒有出國計畫的文具控來說,通常再等段時間也會引,以下就來檢視本次入圍及優勝的10件商品:   機能部門獎 全新Procyon鋼筆 墨水蒸發慢、吸墨不髒手 這支名為「PROCYON」的鋼筆的筆蓋是採用旋轉式,而且筆蓋內部還設有內蓋,可以完全氣密又防止乾燥,不論何時取出使用,墨水都是新鮮狀態;而且新設計的筆尖也十分容易吸入墨水。 用鋼筆吸墨水時應該都有過這樣的困擾,每次墨水瓶裡的墨快用完時,就需要你把瓶子傾斜過來,把鋼筆的筆尖甚至筆頭,都泡到墨水裡才能吸上墨,一不小心手上就沾滿了墨水,而這款鋼筆聰明地設計了更容易吸入墨水的筆芯,在靠近筆頭中央弄了個吸墨口。 這樣即使是斜角吸墨也不用把筆尖浸墨裡,基本筆尖碰觸到墨水就能吸上來了,完全不需要擔心手會髒,連最後一滴墨水也不放過! 五角形不鏽鋼的筆尖,寫起來也非常柔和順滑。 更重要的是它的滑動密封裝置,當筆帽旋轉蓋上鋼筆時,密封裝置會將筆尖整個包住,可以讓筆達到最大限度密封的效果。 就算這支鋼筆放了兩年,裡面也還能保持有30%的墨水,拿出來寫時立刻出水,而且很順暢。 平衡重量設計的鋁外殼和筆桿的塗層,在視覺上和觸覺上都讓人感受到了細節中的人性化。 MIDORI快速便簽本 一翻就能迅速找到想要的那頁 這本看起來這麼普通的便簽本 憑什麼成為五個功能獎得主之一? 翻開本子後才發現其中奧妙 設計師將便利貼的特色 融合進了這款便簽本 在本子的左邊增加了黏膠 於是沒有使用過的頁面就會像 便利貼一樣都粘在一起 而使用過的頁面就會因為被撕開而失去黏性而分散開。 這樣設計方便使用者下次要用時,能夠迅速找到空白頁。 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卻令人覺得無比貼心。 MAG SAND硅磁鐵掛鉤 能吸在玻璃、塑料上的掛鉤 掛鉤是每個家庭裡日常必備的東西 但目前市面上的掛鉤大多是 吸盤式或強力膠式的 前者使用時間長了就會粘不牢 後者又太容易損壞牆面 而且承重力也很有限 日本MADEVER公司推出首款超實用的矽磁鐵掛鉤,無論是牆壁、玻璃、木材還是塑膠等,都能靠其強力的磁吸吸附,且不會對吸附的表面造成損傷。 就算是在充滿油漬的廚房,或是潮濕的浴室等環境,它也依然能保持牢固。 簡約的造型設計,粘這牆面或其他材質上,對於空間來說也是一個裝飾。 能夠輕鬆承受2kg以內的物體,用來當文具輔助品或家居用品都很適合。 拆卸下來後不留任何痕跡,還能重複利用。 卡西歐NAME LAND i-ma 標籤機 多功能迷你標籤機 卡西歐這次推出的標籤打印機,外型相當討喜。   只要連接上手機APP,就可以印出各種標籤。 APP上提供了148種標籤設計,還有15種字體、1000種顏色、56種邊框,甚至還有些可愛的小表情,可以隨心所欲印出自己喜歡的標籤。 就連標籤紙也能設置不同的樣式,除了常見的復古牛皮紙色,還有紅色、綠色和黑色三種選擇。 這對於喜歡做手帳或收納的朋友,簡直是方便又有用,家裡的瓶瓶罐罐瞬間變得一目瞭然。 或者其他想要做標記的地方,都可以用上這款迷你標籤機。 AQUA DROPS文件夾 超大容量,超方便拿取 又是一款看似普通,但翻開後功能卻很強大的文具。 這款文件夾單是從容量,就能吸引不少學生,能存放300張紙。 更人性化的是 文件夾內還有分10個功能區 只要在各個區寫上標籤 就能輕鬆區分 每個功能區能放30張紙 這用來放各個科目的試卷再合適不過了 從文件夾中找資料的時候 只需微微打開文件夾 就能通過標籤來快速查找 設計部門獎 MARK'S手帳本 專為女生設計的手帳 喜歡做手帳的朋友 看到這本手帳本恐怕已經想立馬擁有了 清新的馬卡龍色調 和具有少女心的圖案外觀 就足以先吸引來眼球 與其他手帳本不同的是 它專門為不同使用場景 設計了多樣圖案和款式的個性化內頁 比如「個人目標」、「學習計畫」 「賬目家務」等主題內頁 本子裡還有可愛的收納袋呢 方便用來收納各種值得留念的票據 TRINUS花瓣形彩鉛 削出花瓣形的鉛筆屑 這支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一如既往優秀的它再次獲獎了。 鉛筆的外殼採用再生紙製成 削筆刀削出的筆屑 連在一塊會變成一朵朵花瓣的形狀 讓人忍不住驚嘆「好美」 而且這款鉛筆有五個顏色 每個顏色削出來都是不同的花 而這些花都是日本的特色花卉 比如粉色削出的是櫻花 綠色是常磐樹葉 黃色是蒲公英 紫色是桔梗花 而紅色是紅梅花 為了讓這「盛開」的花朵更美 筆的筆芯和外殼顏色都是一樣的 KURAMAE Concrete混凝土筆 用混凝土做的文具 混凝土在我們生活中 除了用來做建材外,其實還有很多用處 比如日本P+G Design工作室就拿它 設計了套文具 設計師將混凝土融入到了製造筆桿的材料中,將筆殼用混凝土製成,握著它時,你會感受到一種獨特的觸感。 筆帽的設計也很特別,變身成了個立方體,這樣筆就可以立在桌面上,不說還以為是個桌面裝飾。 除此外,該設計團隊還用混凝土設計了收納筆筒。 手機擴音器 首飾架 迷你收納盒 磁鐵扣 Kamio唇彩便籤條 抽出式,保護邊角 乍一看這造型會以為是個唇彩瓶,怎麼唇彩瓶也能當文具? 原來是款抽出式的便籤條,透明的外殼與彩色的便條結合,才有了唇膏的即視感。 設計師這樣設計其實還有一個小心思,很多人用便籤條的時候,常常因為沒有保存好,導致便籤條的邊角總是翹起來,這對於強迫症來說簡直難受。 但如果是這款便籤條 就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啦 DAIGO SOSHI和紙筆記本 可以雙面書寫的本子 這本筆記本採用了日本傳統的和紙,和紙通常由雁皮、三椏、紙桑製成,是日本獨有的歷史悠久的技術。 這種紙無論在書寫上,還是觸感上都特別舒服。 而且這本和紙能雙面書寫,無論是鋼筆、中性筆、鉛筆、還是圓珠筆,寫在紙上都不會浸墨,能180度攤平書寫的感覺最棒了。   以是2019年文具大賞優勝及入選商品簡介,通常這些文具在當年度都會是暢銷商品,而且各網路通路販售也都會熱賣,雖然部分文具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引進,不過如果不想等的人,不妨利用網路購買;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在做文具這樣的小物件上,所付出的時間與專注,許多我們平時看著很普通的文具,他們用一個微妙的小改變,便能賦予那文具更多的人性關懷,讓人感到驚喜又溫暖 。

《日本的設計:藝術、美學與文化》12個日本設計的美學要素 10個關鍵特徵 28位日本藝術的早期推手

日本的一切皆精緻、優美、令人讚歎……珍奇瑰麗之物不可勝數,遍佈足之所至、目之所及之處,觀之如繁花入眼,心自嘆服稱奇。倘定睛矚目,則如臨險境……店主不著意推薦,而所售器物自有風華難掩。但凡物廉總引人貪欲,乃至傾其所有,況這遍地風雅,更是令人傾心,難以自拔。」——小泉八雲,《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 出生於希臘,日本小說家小泉八雲(Patrick Lafcadio Hearn,1850—1904)在上述文章中,記述了他於一八九○年抵達日本首日的見聞和感想。這些所見所感道出了日本藝術以及手工藝的魅力所在,這種魅力自那個時代起就吸引著西方人,並一直延續至今。十九世紀,愛慕日本風物與國民氣質的西方人不勝枚舉,而小泉八雲正是其中之一。他們意識到,日本諸多的藝術與手工藝品、建築和庭園,從精微的飾物到恢宏的建築,縱使歷經百年,製作手法迥異,仍然散發出獨特的氣質和迷人的魅力。恰如小泉八雲所言,它們對於西方大眾來說魅力難擋。如今,我們漸已明白,這種吸引力源於一套獨特的設計理念,這種理念以精益求精為出發點,秉承日本民族的文化特質,從而形成了一種根植於日本匠人心中的職業素養。 《日本的設計:藝術、美學與文化》寫作的目的,意在補充介紹大量蘊含於日本設計中的文化因素與美學概念,面向不甚熟悉上述內容的讀者或者學術團體,作者選取了與前人稍顯不同的視角進行闡述。本書以章節為單位,從以下三個相互關聯的層面進行探討:日本設計美學的構成要素,包括形態特徵;設計理念背後的文化溯源;那些將日本設計推向世界舞臺的日本以及海外人士,是他們促成了這種設計理念在全球設計文化中獨樹一幟並產生深遠的影響。 《日本的設計:藝術、美學與文化》第一章闡明了當今最具代表性、使用最為廣泛的日本美學及設計詞彙,其中的多數詞彙直到二十世紀六○年代才成為西方文獻中的通用術語。同時,本章也從視覺觀感的角度呈現了日本設計中的十個關鍵要素,並通過列舉現代設計案例,闡明了日本數百年來的傳統設計理念仍持續不斷地影響著其現代設計風格的狀況;第二章辨析了日本設計中的文化因素,揭示了日本社會結構在促成其文化價值觀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並且說明了這種價值觀直接影響了日本設計美學的風貌,體現了日本社會的大環境對於畫家、手工藝者以及設計師創作風格的形成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最後一章重點介紹了自十九世紀至今,西方世界接觸並瞭解日本設計的發展歷程,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設計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展露鋒芒,並得以廣泛傳播,受到大眾矚目;這一章同時強調了日本設計對於世界現代藝術理論的發展與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該章還論及二十八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士對日本設計的評述,他們的視角多樣,各有側重。這些包括畫家、美術教育家、科學家、醫師、工業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史學家、藝術評論家以及哲學家在內的日本或海外人士,於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上半葉率先將日本的藝術、手工藝、庭園以及建築設計的精要介紹給了西方。 各界推薦 生活器物作家.視覺設計師 米力 小器生活創意 總監 江明玉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大阪大學博士 林承緯 選選研 / NIBUNNO 創辦人 林唯哲 IF OFFICE 負責人 馮宇 作家 辜振豐 薄霧書店創辦人、書籍設計師 蔡南昇 設計工作室 霧室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副教授 鄭陸霖 ——好評推薦 格拉罕的著作針對日本藝術與設計的文化背景及其國外擁護者進行了詳盡的敘述。她對於設計專有名詞的探討,包括了這幾十年來「侘」、「寂」、「渋い」等術語被使用及誤用的原因。本書是任何對日本藝術感興趣者不可或缺的讀物。 —Janice Katz, Roger L. Weston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日本藝術副研究員 在這本出色的圖解書中,派翠西亞‧格拉罕採掘了各式各樣日本設計鑑賞的視覺特色,並揭示它們如何深刻根植在文化、精神和社會背景中——這些都是現有日本藝術史教科書所無法比擬的。—Mikiko...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