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臺灣19個建築創意工作空間:Marc Goodwin鏡頭下的設計靈魂

0
5044

在過去十年間,建築攝影師Marc Goodwin致力於記錄全球眾多建築公司的工作空間,這項持續進行的計畫為大眾提供了一個獨特機會,深入了解著名事務所的內部環境,捕捉到各式各樣的工作氛圍。在此之前,Marc Goodwin已經透過他的鏡頭捕捉了倫敦北京、柏林和維也納等地的辦公室,現在,這位Archmospheres攝影工作室的創始人轉向了臺灣充滿活力的建築界。

與建築師、出版人、教育家及策展人Alessandro Martinelli合作,Marc Goodwin呈現了他的最新系列照片,邀請大家探索19個工作場所,其中包括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Fieldoffice Architects)、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KRIS YAO|ARTECH)、禾磊建築、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CNHW Planning & Design Consultants)、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Environmental Arts Design)、十一事務所(XRANGE Architects)等。這些照片不僅記錄了辦公空間的物理結構,更深入地反映了臺灣建築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精神。

實踐台灣建築的文化脈絡

Marc Goodwin的作品超越了單純的視覺記錄,他通過鏡頭捕捉的不僅是空間工作者們產生創意的物理空間,更是其中蘊含的文化和創意的火花。從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開放式工作環境,到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對細節的精湛工藝,每一個空間都故事纍纍,反映了臺灣建築界如何將傳統與現代、自然與人工環境融合在一起。這些工作空間不僅是建築設計的發源地,也是文化交流和創新思維的聚集地。透過Goodwin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臺灣建築師如何在設計中融入本土文化的元素,並將這些元素轉化為有形的建築語言,從而在全球建築舞臺上呈現出獨特的臺灣風格。這種深入的視角除了豐富了我們對於建築空間的理解,更讓我們對於臺灣這片土地上所孕育的創造力和文化深度有更多的探索。

本文所有相片都是由「Marc Goodwin / Archmospheres」拍攝

inside taiwan's architecture studios through the lens of marc goodwin 位於宜蘭縣宜蘭市建業路428號的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座落於一棟350平方米的獨立住宅中
位於宜蘭縣宜蘭市建業路428號的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座落於一棟350平方米的獨立住宅中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Fieldoffice Architects

黃聲遠的建築夢想啟航於東海大學

黃聲遠,1986年自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後,遠赴美國深造,1991年在耶魯大學完成了他的建築碩士學位。這位傑出的建築師在取得了世界級教育背景後,選擇回到臺灣,並於1993年搬遷至風景如畫的宜蘭縣。在這片充滿靈感的土地上,黃聲遠創立了「田中央工作群」,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誌著他對於建築事業的熱情和承諾。隨著時間的推移,「田中央工作群」逐漸演進為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這個事務所不僅是他夢想的呈現,也逐步成為臺灣建築界的一顆閃亮之星。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在宜蘭的創新之旅

位於宜蘭縣宜蘭市建業路428號的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座落於一棟350平方米的獨立住宅中,四周環繞著稻田。2011年,該事務所遷入這座於2004年建成的建築中,該建築之前是由一對來自臺北的夫婦經營的鄉村民宿。現今,這個擁有30名成員的團隊在這裡進行著他們的建築和公共空間設計工作。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專注於公共工程,如博物館和社區中心,同時也參與到基礎設施、精神空間和針對公共領域的城市設計項目中。他們的工作展現了對建築的精確體會,也表現了對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和促進社區參與的堅定承諾。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Fieldoffice Architects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Fieldoffice Architects辦公空間黃聲遠建築師與伙伴們討論設計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KRIS YAO|ARTECH

姚仁喜的建築旅程,從東海到柏克萊

1975年,姚仁喜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隨後在1978年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建築碩士學位。這段學術旅程為他日後在建築領域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85年,姚仁喜創立了「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標誌著他專業生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此外,與美國建築師事務所SOM合作,對於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上的富邦金融中心大樓的設計,不僅是一次寶貴的合作經驗,更是一個讓姚仁喜與其團隊的能力及標準達到國際水準的機會。姚仁喜將建築與室內設計的多元經營理念融合於其事務所之中,並以辦公大樓、酒店、商業設施、集合住宅及政府機關的大型規劃設計作為初期主要業務,逐步鞏固了其在國內建築界的領先地位。姚仁喜之後成立「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為了進一步鞏固品牌形象,近年來多以「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面對公眾。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的創新設計空間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68號11樓的「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KRIS YAO|ARTECH)」,佔地1140平方米,這片空間原本在1990年建成時被用作辦公室。自從2020年遷入新址後,這裡已成為大約100位專注的建築師和設計師的創作據點。

大元專注於建築領域,特別是在文化設施和企業建案上展現出深厚的專業素養,同時也涉獵商業、酒店、交通、教育、住宅、精神空間和城市設計等多個領域,無論是公共工程或私人領域都有卓越的表現。姚仁喜及其團隊的代表作品包括蘭陽博物館、水月道場、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烏鎮大劇院、高鐵新竹站、高鐵彰化站、台積電南京園區、臺大次震宇宙館、聯合報辦公大樓、遠東百貨信義A13、富士康上海總部、湖畔創研中心與最近完工的新北市美術館與等,每一項作品都展現了他對建築藝術的熱情和對創新設計的不懈追求。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68號11樓的「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KRIS YAO|ARTECH)」,佔地1140平方米,這片空間原本在1990年建成時被用作辦公室。自從2020年遷入新址後,這裡已成為大約100位專注的建築師和設計師的創作據點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68號11樓的「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KRIS YAO|ARTECH)」,佔地1140平方米,這片空間原本在1990年建成時被用作辦公室。自從2020年遷入新址後,這裡已成為大約100位專注的建築師和設計師的創作據點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永續創新之旅

1999年,由兩位對建築有著深厚情感和豐富知識的建築師張清華郭英釗共同創立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在臺灣建築界樹立了一個以永續創新為核心價值的標竿。事務所集結了國內外學有專長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創意設計菁英及相關工程專家共同合作,致力於接受各種委託任務,並通過整合式的設計實驗來提出解決方案。他們堅持使用低碳美學作為創作的實踐,透過每一件作品展現對環境責任的承諾和對美學的追求。

張清華與郭英釗的建築教育背景與創業精神

張清華,1957年生於台南,1979年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系,後於1984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郭英釗,1959年亦在台南出生,經台南一中畢業後,同樣走上了建築的學術之路,並在成大建築系完成學業。隨後,郭英釗遠赴美國,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系深受後現代主義大師Charles Moore的啟發,取得建築碩士學位。他們的美國學術經歷不僅豐富了他們對建築的認識和視野,也為他們日後在臺灣的建築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999年,兩位學長張清華郭英釗攜手創立了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開啟了他們在臺灣建築界的新篇章。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代表性綠建築作品

作為臺灣建築中生代的出色團隊,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綠建築概念和生物智慧回收再利用上的貢獻尤為突出,早期代表作品如臺北市圖書館北投分館和台北花博新生三館等,皆展現了其對綠色建築和永續環境的堅持。北投圖書館作為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奠定了臺灣綠建築發展的重要指標。近年來,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亦有諸如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滬尾藝文休閒園區、豐泰文教基金會虎尾蕃薯段園區、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等知名作品,並且成功與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合作,贏得台中大巨蛋競圖,擔任該項公共工程的請照建築師(Architect of Record),進一步證明了其在國際建築界的影響力和創新能力。

九典建築師事務所在台北市的創新工作空間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辦公室位於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47號8樓,擁有寬敞的465平方米的空間,該團隊於2017年遷入這座於1973年落成的建築。如今,該工作空間容納了75位專業工作者,九典積極培養新世代建築專業者,讓趙化宇、林章鍊、劉柏宏、郭秉煒、陳欣宜等人成為九典的新門面,他們擅長於多個領域的建築設計,包括文化設施、市政建設、教育設施、交通設施酒店、工作場所、數據中心和住宅設計,無論是公共領域還是私人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這個創意滿溢的空間作為九典團隊創新設計的根源,也是探索建築新領域、實踐永續建築理念的實驗基地。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辦公室位於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47號8樓,擁有寬敞的465平方米的空間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辦公室位於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47號8樓,擁有寬敞的465平方米的空間

十一事務所 XRANGE Architects

十一事務所的創新之旅

在2003年,由具有深厚建築學背景的張淑征和擁有工業設計專業的連續創業家洪裕鈞共同創辦的十一事務所XRANGE Architects,開啟了一段跨領域合作的創新旅程。這一事務所以其作品的規模和多樣性著稱,覆蓋了從總體規劃設計、建築、地景、裝置到產品設計的廣泛範疇。透過結合各自的專業知識和創意思維,張淑征和洪裕鈞帶領著他們的團隊,在建築設計領域中探索新的可能性,致力於創造出既美觀又實用、能與環境和諧共存的作品。十一事務所近年來知名作品包括「澎湖厝」、「墾丁灣臥民宿」等。

十一事務所XRANGE Architects的靈魂人物:張淑征
十一事務所XRANGE Architects的靈魂人物:張淑征

張淑征的國際視野與設計哲學

馬來西亞沙巴州的純樸小鎮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再到荷蘭建築師事務所OMA的香港辦公室工作,張淑征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塑造了他獨特的國際化視野和文化流暢性。正是這些經歷賦予了張淑征前瞻性的設計思維和對在地材料批判性的運用態度,使得十一事務所能以精確的策略思維和大膽的形式創造出獨特且有意義的建築場域。張淑征堅信,設計的限制並非束縛,而是激發創意的源泉。他的設計理念強調必要性與適應性,致力於在達成建築目標的同時,回應環境的需求。這種凝練的設計方法使得十一事務所能夠無懼資源的限制,創造出既實用又有內涵的作品,充分展現設計創新和建築工藝的靈魂。

十一事務所在台北的創意工作室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53號4樓的十一事務所XRANGE Architects工作室,佔地530平方米,這個空間原本於1979年建成,用作辦公空間。自2014年遷入這裡以來,它已成為15位專業工作者的創意發想和日常工作之地。十一事務所擁有在規劃、建築、景觀建築、展覽和產品設計等多個設計領域的專長,展現了其多元化的技能和創新的設計實力。這裡不僅是他們創作的場所,也是與業主、合作夥伴和公眾溝通和展示創新設計理念的平台,實現十一事務所對於提升生活品質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承諾。

十一事務所 XRANGE Architects隱身於博愛路「國際電化大樓」裡
十一事務所 XRANGE Architects隱身於博愛路「國際電化大樓」裡
右邊書架上擺著的書《STORY FORMS》是張淑征與紙藝家洪新富跨界合作的成果,精選十一事務所11件建築作品,以中英雙語書寫,由立體紙雕《FORM UNFOLD》與建築作品《XRANGE ARCHITECTURE》二冊書集結而成
右邊書架上擺著的書《STORY FORMS》是張淑征與紙藝家洪新富跨界合作的成果,精選十一事務所11件建築作品,以中英雙語書寫,由立體紙雕《FORM UNFOLD》與建築作品《XRANGE ARCHITECTURE》二冊書集結而成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53號4樓的十一事務所XRANGE Architects工作室,佔地530平方米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53號4樓的十一事務所XRANGE Architects工作室,佔地530平方米


李文勝建築師事務所 Wen-Sheng Lee Architects & Planners

李文勝的學歷及經歷

1967年出生的李文勝李文勝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人,也曾在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任教,他還擔任基隆市城鄉風貌計畫委員,並作為第五屆台灣住宅建築獎高雄市園冶獎的評審,展現了他在建築領域的深厚造詣。李文勝在逢甲大學完成了他的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學位,並在同一所大學的建築系以及中國工商專校的建築工程科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李文勝的代表作與國際認可

李文勝建築師的代表作包括聯上建設的聽瀑、法鼓山的雲來寺、家居建設的天和等眾多傑出建案,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他對建築與空間互動關係的精確觀察,也展現他如何將建築融入自然的獨特視角。他的「天街樓井」曾入圍了第一屆ADA新銳建築獎,顯示了他的設計在國際上的廣泛認可。李文勝堅持讓建築與環境共融,通過講述建築理念的「說故事」方式,吸引許多建設公司委託他設計,李文勝建築師創造的建築不僅具有形式之美,也富含精神層面的意境。他的作品在處理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上總能引人入勝,如同詩歌和樂章一般,展現了地域的獨特性與建築的精神。

李文勝建築師的自然與建築融合哲學

李文勝建築師事務所座落於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189號4樓,擁有寬敞的510平方米的工作空間,這個由李文勝領銜的團隊自2015年起在此發揮其專業才華。李文勝建築師深信,建築應該追求真實,回歸自然,讓生活品味得以提升,同時讓人們體驗到自然力量的滲透。他主張建築應該低調地對繁華都市進行自然的擴散,這種設計哲學不僅讓他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也使得居住或使用空間的人能夠與自然和諧共處。

inside-taiwan-architecture-studios-through-the-lens-of-marc-goodwin-designboom-1800


禾磊建築 Architerior Architects

梁豫漳的學術背景與職業道路

梁豫漳,在成功大學建築系完成了他的建築學士學位後,遠赴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深造,於1998年取得了建築暨都市設計碩士學位。這段在世界頂尖學府的學習經歷,豐富了他對建築與都市設計的認識,也為他日後的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返台後,梁豫漳於2002年共同創辦了禾磊建築/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並一直擔任主持人至今。他的職業生涯中,還包括在實踐大學建築系擔任兼任副教授、在成功大學建築系淡江大學建築系擔任講師的豐富教學經歷,以及在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擔任理事長的重要角色。

蔡大仁的國際學習經驗與專業貢獻

蔡大仁,在中原大學建築系取得學士學位後,亦選擇赴海外深造,並於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獲得建築暨都市設計碩士。這段國際化的學習經歷,不僅拓寬了他的視野,也為他提供了在建築設計領域探索新思維的機會。回國後,蔡大仁於2006年加入禾磊建築/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並以協同主持人的身份,參與多項建築設計。他的專業經歷還包括淡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以及在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現已關閉,由龔書章、吳建德創立)和張基義建築工作室等機構的寶貴工作經驗。

吳明杰的專業成就與建築哲學

吳明杰,在台北工專建築科基礎上,前往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進一步獲得建築碩士學位。這段海外學習經驗不僅提升了他的建築設計能力,也使他能夠在國際建築設計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2008年,吳明杰加入禾磊建築/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作為協同主持建築師,參與了多個創新建築的設計與實施。他的職業生涯還包括在寶元建築師事務所和大硯國際建築事務所的重要貢獻,以及在吳毓廷建築師事務所的早期工作經歷。

禾磊建築的國內外獲獎榮譽

禾磊建築在梁豫漳、蔡大仁、吳明杰三位建築師的共同領導下,成功實現了多項建築,並因其卓越的設計與創新思維,獲得了國內外多項建築獎項的肯定。其中,包括台灣建築獎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台灣光環境獎、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ID金獎、金點設計獎Golden Pin Design Award等重要獎項。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禾磊建築在建築設計領域的專業地位,也展現了團隊對於創新與功能性完美結合的不懈追求。

禾磊建築的創新工作空間

禾磊建築Architerior Architects,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445號2樓之1的辦公空間,擁有135平方米的空間,自2007年遷入以來,已成為12位專業工作者共同探索建築創新的激發地。辦公室位於1968年落成的建築內,現在成為專注於建築設計的創意研究所。禾磊建築提供創新且功能性的設計解決方案,展現他們在建築設計產業中的專業能力與創新精神。

梁豫漳,禾磊建築/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梁豫漳,禾磊建築/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CNHW Planning & Design Consultants

許晉誌的學術與專業旅程:從學者到景觀顧問

許晉誌,1991年從中國文化大學造園暨景觀學系畢業,隨後在逢甲大學建築及城市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展現了他在景觀設計與城市規劃領域的深厚基礎。不僅如此,許晉誌在臺灣城市與鄉村的環境景觀改造上擔當重要角色,曾任台南市嘉義市的環境景觀總顧問,並曾在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擔任理事長及執行長。此外,他亦於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景觀學系與嘉義大學農學院景觀學系暨研究所擔任副教授,不斷在學術與實踐之間搭建橋樑,推動台灣景觀設計領域的發展。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影響力與貢獻

許晉誌的帶領下,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已成為台灣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綜合性景觀規劃設計顧問機構。該公司參與了台灣多項重大的景觀規劃與改造工程,包括國國立國父紀念館景觀改造、嘉義市民生公園「穿城之水。藍綠環圈-道將圳水綠廊道營造計畫」、臺北市市政大樓及市府路周邊景觀改善、高雄市重點地區環境設計策略及都市設計準則 、基隆市國門廣場周邊地區城市景觀計畫、臺北市河域環境中長期發展整體規劃可行性 、榮星花園公園整體整建工程委託規劃、111年度臺中市景觀發展計畫 、台61沿線濱海水陸遊憩軸帶整體規劃案 、新竹湖口鄉「觀星夕照:心靈的後花園」環境景觀整備計畫委託設計監造技術服務案等,透過這些計畫,禾拓不僅美化了台灣的城市環境,同時也提升了公共空間的品質,為居民與遊客創造了更加宜人與和諧的生活與休憩環境。這些成就凸顯了許晉誌及其團隊在城市美學、生態保育及社區活化等方面的專業承諾與貢獻。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工作環境與專業精神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1段36號6樓的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擁有一個占地600平方米的寬敞工作空間,設在一棟1971年建成的商業用途建築內,自2012年遷入以來,已經容納了36名員工。專注於景觀規劃與設計,特別是公共空間的改善,禾拓致力於創建充滿活力且可持續發展的環境。除了作為設計與創意的孵化器,也反映了許晉誌對於提升生活品質與環境可持續性的堅定信念,這種精神貫穿了禾拓所參與的每一項工程與計畫,使其成為台灣景觀設計領域的領導者之一。

inside taiwan's architecture studios through the lens of marc goodwin
許晉誌(左),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嶼山工房 Atelier Or

林聖峰的跨領域建築設計之旅

1970年出生的林聖峰現任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大學時曾經歷工業設計學術鍛煉,轉而於研究所階段專注於建築學習,其學術背景豐富,既包含了美國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建築研究所的建築碩士學位,更是從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到嶼山工房主持人的豐富歷程中可以窺見。他的同事,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王俊雄強調,林聖峰的設計流程是反過來想,先有細節才到大結構,賦予了林聖峰作品無可比擬的獨特性。

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舉辦的實構築展示空間,再到2016年實踐大學的教學大樓,以及新竹市廣場、候車亭、市場公共工程中,林聖峰領導的嶼山工房展現了其獨特的建築語彙。這些作品無論在構築材料或建築形式上,都與台灣其他建築師作品迥異,呈現出一種深沉而安靜、理性而清晰,且遠離俗套的非典型建築美學。林聖峰的這種設計風格,不僅在專業界獲得高度認可,也讓一般市民感受到一種共鳴與美的體驗。林聖峰堅持純粹的建築構築理念,而不僅僅是場景的創造,展示了他對於當代建築進步性與時代性的不懈追求。

嶼山工房與林聖峰的專業軌跡

林聖峰於2011年創立的嶼山工房,作為專業實踐的舞台,也是對建築美學探索的實驗場。從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到名匠設計的短暫歷練,林聖峰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這一切都為他日後在嶼山工房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他在基隆市政府、台東縣政府、新北市政府等多個公共機構的都市與公共藝術設計審查專案中擔任重要角色,顯示了其在業界的廣泛影響力與專業認可。

林聖峰與嶼山工房作品獲得肯定

林聖峰以及他領導的嶼山工房,在建築設計及策展領域均有突出表現。不僅在日本德國贏得GOOD DESIGN AWARD與iF DESIGN AWARD等國際獎項,也在國內獲得多項景觀大賞與台灣建築獎的認可。這些成就反映了林聖峰新竹波光市集、實踐大學台北校區的多項教學與行政建築更新工程中,以及新竹街區景觀改造計畫等的卓越設計實力,提升了公共空間的美學與功能,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嶼山工房的獨特空間與團隊協作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一路162號2樓的嶼山工房,佔地約100平方米,提供了一個充滿創意與活力的工作空間。該工作室座落於一棟2010年建成的建築內,原先作為辦公空間,現在則是15位同事共同努力、探索與實現建築、室內設計和展覽設計創新的場所。這個團隊共同展現林聖峰在多個設計領域的深厚實力,也在傳達嶼山工房創造有意義且具影響力設計作品的不懈追求。

林聖峰於2011年創立嶼山工房,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一路162號2樓
林聖峰於2011年創立嶼山工房,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一路162號2樓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Divooe Zein Architects

曾志偉:跨文化建築旅程的啟航

1973年出生於台灣的曾志偉,擁有一個多元文化的成長背景,幼年在帛琉群島的成長經歷與在SDA美國國際學校的教育,為他後來的建築設計理念埋下了跨文化的種子。2003年,這位充滿異國情調的建築師在峇里島開展了他的建築環境田野調查,這不僅是他對建築與環境融合的初探,也是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Divooe Zein Architects誕生的起點。2014年,曾志偉台北創立了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進一步深化了他對原始感覺與建築設計之間關聯的探索,並自2015年起於實踐大學建築系傳授他的建築哲學。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的設計哲學與創新實踐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Divooe Zein Architects自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在建築、環境與感知等多重因素的綜合考量下規劃完整的空間場域。位於台北市外雙溪陽明山國家公園後山的工作室,是這種設計思考的實踐基地,專注於歷史建築物的改造、新型態研究機構的建設,以及實驗性住宅與飯店等案的開發。從2014年開始,曾志偉及其團隊更是積極探索輕質與異材質構造的可能性,尋求在現代建築設計中融入更多創新元素。

曾志偉與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的國際榮譽

曾志偉及其領導的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在國際建築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與榮譽。他們的作品不僅在2020年代表台灣亮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更在2016年榮獲中國建築傳媒獎青年探索獎,以及2015年大溪老茶廠改造獲得遠東建築老屋改造特別獎首獎、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榮獲2014年ADA新銳建築獎 特別獎等榮譽。這些成就證明曾志偉在建築設計領域的卓越才華,也展現了他對於建築與環境融合、感知空間創新的不懈追求。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的創意工作空間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Divooe Zein Architects的工作室座落於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113巷11弄9-2號,佔地約300平方米,提供寬敞且充滿創意的環境給予10位員工共同探索與創新。這個於2010年遷入、2005年建成且原先作為住宅使用,現已改造為一個專注於建築創新與功能設計解決方案的專業工作場所。這不僅是曾志偉與團隊日常創作與實踐的地點,也是他們對建築設計理念與未來方向持續探索的基地。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Divooe Zein Architects的工作室座落於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113巷11弄9-2號,佔地約300平方米,提供寬敞且充滿創意的環境給予10位員工共同探索與創新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Divooe Zein Architects的工作室座落於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113巷11弄9-2號,佔地約300平方米,提供寬敞且充滿創意的環境給予10位員工共同探索與創新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CHIEN Architects & Associates

簡學義的建築啟蒙與早期生涯

簡學義,1954年在屏東縣誕生,擁有一段豐富且多彩的建築旅程。父親簡德耀是福住營造廠負責人,簡學義從小在父親的引導下,經常踏訪建築工地,見證了建築從設計圖紙到實際構建的轉變過程,這些經歷為他後來選擇建築作為終生職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84年,他從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隨後於1987年創立了竹間建築工作室,這是他職業生涯的起點。透過這些年的學習與實踐,簡學義繼承了來自家族的工匠精神,特別是從父親簡德耀那裡學到的嚴謹態度與用料講究的原則,這些都深深影響了他後來的設計理念。

簡學義先生,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CHIEN Architects & Associates主持人,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137號的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擁有一個740平方米的寬敞工作空間,作為簡學義與其團隊發揮創意的地方
簡學義先生,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CHIEN Architects & Associates主持人,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137號的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擁有一個740平方米的寬敞工作空間,作為簡學義與其團隊發揮創意的地方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成立與發展

1992年,隨著竹間建築工作室更名為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簡學義開啟了新的職業篇章,標誌著他對建築設計的熱情與堅持,也預示著一系列創新與實驗性建築作品的誕生。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從清水混凝土木質鋼構等素樸建材中發掘出獨特的設計語言,這些元素成為了簡學義作品中強烈的個人風格標誌,使得他的建築在台灣乃至國際間獲得了廣泛的讚賞與認可。

簡學義的代表作與專業成就

簡學義的職業生涯中,鶯歌陶瓷博物館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個於1992年落成的作品宣告了他的建築設計才華,也是他對於台灣文化遺產的詮釋與尊重。隨後,他又陸續完成了誠品中山店、宜蘭縣228紀念公園、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等一系列具有文化與公共意義的建築作品。2017年,以台北市網球中心的設計獲得台灣建築獎,這不僅是對簡學義設計實力的肯定,也是對他貢獻於提升公共空間品質的認可。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專業團隊與設計哲學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137號的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擁有一個740平方米的寬敞工作空間,作為簡學義與其團隊發揮創意的地方,也是與業主、合作夥伴共同探索建築設計新可能的平台。自2008年遷入這棟1985年建成的辦公大樓以來,事務所目前匯聚了19位專業工作者,專注於文化與公共設施建築的設計,努力透過每一件作品為社區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與公共價值。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137號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137號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137號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137號


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陳漢儒建築師事務所 BIAS Architects & Associates

創建於2013年的文化品牌與城市空間整合先驅

BIAS Architects & Associates(後簡稱BIAS)由陳漢儒劉真蓉以及Alessandro Martinelli三位共同於2013年創辦,標誌著一個多元專業整合的開端。這個團隊涵蓋了專業策展人的精英團隊,還匯聚了擁有歐盟與臺灣執業資格的建築師,共同以議題性研究作為核心驅動力,致力於文化品牌與城市空間的深度整合。他們的專業範疇遠遠超越了傳統建築設計的界限,涉足城市策展、建築規劃設計以及企業文化品牌的創建,持續為城市的文化與空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視角。

議題導向研究驅動的創新設計實踐

自成立之日起,BIAS便秉持著實驗與議題研究的方法論,積極參與公共性與企業領域的規劃設計工作。他們的創作範疇包羅萬象,從「2020台灣設計展」到「2019台灣文博會」的總策劃,以及將設計與信仰融合於一體的城市祭典「大溪大禧 Daxidaxi」,這些作品展現了團隊對於文化與空間整合的深刻理解,也表現他們對於城市歷史與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透過臨時性空間的創建,如「NEXT 鐵道博物館」與「圓五曲 — 都市願景館」,他們成功地描繪出城市發展的藍圖,並透過「鼓勵好室Greenhouse as a Home」這樣的計畫,探討永續農業與家居生活的無限可能。

台北市士林區福志路上的創意工作室與專業發展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福志路11號的BIAS工作室,雖然面積僅有120平方米,卻是一個充滿創意與專業精神的空間。該工作室設立於2015年,座落於一棟建於1970年的建築內,這座曾經的住宅如今已轉型為一個集合了10位專業人士的創新工作場所。這個團隊專注於建築與景觀建築的專業領域,還將目光投向了公共空間與文化發展的策劃與實踐,展現了對於空間與文化融合的不懈追求。這樣的專業團隊,以其獨到視角和創新策略,為台北乃至更廣泛的地區帶來了新的文化與空間規劃的可能性。

inside taiwan's architecture studios through the lens of marc goodwin


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B+P Architects & Planners

萬華區創意設計工作室的轉型與專業實踐

台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133號,一個僅有80平方米的緊湊空間裡,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B+P Architects & Planners巧妙地塑造了其創意的核心。自2018年建立以來,這間位於一棟1980年建造、曾經作為公寓使用的建築內的工作室,已經成為一個專業團隊的搖籃。該團隊由6位成員組成,他們專注於建築設計的藝術與科學,更致力於對舊有或歷史建築的翻新與再生,展現出對過去與未來的掌握和尊重。在這個充滿歷史氣息的萬華區,B+P Architects & Planners用其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為老建築注入新生命,同時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專注於歷史建築更新的建築師事務所

台北市這個不斷變化的都市環境中,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在建築設計領域中獨樹一幟。他們的專業團隊雖然只有6人,但憑藉著對建築美學和結構的深厚理解,專注於老舊或具有歷史意義建築的翻新工作,使得每一案都成為時間與空間對話的見證。這個位於萬華區的工作室不僅是一個設計與創新的空間,更是一個對城市記憶與文化遺產進行深思熟慮與精心呵護的所在。通過將現代設計理念與歷史建築融合,B+P Architects & Planners證明了創新與尊重傳統可以並存,為台北乃至世界的建築設計領域提供了新的視角與靈感。

inside taiwan's architecture studios through the lens of marc goodwin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dA VISION DESIGN

吳忠勲的學術之旅與專業認證

吳忠勲,一位在景觀建築領域備受尊敬的專家,擁有從美國哈佛大學取得的景觀建築碩士學位,以及東海大學的景觀建築碩士和學士學位。這一系列學術成就彰顯了他對此領域深厚的學術基礎和專業熱情,同時也為他日後在景觀建築領域的傑出貢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吳忠勲還持有中國一級景觀建築師的執照,這一資格進一步證明了他在專業領域內的卓越能力和對景觀建築設計的精確把握。

領導與教學:吳忠勲的多元角色

在專業生涯中,吳忠勲不僅是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主持人,同時也在大想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擔任協同主持人的重要職務。他的領導才能和對設計的熱情,促使這兩家公司成為業界的佼佼者。除此之外,吳忠勲還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擔任兼任副教授,以及在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天主教輔仁大學和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的景觀學系和都市計畫與景觀建築系擔任講師,展現了他對於知識傳承和教育的熱忱。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創新與實踐

達觀規劃設計在吳忠勲的領導下,自2008年成立以來,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專門從事景觀建築和都市設計的專業團隊。該團隊匯集了來自景觀建築、建築、都市計畫和都市設計等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共同致力於為土地賦予新的願景,並通過設計與監造的精確執行,實現獨特且風格多元的空間理念。這家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278號的公司,不僅擁有一個寬敞的200平方米工作空間,而且其所處的建築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標,曾經是一個繁忙的服裝倉庫。如今,這裡是12位專業工作者共同努力,專注於公共空間設計,致力於創造動態且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的創意搖籃。

吳忠勲與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業績展望

吳忠勲及團隊完成了多樣化的案件,包括區域規劃、自然生態區、大型公共設施、經貿園區、宗教園區、美術館學校、運動場、公園、渡假旅館、社區、辦公大樓及單棟住宅等。展示了團隊對於景觀設計的全面能力和創新思維,也獲得了業主及使用者的高度評價,進一步鞏固了吳忠勲在專業領域內的領先地位。透過與各專業顧問群的緊密合作,他們成功地創造了風格獨特且富有生命力的景觀空間,證明了設計思維和創意的力量。

inside taiwan's architecture studios through the lens of marc goodwin


工二建築 HIIarchitects

胡靖元與工二建築的設計哲學

1989年生於台北胡靖元,是實踐大學建築系的傑出畢業生,也是工二建築的創辦人和靈魂人物。自2012年以建築學士畢業後,胡靖元便在2014年創辦工二建築,隨後於2016年更進一步拓展其事業版圖,創辦了台南的「快活慢行」旅宿,展現他對於建築與空間設計的熱情與承諾。在胡靖元的帶領下,工二建築不單是一間設計公司,它是一個充滿創意與實踐精神的團隊,致力於探索建築、室內設計與都市規劃的無限可能。

榮譽與成就的見證

胡靖元的領導之下,工二建築不斷創新,其卓越的設計能力在2021年獲得了金點設計獎,包括HUGH、李寓和漂浮的家等作品在內,涵蓋商業空間,也包括住宅空間,展現了工二建築在空間設計類別的領先地位。此外,新竹市體育館雨庇及館前廣場增生計畫更是入圍了中強光電台灣光環境獎複選,這不僅是對胡靖元及其團隊專業技術和創意構思的肯定,更是對他們在建築設計領域持續創新與追求卓越的明證。

設計實踐與創新的融合

胡靖元認為,建築不僅僅是一門專業技術,更是一種服務人群的藝術。透過對構造、法規和美學的深入了解,胡靖元與他的團隊將建築視為一本創作指南,引導他們完成從細節到整體的設計創作。工二建築的項目遍及台北基隆台南新竹等地,這不僅展現了團隊的地域性影響力,也反映了他們在建築、室內設計及展覽設計等多個領域的專業能力。每一位團隊成員都視設計為一種信仰,他們對於每一個設計項目都充滿熱情和敬業精神,這種對設計的熱愛和投入,是工二建築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建築界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工二建築的創意工作空間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大南路299號的工二建築工作室,雖然面積只有85平方米,但它是一個充滿創意和活力的設計空間。自2014年遷入這棟建於1982年的公寓以來,這裡已經成為了12名團隊成員共同努力和創造的場所。這個精緻的工作室不僅是他們進行建築、室內設計和展覽設計的基地,更是一個設計文化的搖籃,激發團隊成員追求卓越和創新的精神。工二建築的作品展現了跨學科合作的力量,通過結合各種設計元素,創造出既具有獨特風格又富有深刻內涵的作品,贏得了業界和業主的廣泛認可。

 

工二建築 HIIarchitects,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大南路299號,擁有一個面積僅85平方米的精緻工作室
工二建築 HIIarchitects,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大南路299號,擁有一個面積僅85平方米的精緻工作室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Jay Chiu Architects & Associates / 大涵建築師事務所 AxB Architecture Studio

建築之美:邱文傑的創新精神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Jay Chiu Architects & Associates,又稱大涵建築師事務所 AxB Architecture Studio,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65巷29號。他們的辦公室在民生社區一棟建於1970年代的步登公寓一樓,自2006年搬入以來,已成為15位成員的工作場所。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AxB建築事務所專注於建築設計,致力於創造創新而實用的設計解決方案。

邱文傑建築師
邱文傑建築師

1962年出生的邱文傑建築師於1985年自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曾經於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後來赴美留學,1990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1995年取得美國紐約州建築師資格,自美國返台後,還未取得中華民國建築師執照前,開設「大涵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並且與莊學能建築師合作,贏得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競圖,之後兩位建築師共同成立「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分進合擊,後來因為莊學能建築師加入AECOM,「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又變成了「大涵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事實上,英文名字「AxB」早期是「A+B」,象徵了兩人的合作,除了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外,像是彰化「地方產業交流中心暨福興穀倉修復」曾獲2005台灣建築獎新竹東門城廣場美化工程(新竹之心)都展現兩位優秀建築師的專業能力。

堅持專業:邱文傑的設計理念與風格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AxB建築事務所堅持專注於建築領域,並以其專業知識和創造力在設計界獲得了良好的聲譽。他們不斷探索創新的設計理念,將功能性與美學相結合,為每個項目注入獨特的風格和魅力。工作室內部的15位成員各具專業技能和豐富經驗,共同努力,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設計服務,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和信任。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Jay Chiu Architects & Associates,又稱大涵建築師事務所 AxB Architecture Studio,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65巷29號。他們的辦公室在民生社區一棟建於1970年代的步登公寓一樓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65巷29號。辦公室在民生社區一棟建於1970年代的步登公寓一樓
邱文傑建築師
邱文傑建築師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Jay Chiu Architects & Associates,又稱大涵建築師事務所 AxB Architecture Studio,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65巷29號。他們的辦公室在民生社區一棟建於1970年代的步登公寓一樓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Jay Chiu Architects & Associates,又稱大涵建築師事務所 AxB Architecture Studio,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65巷29號。他們的辦公室在民生社區一棟建於1970年代的步登公寓一樓


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Environmental Arts Design

永續美學設計理念

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創設於1995 年,由潘一如景觀師及林琪能先生共同主持,辦公室坐落於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65巷31號,正隔壁就是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目前,這個工作室是15位成員的工作場所。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專注於景觀規劃和設計,尤其注重公共空間,致力於打造永續且美觀的環境。

專業承諾:設計成就與未來展望

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的團隊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設計經驗,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設計服務。他們不斷探索創新的設計理念,將美學與功能性相結合,為每個項目注入獨特的風格和魅力。作為一個以永續發展為宗旨的設計公司,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將繼續努力,通過創意和創新,為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創設於1995 年,由潘一如景觀師及林琪能先生共同主持,辦公室坐落於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65巷31號,正隔壁就是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創設於1995 年,由潘一如景觀師及林琪能先生共同主持,辦公室坐落於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65巷31號,正隔壁就是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Kuo + Huang and Associates / 大尺建築EHS Design Group

創新設計:大尺建築EHS Design Group的設計理念

郭旭原與黃惠美夫妻檔於1998年與共同成立「大尺建築+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辦公室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47號8樓,所在是一棟建於1970年代的住宅。自從1998年搬遷以來,辦公空間一直是一個熱鬧的地方,擁有20至30名成員。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專注於建築和室內設計,致力於提供創新且美觀的設計解決方案。

專業承諾:大尺建築EHS Design Group的設計成就與展望

大尺建築團隊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設計經驗,以業主需求為中心,不斷追求卓越。他們深刻理解每個項目的獨特需求,並通過創意和專業技術,打造出符合客戶期望的設計作品。作為一個以創新和卓越聞名的設計公司,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將繼續致力於為客戶帶來更多優質的設計作品,為建築和室內設計領域注入新的活力。

郭旭原與黃惠美夫妻檔於1998年與共同成立「大尺建築+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辦公室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47號8樓
郭旭原與黃惠美夫妻檔於1998年與共同成立「大尺建築+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辦公室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47號8樓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Motif Planning & Design Consultants

未來都市景觀的探索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以Landscape Urbanism的概念為基礎,積極反思傳統都市設計模式,深入探討未來都市紋理、景觀及其附加構件的演變與發展。透過對都市空間的深入洞察,公司致力於尋找未來景觀發展的契機與可能性,以創新的方式為城市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跨國工作經驗與專業領導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主持人吳書原畢業於英國AA建築學院,是英國皇家景觀建築師協會副會員(ALI)。憑藉在London及Taipei累積多年的跨國工作經驗,他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國際視野。他的執業尺度涵蓋都市規劃、建案開放空間和公園設計,並以倫敦的經驗為基礎,為業主提供全新的設計觀點與動力。

專注於公共空間的景觀規劃與設計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278號4樓,面積僅100平方米,但充滿著團隊的活力與創造力。該建築於1986年建成,曾經是一個辦公空間,而自2016年搬入以來,成為了創意基地。公司專注於景觀規劃與設計,特別關注公共空間,致力於打造美觀且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278號4樓,面積僅100平方米,但充滿著團隊的活力與創造力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278號4樓,面積僅100平方米,但充滿著團隊的活力與創造力

studiolin大林工作室╱林佩蓉

林佩蓉的跨國建築實踐之旅

林佩蓉,一位擁有Iowa State University建築系學士學位的建築師,其職業生涯始於美國,於西岸與東岸的小型建築事務所積累了豐富的實習經驗,包括住宅設計和參與國際競圖。這段經歷不僅讓她獲得了寶貴的專業技能,也為她日後的建築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畢業後,她選擇加入位於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家實務型建築事務所,進一步深化了她對建築設計的理解與應用。2009年,林佩蓉帶著在美國累積的豐富經驗回到台灣,開啟了她在台灣建築界的全新篇章,展開了一段生猛的建築實踐探索之旅。

大林工作室Studiolin的創新建築理念

2014年,林佩蓉台北創立了大林工作室Studiolin,一間專注於小型建築設計的工作室。隨後於2018年,她又進一步成立了大溫建築師事務所,擴展了她的建築實踐領域。大林工作室的設計理念在於發掘日常事物中的獨特之處,藉由「由建立普遍性中,揭露其獨特」的方法,來實踐其建築哲學。這種設計思考過程從參與競圖開始,逐步建立對建築文本的深度挖掘與理解。透過與不同建築師事務所的合作,大林工作室不僅設計並執行了多項中小型公共工程和建築規劃案,也涉足了少數私人案,展現了其在建築設計領域的多樣性與創新能力。

大林工作室在台北松山區的創意空間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延壽街117號的大林工作室Studiolin,擁有一個溫馨而富有創意的85平方米工作空間。該工作室於2023年遷入這座建於1974年、原先用作住宅的建築。目前,這裡是三位建築工作者共同創作和實踐的地方。大林工作室專注於小規模和短暫性建築的設計,致力於創建創新和臨時性結構。反映了林佩蓉對於建築設計的獨到見解,也展示了大林工作室對於探索建築新形式和新概念的積極態度,在建築領域內創造出既實用又充滿創意的空間解決方案。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延壽街117號的大林工作室Studiolin,擁有一個溫馨而富有創意的85平方米工作空間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延壽街117號的大林工作室Studiolin,擁有一個溫馨而富有創意的85平方米工作空間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