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Vimeo
Youtube
建築
看見建築
想像空間
建築實務
室內設計
景觀設計
關注設計
建築人力資源
設計
競賽與獎項
風格及消費
展覽
公共
公共建設
區域及都市開發
建設公司與建案
教育
現象
時尚
科技
品牌
FAM首頁
Tags
黃長美
Tag:
黃長美
區域及都市開發
給蔣市長的一封信 反對調高台北市基準容積連署
FAM
-
2023-05-06
台灣多個單位包括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
、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
、
台灣建築學會
等,以及多個學系包括國立
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
、國立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及多個組織共同寫信給
台北市
長蔣萬安,反對調高
台北市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中的「基準容積」。
區域及都市開發
給蔣市長的一封信_反對調高台北市基準容積連署
FAM
-
2023-05-06
台灣多個單位包括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
、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
、
台灣建築學會
等,以及多個學系包括國立
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
、國立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及多個組織共同寫信給
台北市
長蔣萬安,反對調高
台北市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中的「基準容積」。
書籍
林芳怡之《建築展覽的台灣經驗(1985-2008)》新書發表與迴響座談
FAM
-
2022-06-11
林芳怡
是一位身兼多職的多面手,包括媒體人、藝術行政和策展人,並多次涉足國內外的台灣建築展覽。這種對建築展覽的激情和期待驅使她將自身的參與經驗和觀察轉化為寶貴的知識,並在2009年將之匯聚成論文著作,名為《建築展覽的台灣經驗—「開東合西」(1985年)以來的案例研究》。此外,她於2022年對該著作進行了重新編輯,並以《建築展覽的台灣經驗1985-2008》為新的版本再度出版。
建築執業
年輕建築師的集體行動:建築改革社的故事
FAM
-
2013-10-30
近期,「
建築改革社
」名稱不斷出現在臉書,為了讓大家更明白
建築改革社
是什麼樣的團體?
徐岩奇
建築師在臉書上做出簡略說明,
建改社
起源於921震災後,當時教育部開展
校園
重建工作,吸引多名年輕台灣建築師加入,不但能夠體驗到新的
校園
理想,但更是受挫於多重行政、採購制度。這批建築師後來自發性成立「新
校園
運動合作社」,尋求多種建設流程的改革。然而因為深知建築領域仍有多方面待改進,他們於2006年創建「
建築改革社
」,並於2007年正式登記,也可以作為
橋梁
,關注建築師的各項挑戰和困境,以推動建築領域的進步。
榮譽與獎項
2009 TRAA 第二屆台灣住宅建築獎 得獎者揭曉 暨 日本建築大師山本理顯專題演講
FAM
-
2009-04-08
歷經數個月的籌畫與評選,第二屆
台灣住宅建築獎
共計151件住宅作品參與競賽,由四位初選評審包括何以立建築師、邵棟綱建築師、
莊學能
建築師、黃長美建築師於2009年1月 10日召開初選會議,篩選出38件(12件單棟住宅、17件
集合住宅
與9件高層
集合住宅
)進入決選審議。
榮譽與獎項
2009 TRAA 第二屆台灣住宅建築獎 初選入圍名單公佈
FAM
-
2009-02-25
為發掘與表揚優秀之新興建築事務所、傑出設計團隊及用心經營之建設公司,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舉辦兩年一度的「
台灣住宅建築獎
」,目的是希望透過此活動改善及提升國內住宅建築的環境與品質。歷經兩年縝密的籌畫與準備,第二屆
台灣住宅建築獎
已於上月正式進入評選階段。凡於2005年1月1日後完工並取得使用執照、或具有業主開具使用證明之作品,皆為本屆住宅獎之徵選對象。
榮譽與獎項
2008 TRAA 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揭曉 元根「碧波飛」社區獲最佳住宅建築獎
FAM
-
2007-03-20
第一屆
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
歷經數個月的籌備策劃,各方公開徵得129件作品(
私人住宅
26件、
集合住宅
103件),於1月12日首先由六位初選評審:
王俊雄
教授、
王增榮
教授、金以容建築師、徐明松教授、陳珍誠教授、黃長美建築師篩選出31件進入決選之作品(
私人住宅
9件、
集合住宅
22件)。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
松木構築的濱海詩篇:o2 Arquitectos在馬坦薩斯峽谷,運用在地木材與通風立面,呈獻HRMTZ住宅的溫潤質感
2025-05-05
千萬人口的懸空巨城!丹下健三「東京計畫1960」橫跨東京灣梯形結構 成為日本建築界最雄心勃勃的構想
2025-05-05
自然與靈修的共生聖殿:Studio Naqshbandi 設計印度 SAIL Center,整合生態池、冥想空間的心靈修行之旅
2025-05-04
挑戰地心引力,懸崖峭壁上的觀景平台:葡萄牙 Zebro 觀景台,Álvaro Siza 以圓形懸臂結構與透明玻璃,帶領旅人以全新視角俯瞰伊斯納大壩水庫與 Zêzere 河谷的壯闊景致
202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