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2015年X-site計畫提案作品,限制。開放/林佩蓉 大林工作室

0
688

限制。開放

我從另一個城市而來,在車站搭乘通聯車,經過一連串的空間(風景)到達這裡,與你會面。這種時間空間的轉換過程,架構了會面的珍貴性。

有沒有一種空間,描繪出這種從兩端,穿過一切實體與時間的流逝,與人實際面對面的過程?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5年X-site計畫提案作品,限制。開放/林佩蓉 大林工作室
林佩蓉在以「限制。開放」描繪出從兩端,穿過一切實體與時間的流逝,與人實際面對面的過程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5年X-site計畫提案作品,限制。開放/林佩蓉 大林工作室
林佩蓉以交錯倒弧線空間創造看似開放,實則限制的空間

交錯的倒弧線空間是一種看似開放,實則限制的空間。在完全的交錯倒弧線空間裡,彼此相鄰的兩人完全不會遇到彼此。唯有當其中一個弧被拿掉,留白的空間產生,本來不會會面的兩人,就會在此相遇會面。抽象地使用空間演繹出一種狀態,而這狀態是由過程來架構。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5年X-site計畫提案作品,限制。開放/林佩蓉 大林工作室
基地上,單元再發展擴張構成了場域,疏密間,數個會面點產生。單元倒置成了遮蔭的棚架,變為人們能停留的場所。棚架前的單元被推平,成為可以或坐或臥或翻滾或活動的平台。

基地上,單元再發展擴張構成了場域,疏密間,數個會面點產生。單元倒置成了遮蔭的棚架,變為人們能停留的場所。棚架前的單元被推平,成為可以或坐或臥或翻滾或活動的平台。

與基地的動線和空間對話發生變化,出現指示性的廊道等等。 因單元幾何上的限制性,在材質上選擇了半透明的材質,產生一種層層疊疊的層次,光影交錯,把限制滲入了曖昧。至於主要構架,捨棄鋼構,是以木材來展現弧線的力度。

在幾何、構造、基地和材料綜合的變化下,反而產生了某種自由與可能性,成為一個類似迷宮,誘發人相遇的自在場域。。穿越、行走、封閉、開放、停留、交談。穿越、行走、封閉、開放、停留、交談。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5年X-site計畫提案作品,限制。開放/林佩蓉 大林工作室
在幾何、構造、基地和材料綜合的變化下,反而產生了某種自由與可能性,成為一個類似迷宮,誘發人相遇的自在場域。。穿越、行走、封閉、開放、停留、交談。穿越、行走、封閉、開放、停留、交談。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2015年X-site計畫提案作品,限制。開放
作品類型:裝置藝術、臨時建築、空間裝置
藝術家:大林工作室
製作團隊:林佩蓉
材質:木材_透明波浪塑膠板
尺寸:42Mx27Mx4.8M

林佩蓉簡介

林佩蓉/大林工作室主持人
林佩蓉大林工作室主持人

林佩蓉畢業於Iowa State University建築系,取得建築學士學位,曾於美國西岸與東岸小型建築事務所實習,經歷住宅設計與國際競圖。畢業後,落腳於密西西比河畔的實務型建築事務所。2009年回國進入台灣建築職場,展開另一階段生猛的建築實踐探索。 

林佩蓉於2014年在台北成立大林工作室,「由建立普遍性中,揭露其獨特」(From establishing the general to reveal the specific)是大林工作室對於建築實踐的想法,從參與競圖開始,建立對建築文本發掘的設計過程,設計並執行中小型公共工程、建築規劃案與少數私人案。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