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林洲民

台博館「誰是建築師?」特展,即日起至2022年9月4日,回顧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制度的演變

國立台灣博物館、財團法人台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共同主辦,並與國內多所檔案典藏、中央研究單位、博物館及大學建築系合作策劃「誰是建築師?二戰後台灣現代建築師制度的演變」特展,2022年7月5日舉辦展覽開幕式,自即日起至2022年9月4日於台博館展出。

林芳怡之《建築展覽的台灣經驗(1985-2008)》新書發表與迴響座談

林芳怡是一位身兼多職的多面手,包括媒體人、藝術行政和策展人,並多次涉足國內外的台灣建築展覽。這種對建築展覽的激情和期待驅使她將自身的參與經驗和觀察轉化為寶貴的知識,並在2009年將之匯聚成論文著作,名為《建築展覽的台灣經驗—「開東合西」(1985年)以來的案例研究》。此外,她於2022年對該著作進行了重新編輯,並以《建築展覽的台灣經驗1985-2008》為新的版本再度出版。

北美館擴建統包工程第一次流標,第二次招標吸引張樞、郭英釗、劉培森、林洲民與營造廠投標

臺北藝術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統包工程」(後簡稱「北美館擴建統包工程」)第一次招標,僅有「福清營造+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與「宏昇營造+林洲民建築師事務所」兩組團隊參加而流標。

北美館擴建統包工程僅兩組團隊參加而流標,將進行第二次招標

北美館擴建統包工程」第一次招標僅兩組團隊參加,反應目前台灣營造經營困難,對政府推動公共工程是大考驗。

2022臺南建築三年展—建築:之間的「距」「離」2022年3月17日~2022年8月21日在台南市美術館

臺南建築三年展「Tainan Architecture Trinnale」探討「建築:之間的距離」,在台南市美術館2館各展覽室展出,策展人翁廷楷謝宗哲所策劃。他們深化了「距離」這概念,不但能夠表示物理距離,也可以代表各種立場和姿態上的差異。這展覽期望讓觀眾重新看待生活中的空間和建築。因為策展的巧思,以「S、M、L、XL」這四個尺度,帶領大家感受建築的不同面向。

鐵漢柔情追愛疫情中 林洲民+林宜珍,我們仨牽手啓航

66歲的建築師林洲民要結婚了,對象是45歲的台藝大博士候選人林宜珍,鐵漢柔情,迎來明春四月娃,我們仨,共譜圓滿。這項喜訊,一直被高度保密,於2021年12月6日正式完成公證結婚儀式,才讓消息曝光,當事人謹慎呵護心情,可見一斑。

林洲民台南首作「臺南市小東路北側公營住宅」獲頒國家卓越建設獎

台南市自建的小東路公營住宅不僅榮獲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更是該年規劃設計類唯一的獲獎社宅。該社會住宅林洲民建築師主導設計,展現出其對建築美學的獨特見解。這座位於北區的社宅不但能夠提供379戶的青年公宅也可以作為城市人文指標。然而因為其設計不僅考量了環境連結與歷史脈絡,還關注提供多元房型與高齡友好的公共空間,證明社宅可以是一種持續與尊嚴的居住方式。

成大建築 壹〇玖級 畢業特展 42位畢業班同學建築學習的梳理與落實

畢業的當下,反思與梳理五年的學習歷程;畢業設計,作為建築學習的反饋與落實。從對過去歷史的挖掘、對當下現象的省思到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成大建築系提問,並以建築的語言回答。 因為疫情推延的成大建築壹〇玖級畢業設計總評與特展強勢回歸!更精采的作品及將以全新的樣貌與大家見面!

台南市首座自建青年公宅379戶動土 預計2024年完工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台南市長黃偉哲就任以來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政策,於2021年5月12日與內政部長徐國勇一同出席小東路青年公宅興建工程動土典禮,為南市府首座自建青年公宅祈福工程順利,預計2024年完工,總計有379戶公宅,周邊交通及生活功能相當便利,未來只租不售,並將於竣工前一年公布申請資格。

臺灣大學鹿鳴堂修復再利用 文資團體盼落實公民參與

台北市文化局2021年3月2日首度舉辦「歷史建築僑光堂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審查會議」,文資團體到場抗議表示,台大所提方案將讓鹿鳴堂淪為廢墟,市府應落實公民參與。文化局說,已請台大重新研議並辦理說明會。 台北市文化局邀請台灣大學與規劃鹿鳴堂修復再利用計畫的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林洲民主持)舉行「歷史建築僑光堂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審查會議」,搶救台大鹿鳴堂發起人、台大校友林怡君等人到場抗議,呼籲北市府落實公民參與、勿黑箱;林怡君後在議員苗博雅協助下進入會議室。林怡君會前表示,台大與仲觀提出的再利用方案大肆拆除鹿鳴堂的結構與裝飾,連當初登錄文資的預鑄版結構等經典正立面都被挖空處理,剷除國寶級堆花匠師郭德蘭與其子郭亙富的匠藝,讓鹿鳴堂淪為廢墟。 台灣大學內的鹿鳴堂(原僑光堂)2018年以原名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但之前曾差點遭拆,所幸經文資團體和台大校友的努力後,台北市文化局才又重啟會勘,不過近日台大完成修復再利用計畫,採正立面、入口意象保存,側邊立面採階梯式保留,卻遭文資團體質疑,設計未符合當初登陸為文資的意涵。 台大委託仲觀聯合建築師林洲民做規畫,林洲民指出,原本設計有7個保存方案,分別為保存建物25%、50%、85%和100%,但在諮詢文資委員會後,討論出保留整體建築60%,將正立面、入口意象保存,側邊立面採階梯式保留,並融入現代化建築做修復。 從修復模擬圖來看,是將正立面改為玻璃帷幕、以意象方式保存,側邊立面採階梯式保留,並設置文物展覽空間。台大與林洲民都表示,這是歷經兩年,討論出保留整體建築約百分之六十的方案。 林怡君向台北市長柯文哲及台大呼籲,應立即停止當前一意孤行的程序,充分公開鹿鳴堂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的過程與資訊,邀集相關單位與民間團體落實公民參與,勿讓在缺乏民眾知情且可實質參與的情況下通過。 經過約2小時討論後,文化局副局長田瑋出面轉述會議結論,他說,文資委員認為調查資料、修復範圍都須要再釐清確認,且仲觀提出的修復再利用計畫沒有呼應鹿鳴堂的歷史,要麻煩台大回去重新研議,並擴大辦理說明會,接納不同聲音後再提送。 他強調,再利用案不能違背建築原有的特色,要從歷史建築的角度去設計,設計特色應緊扣建築原有的歷史意涵,仲觀本想將鹿鳴堂的正立面改為玻璃帷幕的設計就並不恰當。 台大總務處營繕組組長寧世強會後表示,文資委員在會中給了很多意見,將配合委員的意見進行修正,台大知道外界關心鹿鳴堂,也相當重視這個案子。 寧世強提到,台大在這次會議前有特別向三名文資委員諮詢,不過這次審查的委員中有3名委員沒有諮詢過,聽聽他們的意見,覺得還可以改善,這次會議感覺和委員溝通的程度 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網介紹,台灣大學校園內的鹿鳴堂原名為僑光堂,在1967年建成,當時做為僑生活動中心使用,是台灣與海外華僑聯繫活動的重要集會中心,也是重要文化、政治活動集會場所。 此外,僑光堂為大型集會堂構造,展現現代主義建築思維,融合中式傳統建築語彙,反映1960年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下的設計特色,具有保存價值,因此在2018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