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居,家的在地性
A home where the sky meets the sea:a Tai-wanderful architecture perspective
策展人:阮慶岳
台灣島嶼在地的美學思考,重點在如何能於全球化暢行無阻的此刻,重新檢驗台灣建立起由下而上、在地自主運作系統的可能。
台灣島嶼在地的美學思考,重點在如何能於全球化暢行無阻的此刻,重新檢驗台灣建立起由下而上、在地自主運作系統的可能。尤其台灣產業長期在全球分工體系下發展,經常扮演著局部角色,也難能積極與台灣自身的設計系統有效結合,造成了互不對話的分工生產體系,這種分離發展,某方面也是在迎合現代化食物鏈的結構需求,以期在這樣的供需競爭中,取得進化論「適者生存」的優勢。然而,迅速成長與擴大的跨國生產體系,通常非常依賴由上而下的控管單一系統,以在效率與成果上佔優先,因此多半缺乏內在的多元與自發小系統,所能具備的多樣及有機特質,也排斥能因應突發變化與市場危機的小系統設計與產品。
單一大系統不僅讓產品面目單調乏味,同時會導致過度依賴他者控制的遠方材料與技術,在因應瘟疫、供需失調、污染等問題時,更不如多樣小系統來得靈活有效果。
設計界如何去認知並結合台灣的製造與美學,應該就是一種以在地的「局部」,對抗全球的「整體」的必要戰爭。台灣的自然與人文歷史環境,一直以多樣共生為特色,是藤本壯介所嚮往的「猶如自然般複雜而多樣的東西」,也是台灣設計界發展的優勢與契機所在。
HOME 2025:想家計畫 展出作品 - 1.島嶼居01-廖偉立X常民鋼構
提案標題:The Second City – 都市代謝構築計畫 | The Second City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