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聞名的建築大師們在我們心中總是帶有一份神秘的色彩,對於很多普通的建築師來說,對於大師的印象都是來自於他們輝煌的建築成就,然而對於他們的個人生活全憑我們的想像。
和普通人一樣,大師們並不是24小時都在做建築設計的工作狂,他們的生活甚至更加的充滿色彩,完全可以拍成一部連續劇—建築大師的黑歷史,相信大家看完,對於這些大師也會有更多瞭解。
內容目錄
理查德‧邁耶 Richard Meier
1934年出生的理查德‧邁耶(Richard Meier),是當代最有影響的建築師之一,現代建築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最高榮譽)、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的「普利茲克」獎。他在全球建有超過150個建築作品。

《紐約時報》報導,5名婦女指責建築師Richard Meier性騷擾
2018年3月13日《紐約時報》詳細報導了五名曾經被Richard Meier性騷擾,性侵犯的女性的經歷。這五位站出來接受報導的女性中,四位是邁耶曾經的下屬,另一位曾經與邁耶合作過蓋蒂中心。

根據對該公司的一位女性和幾名前僱員的採訪,其中兩名婦女描述了過去十年中被送往邁耶紐約公寓的事件。在她們到達後發現邁耶沒有穿衣服,還在她們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官,向她們展示他拍攝的各種裸照。
第三位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說,邁耶在一個假日聚會上抓住了她的內衣,第四位女士說邁耶要求她在他的公寓脫衣服拍裸照。第五位女性是70歲的家具設計師Carol Vena-Mondt。30多年前,在與邁耶合作位於美國洛杉磯的 Getty Center時,邁耶依舊邀請她到自己的居所。去了之後邁耶就開始強吻她,用手把她拉住,並把她按倒在床上,Carol Vena-Mondt 不停地反抗掙扎,最後好不容易掙脫,飛速奔到自己的車子裡鎖上車門,邁耶還不停敲她的車窗,威脅她下車。

邁耶面對《紐約時報》的這些指控,表示將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和管理合夥人休假六個月,並發表聲明:「我對幾位女性的說法感到非常困擾和尷尬。被我的言行所冒犯。雖然我們的回憶可能有所不同,但我真誠地向任何因我的行為而冒犯的人道歉。」
柯比意 Le Corbusier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大師、城市規劃家和作家。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倡導者,機器美學的重要奠基人,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是功能主義建築的泰斗,被稱為「功能主義之父」。
柯比意於1930年與時裝模特Yvonne Gallis結婚,但是,新婚妻子卻不喜歡他在餐桌上討論建築。據說,柯比意雖然很愛Yvonne,可是卻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發生過好幾次婚外情。
柯比意與女建築師Eileen Gray
1929年間,女建築師Eileen Gray在法國南部海岸建造了和愛人Jean Badovici 的度假別墅。這是一座L型建築,取名「E-1027」。
當設計的草圖出爐之後,Corbusier 向 Eileen Gray 在 E.1027 旁邊要了一塊極小的基地,並不顧妻子 Yvonne Gallis 的反對,真的把這座小房子建起來了,名為「Cabanon de vacances (Site corbuséen du Cap Martin)」的小木屋後來也名列世界遺產名錄,這座只有3.66公尺 x 3.66公尺的小木屋,卻集成了 Corbusier 認為他生活裡所需要的一切。
Eileen Gray 與 Jean Badovici分居並離開E1027後,1938 至 1939 年間,在未經 Eileen Gray 允許的情況下,Le Corbusier 時常到別墅遊玩,還在牆上留下 8 幅畫作,所有的畫或多或少都帶點立體派元素,有的是裸體,而當 Eileen Gray 聽說了這些畫時,她被激怒並認為該行為是對她最初設想的褻瀆,有人視這種行為如撒尿的狗,宣洩權威。 Eileen Gray 的支持者認為柯布西耶因心生妒忌而故意玷污他的競爭對手的工作,然而 Le Corbusier 的名氣確實大得多,這些看似冒犯的作品被視為藝術國寶,和 E-1027 一齊保存和修復。
他曾在致父母的信中說
有的時候
我會用晚上或下午的時光來畫畫
那是美好的時光
一切都收藏在畫冊中
每一頁都寄託著一種情感
繪畫讓人沉醉
法蘭克·洛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工藝美術運動美國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國藝術文學院成員 。美國的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萊特師從路易斯‧沙利文後自立門戶成為著名建築學派「田園學派」的代表人物

戲劇與悲劇的一生
萊特的一生跌宕起伏,一生擁有4任妻子和情婦,經歷過慘絕人寰的謀殺案,3次火災,1次地震,70歲破產後重出江湖,還成為了美國建築師學會口中的「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美國建築師」。
初出茅廬的萊特如願進入芝加哥的一家建築事務所,然而事業沒起步,愛情來敲門。在事務所工作期間他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Catherine Tobin,婚後,萊特的事業也開啟開掛模式,他進入著名的Adler & Sullivan 建築師事務所師從摩天大樓之父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enri Sullivan)。
在Adler & Sullivan 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期間他就不斷偷偷接案子做,並因此和師傅路易斯‧沙利文鬧翻。而其中一個私活就是為自家住的小區「橡樹公園」裡的一位鄰居設計住宅。也是因為這個活兒他認識並愛上了這位鄰居的妻子 Mamah Borthwick Cheney,是的,這位建築師愛上了業主的老婆。
建築師愛上業主老婆還私奔
業主的老婆 Mamah Borthwick Cheney不但漂亮,還翻譯過幾部德國與瑞典的女權主義小說,自由熱情的知識份子形象深深吸引了萊特。兩個已婚的人不顧眾人眼光公然走到了一起,迫於壓力,萊特乾脆帶著 Mamah 遠走德國,留下自己未離婚的妻子,在渣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911年,他在威斯康辛州買了一塊地,鑄造愛巢,也是建築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Taliesin,也是他「有機建築」哲學的代表作。然而3年後,家裡的廚師(後證明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用斧頭砍死了 Mamah ,並且縱火。Mamah 和兩個孩子都在這場火災中喪生……
萊特重建了Taliesin之後,接受日本天皇的設計邀請,重建東京帝國飯店。因為這次工作,萊特痴迷上了日本文化。並遇到了第三任妻子——女雕塑家 Miriam Noel。
但是這次婚姻也很快就以離婚收場,不過這次不是因為萊特渣。原因是 Miriam 嗑藥成癮不說,還有暴力傾向,喜歡用刀在他的身上劃,甚至拿鞭子抽他,還用上膛的槍指著他……
第三次失去婚姻後,萊特卻完成了幾個事業上的巔峰作品,比如,Racine 的約翰遜蠟管理大樓,還有落水山莊 Falling Water。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作品為萊特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以及潮水般的設計任務。但感情方面仍然沒有閒著,才華橫溢的他俘獲了已婚舞家Olgivanna的芳心,此時的萊特已經六十歲了卻仍然魅力不減,於是一個雙雙出軌的杯具再次上演。
至此,他徹底成為「勾引有婦之夫專業人員」,這也又一次讓萊特陷入醜聞風波,建築界再一次將他列入黑名單,於是兩個人搬回了萊特和前一任的愛巢Taliesin準備隱居可是!可是剛幸福沒幾天!又!著!火!了!
這次的火災使萊特損失慘重,許多作品與價值連城的收藏品都被燒燬,即使如此,萊特還是決定要重建自己最愛的Taliesin,並為此欠下巨債。
為了還債,70歲的萊特不得不重出江湖。而在職業生涯的最後十年裡,他獲得了大量的建築獎項和榮耀,其中還包含1949年AIA美國建築師協會的獎章,為了女人、性與愛,萊特遭遇了許多災難,也欠下大筆債務,然後努力工作還清債務,還清債務的同時留下了許多作品。
不得不說,萊特的一生真是富有傳奇色彩,在經歷這麼多挫折之後還能這麼牛逼,真的什麼都無法阻擋天才的腳步啊!!!
路易斯‧康 Louis Kahn

路易斯‧康 (Louis Kahn)被譽為建築界的詩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歲時才真正成為一代宗師,他的建築作品通常是在質樸中呈現出永恆和典雅。作為建築師,路易斯‧康的一生可說師現代建築史上的傳奇。然而在生活中,路易斯卻是一個既神秘又矛盾的丈夫、父親。
路易斯‧康留下了三個家庭,他的長子是妻子所生,二女兒的母親是 Anne Tyng,然後 Nathaniel 的母親 Harriet Pattison 是康的另一位長期情婦。
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我的建築師》有著很響亮的名頭,以教科書級建築大師的路易斯‧康為主角,由他的私生子Nathaniel攝製。
影片的入手點是路易斯‧康醜聞級的家庭生活——他在五十歲之前靠妻子養活,成名後則在並未離婚的前提下接連與兩位年輕女性育有子女,三戶人家彼此相隔只有幾個街區,卻彼此默認了彼此的不存在。

「康喜歡女人」,一位老友這樣說,但他對女人的態度,卻是被許多人批評的。康是那種埋頭於事業的男人,對三個家庭他幾乎給與了同等程度的忽視,而三個女人卻都不約而同地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
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1943年4月生於瑞士巴塞爾的建築設計師,早在80年代就為人熟知了。到了90年代,他的作品更是層出不窮,這些作品有著重建永恆價值的獨特視角,令人刮目相看。2009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

彼得‧卒姆托絕對是無數人心中的男神,是一個對完美不懈追求的人,他的作品總能讓人體驗到被遺忘已久的永恆價值。這是一種偉大的復興,但他的復興並非簡單的復古,而是隱藏著先鋒主義。
然而生活中的卒姆托並不是一個善於經營的管理者,他的事務所規模非常的小。老頭說話直白脾氣特差,在他那上班,你會自我懷疑。更有人待了四個月後就患上了抑鬱症。而且事務所懶得給外國人辦簽證,來朝聖的人也只可能是瑞士學生了。
他這麼小事務所又那麼挑剔是咋活下來的?原來他老婆就是他背後的金主,為他撐起了半邊天。據說,Zumthor 在瑞士的設計作品,大部分地塊都是他老婆買下的。
老婆是建築師們最堅強的後盾!!!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德國建築師,也是最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一,與萊特、勒‧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並稱四大現代建築大師。密斯堅持「少就是多」的建築設計哲學,在處理手法上主張流動空間的新概念。
一段官司中夾雜著一段由愛生恨的愛情
提起密斯,就不能不提這棟載入現代建築史冊的范斯沃斯住宅了。我們都知道後來女業主范斯沃斯將建築師密斯告上法庭,理由是因為「極其高昂的費用,建設費用3,673.09美元,還額外添加了15000美元的設計費和12000美元的監工服務費」。
儘管他們並沒有簽訂任何的合同,也就沒法證實這些費用。范斯沃斯起訴的罪名是欺騙罪,質疑密斯作為建築師的能力,並且要求歸還包括賠償在內總計33,872.10美元的費用。
而經過後人對范斯沃斯留下文稿等資料的研究,這中間很可能夾雜著一個由愛生恨的苦澀愛情故事。有學者專門採訪了密斯仍然健在的親友,重點採訪的他的女兒,她說道:「他仍然記得(范斯沃斯),他們之間很可能有某種關係……」。
幾乎他的所有親友都認為這種關係非常可能。而另一證據是密斯在1969年對於住宅事件的一篇文章中譏諷道:「這位女士可能希望建築師與她一同回家。
阿爾瓦‧阿爾托 Alvar Aalto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是芬蘭現代建築師,人情化建築理論的倡導者,同時也是一位設計大師及藝術家。
芬蘭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在北歐乃至世界都是極富盛名的建築師。代表作有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MIT貝克樓,珊納特賽羅市政中心等。他不但在建築方面頗有造詣,工業設計方面他也是一把好手,其設計的阿爾托花瓶至今仍暢銷世界各地。
不過,據一些報導說,與芬蘭建築師阿爾托共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認為在酒精的影響下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靈感與想法,因此他時常不斷的喝酒,同時他手下的人們也這樣效仿他,並且從未阻止他的這一不太好的習慣。

看來藝術家的靈感來源總是有些奇怪的。不過,北歐芬蘭當地氣候惡劣,動輒幾個月的極夜,北方人習慣喝烈酒來抵禦嚴寒,建築師們也不能倖免,也是可以理解的。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Kazuyo Sejima & Nishizawa Ryue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創立的SANAA建築事務所,作品明淨、空曠、勻質、含蓄、曖昧、靜謐、朦朧。2010年,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共同摘取了普利茲克獎的桂冠,繼丹下健三、槇文彥、安藤忠雄之後成為日本建築師第四次登上當代意義上的建築藝術的巔峰。
關於這兩人,外界都只說是師生,是合作夥伴。從未在國內媒體上看到過關於兩人私人關係的描述。在SANAA工作過的人說,事務所中禁止談論兩人的關係。
不過,外媒曾經用「夫妻」來描述這兩位建築師的關係。事實是,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曾經結過婚,然而在一年後,這段短暫婚姻因為西澤立衛看上年輕貌美的模特而草草收場。據說妹島和世曾在喝醉時說漏了嘴,並忍不住吐槽了西澤立衛與他的模特女友。
對於建築師而言,愛都是暫時的,建築才是永恆。「妹島肯定是對我最重要的人。她是我的一切,是創造了我的人。她也是我的老師,我們一起做很多事情。」西澤說。
赫爾佐格&德梅隆 Herzog & de Meuron
雅克‧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爾‧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具有幾乎完全一致的事業軌跡,這兩位從小學開始就相識的夥伴一致並肩走到了現在,他們是2001年普利茲克獎的共同得主,後來又因為在中國奧運主場館—鳥巢的設計而為世人所知曉。
‧兩人生在瑞士巴塞爾,大學前都是同學。剛上大學,赫爾佐格學了生化,徳梅隆學了土木,一年之後共同轉系至建築系,在洛桑學習,後來又共同來到了ETH。
赫爾佐格的性格十分犀利,直指人心,所有方案顛覆性大改是經常的,絕對的處女座。徳梅隆溫文爾雅,耐心聽完所有方案,並言辭溫和地提出意見。
只有極少人知道的,其實赫爾佐格和徳梅隆在生活中,是長期穩定的戀人關係。看到這個瓜我們也是吃了一驚,因來源不是100%可靠,所以只能當做純粹的八卦來看。不過,這要是真的,倒是在前述的所有劇情中,最為感人的了。
瓦勒里奧‧奧加提 Valerio Olgiati
Valerio Olgiati是一位地域主義大師,作品有著瑞士建築師的典型特徵,細膩精緻,克制過分表現,微妙,強調材質、純粹的空間感和氛圍,同時又有著一些神秘主義和異域(特別是印度)的風情。建成的作品規模都不大,建築類型以展覽型空間居多。
瓦勒里奧‧奧加提是德語區一位重要的當代建築師,其建築作品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徵,同時保持不同作品之間的差異性。
他渴望通過繪畫和雕塑表現時間,結果我們看到它的畫不停地被修改留下的痕跡,在藝術家艱苦卓絕的努力下,誕生了偉大的藝術作品。在人類追求超越的過程中,終極目標永遠不會實現,但奮鬥的過程卻有可能創造意想不到的奇蹟。
Valario Olgiati的老爹是Rudolf Olgiati,是一個響噹噹的建二代,當年在現代主義建築理論主導的年代,Rudolf追求經典地域建築,與柯布西耶分庭抗禮,不相上下,然而現在看來,他應該是過的挺鬱悶的。
伯納德‧屈米 Bernard Tschumi

Bernard Tschumi是世界著名建築評論家、設計師。他出生於瑞士,畢業於蘇黎世科技大學,具有法國、瑞士以及美國國籍。在美法兩國之間工作與居住,擁有美國與法國建築師的執照,長期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永遠不要想當然
永遠不要接受別人告訴你的解決方法
總是要從問題開始著手
屈米認為建築是一種敘事。你進入一幢建築,就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裡。你有序地經過建築的各個部分,就像是電影裡的連續情節,這些部分一起組成了這個故事。
伯納德‧屈米的老爹 Jean Tschumi,雖然在建築史上不經常被提到,但是國際建築師協會每三年頒發的建築評論/建築教育獎可是他命名的。和瓦勒里奧‧奧加提一樣,他也是一個建二代。
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創新建築師之一,也是備受爭議的建築師。Santiago Calatrava 以橋樑結構設計與藝術建築聞名於世,他設計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徹斯特以及巴塞羅那的橋樑,也設計了里昂、里斯本、蘇黎世的火車站。
Calatrava 是一位西班牙新未來派建築師,結構工程師,雕塑家和畫家,並因其設計和工程作品而獲得認可和榮譽。他因為「 對建築理論和實踐的影響」 而獲得了美國建築師協會(AIA)頒發的金獎,並加入了托馬斯傑斐遜和勒柯布西耶這樣的遠見卓識者的行列。
卡拉特拉瓦經常被指責效率低下,並公開承擔毀滅性作品的責任。最重要的是,他因為使他的建築工程非常昂貴而名聲不好,因為他經常發現自己不得不將預算的兩倍用於執行他的設計。
一半的建築界公開拒絕卡拉特拉瓦,而另一半則宣稱卡拉特拉瓦是一個有遠見的,被誤解的藝術家。
但是所有這些故事都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了控制卡拉特拉瓦的作品和他不斷上升的預算,政府做了些什麼?除了美學,超出預算,超越結構性問題,卡拉特拉瓦也是缺乏公共工程管理的象徵,政府當然應該承擔部分責任。
貝聿銘 Ieoh Ming Pei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1945年進入建築領域的貝聿銘,設計大型作品超百項,獲獎五十次以上,作品遍及各大洲。然而即便是貝聿銘這樣的建築大師,一生也遭遇很多的尷尬。
在波士頓人心裡,貝聿銘也許會是他們最喜歡的建築師之一:他畢業於這座城市,為這裡修建了十幾棟建築,並參與了城市規劃作品。
但波士頓也許並不是貝的福地。1958年,他接受母校麻省理工的邀請為學校設計一棟教學樓,這是貝畢業後獨立接受的第一個設計邀請。此前,他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專門設計廉價住宅頗受老闆賞識。由於設計失誤,教學樓的大門在大風天根本無法打開。
六年後,貝聿銘受甘迺迪家族委託建造甘迺迪圖書館。但這個讓貝名噪一時的作品因為飽受政治和預算折磨,緩慢建造了15年才完工。
1973年,貝聿銘和他的搭檔設計了漢考克大樓,它像一面鏡子反射著周圍的環境,也曾因為此無法被波士頓人民接受。然而,真正讓人沮喪的事,這座全玻璃幕牆大樓在落成之初連續發生玻璃脫落事件。昔日的同學甚至當眾嘲笑他說:「我想替我往日的同窗說聲抱歉,因為他一直忙著替漢考克大樓裝窗戶。」
玻璃脫落差點毀掉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他幾乎連早期的房地產業務都接不到一樁。直到四年後,他受邀翻修了當時遊客稀少缺又端著精英架子的波士頓美術館並大獲成功。
1981年,法國新任總統密特朗出台羅浮宮的重建計畫,因為事關重要,密特朗邀請全球知名的15位博物館館長推薦合適建築設計師,結果有13位館長都推薦了貝聿銘。
尷尬的是,這個行為遭到法國民眾的強烈抵制,而玻璃金字塔的前衛設計激起了更大的反對浪潮,90%的巴黎人反對建造玻璃金字塔,反對風波足足持續兩年多的時間。然後貝聿銘展開他外交家般的能力,逐一說服法國政要,取得支持,1989年,玻璃金字塔在羅浮宮落成,羅浮宮的金字塔反而成為了法國人的驕傲,遊客數量也不斷倍增。貝聿銘也因此獲得普利茲克獎以及法國最高榮譽獎章。
在經歷了輿論和社會各方面的種種壓力之後,力排萬難,不能不讓人佩服貝老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