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理顯獲頒2024普利茲克建築獎,融合公私空間,重塑日常生活的建築哲學

0
4003

山本理顯獲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 展現日本建築巨匠的國際影響力

在2024年3月5日的晚上,建築界最為人尊崇的獎項——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公布了2024年度獲獎者。此次,榮耀之光落在了來自日本橫濱的建築師山本理顯(Riken Yamamoto)身上,他因其在建築領域中的卓越貢獻而被授予2024年度的普立茲克建築獎。這項獎勵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認為是建築界的最高榮譽,象徵著對獲獎者在建築設計及社會貢獻上的極致認可。山本理顯(Riken Yamamoto)是建築師和社會議題倡導者,作品建立起公共區域與私人領域之間的關聯,讓建築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即是背景又成為前景的作用。

橫須賀美術館(日本橫須賀美術館,2006年)Yokosuka Museum of Art. Yokosuka, Japan. 2006© Tomio Ohashi
山本理顯設計的横須賀美術館,是為了紀念橫須賀建市100周年,在2007年開館的地方重要藝文設施。座落在面對東京灣、三面環山、背靠觀音崎公園的獨特環境中© Tomio Ohashi

第九位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

他是該獎項的第53位獲獎者,也是繼磯崎新阪茂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丹下健三槙文彥伊東豐雄安藤忠雄之後第九位獲此殊榮的日本建築師。他現居日本橫濱,今年春天 5月16日,他將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克朗樓的頒獎典禮中,由授予獎項。

未來的城市中,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透過建築創造條件,增加人們相聚和互動的機會。山本用心地模糊了公共和私人領域之間的界限,為社區建設做出了超出其職責範圍的積極貢獻。他是一位令人感到安心的建築師,讓日常生活過得更有尊嚴;讓慣常的事變得非比尋常;讓生命從平靜走向輝煌。_Alejandro Aravena,評審委員會主席、2016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主

在他橫亙50年的漫長執業生涯中,其作品遍佈日本、台灣、中國、韓國瑞士等地,其中還包括與台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合作的桃園市美術館,展現了他在國際建築舞台上的廣泛影響力。從私人住宅社會住宅、從小學到大學建築、從文化設施公共空間及城市規劃。

2013 年擔任國際建築學會會士,並在其執業生涯中屢獲殊榮。2010 年因為「橫須賀美術館」而獲頒日本建築師學會獎。2011 年,自然災害侵襲日本,東日本大地震及海嘯之後,他成立了「Local Area Republic Labo」,這是一個致力於通過建築設計開展社區活動的機構;並於 2018 年設立「Local Republic」獎,表彰那些對未來懷有勇氣和理想的年輕建築師。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兒童美術館由「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株式會社山本理顯設計工場」團隊合作設計,以「藝術山丘」造型為建築主體外觀,以「景觀化的建築、遊樂化的展館」為概念
桃園市美術館與兒童美術館由「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株式會社山本理顯設計工場」團隊合作設計,以「藝術山丘」造型為建築主體外觀,以「景觀化的建築、遊樂化的展館」為概念

延伸閱讀:桃園市立美術館競圖/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株式會社山本理顯設計工場

山本理顯早年生活與建築夢想的萌芽

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是牡羊座,1945年4月15日出生於中國北京,二戰結束後隨父母回到日本,在橫濱長大,目前仍然在橫濱工作和生活,並與鄰里們共建社區。山本理顯從小便與父親的記憶相隔甚遠,他的父親在他五歲那年離世,可能是父親的工程師職業的隱性啟蒙,為他後來踏上建築之路埋下了伏筆。

日本戰後重建的大背景下,山本理顯的童年被家國變遷的巨輪所包圍。失去父親的庇護後,他與母親在橫濱展開新的生活篇章,成長背景充斥著對空間感的敏銳觀察和深刻體會,這份獨特的生活經歷,在母親經營的藥房裡——一座典型的日本町屋中,逐漸孕育出對建築空間的深層思考。

年輕時的山本理顯(Photo courtesy of Riken Yamamoto)

山本理顯以一種幾乎詩意的語言回憶道:「門檻的一側是家,另一側是鄰里,而我坐在中間。」,這段獨特的童年經歷,不僅豐富了他對鄰里與空間的理解,也深刻影響了他後來的建築創作,讓他在設計每一個作品時,都能細膩地捕捉到公共與私人、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微妙平衡與連結。

17歲時,他參觀了位於日本奈良的興福寺,興福寺最有名的建築是西元730年興建的「五重塔」,塔高50.8公尺。該塔曾經幾度遭受戰火的摧殘,現在的塔是西元1426年重新建造,他被象徵著地、水、火、風和空五大佛教元素的「五重塔」所吸引。

1968年,他從日本大學理工部建築系畢業,後於1971年獲得東京藝術大學建築專業碩士學位。1973年,他創立了自己的事務所「山本理顕設計工場(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山本理顯的事務所〈山本理顕設計工場〉室內空間(Photo courtesy of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山本理顯的事務所「山本理顕設計工場」室內空間(Photo courtesy of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外觀:桃園市立美術館與兒童美術館由「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株式會社山本理顯設計工場」團隊合作設計,以「藝術山丘」造型為建築主體外觀,以「景觀化的建築、遊樂化的展館」為概念(攝影:吳欣穎,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外觀:桃園市美術館與兒童美術館由「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株式會社山本理顯設計工場」團隊合作設計,以「藝術山丘」造型為建築主體外觀,以「景觀化的建築、遊樂化的展館」為概念(攝影:吳欣穎,桃園市美術館提供)
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是牡羊座,1945年4月15日出生
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是牡羊座,1945年4月15日出生

對我而言,認識空間就是認識整個社區。當前的建築方法強調隱私,卻否定了社會關係的必要性。其實我們仍舊能夠在尊重每個人自由的前提下,在同一個建築空間內共同生活,如同一個小共和國一樣,促進不同文化和生命不同階段之間的和諧。_山本理顯,2024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山本理顯與原廣司的跨國文化之旅及「閾」理念的形成

在執業生涯的最初幾年,這位建築師花很多時間去瞭解當地的社區、文化和文明。主動和導師原廣司一起多次自駕穿越了許多國家和大洲,重新思考了公共和私人領域之間的門檻(邊界),並得出結論,在公共和私人空間之間設定過渡區域——「閾」的理念是普世性的。將其視為社會性機遇,並篤信所有空間都可以充實和服務於整個社區,而不僅僅是那些佔據著這些空間的人。

在他的執業生涯早期,山本理顯和他的導師原廣司曾花費數月的時間駕車穿越多個國家及大陸,以了解當地聚落、文化和文明。 1972年,他驅車沿著地中海海岸線,並探索了法國西班牙、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義大利、希臘、土耳其。 兩年後,他從美國洛杉磯出發,前往墨西哥、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最後抵達秘魯。他也對伊拉克、印度和尼泊爾進行了類似的遊歷,重新思考了公共和私人領域之間的門檻(邊界),並得出結論,在公共和私人空間之間設定過渡區域——「閾」的理念是普世性的。將其視為社會性機遇,並篤信所有空間都可以充實和服務於整個社區,而不僅僅是那些佔據著這些空間的人。

我們認識到過去的建築系統是人們尋找自己文化的方式。儘管每個聚落看起來不同,但他們的世界非常相似。_山本理顯

在山本理顯執業生涯早期,曾和他的導師原廣司共同花費數月的時間駕車穿越多個國家及大陸,以了解當地聚落、文化和文明
山本理顯執業生涯早期,曾和他的導師原廣司共同花費數月的時間駕車穿越多個國家及大陸,以了解當地聚落、文化和文明(Photo courtesy of Riken Yamamoto)

融合傳統與創新:山本理顯的建築風格演進與空間互動設計

山本理顯日本傳統町屋和希臘式家庭住宅(oikos)中汲取靈感,並進行了演進發展自己的風格。他為自己設計了住所GAZEBO(日本橫濱,1986年),通過露台和屋頂都可以與鄰居進行互動。為兩位藝術家建造的石井之家(日本川崎, 1978年),一個亭子狀的房間延伸到了室外,可以作為舉辦演出的舞台,而生活空間則嵌入了其下方。展現將室內外空間融為一體的創新方法。

子安小學(日本橫濱,2018年)Koyasu Elementary School. Yokohama, Japan. 2018 ホーム - 子安小学校© Shinkenchiku Sha
子安小學日本橫濱,2018年)© Shinkenchiku Sha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內部空間:桃園市立美術館與兒童美術館由「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株式會社山本理顯設計工場」團隊合作設計,以「藝術山丘」造型為建築主體外觀,以「景觀化的建築、遊樂化的展館」為概念(攝影:吳欣穎,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內部空間:桃園市美術館與兒童美術館由「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株式會社山本理顯設計工場」團隊合作設計,(攝影:吳欣穎,桃園市美術館提供)

和諧與參與,山本理顯對於社區與空間的獨到見解

山本理顯對於建築與社區的關係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建築不應僅僅是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而應該是促進社會關係與人際互動的場所。透過其精心設計的建築作品,山本試圖打破長久以來將住宅視為隔絕他人的商品的觀念,而是將之轉化為促進社區成員相互支持與共享空間的感覺的平台。在接受普利茲克建築獎時,他表示:「對我而言,認識空間就是認識整個社區。」他的建築理念和作品不僅展示了一種對未來社會需求的預見,也鼓勵了一種文化、歷史與不同世代間交流和理解的建築語言。

Riken Yamamoto 山本理顯 東雲住宅公團(日本東京都,2003年)Shinonome Canal Court CODAN. Tokyo, Japan. 2003
東雲住宅公團(日本東京都,2003年)©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重塑社區觀念:在設計中尋求自然與建築的和諧共生

山本理顯將社區定義為「共享同一個空間的感覺」,在對傳統的自由和隱私概念進行解構的同時,摒棄了長期以來將住房變成一種以鄰為壑的商品的狀態。從山川山莊(日本長野,1977年)和保田窪第一住宅區(日本熊本,1991年)開始,他開始設計能夠將自然環境和建築環境相結合、同時對訪客和路人都敞開懷抱的獨棟住宅。通過關係化的生活方式,在各種文化和不同世代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

保田窪第一住宅區(日本熊本,1991年)
保田窪第一住宅區(日本熊本,1991年)© Tomio Ohashi
山本理顯 Pangyo Housing. Seongnam, Republic of Korea. 2010Pangyo Housing . Image © Nam Goongsun 韓國Pangyo集合住宅 韓國板橋別墅區
韓國別墅區 © Nam Goongsun

即便是量體更大的居住建案,關係元素也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現,確保即使是獨居的人也不會感到與世隔絕。板住宅區(韓國城南市,2010年)由九組低層住宅組構組成,底層設計為開放的透明量體,意在促進鄰里間的相互聯絡。橫貫二層的共享平台可增進鄰里間的交流互動,其中包括了集會區、遊樂場、花園,以及串接各住宅棟的連

福生市政廳:山本理顯融合公共建築與社區環境

公共建築中,福生市政廳(日本東京,2008年)的設計是兩座中等高度的大樓,而非單棟高樓,以此更好地融入周邊低矮建築的街區風貌。訪客們可以在牆面延續到地面形成的凹面上斜倚著休息,同時,綠意盎然的公共屋頂和下層空間被設計為可靈活使用的公共活動區域。

Riken Yamamoto 山本理顯 48 of 48Fussa City Hall. Image © Sergio Pirrone 東京都福生市政廳(日本東京,2008)Fussa City Hall. Tokyo, Japan. 2008 東京都福生市政廳(日本東京,2008年)
東京都福生市政廳(日本東京,2008年)© Sergio Pirrone
山本理顯曾經到台灣擔任第二屆台灣住宅建築獎評審
山本理顯曾經到台灣擔任第二屆台灣住宅建築獎評審

山本理顯的通透性哲學:開創城市空間與社會生活的新篇章

形式、材料和哲學上的通透性仍然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綠園都市站前商業街區(日本橫濱,1994年)的開發過程中,山本理顯創造出一種城市規劃的新方法,表明了進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屬性。無論建築的身份或功能如何,都必須按規定允許所有人從中穿行,綴合毗連的地塊,並聯合相鄰土地的所有者。他繼續推動大型建築內的社會化生活,將自己的建築語彙應用到埼玉縣立大學(日本越谷,1999年)和天津圖書館(中國天津,2012年)等作品,並證明了他在任何建築規模的設計上都能運用純熟。

Riken Yamamoto 山本理顯 琦玉縣立大學(日本琦玉市,1999年)Saitama Prefectural University. Koshigaya, Japan. 1999
埼玉縣立大學(日本越谷,1999年)©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Riken Yamamoto 山本理顯 廣島市西消防站(日本廣島,2000年)Hiroshima Nishi Fire Station. Hiroshima, Japan 2000
廣島市西消防站(日本廣島,2000年)© Tomio Ohashi

透明設計理念:函館未來大學與廣島市西消防站的創新空間展示

在函館未來大學(2000年),他設計了兩個空間,讓學生和研究人員能在其中展開合作;在廣島市西消防站(2000年),他採用了透明百葉窗玻璃外牆設計,把空間內部人們的活動展示了出來。這兩個設計都呈現山本理顯對於「通透感」的理解及詮釋方式:對於使用者和旁觀者而言,它都是空間的功能性和易用性的反映。

名古屋造形大學(日本名古屋,2022年) Nagoya Zokei University . Image © Shinkenchiku Sha
名古屋造形大學(日本名古屋,2022年)© Shinkenchiku Sha

代表性已完工作品還包括名古屋造形大學(日本名古屋,2022年)、蘇黎世機場THE CIRCLE綜合體(瑞士蘇黎世,2020年)、天津圖書館(中國天津,2012年)、建外SOHO(中國北京,2004年)、Ecoms鋁製房屋(日本鳥棲,2004年)、東雲住宅公團(日本東京,2003年)、函館未來大學(日本函館,2000年)、岩出山中學(日本大崎,1996年)以及保田窪第一住宅區(日本熊本,1991年)等。

蘇黎世機場THE CIRCLE複合設施(瑞士蘇黎世,2020年)The Circle at Zürich Airport. Zürich, Switzerland. 2020
蘇黎世機場THE CIRCLE複合設施(瑞士蘇黎世,2020年)© Shinkenchiku Sha

山本理顯新近被神奈川大學(日本橫濱)聘為客座教授。他曾是東京藝術大學(日本東京,2022-2024年)的客座教授,還曾執教於日本大學工程研究生院(日本東京,2011-2013年)、橫濱國立大學建築都市學院(日本橫濱,2007-2011年)和日本工學院大學建築系(日本東京,2002-2007年);並曾任名古屋造形大學藝術設計院長(日本名古屋,2018-2022年)。他曾擔任國際建築學會會士(2013年)。

建外SOHO(中國北京,2004年)Jian Wai SOHO.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4© Mitsumasa Fujitsuka
建外SOHO(中國北京,2004年)© Mitsumasa Fujitsuka

山本理顯的執業生涯中曾獲得眾多榮譽,其中包括日本建築師學會獎(2010年)、日本公共建築優秀獎(2004年和2006年)、日本優秀設計金獎(2004年和2005年)、日本建築業協會獎(1988年和2002年),日本皇家藝術學院獎(2001年)以及每日藝術獎(1998年)。

Riken Yamamoto 山本理顯 Riken Yamamoto 山本理顯 函館未來大學(日本北海道函館,2000年)Future University of Hakodate. Hakodate, Japan. 2000
函館未來大學(日本北海道函館,2000年)© Isao Aihara

202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審辭

普利茲克建築獎旨在表彰建築師在建築設計中所反映出的天賦、遠見和責任感,及其通過建築藝術對人類社會和人居環境所做出的持續和卓著的貢獻。在其漫長、持續而又嚴謹的執業生涯中,山本理顯盡其所能讓建築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即是背景又成為前景的作用,讓公共和私人層面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人們有了更多自然而然地相遇的契機,這一切是透過其精確且合理的設計策略而實現。

其建築作品保持著強大並始終如一的品質,山本理顯致力於讓每個人,不分長幼,人們的生活以及彼此之間的社會關係,都得到最佳化、提升和豐富。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通過其一種不言自明但又謙遜中肯的建築設計實現的,他的設計結構平實、比例精準恰當,並且用心關照了周邊的景觀。

藉由模組化結構和簡潔的形式,他的建築作品明確地表達了他的信念。但他的作品並沒有對居住者的活動做硬性安排,而是讓他們能夠在建築中以他們習以為常、優雅又充滿詩意和歡樂的方式來塑造自己的生活。

山本理顯在他選擇承接的案子中有意識地去涵蓋最廣泛的建築類型和規模。無論他設計的是私人住宅還是公共基礎設施,是學校還是消防站,是市政廳還是博物館,「共同」和「歡樂」這兩個維度必然存在。他對社區的關注是持續的,謹慎又不遺餘力,他設計出了公共互通空間系統,鼓勵人們以各式各樣的方式相聚在一起。例如埼玉縣立大學(1999年)的整個建築空間都被構想為一個社區。

山本的建築介入低調而精確,他只是提出建議,但不會將這種共同維度強加於人。除了建築的主要功能之外——甚至無論其主要功能是什麼,他都會把公共活動的空間納入其中,並且讓這些空間能融入到社區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僅僅是在特殊情況下才被體驗到。在函館未來大學(2000年),他設計了兩個空間,讓學生和研究人員能在其中展開合作;在廣島市西消防站(2000年),他採用了透明百葉窗玻璃外牆設計,把空間內部人們的活動展示了出來。這兩個設計都展現出他對於通透感這個概念的理解:對於使用者和旁觀者而言,它都是空間的功能性和易用性的反映。

當他還是一名在接受養成訓練的年輕建築師時,他迫切需要完成對自我的教育,真正理解什麼是「自我之外」。他廣泛遊歷,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參觀著名的紀念物,而是為了親身體驗其他大陸上人們的社區文化和日常生活。從北美到南美,從地中海到中東和亞洲,山本研究了社區生活的起源和歷史,以便能夠通過建築設計,為當今城市的現代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對他來說,即使是私人建築,也應該具備公共功能。

山本理顯並不是一位建築歷史學家,但他善於從過去以及不同的文化中汲取養分。作為一位建築師,他不會照搬過去,而是進行改造、重新利用和演進,展現其中基本元素的相關性。山本將建築專業的技術方法擴展到了過去和未來,無論需要面對何種建築模式和規模,無論建築環境和集體生活帶來的挑戰是什麼,他都能做出最恰當的回應。

他在社區中樹立了對社會需求責任的認識;對建築學原則提出質疑並對每一種建築舉措都進行審視;最重要的是,他提醒我們,在建築中,如同在民主制度中一樣,空間如何塑造必須由人民來共同決定。為此,我們授予他2024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